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怖”暴力活动医疗防救措施的特点、规律和对策

“反恐怖”暴力活动医疗防救措施的特点、规律和对策

(武警贵州总队黔东南支队贵州凯里556000)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325-02

恐怖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大国对殖民地国家的奴役,以及针对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颠覆分裂活动而形成的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于我们—他们眼中的“异类”的颠覆分裂活动。他们煽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民族分离情绪,传播民族分裂主义,并在我们的邻国建立基地培训恐怖主义骨干分子;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武器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当前,在反恐怖斗争已列入武警部队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于“反恐怖”斗争的医疗防救措施的特点、规律的对策的研究尤为必要,他是反恐怖斗争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武警部队卫勤保障的已项重大课题。

恐怖主义事件具有手段多样残酷化、危害严重化、组织成员高知识化、使用武器尖端化、组织活动隐蔽化等特点。它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震惊性,而且往往无法预料它的发生及后果的严重程度,也给部队处置恐怖主义事件的卫生勤务保障带来了挑战与压力。

1.卫勤保障的特点。

1.1受领任务急,卫勤准备时间短。恐怖主义事件的特征是突发性强、预见性差、后果严重。部队受领任务以后,通常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准备时间非常短。同时,由于对事件的严重程度的了解和估计不足,卫勤力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卫勤部门必须在极短的时间以内,一边行动一边准备,既要对事件作出判断,还要根据事件迅速编组人员和积极做好各种物资的筹备工作。

1.2单位众多,卫勤协同困难。当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发生以后,周边各地卫生系统派出医疗队、防疫队开赴灾区。由于来源的不同,彼此不熟悉了解,而且到达灾区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这给卫勤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如何使整个事件区域的卫生救护系统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运行通畅,是提高卫勤保障效率与能力的重要一环。

1.3人员暴露伤员多,现场救护任务重。当恐怖主义事件发生以后,一般来说都会即刻产生大量的伤病员,而且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还可能会继续出现大量的伤病员。且恐怖主义事件产生的伤病员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大多都会危及生命,而且现场死亡率较高。因此,如何在最短时间以内挽救更多的伤病员,且预防继发灾祸或恐怖事件造成的伤害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场救护过程中又往往很困难。如美国的“9.11”事件所造成的伤亡,其实事件本身带来的直接伤害并不是十分的严重,而伤亡者绝大部分来自事件之后的大火以及楼房倒塌。

1.4伤病情复杂,难以预料伤病员情况。恐怖主义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残酷无情,手段残忍,人性泯灭。他们多数在采取爆炸袭击的同时,也间杂其他类型的袭击,其中包括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而且从现在各个国家所截获的情报来看,部分恐怖主义集团甚至具备了核袭击的能力。所以在具体的事件中,恐怖分子所采取的手段,实施后所造成的危害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如1983年10月,恐怖分子对驻黎巴嫩准和部队实施的是炸弹袭击;而实施东京地铁事件的奥姆真理教采用的是沙林毒气;美国“9.11”事件之后的炭疽邮件。这所有的一切都为武警部队反恐怖斗争中卫勤保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5环境差,人员密集,防病任务艰巨。较大的恐怖主义事件发生以后,处置事件投入的兵力多,而且需要部队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大,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部队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而且事件发生地由于破坏严重等原因,环境卫生差,而且死亡人数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疫情,发生于不同地区的的事件,部队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冷、热环境,也容易发生大量减员。所以说事件过程中卫生防疫防病过程应该贯穿始终,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2.卫勤保障的规律。

2.1准备及训练以处置外伤、烧伤为主,兼顾其他。综合历年来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恐怖主义分子对公众、目标的袭击更倾向于使用炸弹袭击。这样,我们处置类似事件时就需要重点准备以及训练爆炸以及爆炸引起大火的外伤和烧伤的处理。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武器所致伤情的处置也应该又所准备,确保重点与两点并抓。

2.2卫勤保障药便于机动,重点培养单兵能力。恐怖事件多发生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目标以及繁华地段,事件发生以后容易造成混乱,给医疗保障的开展带来阻力。卫勤力量在处置伤病员的过程中应该机动灵活,注重个人能力,以防部队整体行动受阻时伤病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3医疗后送应该采取就近原则。恐怖主义事件发生于繁华地带,周边众多的医疗机构为反恐怖斗争中的医疗后送带来了方便。所以处置过程中与地方医疗机构的卫勤协同时必不科少的环节。

2.4伤病员一般比较集中,卫勤力量可集中使用。恐怖主义事件中所产生的伤病员一般都集中于一个点,为部队卫勤力量的安排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处置过程中卫勤力量应该集中重点方向,非重点方向以搜寻为主。

3.卫勤保障的对策。

3.1预有准备,加强训练。立定预案。预案通常包括四方面内容:(1)卫勤力量的区分,支队救护组、部队医院救护所应该按照预案把医疗、防疫以及其他卫勤力量进行合理组合,明确职责,规定行动方案,并且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2)药品器材的准备应该本着便于携带的原则,对多种情况下的应急、常备及防疫器材的种类、携运方法药作出规定,并相应落实药材储备的“三分”“四定”;(3)卫生运力的策划,如担架、汽车的区分,以及如何保障都药有明确的安排;(4)方案有一定的弹性,虽然恐怖事件多为爆炸事件,但也应该预防其他类型事件的发生,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加强自救互救训练,提高单兵救治能力,并针对外伤和烧伤多的特点进行重点训练。但对于生化武器的训练也应该列为重点,生化武器伤、侦、防、消、救的技术性强,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有中毒或感染的可能,因此,对于生化武器袭击处置的卫勤分队,必须进行专业训练,提高他们处置事件的操作能力。

3.2军警地协同,统一指挥。较大的恐怖、主义事件发生后,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武警、解放军都将派出医疗队、防疫队开赴现场,由于各个医疗队到达时间早晚不同,配备技术力量有强有弱,随队携带的医疗器材不尽相同,应该作到军警地协同,由部队、地方卫生部门联合组成卫生指挥机构,在救灾总指挥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为合理使用各方派出的卫生力量,应该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将军队、地方的医疗队、防疫队分片划区,明确任务。这样就可以将不同来源的卫生力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其作用。

3.3集中卫勤力量,确保重点。在伤病员多而集中,医疗救护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必须集中主要力量,保障重点区域。通常按建制划分区域,必要时可以越区保障。卫勤领导应该掌握一定的卫勤机动力量,以适应保障重点的需要。根据事态的变化和发展,药适时转移保障重点,在保障重点方向的同时,也要统筹兼顾。

3.4积极预防,扑灭疫病。在事发地环境卫生条件差,部队人员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极易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流行,造成“次生灾害”。因此,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是保障部队全体指战员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卫生防疫各项工作由卫生防疫队中相应的小组去完成。一般由饮水卫生组、饮食卫生组、环境卫生组、消毒防疫组和卫生化验组组成,每队数十人到百余人部等。主要任务是: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消毒杀虫,尸体处理以及卫生防护,突击预防接种以及预防服药,开展卫生防病宣传。

标签:;  ;  ;  

“反恐怖”暴力活动医疗防救措施的特点、规律和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