雪上加霜,重庆停电不踩刹车

雪上加霜,重庆停电不踩刹车

一、雪上加霜 重庆限电不拉闸(论文文献综述)

杜文娟[1](2017)在《红雪莲》文中认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作品国家电网公司重点选题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品李敬泽阿来刘醒龙贾平凹联袂推荐一、热血青年柳渡江并非孤儿,也不是穷得穿不起裤子的人家出身。他的父母高呼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随大部队挥师南下。父亲的部队在渡江战役中所向披靡,顺风顺水先期到达南方,急着接收并管理南方的大中等城市。他随母亲和保育

王立国,高越青,王善东[2](2013)在《抑制产能过剩 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基于L省水泥工业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传统产能过剩行业水泥工业再次经历严峻产能过剩挑战,这虽与市场需求萎缩有一定关系,但其根本还是在于严重供大于求的供求矛盾。本文根据L省水泥工业调研所掌握的大量一手资料,对我国水泥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分析,认为水泥企业投资冲动、地方政府强烈投资偏好、治理对策和措施执行不力以及不恰当宏观调控政策是导致和持续加剧水泥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抑制产能过剩,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杜绝产能再扩张,加快过剩产能淘汰;理性推动水泥工业兼并重组;积极推进水泥产业链延伸;理性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

邹平[3](2012)在《湖北:“不拉闸”背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6月9日,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省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楚天都市报》推出党代会特刊,以专版行文《能源保障支持经济大发展》,对湖北公司保障电力供应,"让湖北经济顺风顺水,GDP和增速迈入第一方阵"的举措表示充分肯定。文中特别提到:"湖北去年创造了不限电的奇迹。今年夏季仍

