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明[1]2003年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然而,目前黄河水资源利用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特别是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浪费现象更为严重。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下,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4,灌区节水有相当大的潜力。为定性说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可挖掘的节水潜力,在分析影响用水水平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判技术,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模型,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作物耗水机理和耗水过程,充分考虑各种节水技术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效应传递,研究基于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建立节水潜力计算模型,结合对不同阶段灌区节水技术发展水平的预测,定量计算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不同水平年的节水潜力。并通过对灌区用水环节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水利、农业、工程、管理、灌区规划等方面探讨引黄灌区适宜的节水途径,进而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自然地理、工程布局、灌溉模式、社会经济等实际情况,研究提出适合引黄灌区特点的各种可能节水技术和具体措施。本文通过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潜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诣在客观分析其节水潜力,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高效利用以及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在灌区用水水平评价、节水潜力计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杨林[2]2013年在《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引黄灌溉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文中指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游引黄灌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棉花和油料生产基地,为豫鲁地区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的发展,从总体上大致可以概括为:“成绩很大,问题不少;继续努力,前途光明”。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引黄灌溉现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考虑到今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引黄灌概的宏观管理,及其可持续性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促进引黄灌溉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水资源供给主要包括自然降水、黄河径流和当地水资源叁部分。其中,当地水资源主要由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用水是影响引黄水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灌溉用水是引黄用水大户,占引黄用水的90%。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与生产的发展,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黄河下游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黄河下游来水量减少,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低,是影响黄河下游水资源的主要供给因素。近年来,工业、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加,生态用水等新的用水类型出现,但是作为引黄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用水仍是影响引黄需水量最重要的因素。而且,灌区工程状况、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引黄泥沙问题等技术工程因素,也对黄河下游引黄水资源的供需情况有一定影响。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灌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利用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改善了土壤生态,提高了土地产出能力;引黄泥沙改良了土壤质地,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等等。这都促进了灌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是,灌区水资源状况、引水状况、用水方式等方面的不合理性对灌区土地利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黄河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部分灌区采用了节水型灌溉技术,降低了用水量,增加了灌溉面积,对下游灌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引黄泥沙对土地质量的改良促进了下游灌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由于黄河水质的恶化,造成了灌区土壤污染,不利于灌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灌区引水工程的老化、退化、跑水漏水等现象,导致灌区土壤出现了次生盐碱化问题;而且灌区传统的大水漫灌和不合理用水方式,加大了灌区土壤盐碱化的可能性,使得引黄灌溉对灌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引黄灌溉现状,和水资源供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引黄灌溉对灌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高、新技术。同时,建议合理处理引黄泥沙问题,努力实现“多用、巧配”;加大引黄灌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对灌区工程进行投资改造;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等。
王宏乾[3]2007年在《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规模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引黄供水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不断下降趋势,而灌溉面积呈上升趋势。本论文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引黄规模减小的原因,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引黄供水量逐年减小;(2)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渐提高;(3)灌区当地水资源利用量有所增加。黄河河道来水量变化是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灌溉季节,不能适时适量引用黄河水,致使引黄供水规模减少。研究表明,黄河下游农业灌溉是补充灌溉,降雨量与农业需水呈负相关关系,90年代以来,下游灌区降雨量有增加的趋势,致使引黄水量下降。同时,调水调沙对河床冲刷,造成河床刷深,引水能力下降。此外,由于调水调沙末期没有考虑灌区引水渠淤积的拉淤、冲刷问题,造成引水渠淤积,有些灌区无法正常引水。论文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河道断面实测径流量、当地水资源利用量、降雨量、灌溉面积与引黄供水规模进行了分析。与引黄供水规模关系密切的因素有河道径流量和当地降雨量两项,进一步分析表明,二者对引黄供水规模的影响程度相当。通过专家评分,建立了引黄供水规模层次分析模型,运用德尔菲法对各项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了赋分,构造了比较判断矩阵。计算确定因素层、指标层的相对权重。认为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径流量、当地降雨、河道情况、当地水资源利用量和涵闸引水能力。在分析供水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论文提出直供到户供水模式、调整小浪底运行方式、用水户参与管理、扩大非农业供水量、逐步提高水价等关于提高引黄供水效益的若干建议。
门如玲[4]2016年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河下游的引黄灌区属于新兴经济增长带地区,上游来水量在调节的过程中每年都在增大,但仍有一定的供需缺口存在。基于此,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的具体措施进行简析。
张霞[5]2007年在《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与耗水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宁蒙大型引黄自流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灌区输水系统、田间系统、管理技术叁方面研究灌区节水潜力,并从分析不同耗水类型入手,分析了宁蒙引黄灌区耗水量和耗水组成及特点。根据节水潜力概念和研究思路,研究了分项计算和整体计算两种节水潜力分析途径。分项计算法将灌区节水潜力分为输水系统和田间系统两部分。输水系统,在分析了现有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输水系统节水潜力计算方法——等效渠系法;田间系统主要分析了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节水灌溉制度、井渠结合和沟畦改造等四种节水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利用整体法分析了节水条件下灌区灌溉需水量与现状灌溉耗水量的差值(节水潜力),并与分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从中得出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较大。根据宁蒙灌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灌区的用水状况,将宁蒙灌区耗水类型分为农田灌溉、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人工环境、自然生态耗水等6大类。通过对各类型耗水量典型调查及水均衡分析计算,研究得出宁蒙引黄灌区耗水量,并分析了不同类型耗水量大小,得出农田灌溉耗水量最大,自然生态耗水量其次,城乡生活耗水量最小。根据宁蒙灌区水资源结构、转化特性和主要耗水类型的耗水特性,分析了不同耗水类型的主要耗水水源和各水源消耗量,分析了耗水组成及耗水特点,从中得出宁蒙引黄灌区是以耗黄河水为主的农业耗水大户。以上研究成果为宁蒙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节水改造奠定了科学基础。
