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对流论文_亓鹏,郭学良,卢广献,段英,李宝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对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纳米,地幔,热辐射,水平,导电性,航天器。

混合对流论文文献综述

亓鹏,郭学良,卢广献,段英,李宝东[1](2019)在《华北太行山东麓一次稳定性积层混合云飞机观测研究:对流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中微物理过程的研究是研究云降水形成过程和人工影响降水的重要基础,目前对积层混合云的对流区/对流泡中的微物理结构了解甚少。本文利用河北省"十叁五"气象重点工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示范项目(2017~2019年)"太行山东麓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试验"飞机和地面雷达观测数据,重点分析研究了2017年5月22日一次典型稳定性积层混合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积层混合云高层存在高浓度大冰粒子,冰粒子下落过程中的增长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在含有高过冷水含量的对流泡中,冰粒子增长主要是聚并和凇附增长,而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云区以聚并增长为主。由于聚并增长形成的大冰粒子密度低,下落速度小,穿过0℃层时间更长,出现大量半融化的冰粒子,使融化现象更为明显。镶嵌在层状云中的对流泡一般处于0℃~-10℃(高度4~6 km)层之间,垂直和水平尺度约2 km,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可达5 m s-1。对流泡内平均液态水含量是周围云区的2倍左右,小云粒子平均浓度比周围云区高一个量级,大粒子(直径800μm以上)的浓度也更高。在具有较高过冷水含量的对流泡中降水形成符合"播撒—供给"机制,但在过冷水含量较低的区域并不符合这一机制。(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黄圳,李增耀,孙敬文[2](2019)在《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混合对流大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背景的高密度、高度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的混合对流换热问题,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热流密度非均匀性对水平管内混合对流瞬态涡结构、脉动强度、湍流热通量及局部平均壁温的影响;揭示了非均匀热流下自然对流对管内湍流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热边界条件下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的强化措施。结果表明:均匀热流时,自然对流会抑制管顶部的湍流脉动,使流动层流化,造成传热能力局部恶化;非均匀热流时,随着自然对流的增强,近壁面速度脉动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二次流逐渐增强,换热能力逐渐提高,故管内换热能力受湍流脉动与二次流协同影响;在自然对流影响下,均匀加热时管顶部可采用针对层流的强化换热措施,非均匀加热时需着重提高管底部高热流区域的湍流脉动与涡强度。(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高丽,黄晓龙,甘晶晶,王凯[3](2019)在《一次前倾槽下混合强对流天气关键信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克服强对流过程预报失误问题,本研究综合利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6.29浙江省中南部一次混合强对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地面辐合线及地形抬升,导致新生对流的发展、维持;前期不稳定能量累积明显,高Cape、θse能量大值区和925 hPa比湿都对此次强对流强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逆温层及干侵入导致K指数参考意义差;降雹风暴中气旋出现了9个体扫并伴有强风切变,同时VIL跃增相对降雹时刻有18 min提前量,为短临预报争取了预警时间;本次过程ρVIL表现出高敏感性,将估测冰雹直径≥5和ρVIL≥4结合会对冰雹有更好的指示意义;VIL指数结合VILmax和ρVILmax可推断出风暴性质;风暴承载层抵消作用导致此次雹云风暴移动发展受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杨岑玉,孟强,王乐,陈梦东,胡晓[4](2019)在《考虑管壁导热的方管内熔盐混合对流传热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熔盐因具有传热能力强、工作温度高、使用温度广、系统压力低、经济适用等优点,成为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蓄热工质的理想选择。熔盐在实际应用中会因加热过程的非均匀性产生存在于固体表面和流体间的温差,造成流体工质中的密度梯度,因此出现重力导致的浮升力效应,其迭加到主流流动方向上即形成混合对流。管壁导热会对熔盐混合对流传热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熔盐在水平方管内非均匀加热条件下的单面加热的混合对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考虑壁厚的情况下研究了方管单面加热熔盐混合对流传热特性,分析了无量纲参数间的变化关系,并将结果与流型判定图和经典关联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均匀加热时,浮升力效应会造成随流动距离增加主流核心区域的形状发生改变,且更加靠近加热壁面。Nu数随Re数、Ri数的增大而增大,局部Nu_x数随流动距离的深入先减小后增大。与忽略管壁导热数值模拟结果相比,主流核心区形状更加均匀,局部Nu_x更高且回升位置更加提前,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基本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夏京京,张超,王娴[5](2019)在《微重力下航天器舱内混合对流传热高性能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PUs/GPUs架构,采用混合热格子-Boltzmann方法,对微重力环境下叁维航天器舱简化模型内的混合对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非稳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具有恒热流边界的元器件位于进风掠过的模型壁面中心时,热壁面平均努塞尔数■最大,换热最强;保持雷诺数Re不变而缩小模型尺寸到1:5及以下时,模型在全重力情况下与原型在无重力时的热壁面■相同,流场和温度场瞬态变化过程几乎一致,可用来指导在地面进行微重力下的实验研究;多GPUs结合格子Boltzmann方法计算的超高效率,可实现航天器电力系统和设备舱内流动换热的实时预测。(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08期)

