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强化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湿地,污泥,碳源,堆肥,潮汐,污水处理,固体。
人工强化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魏阳[1](2019)在《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脱氮及其污泥资源化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经济飞速发展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及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氨氮,严重危害居民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并因此制约经济的发展。氨氮的去除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水处理伴随有污泥的产生,我国污泥产生量大,填埋大量的污泥需要占用土地,同时加剧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紧张局势,近年来污泥非法倾倒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以生活污水脱氮、脱水污泥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生活污水脱氮的处理方式是利用前期驯化培养的高效脱氮菌株为菌种,研究了叁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对各反应器氮素的去除效果,对比确定了最优的接种方式。对产生的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一部分用作堆肥处理:以尿素为氮源,以甘蔗渣为碳源,将两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为调节剂,同时构建细菌、真菌复合功能菌系,研究污泥堆肥效果;另一部分以制砖处置,与东莞市永安砖厂作为实验基地,将污泥通过不同方式预处理,最后与粉煤灰、基坑土以不同比例混合制砖的实验。研究表明:(1)驯化培养了高效脱氮菌株,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保证出水中氨氮(NH_4~+-N)、总氮(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A标准要求。与不加菌的氮去除效果相比,一次加菌与二次加菌实验组有显着提高。二次加菌实验组中NH_4~+-N、T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6%、86.6%。(2)污泥堆肥实验中,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未超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 309-2009)B级标准。堆肥体系初始碳氮比为20:1时,堆肥后污泥氮磷钾被浓缩,含量较高,固氮作用明显。同时温度变化与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相似,堆肥较为成功。采用分批次接种复合菌Y123的接种方式,降解效果最好。28天实验中,纤维素与木质素分别降低了58.51%、51.19%,较空白W0降解率提升5倍以上,堆肥产物可用于农业生产。(3)污泥制砖实验中,本实验污泥预处理分为叁大组。第一组通过直接将含水率为60%的污泥按5%,10%,15%,20%(质量比)与粉煤灰、基坑土制砖,得到污泥最佳添加量为10%;第二组为污泥烘干处理,使用烘干污泥制砖,污泥含水率为30%,添加量为10%;第叁组为污泥焙烧处理,使用焙烧后的污泥制砖,污泥含水率20%,添加量为10%。通过掺烧实验证明,污泥掺烧实验成功,经过广东省建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抗压强度的测试,全部符合我国《烧结普通砖》GBT5101-2017的MU10等级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2)
李晓洁,高红杰,吕纯剑,姚川颖[2](2017)在《外加秸秆和剩余污泥作为固体碳源强化人工湿地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碱加热预处理玉米秸秆和剩余污泥作为固体碳源,添加到潮汐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中,提升湿地系统内碳氮比(C/N)至5:1,研究外加碳源后两种类型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77.86 mg·L~(-1)、TN浓度25.54 mg·L~(-1)、NH_3-N浓度为11.90 mg·L~(-1)、NO_3~-—N浓度为8.17 mg·L~(-1)、NO_2~-—N浓度为5.47 mg·L~(-1)时,添加固体碳源后的两种构型湿地的N元素去除效果均有明显提升,但COD去除效果略有下降。两种湿地构型相比,潜流湿地对TN、和NO_3~-—N和NO_2~-—N元素去除效果较好,潮汐流湿地对NH_3-N去除效果较。两种碳源相比较,添加碱处理秸秆更有利于湿地的N元素去除。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湿地TN、NO_3~-—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74.53%、90.99%和68.47%;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潮汐流湿地NH_3-N去除率为69.73%。(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7-10-20)
胡沅胜,赵亚乾,Akintunde,Babatunde,赵晓红,Lordwin,Kumar[3](2015)在《铝污泥基质潮汐流人工湿地强化除污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传氧速率和缺乏强化生物除磷过程是限制传统人工湿地中污染物(有机物、氮、磷)被去除的主要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工湿地研究小组研发了世界上首个以铝污泥为基质的潮汐流人工湿地(Al S-TFCWs)工艺。该工艺以吸磷能力较强的脱水铝污泥为人工湿地的主要填料,彻底解决磷的去除难题;采用潮汐流运行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工湿地的传氧速率和处理能力。总结了该工艺现场中试近一年的运行效果。该中试系统在10~70倍于传统人工湿地的污染物负荷下,对COD、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90%、90%以上,处理能力和效率均达到了活性污泥工艺水平。唯一的问题在于反硝化易受到碳源不足的限制。这可通过进一步的工艺改进加以克服,从而能使该类系统成为污水叁级处理的主体工艺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13期)
人工强化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碱加热预处理玉米秸秆和剩余污泥作为固体碳源,添加到潮汐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中,提升湿地系统内碳氮比(C/N)至5:1,研究外加碳源后两种类型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77.86 mg·L~(-1)、TN浓度25.54 mg·L~(-1)、NH_3-N浓度为11.90 mg·L~(-1)、NO_3~-—N浓度为8.17 mg·L~(-1)、NO_2~-—N浓度为5.47 mg·L~(-1)时,添加固体碳源后的两种构型湿地的N元素去除效果均有明显提升,但COD去除效果略有下降。两种湿地构型相比,潜流湿地对TN、和NO_3~-—N和NO_2~-—N元素去除效果较好,潮汐流湿地对NH_3-N去除效果较。两种碳源相比较,添加碱处理秸秆更有利于湿地的N元素去除。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潜流湿地TN、NO_3~-—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74.53%、90.99%和68.47%;添加碱处理秸秆的潮汐流湿地NH_3-N去除率为69.7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强化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魏阳.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脱氮及其污泥资源化利用[D].中北大学.2019
[2].李晓洁,高红杰,吕纯剑,姚川颖.外加秸秆和剩余污泥作为固体碳源强化人工湿地脱氮研究[C].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7
[3].胡沅胜,赵亚乾,Akintunde,Babatunde,赵晓红,Lordwin,Kumar.铝污泥基质潮汐流人工湿地强化除污中试[J].中国给水排水.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