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人文化观念的变迁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近代文人文化观念的变迁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一、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兵,董灏智,韩东育,黄滢,胡天舒[1](2022)在《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历程(笔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界通常将日本的明治维新、特别是"脱亚入欧"现象看成是1868年以降迅速完成的历史性壮举,并由此强调日本人只用几十年时间即完成了西方世界几百年才完成的近代改造任务。可当人们注意到日本开国之初西方人笔下的当地人精神面貌,特别是其中所谈及的日本人价值取向并不逊色于西方世界等记录时,或许会发现,早在距明治维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即已次第展开过一场以实务主义为基调的思想解放运动。本刊特邀"中国历史研究院韩东育工作室"韩东育教授等学者进行笔谈。本组笔谈拟通过佛教史上的"脱佛入儒"、经典史上的"回归六经"、儒学史上的"脱儒入法"、医学史上的"弃汉从洋"和交流史上的"脱亚入欧"等前后关联、彼此衔续的思想发展脉络,尝试性地勾勒出日本鲜为人知的内在变化经纬。在打破明治维新瞬间成功之神话的同时,也提示了近代化、特别是思想观念等近代性演进所需要的绝对时间,事实上是难以人为跨越的逻辑和事实。

刘振乾[2](2021)在《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研究》文中认为晚清湖湘骈文的存在和发展,自有其独特的生成环境和发展背景。晚清湖湘骈文的崛起,属于清代骈文复兴的一个局部区域现象,同时也属于湘学或者湖南之学的一个伴生现象。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以李星沅、曾国藩、周寿昌、郭嵩焘、王闿运、王先谦、阎镇珩、皮锡瑞、叶德辉、易顺鼎为主体。其中,李星沅、曾国藩、周寿昌、郭嵩焘、王闿运是前期的核心成员,曾国藩是湘军的统帅和创始人,是湖湘骈文作家群体前期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湖湘骈文作家群体后期的精神领袖。王先谦、阎镇珩、皮锡瑞、叶德辉、易顺鼎是后期的核心成员,王先谦是岳麓书院的山长,是后期湖湘士绅群体的领袖,在湖湘骈文作家群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仕途并非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的唯一追求,从曾国藩、郭嵩焘、周寿昌、王先谦等人经历就可以看出,仕途立功只是人生三不朽之一,在立言的基础上立德才是最终的目标。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都重视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立足于书院和书局,以教育和出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李星沅是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的先驱人物,其骈文正处于晚清湖湘骈文成型的关键期。李星沅的骈文具备了晚清湖湘骈文的一些基本元素,属于湖湘骈文走向崛起的一个过渡期。曾国藩是湖湘骈文群体的领军人物,其骈文创作方面的成果不多,但是在骈文批评方面的理论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周寿昌的骈文,丰富了湖湘骈文群体的创作成果,指明了湖湘骈文群体的师法路径,成为晚清湖湘骈文崛起的重要标志。郭嵩焘在骈文理论上主张思古复雅,创作上追求古雅遒逸。虽然骈文不是郭嵩焘文章写作的主流,但是其对骈文标准的定位具有引导性,尤其是对湖湘骈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王闿运的辞赋体骈文不只是对汉魏晋宋体的一种简单模拟,王闿运创造性地运用以骚为赋的手法,既纾解了内心的怀才不遇之感,也寄寓了晚清内忧外患的时代之悲,堪称清代骈文的殿军。王先谦《骈文类纂》的选编和刊刻出版,是骈文从先秦到晚清的一次重要的选本总结。王先谦在骈文创作中将雅、洁二字奉为圭臬,词气兼资是骈文创作的关键。阎镇珩骈文在内容和题材方面:一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关注程度比较高;二是吴越、湖湘一带的地域文化色彩比较浓厚;三是阎镇珩的骈文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治国理政、经世致用的思想。阎镇珩的骈文史论结合、文质彬彬;坚持骚雅传统,文情并茂;以义理为本,刚柔并济。皮锡瑞的骈文已经打通文学与经学的界限,既属于骈文作品,也属于学术论着。皮锡瑞的史论不是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而是在评定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易顺鼎对清代骈文作家的点评具有开创性,为清代骈文史的书写打下基础。易顺鼎的骈文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佛教经义入骈文,以名士风流入骈文,以纵横家言入骈文。叶德辉谨守骈文章法,其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叶德辉以考据入骈文,扩大骈文的包容性;以散句为枢纽,理顺骈文的逻辑性;以戏拟为公文,解构骈文的权威性。骈散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是通过探索骈文与经学、骈文与史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在骈散分工上达到默契。义法理论的拓展与创新既得益于骈文与散文之间的文体融合,也得益于湖湘骈文群体在古文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清代骈文理论批评的进步。词气理论的梳理与定位是王先谦在《骈文类纂》选本基础上对“潜气内转”理论的深化,具有经验总结性和实践操作性。“词气兼资”说解决了骈文词气雍滞的问题,提高了骈文的气格,还使骈文在骈散融合中保持文体独立性。情文理论的阐释与建构,对晚清湖湘骈文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王先谦、王闿运对情文关系的阐释,进一步推动了湖湘骈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齐君[3](2021)在《晚清“笔受”译员群体的职业走向》文中认为作为晚清西书中译的重要力量,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笔受"译员在离馆后,积极投身近代文教事业、政界或其他领域,不仅对中国文教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应和了中国由洋务自强、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的近代变革全过程。其职业走向显示,晚清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为其职业选择提供导向,爱国情怀是其动力源泉,译书经历为助力铺垫,知识结构系重要基础,传统主流价值观则使他们存在强烈的纠结心态。而"笔受"译员群体的职业走向亦体现出近代知识分子在晚清中西冲突、新旧更替中的抉择与纠结,以及他们在近代中国政治、社会转型中的积极探索。