王炜波,胡珀,杜卡帅[6](2019)在《中低雷诺数条件下单侧加热矩形通道内混合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空气对流换热的能力较差,对安全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尺寸垂直单侧加热矩形通道内空气自下而上流动时的混合对流换热,用于模拟核电厂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的换热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小雷诺数条件下自然对流的影响不能忽略且自然对流会占据主导作用;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强迫对流换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当前学者所用经验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自然对流在混合对流中起的作用,因此本文还通过实验数据拟合了一个新的计算混合对流换热的关系式,该公式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与实验值能很好地符合。(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吴翔宇,李红谊,Wu,W,Ni,S,Jessica,C,E,Irving[7](2019)在《地幔混合对流模式的最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2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刊发了地幔对流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Inferring Earth’s discontinuous chemical layering from the 660-kilometer boundary topography)。通过采用非对称路径背向散射PKP波约束小尺度地形起伏方法,开展了410 km和660 km地幔间断面的小尺度地形起伏研究,研究人(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5期)

张怀龙,王勇,周伟良,肖乐勤,郑启龙[8](2019)在《B/HTPB体系混合过程中剪切力对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剪切力对硼粉/端羟基聚丁二烯(B/HTPB)混合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旋转粘度计和同向双螺杆转矩流变仪分别考察了B/HTPB体系在低剪切应力和高剪切应力下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B/HTPB体系在旋转粘度计中剪切速率小于5s-1,剪切应力小于200Pa,含硼25%的B/HTPB体系在50℃下混合300min,表观粘度在26.9~32.0Pa·s内变化;而B/HTPB体系在同向双螺杆转矩流变仪中的剪切速率范围为71.11~355.56s-1,剪切应力比旋转粘度计的高1~2个数量级,对于含硼20%的B/HTPB体系在50℃、233.33s-1下混合230min,表观粘度达到446.3Pa·s,体系达到凝胶状态。在高剪切力作用下,B/HTPB体系粘度快速增加,低剪切力作用下B/HTPB体系粘度几乎不变。因此,在高剪切应力下对改性硼粉的B/HTPB体系流变规律进行研究,可为硼粉改性和团聚效果的评价提供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S1期)

Hammed,Abiodun,OGUNSEYE,Precious,SIBANDA,Hiranmoy,MONDAL[9](2019)在《Eyring-Powell磁纳米流体在伸缩圆柱上的热滑移混合对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供热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必须考虑非线性过程的热辐射。本文研究了铜-水纳米流体在伸缩圆筒上的Eyring-Powell磁热辐射的混合对流动力学。考虑非线性热辐射和热滑移条件,建立了能量守衡模型,分析了表面摩擦系数和换热速率等流动参数对流体特性的影响。不采用现有的研究方法,应用最近的谱准线性化方法求解耦合非线性边界值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增大纳米粒子的体积分数、热辐射参数和热源参数可增强温度分布。速度滑移参数和流体材料参数增大了表面摩擦力。对比分析了极限情况下的数值结果和文献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研究方法计算结果达到同等精度。(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5期)

