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论文_万琼华,刘伟新,王华,衡立群,王宇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珠江口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珠江,珠江口,神经网络,成因,陆丰,圈闭。

珠江口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万琼华,刘伟新,王华,衡立群,王宇辰[1](2019)在《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辫状河叁角洲前缘储层沉积构型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南海珠江口盆地油田群的主要储层类型。虽然大量学者开展了辫状河叁角洲构型研究,但是关于低级次水下分流河道演化过程、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砂体规模及迭置样式的研究极少。以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典型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沉积为例,以测井小井距连井分析、连续取心段以及现代沉积为指导,对水下分流河道进行了定量—半定量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10级,其中4~6构型单元分别为: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组合、复合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分流河道(河道间砂坝)。单一河道宽度介于200~500m之间,深度为3~7m;复合河道具有不同的迭置样式,包括垂向孤立式(A)、垂向迭加式(B)、侧向迭加式(C)、无序迭加式(D),随着湖盆构造演化与物源条件的变化,水下分流河道迭置样式由A—B—C—D逐渐演化。(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梁玉楠,钟华明,骆玉虎,肖大志,吴一雄[2](2019)在《珠江口盆地低阻低渗储层测井渗透率预测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南海西部海域珠江口盆地低阻低渗油藏渗透率评价的难题,详实调研了国内外低阻低渗储层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珠江口盆地低阻低渗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孔喉半径是导致渗透率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基于岩心资料,采用FZI法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6类流动单元,通过建立每一类流动单元的精细渗透率模型求取低阻低渗储层渗透率参数。结果表明,使用流动单元渗透率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渗透率计算的精度,目前该方法已在南海西部海域各区域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11期)

刘杰,罗伟,陈人杰,林秋金,胡坤[3](2019)在《深度学习技术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勘探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石油勘探领域,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在岩相识别、断裂检测、测井解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践面临的难题有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得到解决。目前针对研究区域纵、横波曲线缺失的难题,通过整合深度神经网络与岩石物理的优势,提出基于物理过程的深度神经网络纵、横波预测技术,实现对缺失曲线的准确预测。针对新区勘探烃源岩识别和评价的难题,通过结合周边富生烃洼陷烃源岩特点,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分频反演技术,取得较为符合地质认识的预测成果。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技术与惠州凹陷的勘探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李志晔,陈兆明,柳保军,石宁,颜晖[4](2019)在《应用叁维全局最优化解释技术开展沉积体系分析——以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东部白云深水区地震数据面积大,层位多,常规自动解释技术实现困难,容易出现闭合差等问题,而人工解释受主观因素影响,效率低,无法对所有层位进行解释,不能有效地对该区的沉积演化规律进行快速分析。本文尝试采用基于地层模型的全局自动地震解释技术,从地震数据出发,建立全局最优化意义下的叁维等时地层模型,完成全局地层模型框架层序地层构造解释,大大缩短了解释周期,并在地层模型的基础上得到高精度等时属性切片,为深水沉积体系演化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基础,有利于优选区带和目标评价。(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罗泽,谢明英,涂志勇,魏启任,付敏杰[5](2019)在《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方法研究——以珠江口盆地M气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深转换是将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转化为地质成果的关键环节。鉴于珠江口盆地M气田具有复杂的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传统变速成图等时深转换方法精度低、误差大。针对研究区分析了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思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传统变速成图时深转换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创新性地提出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时深转换方法。研究发现,变速成图等常规时深转换方法具有其局限性,无法满足油田开发阶段时深转换的高精度要求。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通过将纵向高分辨率的测井速度引入到地震速度,具体做法为通过层速度求取、平均速度求取、速度宏观趋势校正与实钻资料剩余误差校正等步骤,建立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时深转换关系,得到高精度构造图。实钻结果证实,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方法得到的构造图误差小,成图精度高。(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9年11期)

朱明,陈维涛,杜家元,颜承志,刘汉卿[6](2019)在《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是南海北部陆架区岩性圈闭勘探的首选靶区,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近亿方,对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岩性圈闭勘探方向,提升陆架区海相沉积体系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受多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复杂水动力条件影响,新近纪古珠江叁角洲沉积形成的多成因砂体具有分带性发育和多层系储盖组合纵向迭置的特点,这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东沙运动使东沙隆起在新近纪晚期抬升,断裂体系发育,这为岩性圈闭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惠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分为叁角洲平原带、叁角洲前缘带和条带砂发育带3个区带。叁角洲平原带以河道型岩性圈闭为主;叁角洲前缘带以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前积末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前积内幕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条带砂发育带以形成于局限古地貌背景下的条带状砂岩圈闭为主。分析不同类型圈闭的发育位置、尖灭特征及储层物性,认为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和圈闭边界条件。(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何敏,朱伟林,吴哲,钟广法,任建业[7](2019)在《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描述了珠江口盆地新近纪断裂活动、主要不整合面、差异构造沉降、古地貌与沉积响应等变形特征,结合油气分布特征和成藏特点,明确定义新构造运动为南海扩张停止之后13.8 Ma以来发生的构造活动,共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其中上新世(5.33 Ma)是构造活动最强烈的时期。研究发现,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以东沙地区的再次隆升为最明显特征,伴随早期断裂继承性发育与坳陷区异常快速沉降,并影响海底古地貌和沉积充填;新构造运动不仅影响了油气成藏体系的各地质要素,而且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宏观格局,导致珠一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时间具有从东往西逐渐变晚的特点;新构造运动最强烈的阶段是大多数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番禺4洼、恩平凹陷、白云凹陷东北部等新构造运动活跃区为浅层油气勘探最有利地区,而西江主洼、陆丰凹陷、白云凹陷西南部等新构造运动较弱区则是古近系深层油气勘探最有利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石创,朱俊章,龙祖烈,秦成岗,史玉玲[8](2019)在《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烃源岩TOC预测——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和影响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海上油气勘探因钻井和取样数量的限制,难以获得连续的TOC数据。通过地化-测井-地震联合优选地震属性参数,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对陆丰南区烃源岩TOC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文昌组下段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文四段烃源岩是陆丰凹陷南部油气资源的主要贡献者。运用PNN神经网络预测烃源岩TOC,可获得高精度烃源岩TOC叁维数据体,充分揭示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非均质特点,有效弥补了海上少井区烃源岩评价的缺陷,为精细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5期)

