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训练学生歌唱能力导学方法新思考

小学音乐课教学训练学生歌唱能力导学方法新思考

苏万霞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444324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4-197-01

歌唱是发自人体器官的乐音,具有独特的听觉美感,是一切音源所不能代替、也不能比美的。同时,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作为小学音乐教育主要组成部分的唱歌教学就是发展学生审美素质、促进社会交往、提升未来艺术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唱歌教学应该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自信地、有感情地歌唱

1、教师生动的范唱

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心声。要做到这一点,就在于学生能喜欢所学的歌曲,受到歌曲的直接打动。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更应该将关注点位集中在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了解歌曲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从歌曲的音乐性出发,教会学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应该对形成这种音乐效果与风格特点的原因进行关注。词曲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发动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研究讨论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代表性的意见可以由学生评价、试唱。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句,怎样处理强弱、快慢、音色的变化等。在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统一,使学生逐步掌握艺术规律,较完整、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感。通过积累演唱各类歌曲的经验,培养学生对不同歌曲的理解与独立表现的能力,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进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训练

良好的唱歌技能是有感情地歌唱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保持良好嗓音的必备条件。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势歌唱。歌唱时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要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相关的唱歌技能要点给予适时引导与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发展唱歌能力的关键。小学低年级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加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会学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准确清晰地表达词意,依靠正确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通过朗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比等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咬清字头声母,引长字腹,收住字尾”,逐步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喊唱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想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发声方法不正确。教师需要从心理上给予疏导和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明白优美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根据歌曲的情感与需要用适当的音量、真挚的情感引出内心的表现。。

鼻音问题。主要原因是软口盖无力、下塌,小舌太靠下,大舌后部抬得过高。教师要教学生用打喷嚏的方法体会,提高软腭(软口盖)和小舌。多用“i”“u”等母音练习。

另外还有白声、颤声、漏气、音准、音域等方面的问题,均应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剂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唱歌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演唱之外,还应该让学生能够运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来表现歌曲。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手段来表现歌曲,尽可能的丰富歌曲的的参与表现形式,使每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都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一个记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小学阶段教材歌曲的选择多以短小、流畅、易于上口为主,学生基本能比较快速的学会与掌握。所以促使学生积累演唱经验、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将是这一阶段的重点。针对所学歌曲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如: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2、丰富歌曲的参与表现形式

在唱好歌曲以后,我们的教学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那就是丰富歌曲的参与表现形式。我们应该针对歌曲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采用合理的表现形式,运用适当、有效地表现手段来拓展并丰富歌曲的音响效果。如:打击乐器、声势节奏、绘画、舞蹈表演、课堂器乐配奏等。让学生在合作表现中学会关注歌曲本身、关注配奏声部,培养学生对声音效果的立体感知,培养协作表演意识。

3、组建班级合唱队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各有特点,个别学生有可能存在着音乐素质缺陷,甚至有的还五音不全。可是音乐学科教育却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怎样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体验与表现中去,这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并严肃对待的问题。而组建班级合唱队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合唱可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表现歌曲,合唱是一种集体互助、协作表演的音乐表现形式。当每一个人处于各自的声部之中,他就会得到同伴的引领和吸引,对于有缺点的同学来说,在练习与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被熏陶得以进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毛病,而即便是确实难以转变的问题,他也可以在与同伴的合作之中担任一些其他的角色而融入集体。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素质都得到提升!

四、变声期及嗓音保护

嗓音保护是终生都应注意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教师、家长要重视。由于工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城市中,环境噪声污染严重,学生说话歌唱很容易音量过大,处于稚嫩阶段的发声器官极易受损。除了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嗓音外,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会孩子们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说话、歌唱。第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变声期常识,学会自己判断,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第四,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中等或较轻的音量说话与歌唱,但是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以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与发展。

变声期问题。小学生五年级就有人开始变声。每个人进入变声期的时间不同,或早或晚因人而异。女生比男生变声早,过程短,不太明显,这是声音由儿童向青少年及成人转化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这期间,声带容易疲劳,音域不稳,音色粗糙,常爱“走调”,甚至失音或唱出怪声。歌唱时应当慎重,一般要注意轻声唱,适当降低音高,选择好听、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时间宜短不宜长。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在这个时期要给学生讲解变声期及嗓音保护常识,引起学生的重视。

综上所述,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反思与改进。教会学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维,从而少走一些弯路。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为学生将来能继续歌唱学习打下基础、埋下伏笔,让他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张全军.略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1):1-1

[2]张阳书.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8):76-76

[3]钱丽华.反思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

标签:;  ;  ;  

小学音乐课教学训练学生歌唱能力导学方法新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