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管通道论文-金鉴,Xiaoli,Zhao,Yong-Hua,Du,Mei,Ding,Chengjie,Xiang

纳米管通道论文-金鉴,Xiaoli,Zhao,Yong-Hua,Du,Mei,Ding,Chengjie,Xiang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管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水乳液,纳米管,多孔钛,微通道

纳米管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金鉴,Xiaoli,Zhao,Yong-Hua,Du,Mei,Ding,Chengjie,Xiang[1](2019)在《高效油水乳液分离用多孔钛叁维微通道表面超亲水纳米管涂层》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介油水分离是一种将油水混合物分离以实现废油回收利用、污水净化排放的绿色技术。想要实现对水中微米级油滴的高效分离,需获得具有高孔隙率和超浸润性,同时具有良好化学和机械稳定性的材料。多孔钛是一种理想的过滤材料,然而其不具备超浸润性,对油水乳液没有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9年02期)

王瑞森[2](2019)在《微通道内碳纳米管的光热转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储量丰富但能量密度低,收集困难。本文将优质光热转换材料以纳米流体和纳米材料涂层两种形式与微通道结构相结合,利用微通道效应实现太阳能的高效收集。纳米流体由于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表现出远优于基液的光吸收性能,在微通道的强化作用下可以实现在短距离内的快速温升。由纳米材料制成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实现高效光热转换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纳米流体稳定性欠佳的问题,并且由于微通道大比表面积的特点,与常规的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相比,将光热材料负载在微通道内壁大大强化了涂层与工质的换热过程,有利于集热器效率的提高。本文设计了基于微通道的集热装置,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纳米流体与纳米材料涂层的光热转换特性。首先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分散剂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碳纳米管(CNT)纳米流体,在CNT质量分数为0~0.02%的范围下,微通道集热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随CNT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增幅逐渐变缓。流速的增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热转换效率,其中当流速为1.6 cm/s时,0.02 wt%的CNT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效率达到了91.2%。在CNT纳米流体的基础之上,制备了碳纳米管/氧化铜(CNT/CuO)二元纳米流体,纳米CuO颗粒的添加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性能,对于0.0025wt%的CNT纳米流体,添加0.025~0.2 wt%的纳米CuO均能对系统的光热转换性能起到改善作用,但在CuO的含量达到0.1 wt%后,提升效果相对于质量分数的增加较为不明显。使用纳米CuO对CNT纳米流体进行掺杂,0~0.02 wt%的CNT纳米流体的光热性能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质量分数为0.02%/0.1%的CNT/CuO混合纳米流体在1.6 cm/s的流速下,光热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5%。鉴于纳米光热材料在流体中的不稳定性,以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提出了微通道内壁负载碳纳米管/聚乙烯醇(CNT/PVA)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壁面预处理与涂层材料的负载,由于微通道大比表面积的优势,固定化的光热材料仍可以实现良好的光热转换效果,其中由CNT含量为0.2 wt%的混合液所制备的微通道负载涂层在1.6 cm/s的工质流速下可以达到86.9%的光热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姬长英,裴续,葛艳艳[3](2019)在《单壁碳纳米管对纳米通道中离子电流影响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纳米通道中离子电流调制机制的理解,是发展纳米农业检测传感器的关键。[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受限纳米通道中单壁碳纳米管的荷电量对离子电流阻塞的影响。[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电中性的单壁碳纳米管进入通道中时产生的阻塞电流始终小于基准电流。在碳纳米管带电荷且荷电量增加的情况下,当溶液浓度较低时,阻塞电流大于基准电流;当溶液浓度较高时,阻塞电流小于基准电流,出现电流交叉现象。[结论]单壁碳纳米管过孔时其体积占位对电渗流的影响以及其本身荷电量对纳米通道中离子浓度的影响相互竞争,共同决定着纳米通道中的离子电流。(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绳家东,杨朝晖,张晓华[4](2017)在《碳纳米管内部水通道的形成加速了离子传输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传输在太阳能-电能转换,药物释放以及各种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碳纳米管(CNT)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离子传输材料,在模拟天然离子通道,化学分离和能量存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可以加快离子在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中传输速率的方法,通过在多壁碳纳米管与环氧树脂复合膜(CNT复合膜)两端施加额定电压的方式,使得离子通过CNT复合膜的传输速率得到增加。