黄世坤[4](2012)在《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减排压力。中国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其经济之低碳转型终归要靠各个区域的自觉行动。探寻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不仅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成功的关键,而且将丰富中国发展模式的内容,对与中国有相似国情的发展中国家亦有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的逻辑前提是要切实弄清中国在区域层面促进低碳发展到底面临着哪些重大难题。温室气体具有引发温室效应、无毒无色无味、空间流动性和较长存留性等物理特性,同时具有经济伴生性、易外部化、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经济特性,从而产生了温室气体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重关系:因外部性产生的区域经济高碳化趋势;碳排放随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历时动态变动关系;碳排放随区域异质性呈现出空间分布趋异关系。“三重关系”产生了“三大矛盾”:低碳经济与地区本位利益的矛盾;低碳经济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低碳经济与区域优化发展的矛盾。由此,中国从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着的重大难题主要是:在“经济人”假设下,各地区缺乏单方面主动碳减排的内在激励;存在低碳经济的地区悖论,即越是鼓励落后地区加速发展,越不利于我国碳减排总体目标的实现;以及低碳发展可能与发挥区域相对优势相冲突。面对“三大矛盾”带来的多重重大难题,我国应当怎样从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本文的根本主张是“统筹协进”总方案。基本思路是,将“统筹兼顾”作为处理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与辖区企业之间“纵向”关系的根本方法,将“协作共进”作为处理低碳经济转型中地方与地方、各区域微观经济主体之间“横向关系”的根本途径。通过“统筹兼顾”,将区域低碳发展、区域平衡发展和区域优化发展有机结合,跳出仅仅从低碳要求的视角发展低碳经济的常有狭隘,科学合理地进行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充分形成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外在压力和内在激励。通过“协作共进”,更进一步实现碳排放权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区域之间的互助合作,解决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并在碳约束下规范推进区际产业转移,促进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共同的低碳发展。具体来说,“统筹协进”总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碳减排区域责任体系,区域低碳政策体系,区际碳市场体系,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体系,碳约束下产业区际转移体系。五大方面内容体现了五大机制的作用,即:责任机制、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和碳约束下的产业转移机制。前两大机制属于纵向“统筹”方面的制度创新。后三大机制属于区际“协进”方面的制度创新。“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科学发展观和规制经济学理论。根据马克思产权理论,产权作为一种法权,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马克思关于法权关系、经济关系和意志关系三者之间本质联系的科学阐明,为我们科学认识碳排放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限的碳排放空间属于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属于公共产权,它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公共产权的具体实现形式解决碳排放的外部性难题。碳排放权的公共产权性质决定了“统筹”机制之必要,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亦因此不应囿于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而是要统筹权衡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合理目标。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也就必然要求将低碳发展与区域平衡发展和区域优化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同时,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减排”作为一种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在“减排”收益能够完全归于减排者的条件下,建立区际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不仅能够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而且可以通过追逐“减排”产品的“超额利润”而促进技术进步,因而必然产生区际“协进”的需要。低碳经济不是为低碳而低碳,而是要在低碳约束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因此,亦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探索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问题。“统筹协进”总方案及其具体实现机制同样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果。本文以为,科学发展观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根本要求的发展观,它既包含可持续发展思想但又超越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时兼具区域优化发展思想和平衡发展思想,能跳出仅仅从低碳要求出发推动低碳发展的狭隘局限。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发展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基础上,明确对策的主要方向、解决区域施政者的低碳行政责任等重要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亦为我国破解从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面临的“三大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原则。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配置资源主体机制,也可以实现在既定碳排放权利结构下的减排成本最小化。政府规制经济学理论则为具体的制度变革指示了方向。就“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现实依据来讲,中国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已经初步形成的中国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过程初步暴露的各种问题等,都决定了“统筹协进”总方案的必要。并且,它还可以合理抑制我国的区际过度竞争。根据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统筹协进”总方案应由五大机制具体组成的设想,本文进而各列一章分别论述了这五大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主要内容之一是构建和完善碳减排的区域责任机制。我们基于马克思产权理论,以及借鉴科斯产权理论中一些具有科学性的内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当前中国碳减排区域责任机制主要包括节能减排责任区域分解体系、区域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降低政府的责任界定成本三大方面。其中,在节能减排责任区域分解体系方面,本文以为,尽管我国“十二五”的分解方案比起“十一五”的分解方案有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划分比较粗略、缺乏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等重大缺陷。科学的办法应当是首先以各省承担的节能减排指标对各省经济发展速度呈“中性”影响为基础,再根据其他原则进行相应调整。使节能减排责任分解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呈中性,也就是要实现各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的降低幅度将导致地区GDP同比例增减。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基本思路是:第一步,以第t-1期的历史数据,推算第t期各地边际节能降耗成本。第二步,计算第t期的各地相对减排比例,即根据各地的边际节能降耗成本,计算假如使各地GDP均下降1个百分点时各地的节能降耗幅度。由于各地各不相同的节能降耗幅度事实上又反映了对经济增长呈“中性”情景下各地之间节能降耗的相对关系,故又称为相对减排比例。第三步,参照中央“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根据相对减排比例求出对地方经济增长呈“中性”影响的各区域节能减排指标。在根据其它原则作相应调整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主要考虑了区域平衡发展因素。我们的计算思路是:第一步,根据区域平衡发展要求设定各地GDP增长率的不同情景。第二步,根据不同情景下各地的GDP增长率,可以计算出需要通过节能降耗“倒逼”各地经济增长加快或者放慢的百分点,进而可以计算出各省“十二五”期间应该承担的额外的节能降耗指标。另外,在构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方面,本文提出了构建节能减排层级负责制度、健全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体系、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考核制度等具体建议。在降低政府产权界定成本方面,本文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以使政府避免“俘获”、消除信息非对称,降低行政成本等政策建议。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的主要内容之二是构建和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区域推进的政策机制。我们根据已有研究梳理了政府规制的一般内容,总结和分析了我国低碳政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我国事实上已经开始形成了一套初见成效的低碳政策体系,包括低碳价格政策、低碳财税政策、低碳进出口政策、低碳投资政策、低碳购销政策、低碳产业政策、低碳技术政策、低碳公共工程、低碳信息政策、低碳管理规制、对政府的规制、对低碳规制的规制、低碳人才政策、“拉闸限电”、特许经营制度、创设中国清洁发展基金等等。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包括: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能力建设不足、对地方政府的规制和对规制的规制有待加强、存在重要的政策偏误等等。进而,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完善碳税机制、改革能源资源定价机制、完善其他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规制、提高政策的区域辨识度等政策建议。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的主要内容之三是构建和完善区域推进的市场机制。我们运用碳排放权交易供给需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得出了降低交易成本是构建和完善碳市场体系的中心目标。本文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例既从会计学角度分析了碳市场交易成本的具体构成,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碳市场交易费用的构成,将它区分为信息成本、常规成本和风险成本三大部分。再借鉴威廉姆森等人的理论,具体分析了产生碳交易成本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区际碳市场体系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合理配置碳市场网点、大力发展第三方机构、推动标准化运行、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碳交易保险体制等等。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的主要内容之四是构建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用以缓解和解决低碳经济的区域悖论。由于:第一,“十二五”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将可能仍比发达地区更高;第二,碳生产率更高的先进地区有更严格的节能减排任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二五”时期的低碳经济区域悖论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这凸显出了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的紧迫性。又由于:第一,沿海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客观上存在双方互利共赢、合作减排的良好机会;第二,双方具有关于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共同理论认同;第三,我国容易发展出区际互助合作的宪政约束,这凸显出了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的可能性。本文基于对我国区域互助合作的历史进程的考察,发现我国仍存在阻碍区域合作的制度性障碍、区域合作的组织与手段不完备、区域经济合作法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而,本文进行了低碳经济区域互助合作机制设计,主要有跨期交换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在跨期交换机制中,主要有“包省援助”、“多交利税,转移支付”、“技术援助”等手段。但是,这些手段要随着低碳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比如,在“包省援助”方面,本文提出了将碳减排纳入“对口支援”范畴、“对口支援”的受援地要大大扩展、中央转移支付部分设立技术改良基金等政策建议。在利益共享机制方面,本文提出了区际行业合作减排计划,并设计了它的实施步骤和激励机制。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的主要内容之五,是根据低碳发展要求完善区际产业转移机制。本文在综述产业转移相关理论、概括产业转移不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得出了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到来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区际产业转移演化为碳排放转移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危害。在对于2009年广东省的个案研究中我们发现:广东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2个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中,就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9个效益较差行业,除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行业属于当地生产生活必须而无法转移外,竟有多达7个行业既有内在转移激励,又面临外在转移政策压力。7个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占广东全省碳排放总量的40%。如何在低碳发展背景下有效规范区际产业转移?本文进而提出了:改进产业承接壁垒以杜绝违标产业移入、扩大区外引资的乘数效应以“摊薄”转入产业碳排放强度、加强引入产业入园建设以实现管理节能、构建碳转移的区际补偿机制等四大政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中国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三大矛盾”,跳出了仅仅就低碳要求谈论低碳经济的狭隘视野。第二,面对“三大矛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的“统筹协进”总方案。第三,根据中国区域层面推进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节能减排责任区域分解方法。第四,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低碳政策体系。第五,对区际碳市场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六,明确提出了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并进行了相关机制设计。同时,本文亦存在关于区域推进实践的评价研究、尚未能将能源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因素纳入节能降耗指标区域分解等若干明显的缺陷。

