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水动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下水,动态,水化,玛纳斯,水位,特征,类型。
地下水动态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金金,柳永胜,雷明,珠正[1](2019)在《金华地区红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华地区位于金衢盆地东段,浙江中西部,是我国南方着名的红色盆地之一。金华地区裸露型及覆盖型红层孔隙裂隙水动态变化显着不同,裸露区红层孔隙裂隙水位动态变幅大,呈锯齿状。第四纪松散层覆盖区,其水位动态变化曲线呈平缓的波浪形状。此外红层富水性对其水位变化影响较大,富水性越好,其水位动态变化幅度越小。(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8期)
郎新文[2](2019)在《喀什地区2012-2015年地下水变化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喀什地处新疆西南部,区内有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两大水系,受降雨和气候影响,地表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区内水资源紧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地下水主要由降雨和河道、水库渗漏等进行补给。通过对区内2012-2015年第一季度地下水监测资料、降雨量和5条河的同步径流量等数据进行同步关联分析研究,依据水量均衡原理,分析得出喀什地区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喀什噶尔河流域内地下水位下降较为严重,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近年来地下水超采较为严重。为保持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序开发利用和研究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4期)
文士茵[3](2019)在《浅析唐山大洪桥水源地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洪桥为第4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源地,该水源地日均开采量约为5万m3,各水源井均开采第4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4系厚度为100~150m,主要开采砂砾石、卵砾石层孔隙水。上部孔隙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由于多年超量开采,已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漏斗中心在大洪桥水厂院内。论述了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地质条件、第4系含水层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3期)
郭艳春[4](2019)在《沙地蒸散发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沙漠化地区干旱加剧,部分沙地灌木和草地植被已经枯萎,导致固定沙丘脆弱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文章以彰武北部沙地为例,研究草地蒸发和裸地蒸发的特征及地下水日、月动态变化规律,掌握沙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1]),对保护有限的当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4期)
张妹[5](2019)在《潘二矿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太灰可疏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潘谢矿区地质构造十分发育,它不仅对地下水赋存和运移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增大了A组煤开采底板灰岩突水的危险性。加上A组煤开采过程中底部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的差异性,深入分析灰岩水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疏放性,才能科学地制定灰岩含水层疏水方案,为确保A组煤安全开采提供保障。本文以潘二矿为例,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先分析研究内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水位时空动态变化、水质变化特征、水温梯度和矿井涌水量变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A组煤底部C_3Ⅰ组灰岩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东一采区A组煤底部灰岩水进行疏放性评价。得到如下成果:(1)时间上:开采程度对新生界含水层影响较小,水位较平稳;但对灰岩含水层影响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灰岩水流向自东南向西北,中部形成明显的降落漏斗,两者水位变化幅度一致,且奥灰水位变化幅度较太灰水位小。(2)研究区内地下水阳、阴离子分别以K~++Na~+和HCO_3~-、Cl~-为主;地下水的主要水质类型为HCO_3-Ca·K+Na型、Cl-K+Na型,其中灰岩水水质类型还存在SO_4·HCO_3·Cl-K+Na型和SO_4·Cl-K+Na型。经分析地下水中离子组分成因相似,各含水层存在互通性。(3)潘二矿新生界地下水水温表现正常;煤系砂岩水水温差异较大,部分区域水温温度较高,且与灰岩含水层中水温相近。(4)矿井涌水量初期变化不大,但波动明显,总体呈递增趋势。(5)结合上述分析以及相关资料,对A组煤底板C_3Ⅰ组灰岩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经识别、验证后得到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并得出地下灰岩水流场动态变化图,与实际水位变化较一致,为研究太灰水疏放性分析提供依据。(6)以东一采区为例,结合“突水系数”对其A组煤底板灰岩水疏放前、后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疏放后的效果较好,并给出灰岩水相关防治措施。图[66]表[17]参[68](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单利军[6](2019)在《太原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原市是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由于长期对地下水的超采,诱发了多种环境地质问题。为分析不合理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动态演变特征,对研究区近叁十年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地下水的水位与水化学特征及其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上分析,浅层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深层孔隙水和岩溶地下水受人类开采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从水化学特征方面分析,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山西煤炭》期刊2019年02期)