詹瑜[4](2021)在《清末民初变局下的李宗棠研究》文中指出

闫悦[5](2021)在《15-18世纪中朝弓角贸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敏[6](2021)在《明嘉靖至万历士商关系与文学研究》文中认为

夏苏皖[7](2021)在《丁日昌与《百兰山馆古今体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袁梦[8](2021)在《明代北京文人结社与文学研究》文中认为

黎慧[9](2021)在《先秦至宋代文史作品中信陵君形象的接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何修豪[10](2021)在《族谱媒介变革与士绅交往网络研究 ——以近代徽州为例(1864-1937)》文中认为

二、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历程(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佛教史上的“脱佛入儒”——日本中世向近世过渡的思想路径
    一、入华僧与儒家经典的东传
    二、五山禅林世界的“儒学”认知
    三、“脱佛入儒”的行动
    四、作为“儒者”的“神道”诉求及其背后
经典史上的“回归六经”
儒学史上的“脱儒入法”
    一、关于徂徕学属性的研究史回顾
    二、徂徕学派思想家学说之间的相互关联
        1.徂徕的理论“祖型”、贡献、地位及其理论极限
        2.太宰春台由“儒”到“法”的疾进与“合理主义”的再建
        3.海保青陵的彻底“合理主义”与完全“脱儒入法”
    三、“日本近世新法家”的独自性
        1.时代的“新”
        2.观念的“新”
        3.作用的“新”
医学史上的“弃汉从洋”——江户日本医学转型中的学术与超学术逻辑
交流史上的“脱亚入欧”——以明治时期日本人来华游记为中心
    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日易位
    二、羞与清朝为伍的言行举止
    三、日本“脱亚入欧”的历史潜流与现实呈现