葳葳[5](2011)在《电荒——威胁电能过剩的中国》文中指出7年来最严重电荒将临中国发出了电荒来袭的红色警报。2011年5月17日,中国电监会办公厅副主任俞燕山称,"最近一周,重庆、湖南、安徽等地出现拉闸限电;浙江、贵州、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实行错峰用电;从中西部青海、湖北、湖南等传统缺煤省份到山西、陕西、河南等产煤大省都出现了缺煤停机现象。"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即将来临。

别坤[6](2011)在《中国云计算的东成西就》文中研究说明综合多方因素来看,数据中心的建设必将发于东部而兴于西部,从中国东部人才密集地区向西部能源密集地区转移,在云计算领域,东西部地区的分工也将日益明确。在技术、需求和经济环境的驱动下,各类云计算应用蓬勃兴起,全国各地数据中心的建设也风起云涌。

牛艳红,毛吉元[7](2011)在《近年来最大电荒影响纺企》文中研究表明今年4月以来,全国10多个省相继出现淡季"电荒"的现象。据预测,今年的电力缺口总量将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缺电"已成为今年最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之一。在"用工荒"之后,电荒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企业已经习惯了限电措施,但是由于今年的电荒来得早,尽管采取了应对措施,对企业的成本还是有影响,尤其是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带来的后果将严重得多。