王芳芳,曾溅辉,张忠涛,石宁,张功成[9](2019)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原油运移聚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中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最大的富烃凹陷,近年来在白云凹陷东北部获得了多个商业性轻质油气藏,勘探前景良好,但对其原油运移、聚集成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叁维地震资料解释、油气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油气成藏综合研究,探讨白云凹陷东北部油气藏分布特征,研究了原油的输导体系及其运移和聚集特征,建立了原油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原油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顺源型油源断裂和向源型油源断裂都具有良好的输导性能,由物性较好的珠江组下段砂体组成的构造脊1和2为原油侧向运移的优势路径;原油主要聚集在反向断裂控制的翘倾半背斜圈闭中,具有"内气外油"的差异聚集特征;原油成藏具有"断-脊输导、断-盖控聚、差异聚集"的特征。白云凹陷东北部展现了以断裂为依托,沿构造脊找油的良好勘探方向,对白云凹陷及其邻区的深水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罗泽,谢明英,涂志勇,卫喜辉,陈一鸣[10](2019)在《一套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的识别技术——以珠江口盆地X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珠江口盆地X油田韩江组高泥质疏松砂岩段扩径严重引起测井曲线质量差、波阻抗属性迭置严重、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等难题,形成的薄储层精细表征技术概括为"叁步法":①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重构能得到反映真实地层特征的弹性曲线,进而解决在疏松砂岩井段因扩径严重导致测井曲线失真的问题;②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识别难的问题,新构建DVT敏感特征参数来区分砂岩与泥岩;③利用波形指示高分辨率反演方法预测高泥质疏松薄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在X油田注水收效、调整井优化实施和开发调整方案井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该油田3~5 m薄层精确描述的难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预测的技术流程。该技术对同类油藏表征和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珠江口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南海西部海域珠江口盆地低阻低渗油藏渗透率评价的难题,详实调研了国内外低阻低渗储层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珠江口盆地低阻低渗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孔喉半径是导致渗透率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基于岩心资料,采用FZI法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6类流动单元,通过建立每一类流动单元的精细渗透率模型求取低阻低渗储层渗透率参数。结果表明,使用流动单元渗透率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渗透率计算的精度,目前该方法已在南海西部海域各区域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珠江口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万琼华,刘伟新,王华,衡立群,王宇辰.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辫状河叁角洲前缘储层沉积构型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梁玉楠,钟华明,骆玉虎,肖大志,吴一雄.珠江口盆地低阻低渗储层测井渗透率预测方法及应用[J].海洋地质前沿.2019

[3].刘杰,罗伟,陈人杰,林秋金,胡坤.深度学习技术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勘探中的初步应用[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李志晔,陈兆明,柳保军,石宁,颜晖.应用叁维全局最优化解释技术开展沉积体系分析——以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为例[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罗泽,谢明英,涂志勇,魏启任,付敏杰.伪井速度点宏观校正方法研究——以珠江口盆地M气田为例[J].中外能源.2019

[6].朱明,陈维涛,杜家元,颜承志,刘汉卿.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类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7].何敏,朱伟林,吴哲,钟广法,任建业.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J].中国海上油气.2019

[8].石创,朱俊章,龙祖烈,秦成岗,史玉玲.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烃源岩TOC预测——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区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9

[9].王芳芳,曾溅辉,张忠涛,石宁,张功成.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原油运移聚集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

[10].罗泽,谢明英,涂志勇,卫喜辉,陈一鸣.一套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的识别技术——以珠江口盆地X油田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9

论文知识图

白云深水区MTDs与天然气水合物伴生分...珠江口盆地近南北向地震解释剖...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地震剖面及解释...站沉积速率、钕同位素曲线、P...、LW3-1-1井层序界面地震剖面特征珠江口盆地构造位置示意图(据...

标签:;  ;  ;  ;  ;  ;  ;  

珠江口盆地论文_万琼华,刘伟新,王华,衡立群,王宇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