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门脉高压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压,肝硬化,切除术,特征,吲哚,食管,消化道。
门脉高压症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王剑,陈世耀[1](2019)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血栓形成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血栓是临床研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其形成机制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门脉血栓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目前认识的主要发生机制包括肝星状细胞的活性、内皮细胞的功能、机体促凝血和凝血抑制失衡等,治疗措施包括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药物,如辛伐他汀、利福昔明和益生菌等联合应用以降低门脉压力治疗、提高一氧化氮合成酶磷酸化水平和针对线粒体的抗氧化治疗等措施。(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2](2019)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和术前、术后1周的常规肝功能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肝功能为Child A级的35例患者术后仍为Child A级者有28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1.9±2.6)%,术后为Child B级的患者有7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8.8±3.9)%。术后Child分级由A级转变为B级的患者术前ICGR15的值明显高于术后Child分级仍为A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估时,对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联合检查能够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唐亮,邱秋,徐福民,王文生,王纯[3](2019)在《3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3 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 RP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国RPH相关文献,纳入文献150篇,共3 576例RPH患者。总结RPH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结果 3 576例RPH患者中男性2 340例(65.44%),女性1 236例(34.56%),平均年龄为50.23岁。病因以胰源性多见(92.03%),其次为脾源性(1.68%)和腹膜后源性(0.67%)。胰源性RPH的主要病因分别是胰腺肿瘤(34.40%)、慢性胰腺炎(29.67%)、胰腺假性囊肿(16.28%)、急性胰腺炎(7.27%)等。RP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脾肿大(68.47%)、上消化道出血(54.92%)、上腹部不适或上腹痛(38.56%)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71.44%)等。RPH的诊断主要依据CT检查(24.41%),单独的胃镜或彩超诊断价值有限。RPH的治疗方式包括脾切除术(70.92%)、内镜下治疗(4.65%)、脾动脉栓塞或结扎(3.97%)等。上述方法治疗好转率为83.20%,但也有2.20%的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RPH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病因以胰腺疾病为主。单一检查项目中CT对于RPH诊断价值最大。脾切除术是RP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该病的预后依赖于RPH的病因。(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孙博[4](2019)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微创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肝胆专科医院2018年收治确认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相关数据为分析对象,有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状态应用针对性微创手段治疗,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各种微创治疗手段的步骤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有3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其他患者均无异常表现。结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微创手段治疗不但疗效突出且对机体创伤程度严格控制,有利于术后康复,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1期)
李向东[5](2019)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门奇断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奇断流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再出血、静脉曲张消失、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总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再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门奇断流术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再出血的发生可能,能明显改善患者静脉曲张情况,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31期)
邹依宁,张欣,刘亚岚,陈伶俐,宿杰·阿克苏[6](2019)在《肝移植治疗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NCPH)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结合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肝移植术的2例INCPH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术后密切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随访,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以评估肝移植的疗效。结果 2例患者均经组织学确诊为INCPH,肝移植手术完成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慢性排斥并行再次肝移植,1年后门脉高压复发;另一例患者术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结论 INCPH是种常被误诊的疾病,其中极少病例可导致终末期肝病并需要肝移植治疗。鉴于相关治疗经验较少及对并发症、疾病复发的担忧,肝移植治疗INCPH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评估。(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公强,于凌,罗晓苗,张希全[7](2019)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血管腔内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腔内治疗肝前性门脉高压(P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2月对19例肝前性门脉高压行介入治疗,行经皮经肝或经皮经脾穿刺门静脉并置入支架,必要时利用弹簧圈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结果 12例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途径,7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患者经腔内治疗后出血停止,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多在7~14d内改善。19例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门静脉主干并成功置入支架。