罗莉[8](2011)在《矿山企业提前面临电荒大考》文中认为电每年都会牵动矿山企业的神经,有实力的企业为了缓解电荒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而不惜自建电厂。所以,电力供给和电价一有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到矿山企业的生产、市场供应—— 近日,由于长江中下游多个省份的旱情,导致今年的电荒来得更早一些。日前,我国国家电监会

欧海光,陈洪澜,毛吉元,陈洁庚,王翔,郑宜涛,邬珉玮[9](2011)在《“电荒”考验纺织业》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每到夏季我国部分地区都会出现用电紧张的局面,而今年的“电荒”来得比往年更早,规模也更大。在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召开的迎峰度夏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表示,6月份全国将进入用电高峰,预计高峰时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千瓦左?

苏稻香[10](2010)在《大面积柴油荒卷土重来 广东供应无虞》文中提出销声匿迹了两年多的国内成品油荒,近期在国内以柴油荒的形式大面积呈现。随着国际油价的步步走高,国内浙江、江苏、湖南、山东等多个省份,十余个城市出现了柴油荒,特别以浙江、江苏等省份最为突出。“国内柴油的确很紧张。”广东油气商会有关人士证实,这波“油荒”并非虚言。

二、雪上加霜 重庆限电不拉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雪上加霜 重庆限电不拉闸(论文提纲范文)

(2)抑制产能过剩 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基于L省水泥工业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水泥工业产能过剩现状分析
    (一) 水泥工业已进入新型干法过剩时代
    (二) 新型干法过剩不断升级难以遏制
    (三) 市场兼并重组与“限产保价”问题重重
    (四) 水泥产业链延伸存在阻碍
    (五) 解决水泥工业环保问题迫在眉睫
        1、我国新型干法工艺在环保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石灰岩资源开采过程中, 资源浪费、技术落后、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 (王柏莉等, 2011;曾学敏, 2010) 。
        3、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项目成为继余热发电项目后的又一个产能扩张借口。
三、水泥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诊断
    (一) 企业投资冲动是产能过剩的重要动因
    (二) 地方政府强烈投资偏好助推水泥工业产能过剩
    (三) 产能过剩治理对策措施执行不力
    (四) 不恰当宏观调控政策诱发或加剧产能过剩
四、对策建议
    (一) 杜绝产能再扩张, 加快过剩产能淘汰
    (二) 理性推动水泥工业兼并重组
    (三) 积极推进水泥产业链延伸
    (四) 理性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

