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资源,调查,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侯卫锋,党明浩,翟立海,李文修,李丽[1](2017)在《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调查统计,高等植物有1 759种、7个亚种、140个变种及4个栽培种,隶属于197科、784属,按其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10类,即用材资源有202种及变种,淀粉植物有153种及变种,鞣料植物有362种及变种,油料植物有318种及变种,芳香植物有373种及变种,纤维植物有295种及变种,园林绿化植物有538种及变种,果类植物有127种及变种,药用植物有1 044种及变种,野菜植物有266种及变种。此外,对该区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23期)
秦宇阳,侯卫锋,曹青,付筱,翟立海[2](2016)在《济源市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普查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通过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辖区进行昆虫资源普查,采集制作标本2 452余号,经鉴定保护区昆虫10目127科407种,其中鳞翅目昆虫数量最多,其次为鞘翅目。(本文来源于《河南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薛茂盛,姜丙坤,李伟波,刘晓良,侯卫锋[3](2016)在《运用红外相机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但已多年未进行过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于2015年1月至7月,在保护区4个林场内设置了51个2 km×2 km网格,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经过6 014个捕获日的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13科17种,鸟类6目12科28种,其中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灰林鸮(Strix aluco)、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普通?(Sitta europaea)、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gravivox)、画眉(Garrulax canorus)等10个种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首次在该保护区拍摄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豹(Panthera pardus)和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以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腹锦鸡和灰林鸮。兽类以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4.57;鸟类以红腹锦鸡的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03。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仍保存较为完整的大中型兽类群落,但顶级捕食者数量稀少,应加大对其栖息地及猎物的保护恢复力度。此外,相机拍摄到大量放牧活动照片,说明当地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内兽类和地栖性鸟类的资源现状,为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陈志方,朱美霖,王军亮,路纪琪[4](2016)在《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研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庞大、整理工作繁琐、资源共享程度低、交流困难等状况,以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整合现有的物种多样性信息,通过数据库构建和网站开发,建立了基于Web的物种多样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物种数据检索、展示、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填补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管理的空白,为保护区管护水平提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和样本,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杨齐,杨冉冉,黄新峰,邓坦,陈颖[5](2013)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森林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析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的区位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为基础,综合论证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实验区发展森林旅游的可行性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订进一步开发的基本原则,提供解决发展森林旅游的策略方案。(本文来源于《河南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赵海鹏,卢全伟,苏豪杰,李海涛,路纪琪[6](2013)在《济源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0年9月和11月,对济源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22属.其中,鲤形目17种(以鲤科鱼类为主,14种),鲇形目2种,鳗鲡目、合鳃目和鲈形目各1种.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鱼类含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8种,占36.4%;晚第叁纪早期区系复合体7种,占31.8%;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各2种,分别占9.1%;海水复合体鱼类1种,占4.5%.生态类型分析可见,保护区鱼类中静水定居性鱼类9种、溪流定居性鱼类11种、海淡水洄游性鱼类和江湖洄游性鱼类各1种.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各8种,植食性鱼类和碎屑食性鱼类各3种.(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李源,刘克,唐保宏[7](2012)在《河南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济源、沁阳、修武和辉县四县(市)境内。该区位于太行山南端,是我国暖温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区内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本研究在夏、秋季节先后对保护区内愚公林场、漭河林场、邵原林场、黄楝树林场的大型真菌进行野外调查和采集,共获得标本517份。经鉴定,这些大型真菌共有106种,隶属于4纲13目33科65属,其中担子菌99种,子囊菌7种。另有多个分类单元有待近一步查证、鉴定。(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期刊2012-08-10)
李保印,周秀梅,郝峰鸽,周建,尤扬[8](2011)在《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采用样地调查和线路调查法,并拍照、采集标本与文献对照,进行了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的统计。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共有65科155属469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10种,被子植物61科150属459种。该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种类组成丰富,其中珍稀树种较多,常绿类少,落叶类较多。按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特点,将其分为风景林类、观赏花木类、观赏果木类、造型植篱类、攀缘藤木类及树桩盆景类等类型,并从树木的观赏价值与园林应用方式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24期)
刘莹,牛景彦[9](2011)在《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该区共有苔藓植物34科55属107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其中苔类植物8科8属8种,藓类植物26科47属99种;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东亚成分次之,中国特有种第3,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该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北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体现该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南北过渡特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0期)
郭相保,王振龙,陈菊荣,田军东,王白石[10](2011)在《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猕猴冬春季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40份太行山猕猴粪样和38科91种植物标本,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的冬春季食性。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在冬季采食植物13科21种,其中栓皮栎、青冈、羊胡草、露珠草、大叶榉是其冬季的主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5.4%;小叶榉、千金榆、南蛇藤、君迁子等10种是常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39.1%;第叁类是少见采食植物,包括板栗、毛栗、辽东栎,蒙古栎、黄荆等5种,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2%;2)共记录到猕猴春季采食植物24科37种,其中栓皮栎、青冈、早熟禾、大叶榉、小叶榉、千金榆、鹅耳枥、枳椇、构树、博落回等10种为主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70.8%;唐松草、白丁香、紫丁香等14种是常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23.4%,少见采食植物包括马齿苋、铁线莲、槐、胡枝子等16种,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7%;3)部分植物在冬季和春季均被猕猴取食,但在2个季节所取食的部位有所不同,在冬季主要取食嫩芽和果实,在春季则主要取食花和叶。太行山猕猴在春季的取食植物比冬季更广泛。(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通过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辖区进行昆虫资源普查,采集制作标本2 452余号,经鉴定保护区昆虫10目127科407种,其中鳞翅目昆虫数量最多,其次为鞘翅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侯卫锋,党明浩,翟立海,李文修,李丽.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17
[2].秦宇阳,侯卫锋,曹青,付筱,翟立海.济源市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普查研究初报[J].河南林业科技.2016
[3].薛茂盛,姜丙坤,李伟波,刘晓良,侯卫锋.运用红外相机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调查[J].兽类学报.2016
[4].陈志方,朱美霖,王军亮,路纪琪.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研建[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
[5].杨齐,杨冉冉,黄新峰,邓坦,陈颖.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森林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13
[6].赵海鹏,卢全伟,苏豪杰,李海涛,路纪琪.济源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李源,刘克,唐保宏.河南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初步调查[C].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2012
[8].李保印,周秀梅,郝峰鸽,周建,尤扬.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研究[J].北方园艺.2011
[9].刘莹,牛景彦.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10].郭相保,王振龙,陈菊荣,田军东,王白石.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猕猴冬春季食性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1
标签:植物资源; 调查;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