SEL?MEFEND?G?L,Fatih,?ZCAN,?OBAN,Seda,?ZTOP,Hakan,F.[10](2019)在《导电性对纳米磁流体后向混合对流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纳米磁流体的几种电导率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Al2O3-水纳米磁流体后向流动的混合对流效应。对流体施加均匀的外部磁场时,通过改变无量纲参数Hartmann数(Ha=0,10,20,30,40)实现磁场强度的变化。应用3种不同的电导率模型监测纳米磁流体的流动。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还选取了0°~90°范围内的5中倾角下的外部磁场。后向流动常用于求解流体分流和再合流现象的工程问题。根据不同电导率模型,采用不同的Richardson数(Ri=0.01,0.1,1,10)和4种不同的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φ=0.01,0.015,0.02,0.025),对混合型后向流的对流换热进行研究。采用商业代码COMSOL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颗粒增强了传热效果,增加磁场强度和倾角也增加了热传递速率。在对流体流动施加外部磁场的情况下,不同电导率模型对流体的流动和传热效果也有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5期)

混合对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背景的高密度、高度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的混合对流换热问题,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热流密度非均匀性对水平管内混合对流瞬态涡结构、脉动强度、湍流热通量及局部平均壁温的影响;揭示了非均匀热流下自然对流对管内湍流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热边界条件下管内混合对流换热的强化措施。结果表明:均匀热流时,自然对流会抑制管顶部的湍流脉动,使流动层流化,造成传热能力局部恶化;非均匀热流时,随着自然对流的增强,近壁面速度脉动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二次流逐渐增强,换热能力逐渐提高,故管内换热能力受湍流脉动与二次流协同影响;在自然对流影响下,均匀加热时管顶部可采用针对层流的强化换热措施,非均匀加热时需着重提高管底部高热流区域的湍流脉动与涡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对流论文参考文献

[1].亓鹏,郭学良,卢广献,段英,李宝东.华北太行山东麓一次稳定性积层混合云飞机观测研究:对流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结构特征[J].大气科学.2019

[2].黄圳,李增耀,孙敬文.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混合对流大涡模拟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9

[3].高丽,黄晓龙,甘晶晶,王凯.一次前倾槽下混合强对流天气关键信息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杨岑玉,孟强,王乐,陈梦东,胡晓.考虑管壁导热的方管内熔盐混合对流传热数值模拟[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5].夏京京,张超,王娴.微重力下航天器舱内混合对流传热高性能数值研究[J].热力发电.2019

[6].王炜波,胡珀,杜卡帅.中低雷诺数条件下单侧加热矩形通道内混合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9

[7].吴翔宇,李红谊,Wu,W,Ni,S,Jessica,C,E,Irving.地幔混合对流模式的最新证据[J].国际地震动态.2019

[8].张怀龙,王勇,周伟良,肖乐勤,郑启龙.B/HTPB体系混合过程中剪切力对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J].上海航天.2019

[9].Hammed,Abiodun,OGUNSEYE,Precious,SIBANDA,Hiranmoy,MONDAL.Eyring-Powell磁纳米流体在伸缩圆柱上的热滑移混合对流(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10].SEL?MEFEND?G?L,Fatih,?ZCAN,?OBAN,Seda,?ZTOP,Hakan,F..导电性对纳米磁流体后向混合对流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论文知识图

当吸热器倾角φ=0,风向角α=0时,吸...不同喷动气速下均一颗粒系统的流动结...的实验结果当φ=0,在不同的α工况下,Qcv随V的...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模型有效性验证:将...当φ=0,在不同的V工况下,Qcv随α的...

标签:;  ;  ;  ;  ;  ;  ;  

混合对流论文_亓鹏,郭学良,卢广献,段英,李宝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