邹晓岗[7](2019)在《重庆市龙潭槽谷石漠化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石漠化问题是中国叁大生态问题之一,更是岩溶地区首要生态问题,对区域环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2006年~2015年我国开展石漠化治理第一期工程取得了显着效果,土地石漠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由过去持续扩展转变为净减少,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目前国家正推进石漠化治理第二期工程,要求总结第一期工程中有效经验和存在问题。本文以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重庆市酉阳县典型低位翼部型岩溶槽谷—龙潭槽谷为例,分析槽谷顺逆坡石漠化治理及石漠化程度差异的水文生态环境效应。以槽谷北段泔溪镇花椒种植区顺逆层坡地下水、坡面流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除每月定期采集各监测点水样外,2018年7月4日~2018年7月6日强降雨期间采集顺逆层坡坡面流和地下水水样,对水样的环境指标、阴阳离子、碳同位素进行测定,分析槽谷顺逆层坡石漠化差异及石漠化治理对区域坡面流、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区域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a-Mg-HCO_3、Ca-HCO_3和Mg-HCO_3型,反映区域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顺逆层坡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对石漠化差异及治理敏感,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pH值雨季偏低,变化幅度逆层坡侧大于顺层坡侧;雨季和“华西秋雨”期间电导率、Ca~(2+)、Mg~(2+)、HCO_3~-高于旱季,槽谷逆层坡侧整体上高于顺层坡侧;NO_3~-、SO_4~(2-)雨季和花椒树施肥期浓度高于其它时期,槽谷逆层坡侧高于顺层坡侧,且逆层坡老泉、黑崖洞浓度存在明显年际变化特征。K~+、Na~+雨季具有明显上升过程,受施肥期的影响,最高浓度值出现在旱季,槽谷顺层坡侧含量高于逆层坡侧,以顺层坡马鹿潭最为明显。(2)顺逆层坡石漠化程度差异明显,强降雨期间其坡面流、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也具有显着差异。顺层坡坡面流的产生滞后降雨约2.5小时,水量较大,pH值和电导率、Ca~(2+)、Mg~(2+)、HCO_3~-浓度高,K~+、全Fe、Al~(3+)浓度低,具有表层岩溶带流特征;逆层坡坡面流的产生滞后降雨约3.5小时,水量较小,pH值和电导率、Ca~(2+)、Mg~(2+)、HCO_3~-浓度低,K~+、全Fe、Al~(3+)浓度高,具有饱和地面径流特征。顺逆层坡典型岩溶泉马鹿潭、老泉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差异明显。降雨之前老泉pH值和电导率、HCO_3~-、Ca~(2+)浓度高于马鹿潭,降雨过程中则相反。(3)季节尺度老泉、黑崖洞、火龙洞、马鹿潭、龙洞塘δ~(13)C_(DIC)值分别介于-4.94‰~-11.62‰、-5.55‰~-12.82‰、-5.26‰~-13.94‰、-4.43‰~-11.45‰、-3.49‰~-11.93‰之间,与理论上土壤CO_2溶于水生成碳酸溶解碳酸盐岩产生DIC的δ~(13)C_(DIC)值(-14‰)偏正;强降雨期间,顺层坡坡面流δ~(13)C_(DIC)值与逆层坡相比偏负,而与之对应坡地下水的δ~(13)C_(DIC)值现象相反。分析发现监测点水体(Ca~(2+)+Mg~(2+))/HCO_3~-的摩尔比值主要介于0.5~1之间,且由(Ca~(2+)+Mg~(2+))/HCO_3~-与δ~(13)C_(DIC)关系,推断研究区碳酸盐岩风化受碳酸和外源酸共同控制,外源酸参与岩溶作用是δ~(13)C_(DIC)偏正的重要原因。逆层坡监测点老泉、黑崖洞水体NO_3~-、SO_4~(2-)浓度较高,碳酸盐岩风化更趋向于H_2SO_4、HNO_3风化端元;顺层坡监测点NO_3~-、SO_4~(2-)浓度整体较低,碳酸盐岩风化更趋向于H_2CO_3风化端元。(4)各监测点岩溶作用均受到外源酸影响,其中逆层坡监测点老泉、黑崖洞相对较大,(H_2SO_4+HNO_3)对(Ca~(2+)+Mg~(2+))的贡献率分别介于10%~70%、8%~87%,对HCO_3~-的贡献率分别介于5%~53%、4%~77%。根据H_2CO_3、H_2SO_4、HNO_3对地下水DIC的贡献率,计算出理论上地下水δ~(13)C_(DIC)值范围,实际所测δ~(13)C_(DIC)值与理论计算值偏正,推测区域石漠化现象的出现,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流失严重、基岩裸露,生物成因的土壤CO_2减少而大气CO_2增加,也是导致地下水δ~(13)C_(DIC)值偏正的原因。强降雨过程中,坡面流、地下水“二水”转化过程中δ~(13)C_(DIC)富集效应顺层坡大于逆层坡,反映出δ~(13)C_(DIC)对顺逆层坡石漠化程度差异敏感。(5)对各监测点DIC损失量计算得出:老泉ΔDIC范围为0.53mmol/L~1.32mmol/L;黑崖洞ΔDIC范围为0.59mmol/L~1.98mmol/L;火龙洞ΔDIC范围为0.17mmol/L~1mmol/L;马鹿潭ΔDIC范围为0.14mmol/L~0.78mmol/L;龙洞塘ΔDIC范围为0.27mmol/L~1.15mmol/L,表明槽谷研究区存在一定的碳损失量,反映石漠化治理后区域岩溶碳汇效应仍较弱。(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5)