我们观察到,由施加电压引起的电润湿作用对通过CNT复合膜的总体离子传输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活化处理过程中,CNTs的内壁对具有高表面张力的液体的润湿性增加,并且促进了CNT中水通道的形成。CNT内部水通道的形成加快了离子通过CNT复合膜的总体传输速率。这种现象也与施加电压后CNTs的电荷转移电阻(Rct)降低有关。相应地,离子传输速率增加的同时也引起了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复合膜电容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陈佳义[5](2017)在《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二氧化锰复合电极中高速电子通道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轻便化和可穿戴化,作为其主要部件之一,储能器件也开始着力开发相应的电化学和机械稳定性能。近年来,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兴的储能器件,因其高功率密度,超稳定的循环性能,以及安全环保的特点,获得了科研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报道显示,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距离商用的锂离子电池还有一段差距。因此,如何提升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以及器件的柔性设计是目前可穿戴器件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中,利用碳纳米纤维(CNF)及碳纳米管(CNT)的优异的电学和力学性能,构筑了不同的碳基电子传输通道结构,提升赝电容材料二氧化锰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系统性地调控,研究了CNT次级结构对于碳基复合赝电容电极材料的储能的影响;并选取了性能最优的复合电极材料进行了封装测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一步法制备CNF@MnO_2复合赝电容电极材料为了改进和简化碳基-赝电容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本论文提出了一步纺丝碳化的方法制备CNF/MnO_2超级电容电极材料,即:在纺丝前驱体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的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溶液中直接掺入MnO_2微晶颗粒或乙酰丙酮锰纳米粉末。这种制备方法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同时也为工业化大规模制备提供了一种可性能。研究发现,掺入的乙酰丙酮锰会在碳化PAN纳米纤维成为CNFs的过程中分解成MnO_2材料,呈现晶块颗粒状且分散较为均匀,这将有利于其与电解液离子充分接触反应。测试结果显示,CNF/MnO_2复合赝电容电极整体的比电容能达到220F g-1。然而,在柔性测试方面,由于CNFs的碳化质量不高,电极材料的柔韧性能较差,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去改进。(2)CNF/CNT@MnO_2复合赝电容电极材料的制备为了增强CNF骨架的柔韧性能,本论文提出了CNFs/CNTs的多级电子传输通道,即: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CNF骨架表面上生长碳纳米管次级结构。首先在PAN的DMF溶液掺入乙酰丙酮铁(Iron(III)acetylacetonate,Fe(acac)3),然后进行静电纺丝;然后将得到的纳米纤维聚合物碳化还原处理,最后通入碳源在铁掺杂的碳纳米纤维基底上生长CNTs。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CNFs/CNTs复合材料具备较高的比表面积、导电和力学柔韧性能。沉积了MnO_2赝电容材料后,CNF/CNT@MnO_2电极输出最大的比电容为472.3 F g-1,较好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增加至30倍,比电容仍保持45%),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15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95%)。(3)CNF/CNTs@MnO_2复合赝电容电极材料的结构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CNT次级结构对对CNF/CNTs@MnO_2复合赝电容电极材料的影响,本论文系统地设计了不同的实验参数来调控CNF/CNT骨架的微结构及其电学、力学性能,即:(i)通过前驱体溶液中PAN的质量分数来调控CNF骨架的直径,(ii)通过Fe(acac)3的质量分数来调控CNT次级结构的密度;和(iii)通过CNT的生长时间(通入碳源——乙炔的时间)来调控CNT次级结构的长度。结果显示,CNF/CNTs骨架对CNF/CNTs@MnO_2复合赝电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最佳的制备参数为:PAN浓度为8wt.%,Fe(acac)3浓度为6-8 wt.%,CNT的生长时间为25 min。最后,将优化过的CNF/CNTs@MnO_2复合电极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件,输出的能量密度达到19.11 W h kg-1,最高功率密度达到25,000 kW kg-1。同时,器件还表现出了优异的柔韧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6](2015)在《管状石墨烯碳纳米管能替代矽电晶体通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NEC研究人员饭岛澄男(Sumio Iijima)在1991年首度发现碳纳米管(CNT)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持续进展。他形容碳纳米管是继石墨稀、钻石以及富勒烯(fullerenes;巴克球Buckyballs)之后碳的第四种形式。基本上,碳纳米管可视为卷成管状的石墨烯原子薄层,并稳定维持1.2 nm的直径。碳纳米管由于在室温下的电迁移率超过每秒100 000 cm~2/V,比标准矽晶片每秒1 400 cm~2/V的电迁移快70倍,因而几乎马上就能确定可用于取(本文来源于《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期刊2015年12期)