(4)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1.1.2 传统生产方式与气候变化
        1.1.3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
        1.1.4 中国政府的努力及局限
    1.2 研究意义
        1.2.1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
        1.2.2 有利于区域经济其他目标的优化实现
        1.2.3 对于世界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
        1.2.4 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将丰富中国发展模式的内涵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研究
    2.2 低碳经济的内容研究
        2.2.1 碳减排的国家责任研究
        2.2.2 碳减排的驱动方向研究
        2.2.3 低碳经济的可能性研究
    2.3 低碳经济推进模式与机制研究
        2.3.1 国外的探索
        2.3.2 国内的探索
3.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提出
    3.1 区域层面推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
        3.1.1 温室气体的物品属性
        3.1.2 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重关系
        3.1.3 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面临的三大矛盾
    3.2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3.2.1 “统筹协进”的含义
        3.2.2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主要内容
4.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4.1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理论依据
        4.1.1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4.1.2 科学发展观
        4.1.3 政府规制经济学理论
    4.2 “统筹协进”总方案的现实依据
        4.2.1 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传统
        4.2.2 中国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4.2.3 低碳经济发展过程初步暴露的各种问题与“统筹协进”总方案
        4.2.4 合理抑制地区过度竞争的需要
5. 区域推进的责任机制研究
    5.1 中国碳减排区域责任体系的内容构成
    5.2 近年来的探索及局限
    5.3 内容之一:改进碳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体系
        5.3.1 根据对各地经济增长呈“中性”影响的原则分解指标
        5.3.2 根据其它原则作相应调整
    5.4 内容之二:构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5.4.1 构建和完善节能减排层级负责制度
        5.4.2 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
        5.4.3 信息公开制度
        5.4.4 完善考核制度
    5.5 内容之三:降低政府的责任界定成本
        5.5.1 政府公正避免“俘获”
        5.5.2 完善信息制度,消除信息非对称
        5.5.3 降低行政成本
6. 完善区域推进的政策机制
    6.1 政府规制一般内容
    6.2 近年来我国低碳政策的成就与问题
        6.2.1 低碳政策的成就
        6.2.2 存在的问题
    6.3 低碳政策改进
        6.3.1 完善碳税机制
        6.3.2 改革能源资源定价机制
        6.3.3 完善其他激励约束机制
        6.3.4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规制
        6.3.5 提高政策的区域辨识度
7. 构建和完善区域推进的市场机制
    7.1 降低交易费用:碳市场体系设计的中心目标
    7.2 交易费用的会计学分类
    7.3 交易费用的经济学分析
    7.4 对策措施
        7.4.1 合理配置碳市场网点
        7.4.2 大力发展第三方机构
        7.4.3 推动标准化运行
        7.4.4 提升管理能效
        7.4.5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7.4.6 构建碳交易保险体制
8. 构建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
    8.1 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8.1.1 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的紧迫性
        8.1.2 碳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的可能性
    8.2 区域互助合作的历史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8.2.1 区域互助合作的历史进程
        8.2.2 存在的问题
    8.3 节能减排区域互助合作机制设计
        8.3.1 跨期交换机制
        8.3.2 利益共享机制——区际行业合作减排计划
9. 碳约束下完善区际产业转移机制研究
    9.1 区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兴起
        9.1.1 产业转移的各种理论
        9.1.2 产业转移的机制分析
        9.1.3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到来
    9.2 产业转移与碳排放转移
        9.2.1 产业转移演变为碳排放转移的前提条件
        9.2.2 产业转移演变为碳排放转移的现实可能性:主要以广东为例
    9.3 对策研究
        9.3.1 适当设置转入壁垒——所谓“落后产能”问题
        9.3.2 扩大区外引资的乘数效应
        9.3.3 加强移入产业入园建设,实现管理节能
        9.3.4 构建碳转移区际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电荒——威胁电能过剩的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7年来最严重电荒将临
拉闸停电的日子不好过
电荒以燎原之势蔓延
电能过剩火电亏损
如果电价上调……
中国电力:亏损还是暴利?
解除电荒也容易:劫富济贫
It still needs 4-5 years to solve the fast knot of ironstone
Electricity shortage——a threat to china
The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are the key points of innovation

(6)中国云计算的东成西就(论文提纲范文)

电力不足是东部致命短板
鄂尔多斯
成都
重庆
“大跃进”心态比缺位监管更可怕

(7)近年来最大电荒影响纺企(论文提纲范文)

湖南电力供应形势严峻
江浙限电情况各有不同
电荒影响部分纺织企业
电力紧张短期难改变
链接
    发改委:15省市上调非民用电价

四、雪上加霜 重庆限电不拉闸(论文参考文献)

  • [1]红雪莲[J]. 杜文娟. 红豆, 2017(05)
  • [2]抑制产能过剩 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基于L省水泥工业调研[J]. 王立国,高越青,王善东. 宏观经济研究, 2013(10)
  • [3]湖北:“不拉闸”背后[J]. 邹平. 国家电网, 2012(07)
  • [4]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 黄世坤.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5]电荒——威胁电能过剩的中国[J]. 葳葳. 上海经济, 2011(06)
  • [6]中国云计算的东成西就[J]. 别坤. 互联网周刊, 2011(12)
  • [7]近年来最大电荒影响纺企[J]. 牛艳红,毛吉元. 纺织服装周刊, 2011(20)
  • [8]矿山企业提前面临电荒大考[N]. 罗莉.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1
  • [9]“电荒”考验纺织业[N]. 欧海光,陈洪澜,毛吉元,陈洁庚,王翔,郑宜涛,邬珉玮. 中国纺织报, 2011
  • [10]大面积柴油荒卷土重来 广东供应无虞[N]. 苏稻香. 南方日报, 2010

标签:;  ;  ;  ;  ;  

雪上加霜,重庆停电不踩刹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