(2)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范畴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晚清湖湘骈文概念萌芽
        (二)民国时期的湖湘学研究
        (三)学术专着涉及的湖湘骈文研究
        (四)学术论文涉及的湖湘骈文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一)地域与文学的结合
        (二)时代与文体的结合
        (三)群体与个体的结合
    四、创新与突破
第一章 晚清湖湘骈文的发展背景
    第一节 湖湘人文景观的涵养
        一、屈原辞赋中的湖湘景观
        二、杜甫诗中的湖湘景观
        三、王夫之词中的湖湘景观
    第二节 湖湘士绅阶层的崛起
        一、曾国藩与郭嵩焘:创立湘军
        二、王先谦与叶德辉:维护名教
        三、王闿运与皮锡瑞:讲学四方
    第三节 湖湘书院文化的熏陶
        一、湖湘书院的分布
        二、儒家道统南移
        三、王夫之从祀文庙
    第四节 湖湘辞赋传统的积淀
        一、屈子之词为俪体之先声
        二、贾谊《吊屈原文》《鵩鸟赋》:湖湘骈文之祖
        三、王夫之《九昭》:旷世同情
第二章 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特征
    第一节 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的骈文
        一、李星沅《李文恭公文集》
        二、周寿昌《思益堂骈体文》
        三、王闿运《湘绮楼文集》
        四、王先谦《虚受堂文集》
        五、阎镇珩《北岳山房骈文》
        六、皮锡瑞《师伏堂骈文》
        七、易顺鼎《丁戊之间行卷》
        八、叶德辉《观古堂骈俪文》
    第二节 曾国藩与湖湘骈文作家群体
        一、曾国藩与李星沅:乡贤救助开先路
        二、曾国藩与郭嵩焘:同学莫逆成至交
        三、曾国藩与周寿昌:南归一序鉴知音
        四、曾国藩与王闿运:若即若离名士谋
    第三节 王先谦与湖湘骈文作家群体
        一、王先谦与郭嵩焘:激流勇退归耆旧
        二、王先谦与周寿昌:亦师亦友承余绪
        三、王先谦与王闿运:湖南二王分秋色
        四、王先谦与叶德辉:着书只为稻粱谋
        五、王先谦与阎镇珩、皮锡瑞:汉宋之争各其表
    第四节 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特征
        一、官绅、士绅家国情怀
        二、立德、立言价值追求
        三、书院、书局传播策略
第三章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前期骈文作家群体
    第一节 李星沅:骈散分工、以情纬文
        一、李星沅的骈散观
        二、李星沅骈文的湖湘元素
        三、李星沅骈文的骚楚情结
    第二节 曾国藩:奇偶互用、形散神骈
        一、曾国藩的骈文批评理论
        二、曾国藩的选本批评理论
        三、曾国藩的骈文创作实践
    第三节 周寿昌:雅赡有余、奇趣迭生
        一、《思益堂骈文》概况
        二、周寿昌骈文的湖湘特征
        三、周寿昌骈文的传播及其影响
    第四节 郭嵩焘:涵濡六经、思古复雅
        一、郭嵩焘的骈文批评理论
        二、郭嵩焘骈文的特征
        三、郭嵩焘对湖湘骈文的贡献
    第五节 王闿运:以骚为赋、惊世绝俗
        一、王闿运骈文中的人生际遇之悲
        二、王闿运骈文中的晚清时代之悲
        三、王闿运辞赋中的骚楚情结
第四章 以王先谦为代表的后期骈文作家群体
    第一节 王先谦:词气兼资、情文互本
        一、王先谦骈文创作概况
        二、王先谦的骈文选本思想
        三、王先谦骈文创作成就
    第二节 阎镇珩:贯穿经史,容与百家
        一、阎镇珩骈文创作概况
        二、阎镇珩的骈文思想
        三、阎镇珩骈文的特征
    第三节 皮锡瑞:通经致用、讽古喻今
        一、《师伏堂骈文》三序
        二、《师伏堂骈文》之连珠
        三、《师伏堂骈文》之史论
    第四节 易顺鼎:沉博奥衍、惊才绝艳
        一、易顺鼎骈文批评理论
        二、易顺鼎的骈赋创作
        三、易顺鼎的骈文成就
    第五节 叶德辉:谨守骈规、遗世独立
        一、叶德辉的湘楚情怀
        二、《观古堂骈俪文》的主题归类
        三、叶德辉的骈文创作成就
第五章 湖湘骈文群体的骈文理论成就
    第一节 骈散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一、骈文与经学的关系
        二、骈文与史论的关系
        三、骈散文内外分工
    第二节 义法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一、义法理论探源
        二、曾国藩的义法观
        三、王先谦的义法理论
    第三节 词气理论的梳理与定位
        一、从“潜气内转”到“词气兼资”
        二、朱一新与王先谦词气理论对比
        三、词气兼资理论的价值定位
    第四节 情文理论的阐释与建构
        一、“情文兼胜”的理论渊源
        二、湖湘骈文情文关系的建构
        三、情文关系对湖湘骈文的影响
结论: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的骈文成就及历史地位
    一、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的骈文成就
    二、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3)晚清“笔受”译员群体的职业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投身政界,推动晚清政治变革
    (一)参与洋务,兴办实业
    (二)随使西洋,办理外交
    (三)担任普通官吏
二、从事文教事业,促进晚清文教近代化
    (一)投身教育事业
    (二)从事其他文化事业
三、翻译馆“笔受”译员群体的职业走向影响因素
    (一)爱国情怀———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大变革之时代背景———职业选择与发展的重要导向
    (三)译书经历———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助力铺垫
    (四)知识结构———职业选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传统主流价值观下的心态纠结———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历史困境
四、结语

四、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历程(笔谈)[J]. 王明兵,董灏智,韩东育,黄滢,胡天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晚清湖湘骈文作家群体研究[D]. 刘振乾.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晚清“笔受”译员群体的职业走向[J]. 齐君. 江西社会科学, 2021(09)
  • [4]清末民初变局下的李宗棠研究[D]. 詹瑜. 安徽大学, 2021
  • [5]15-18世纪中朝弓角贸易研究[D]. 闫悦.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明嘉靖至万历士商关系与文学研究[D]. 王敏. 西南大学, 2021
  • [7]丁日昌与《百兰山馆古今体诗》研究[D]. 夏苏皖.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明代北京文人结社与文学研究[D]. 袁梦. 西南大学, 2021
  • [9]先秦至宋代文史作品中信陵君形象的接受研究[D]. 黎慧. 西南大学, 2021
  • [10]族谱媒介变革与士绅交往网络研究 ——以近代徽州为例(1864-1937)[D]. 何修豪.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近代文人文化观念的变迁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