潘延红, 张重阳, 李庆朝[6]2010年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必要性研究》文中认为黄河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平衡、含沙量大、水污染严重,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意识淡薄、节水灌溉发展缓慢、缺乏针对灌区特点的节水技术研究等问题。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的必要性:采取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和建设渠系配套工程等节水措施,可缓解灌区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节水灌溉可减少泥沙的引入量,从而减少泥沙对灌区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以及河流等的危害。
王艳华[7]2007年在《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增强,黄河流域水资源将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最根本的问题是泥沙问题,渠首沙化、堆沙场地殆尽、生态环境恶化、弃水弃沙带来的河道淤积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引黄泥沙已成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利用的现状,通过理论研究、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开展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数学模型的研究,并在典型灌区进行了初步应用。论文取得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包括改善渠道输沙能力和水沙资源综合利用两个方面,两者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提出了以改善合渠道输沙能力和水沙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的水沙资源联合多目标优化配置方法。(2)根据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理论,构造了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综合目标函数,提出了确定各配置约束条件的方法,建立了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采用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3)结合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泥沙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通过层次分析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层次分析法,分别构造了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综合目标函数的不同表达式,分析计算了位山和簸箕李引黄灌区的水沙资源分布及各变量的能力约束,提出典型引黄灌区的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并对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模式进行评价。
田庆奇, 卢健, 史红玲[8]2016年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发展及泥沙治理历程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泥沙问题。如何合理处理利用引黄泥沙问题始终围绕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为着眼点,综述了灌区发展及泥沙治理的4个历程,分别为灌区建设与泥沙处理阶段、灌区发展与泥沙治理利用阶段、灌区节水与泥沙远距离输送阶段和灌区泥沙资源化与水沙配置阶段。针对目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的主要水文问题,指出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配置目标是共同协调配置灌区的水资源与泥沙资源,配置方法是多目标规划方法。
陈诚[9]2017年在《柳园口灌区作物ET_0变化及节水灌溉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黄河下游灌区作物需水量变化规律,以柳园口灌区为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Penman公式,分析研究主要参考作物的需水量变化情况,并结合引黄河水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特点,探讨了灌区节水灌溉模式。研究表明:柳园口灌区ET_0呈近年来处于稳定态势,整体略有下降,主要农作物受生长季节和生育周期的限制,棉花生育期需水量大于小麦,小麦的需水量大于玉米。结合黄河来水来沙分布情况,引导灌区适时使用引黄灌溉和井灌的灌溉模式,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武瑞锁[10]2005年在《引黄灌区泥沙和盐渍化问题预防与处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灌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引黄灌区在黄河下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主要分布在沁河口以下,涉及山东、河南两省21个市(地)、60多个县(市、区),有引黄涵闸100座,虹吸5处,设计引水能力4200m~3/s,设计灌溉面积332.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61.1万hm~2,为全国最大的自流连片灌区。灌区属黄淮海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地势平坦,是我国近期国土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山东、河南两省的粮棉主产区;河口地区尚有可垦荒地约35万hm~2,开发潜力巨大。 黄河是一条高含沙量河流,引黄必引沙。泥沙和盐渍化问题是影响引黄灌区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黄河水资源在给我们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这两个问题的困扰。本文认真研究了黄河下游39处大型引黄灌区的基本资料,分析研究了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生态环境现状与变化,研究了灌区泥沙淤积现状,分析了泥沙淤积规律及成因,揭示了灌区发展与农业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制约灌溉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普遍存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不合理、水生态环境恶化、泥沙灾害、潜在的土壤盐渍化等,建立了灌溉水调度函数,确定函数的约束条件;运用水力学原理,对水沙、水盐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灌区水盐平衡方程,研究了黄河下游灌区水盐运行与分布规律;提出了灌区水沙调度方案,研究了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本文通过详细收集该灌区有关资料,全面分析了位山灌区运行状况、水资源状况、泥沙淤积现状与特点;结合论文中建立的灌区水资源调度模型进行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结合盐量平衡方程对位山灌区的水盐平衡关系进行了应用研究;结合泥沙处理与调度技术对位山灌区进行了冲淤平衡计算,提出了沉沙池改造、渠系调整意见。 本文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调整农业发展与灌溉思路,由单纯追求农作物单产最高向追求灌区综合效益最大、和谐发展转变,关注灌区农业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其他类型灌区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研究[D]. 张志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2]. 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引黄灌溉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D]. 杨林. 河南大学. 2013
[3]. 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规模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宏乾.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4].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研究[J]. 门如玲. 江西农业. 2016
[5]. 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与耗水量研究[D]. 张霞.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6].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必要性研究[J]. 潘延红, 张重阳, 李庆朝. 人民黄河. 2010
[7].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D]. 王艳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7
[8].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发展及泥沙治理历程探讨[J]. 田庆奇, 卢健, 史红玲. 中国水利. 2016
[9]. 柳园口灌区作物ET_0变化及节水灌溉模式研究[J]. 陈诚. 节水灌溉. 2017
[10]. 引黄灌区泥沙和盐渍化问题预防与处理方法研究[D]. 武瑞锁. 合肥工业大学. 2005
标签:农业工程论文; 灌溉水利用系数论文; 农业灌溉论文; 黄河论文; 中国水资源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