通过随访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较未行腔内治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血管腔内治疗肝前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梁梅[8](2019)在《脾切除加断流术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中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患者中选出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接受脾切除+断流术治疗,收集疗效指标。结果本组2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5例患者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术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2周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术后2周复查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32例,B级45例,C级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3%,未有死亡病例。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治疗中效果确切,促进患者肝功能改善,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谢军,龚波[9](2019)在《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脾切除术(OS)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将其按术式分腹腔镜脾切除术(LS)组(n=37)、OS组(n=30);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S组手术时间较OS组长[(221.48±40.69)min vs (198.37±35.41)min],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止痛药物使用次数LS组均显着优于OS组[(199.34±39.87)ml vs (294.82±30.64)ml、(7.62±2.39)cm vs (19.61±3.48)cm、(1.25±0.69)次vs (2.82±0.54)次],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OS组[(2.27±0.65)d vs (3.29±0.48)d、(3.64±0.47)d vs (4.65±0.58)d、(7.27±1.29)d vs (9.58±1.6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感染、腹腔出血、腹腔积液、胰瘘、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41%vs 20.00%、2.70%vs 6.67%、5.41%vs3.33%、0 vs 3.33%、2.70%vs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LS治疗虽需更长手术时间,但术后恢复情况优于OS,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张云峰,魏瑷琳,黄进,周传力[10](2019)在《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忆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治疗的56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取玻璃管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采用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检测肝脏储备功能,计算肝脏有效血流(ELBF),使用B超检测门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HAF)和肝总血流量(THF)的变化。结果经过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56例患者手术成功,出现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瘘1例。经充分引流、营养支持、抗感染、补充白蛋白或输注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逐步缓解或痊愈;术后FPP水平为(21.3±3.4) cmH2O,显着低于术前水平【(32.5±5.0)cmH2O,P<0.05】;在术后,56例患者EHBF、THF和PVF水平分别为(0.5±0.1) ml/min、(1481.1±354.0) ml/min和(1046.1±258.0) ml/min,在术后3 m,分别为(0.5±0.3)ml/min、(1574.1±326.0) ml/min和(1131.0±304.1) ml/min,均显着低于术前水平[分别为(0.7±0.3) ml/min、(1891.0±392.1) ml/min和(1523.1±291.1)ml/min,P<0.05];术后HAF水平为(435.0±142.1) ml/min,术后3 m时为(443.0±183.1) ml/min,均显着高于术前水平【(368.1±139.1)ml/min,P<0.05】;术后患者ICGR15为(22.7±7.9)%,显着高于术前的(19.3±5.5)%,差异显着(F=7.327,P<0.05);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和术后3 m,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大幅升高【分别为(35.2±2.3) g/L和(36.8±1.7) g/L对(31.8±1.7) g/L,P<0.05】;在术后1 m时,患者外周血PLT和WBC计数分别为(144.5±7.2)×109/L和(13.8±0.6)×109/L,在术后3 m时则分别为(98.1±10.6)×109/L和(4.2±0.8)×109/L,均显着高于术前水平【分别为(75.3±6.7)×109/L和(3.4±0.3)×109/L,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能够改善肝功能、血细胞和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门静脉压力,对防治病情恶化和消化道出血有帮助,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门脉高压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和术前、术后1周的常规肝功能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肝功能为Child A级的35例患者术后仍为Child A级者有28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1.9±2.6)%,术后为Child B级的患者有7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8.8±3.9)%。术后Child分级由A级转变为B级的患者术前ICGR15的值明显高于术后Child分级仍为A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估时,对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联合检查能够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门脉高压症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王剑,陈世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血栓形成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2].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唐亮,邱秋,徐福民,王文生,王纯.3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分析[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4].孙博.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J].智慧健康.2019
[5].李向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6].邹依宁,张欣,刘亚岚,陈伶俐,宿杰·阿克苏.肝移植治疗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例分析[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9
[7].公强,于凌,罗晓苗,张希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血管腔内治疗体会[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9
[8].梁梅.脾切除加断流术在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中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9].谢军,龚波.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10].张云峰,魏瑷琳,黄进,周传力.采用改良的Sugiura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