李雨暄,张倩倩,翟锦[7](2014)在《自支撑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作为光响应离子通道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机n型半导体材料二氧化钛(TiO2)以其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等研究领域[1]。在不同形貌的TiO2纳米材料的中,TiO2纳米管阵列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能力[2],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本文详细介绍了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自支撑膜的过程,并首次将其应用于仿生人工光响应离子通道这一新的领域中。我们采用叁步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自支撑膜:第一步阳极氧化得到具有低表面粗糙度的钛基底;第二步阳极氧化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第叁步阳极氧化促进脱膜得到两侧孔径非对称的TiO2自支撑膜。与传统TiO2纳米管在光电方面的应用不同,我们将其作为仿生人工离子通道研究光响应离子流通性能,发现紫外光照射使通过其中的离子电流发生了快速变化,光响应电流生成归结于TiO2纳米管的非对称结构与其光生电荷的协同作用。良好的稳定性、快速的光响应性使其在光控开关、光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期刊2014-08-04)

李慧,刘枭,程秀丽,曹济民[8](2013)在《钙释放激活的钙通道(CRAC)介导多壁碳纳米管对Raw264.7细胞迁移的诱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迁移运动是巨噬细胞的一项重要生理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细胞的运动依赖于Ca~(2+)的参与,而对于巨噬细胞来讲,胞内钙来源于通过钙释放激活的钙通道(CRAC)的钙内流或胞内钙库释放。碳纳米管(CNT)作为一种炙手可热的新兴纳(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9-23)

蒋登峰,祁高安,王小静,黄敏[9](2013)在《镀碳纳米管铜岐片微通道冷却器散热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对镀碳纳米管铜岐片微通道冷却器进行了气冷散热性能实验研究。通过测量微冷却器出入口温度、底面温度与压降,研究了镀碳纳米管铜岐片微冷却器的散热性能。对镀碳纳米管的铜岐片和硅岐片微冷却器,通过实验比较得到,两种材料微冷却器的热阻在低热流密度时,温度变化梯度较大,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热阻变化趋于稳定,并且镀碳纳米管的铜岐片微冷却器散热性优于硅岐片材料微冷却器。(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李海兰[10](2012)在《以碳纳米管为水通道仿生构建海水淡化新媒介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渗透作为一种潜在的水纯化与淡化新途径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选择合适的正渗透分离膜一直是制约该技术走出实验室并实现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受生物领域的启发,利用生物通道的简化理论模型-碳纳米管构筑正渗透膜用于海水淡化领域,来解决正渗透过程内浓差极化以及水通量过低等问题。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以碳纳米管仿生构筑正渗透膜,考察了水分子以及盐离子在不同尺寸碳纳米管中的密度分布、扩散系数、水通量、盐截留等。首先,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以扶手椅式、电中性的碳纳米管(R,R)构筑正渗透膜,R=6~(-1)1,膜两侧分别为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模拟结果表明,水在碳纳米管中的流动速度是非常快的。对于CNT(6,6)、CNT(7,7)、CNT(8,8)、CNT(9,9)型碳纳米管,均可以获得100%的盐截留,而对于CNT(8,8)型碳纳米管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盐截留,同样可以得到较高的水通量。当碳管的管径达到CNT(10,10)、CNT(11,11)型时,钠离子就会从原料液进入汲取液从而降低了盐截留率。受传统膜科学中分离膜的荷电化可提升膜海水分离效能的启发,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尝试以荷电化碳纳米管(R,R)为水通道仿生构筑正渗透膜,其中R=8~(-1)0。模拟中,以0.5mol·L~(-1)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1mol·L~(-1)的氯化镁溶液为汲取液,考察不同荷电量修饰对碳纳米管正渗透膜中水分子密度分布、扩散系数、水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NT(8,8)、CNT(9,9)、CNT(10,10)型碳纳米管随着管口荷电量的增加,水分子在碳管内的径向和轴向密度分布均有趋向于整体密度的趋势,扩散系数也有所增加,在荷电量为-0.3e修饰碳纳米管时,CNT(8,8)、CNT(9,9)、CNT(10,10)中水分子在管中的分布均呈现出较均匀状态;其中电荷对CNT(8,8)型碳纳米管中水分子的影响较显着,当碳纳米管的荷电量为-0.3e时,水通量此时较大;当碳纳米管的尺寸达到CNT(10,10)型时,会有盐离子通过,而盐截留率会在荷电量为-0.3e时出现最低值。总之,本文作为一种基础性和探究性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电中性以及荷电化碳纳米管中受限水分子和盐离子微观行为的研究,可以为这种新型材料在正渗透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5-20)

