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李洪林[1]2004年在《《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要促进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需要一大批网络课程。因此,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基于Internet的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环境、教学功能和教学作用不同,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的开发理论、构成要素、设计原则以及编写过程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21世纪国家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要求,为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对现代教育理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本文对几种网络编程技术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DHTML、JavaScript技术,同时运用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形式,使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开;采用Stream技术进行网上视频的传播;以Flash及其Action的强大功能制作的虚拟实验室,形象逼真,交互性强;采用ASP/ADO技术,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开发了交互性强的网上测试系统。 本网络课程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将网络课程、网上实验、视频点播、电子教案、网上测试、化学视野等有机的融为一体,结合人—机、人—人交互活动,构成学生学习的“十字交叉”立体结构网。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的优势,创建了有效的远程个体学习环境。其中采用的实现技术及问题的解决,对促进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将具有长远的意义。

刘杰, 龚孟濂, 毛宗万, 计亮年[2]2007年在《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网站的设计和应用。以多年教学中使用的教案为基础,结合无机化学发展概况、最新科研成果等内容制作脚本,主要采用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了无机化学网络课程。该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更容易地管理网络课程,做到实时更新;能发布新知识、新进展等;同时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建设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目的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姚军, 王磊, 海力茜·陶尔大洪[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无机化学是医学及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无机化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课时数较少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立及实施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本文从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立、实施及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信伟华, 胡贵祥[4]2011年在《基于BB平台的《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课程的应用打破了学生学习受空间和授课时间的限制,生动、形象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利用BB平台

阎杰, 肖爱平, 宋光泉[5]2009年在《农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文中认为介绍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内容与设计、网站的建设及课程的主要特色。

娄珀瑜[6]2007年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化学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文中提出近年来,互联网络已经从以浏览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共享”的模式,发展到以人为核心实现“思想共享”的Web 2.0应用模式,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更代表着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化学学习者来说,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实现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本文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注,研究主题是使学习者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做为生命的自由成长而不断追求的人。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说明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的情况下,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以知识管理与转化理论、学习型组织、以及社会性软件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笔者自身利用社会性软件转变化学学习方式获得的成长体验,归纳出SS-learning(Social Software learning,社会性软件学习),并对基于Blog(博客)平台的SS-learning的化学学习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为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二部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明了网络上以自我导向为主的学习系统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互联网上化学类网站、BBS、Blog等的现状,归纳总结出基于不同网络学习工具的化学学习的分类。第叁部分首先对知识的分类、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 n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社会化、外表化、组合和内化)模型、信息空间模型、Web2.0时代知识的创新、基于网络的化学学习的内涵与本质、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成长的动力系统以及基于网络的化学学习的微观过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在前文讨论的基础上,将学习者基于社会性软件进行网络学习的方式归纳为SS-learning,并对SS-learning中化学学习者的学习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学习者进行SS-learning的化学学习实践的案例分析,也是笔者试图对前面各部分提出的观点,特别是第叁部分的内容进行融合,重构化学学习者学习,培育基于SS-learning的学习方式,解决实践问题的一个尝试。第五部分在回顾全文主要结论和观点的基础上,对基于网络的化学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的思索,并对该问题的探索方向进行了简单呈现。