管春兴,张虹波,王战,赵明,张在勇[8](2019)在《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是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的主要供水水源,该区内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于指导当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流域多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水均衡法评价了地下水资源量和构成,剖析了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水均衡状态由正均衡演变为负均衡,地下水储存量在逐渐减少;地下水资源构成发生了变化,河道渗漏补给量、田间灌溉入渗量及渠系渗漏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比例分别由20世纪80年代的23.69%、12.03%、37.74%降低为21世纪10年代的18.36%、11.46%、36.91%,人工开采量占总排泄量的比例增加了42.94%;(2)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位年内动态与河流流量、农田灌溉及地下水人工开采紧密相关,年际动态表明地下水位在过去21年内呈下降趋势,且冲洪积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于细土平原;(3)渠系硬质化、大面积引河水灌溉以及人工开采的增加是地下水资源量组成改变和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刘婕,杨鹏年,阚建,高宇阳[9](2019)在《变化环境下新疆沙湾县灌区地下水动态趋势及驱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沙湾县地下水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结合灌区1998-2017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3种方法,分析了近20 a灌区变化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 a来,灌区年均气温呈不显着增加趋势,降水呈不显着减少趋势,近10 a(2008-2017年)在a=0.01水平上地表水灌溉量呈显着减少趋势,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及地下水开采量均呈显着增加趋势;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地下水开采、地表水灌溉、节水灌溉、灌溉面积、气温、降水,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人为活动对地下水动态起主导作用,其中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节水灌溉面积的增加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在实施退耕还林、机井封填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灌效率,节水灌溉结合地表、地下水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3期)
张倩,全强,李健,陈婧,李清[10](2018)在《河套灌区节水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摸清河套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以来的地下水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分析了河套灌区5大灌域共计225个地下水位常规观测井1990—2016年逐月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结果】通过对河套灌区近27 a地下水时空特性分析表明,灌区平均地下水位下降了0.53 m,其中义长灌域地下水位下降最大,下降了0.85 m,乌兰布和灌域地下水位变化很小,地下水埋深维持在1.8 m左右。【结论】各灌域除乌兰布和灌域外,其他灌域与节水改造初期(2000—2005年)相比,节水改造中期(2006—2010年)、节水改造大规模实施期(2011—2016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且节水改造大规模实施阶段(2011—2016年)下降幅度更大。(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地下水动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喀什地处新疆西南部,区内有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两大水系,受降雨和气候影响,地表径流年内分布不均,区内水资源紧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地下水主要由降雨和河道、水库渗漏等进行补给。通过对区内2012-2015年第一季度地下水监测资料、降雨量和5条河的同步径流量等数据进行同步关联分析研究,依据水量均衡原理,分析得出喀什地区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喀什噶尔河流域内地下水位下降较为严重,受区域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近年来地下水超采较为严重。为保持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序开发利用和研究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水动态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周金金,柳永胜,雷明,珠正.金华地区红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2].郎新文.喀什地区2012-2015年地下水变化动态分析[J].地下水.2019
[3].文士茵.浅析唐山大洪桥水源地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9
[4].郭艳春.沙地蒸散发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试验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9
[5].张妹.潘二矿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太灰可疏放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6].单利军.太原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山西煤炭.2019
[7].邹晓岗.重庆市龙潭槽谷石漠化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及环境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管春兴,张虹波,王战,赵明,张在勇.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9
[9].刘婕,杨鹏年,阚建,高宇阳.变化环境下新疆沙湾县灌区地下水动态趋势及驱动因素[J].节水灌溉.2019
[10].张倩,全强,李健,陈婧,李清.河套灌区节水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变化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