纳米管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太阳能储量丰富但能量密度低,收集困难。本文将优质光热转换材料以纳米流体和纳米材料涂层两种形式与微通道结构相结合,利用微通道效应实现太阳能的高效收集。纳米流体由于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表现出远优于基液的光吸收性能,在微通道的强化作用下可以实现在短距离内的快速温升。由纳米材料制成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实现高效光热转换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纳米流体稳定性欠佳的问题,并且由于微通道大比表面积的特点,与常规的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相比,将光热材料负载在微通道内壁大大强化了涂层与工质的换热过程,有利于集热器效率的提高。本文设计了基于微通道的集热装置,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纳米流体与纳米材料涂层的光热转换特性。首先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分散剂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碳纳米管(CNT)纳米流体,在CNT质量分数为0~0.02%的范围下,微通道集热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随CNT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增幅逐渐变缓。流速的增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热转换效率,其中当流速为1.6 cm/s时,0.02 wt%的CNT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效率达到了91.2%。在CNT纳米流体的基础之上,制备了碳纳米管/氧化铜(CNT/CuO)二元纳米流体,纳米CuO颗粒的添加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性能,对于0.0025wt%的CNT纳米流体,添加0.025~0.2 wt%的纳米CuO均能对系统的光热转换性能起到改善作用,但在CuO的含量达到0.1 wt%后,提升效果相对于质量分数的增加较为不明显。使用纳米CuO对CNT纳米流体进行掺杂,0~0.02 wt%的CNT纳米流体的光热性能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质量分数为0.02%/0.1%的CNT/CuO混合纳米流体在1.6 cm/s的流速下,光热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5%。鉴于纳米光热材料在流体中的不稳定性,以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提出了微通道内壁负载碳纳米管/聚乙烯醇(CNT/PVA)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壁面预处理与涂层材料的负载,由于微通道大比表面积的优势,固定化的光热材料仍可以实现良好的光热转换效果,其中由CNT含量为0.2 wt%的混合液所制备的微通道负载涂层在1.6 cm/s的工质流速下可以达到86.9%的光热转换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管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1].金鉴,Xiaoli,Zhao,Yong-Hua,Du,Mei,Ding,Chengjie,Xiang.高效油水乳液分离用多孔钛叁维微通道表面超亲水纳米管涂层[J].科学新闻.2019

[2].王瑞森.微通道内碳纳米管的光热转换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姬长英,裴续,葛艳艳.单壁碳纳米管对纳米通道中离子电流影响的机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4].绳家东,杨朝晖,张晓华.碳纳米管内部水通道的形成加速了离子传输速率[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5].陈佳义.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二氧化锰复合电极中高速电子通道的设计研究[D].兰州大学.2017

[6]..管状石墨烯碳纳米管能替代矽电晶体通道?[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5

[7].李雨暄,张倩倩,翟锦.自支撑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作为光响应离子通道的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2014

[8].李慧,刘枭,程秀丽,曹济民.钙释放激活的钙通道(CRAC)介导多壁碳纳米管对Raw264.7细胞迁移的诱导作用[C].2013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9].蒋登峰,祁高安,王小静,黄敏.镀碳纳米管铜岐片微通道冷却器散热性能实验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

[10].李海兰.以碳纳米管为水通道仿生构建海水淡化新媒介的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标签:;  ;  ;  ;  

纳米管通道论文-金鉴,Xiaoli,Zhao,Yong-Hua,Du,Mei,Ding,Chengjie,Xiang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