刘玉容[7]2004年在《《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的开发”第一阶段的工作“《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中存在两个创新点:第一,基于通识教育理念,构建了自然科学领域内一门新课程《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的内容体系;第二,针对目前网络课程中忽视教学环境建设、忽视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课程内容功能模块区内专门设计了“案例学习”区,并从原理的层次对“案例教学”进行了探讨。 本文共分为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开发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从现在的高等教育目标着手,指出了实行通识性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性。由于生命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全面性,认识生命是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阶段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与此相关的《生物化学》由于其课程内容相对狭窄、陈旧,因此不能担负起这一任务。为弥补这一不足,进行《生命与化学》课程的开发。第二,由于生命科学知识本身的特殊性,纸质教材对其不能很好的表达,又由于网络在许多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将《生命与化学》课程网络化。 第二部分主要指出了本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主要是课程编制理论,它指导内容体系的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它们指导网络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教学思想设计。 第叁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阐述了所做的设计研究。笔者在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做了叁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体系的设计、网络框架的设计、教学思想的设计。在指出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前提下,从内容的选择到内容的编制进行了内容体系的设计。在网络框架的设计部分,利用相关技术完成了框架页面的制作;分析目前网络课程的不足,对整个网站设计了九大功能模块,并在页面上反映出来,还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九大功能模块各自的作用。最后,针对目前网络课程中教学设计的不足,从实现《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出发,提出了案例教学思想,并从原理的层次进行了探讨。

张淑芬, 杨桂琴, 崔晓亮, 聂建明, 王莉[8]2004年在《基于建构主义的“无机化学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文中提出网 络远程教育是与传统课堂教育不同的教育形式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结合网络的特征 ,在现代教育观念、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体现设计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思想。一、“无机化学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知识结构重

林世威[9]2006年在《大学化学混合学习初探》文中提出对于混合学习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混合学习是一种在师生双主二元论思想指导下的计算机网络与教学的整合,它把计算机网络有机地运用到传统的教学过程之中,既强调学习者知识的自我构建,又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习伙伴的协同作用。为了克服单纯在线学习的弊端,混合学习在2001年首先发端于西方的企业培训界,随即成为西方教育技术界与企业界的研究热点。我国从2003年开始有混合学习方面的研究文章发表,但基于混合学习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至今空白。混合学习的典型教学模式有技术驱动模式、态度驱动模式和能力驱动模式。目前,在我国大学化学教学中开展混合学习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于是在借鉴混合学习的典型教学模式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学化学八边形教学模式。八边形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由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和传播学理论基础共同组成。八边形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在于拓宽大学生化学知识深度与广度,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与合作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情感。其操作程序包括八个环节:选定课题、收集资源、自学材料、教师报告、讨论与实验、作品制作、学习评价、成果交流。八边形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是师生关系双主、凸显实验基础、摆正网络手段地位、课上与课后结合、加强外部保障。它的网络条件分为网络教学平台与网络化学学习资源两部分。《分子结构》和《从“烂板液”中制取皓矾》两个教学设计是大学化学八边形教学模式的应用示例。为了保障该项研究的顺利开展,还在eYouCT上组建了无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并在Internet上建立了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网站。

莫尊理, 孙银霞, 王坤杰, 郭瑞斌[10]2006年在《搭载远程教育网的交互式积件课程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以搭载远程教育网的交互式积件课程模式为研究目标,主要以《无机化学》为蓝本,系统地阐述了该课程模式的开发背景、研究目标、内容等。阐明了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利用远程教育网进行远程教育、搭载远程教育网的交互式积件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的实现对《无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及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 李洪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2]. 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 刘杰, 龚孟濂, 毛宗万, 计亮年. 大学化学. 2007

[3]. 新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 姚军, 王磊, 海力茜·陶尔大洪. 西北医学教育. 2015

[4]. 基于BB平台的《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 信伟华, 胡贵祥.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5]. 农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J]. 阎杰, 肖爱平, 宋光泉.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6]. 网络学习环境下化学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D]. 娄珀瑜. 四川师范大学. 2007

[7]. 《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D]. 刘玉容. 四川师范大学. 2004

[8]. 基于建构主义的“无机化学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 张淑芬, 杨桂琴, 崔晓亮, 聂建明, 王莉. 中国大学教学. 2004

[9]. 大学化学混合学习初探[D]. 林世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10]. 搭载远程教育网的交互式积件课程模式的研究[J]. 莫尊理, 孙银霞, 王坤杰, 郭瑞斌. 化学教育. 2006

标签:;  ;  ;  ;  ;  ;  ;  

《无机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