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尿素论文-朱德林,余永德,谢爽,汪国瑜

高浓度尿素论文-朱德林,余永德,谢爽,汪国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浓度尿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元化尿基肥料,钾锌增效剂,小试试验,中试试验

高浓度尿素论文文献综述

朱德林,余永德,谢爽,汪国瑜[1](2019)在《高浓度钾锌增效剂开发及增效尿素生产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元化尿基肥料的发展前景,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原料筛选、腐蚀性试验、配方研制、增效剂着色稳定性试验等小试试验优选出钾锌增效剂的稳定配方,并制备出螯合锌含量达14%以上、螯合钾含量达4%以上的20kg级钾锌增效剂,之后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试试验,确定了钾锌增效剂的生产工艺条件,并进行了高浓度钾锌增效剂和高浓度钾锌增效尿素产品的中试试生产。在中试试生产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为数不多的设备,将高浓度钾锌增效剂添加到现有尿素装置中快速实现了高浓度钾锌增效尿素的工业化生产,产品螯合锌含量达500mg/kg以上、螯合钾含量达100mg/kg以上,产能达100kt/a,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失为尿素生产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泸天化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朱德林,余永德,谢爽,汪国瑜[2](2019)在《高浓度钾锌增效剂开发及增效尿素生产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元化尿基肥料的发展前景,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原料筛选、腐蚀性试验、配方研制、增效剂着色稳定性试验等小试试验优选出钾锌增效剂的稳定配方,并制备出螯合锌含量达14%以上、螯合钾含量达4%以上的20 kg级钾锌增效剂,之后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试试验,确定了钾锌增效剂的生产工艺条件,并进行了高浓度钾锌增效剂和高浓度钾锌增效尿素产品的中试试生产。在中试试生产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为数不多的设备,将高浓度钾锌增效剂添加到现有尿素装置中快速实现了高浓度钾锌增效尿素的工业化生产,产品螯合锌含量达500×10~(-6)以上、螯合钾含量达100×10~(-6)以上,产能达100 kt/a,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失为尿素生产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中氮肥》期刊2019年04期)

王瑛[3](2017)在《漂白粉/尿素处理高浓度氮氧化物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锅炉尾气中高浓度氮氧化物的脱除问题,以一套四级串联填料塔为主体反应器,采用前置漂白粉氧化、后置尿素吸收的方式,对高浓度氮氧化物进行湿法脱除,总脱硝效率达到88.5%,并对气速、液气比、溶液p H、物料浓度、初始氮氧化物浓度等工况参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7年06期)

张向宇,高宁,张波,陆续,徐宏杰[4](2016)在《高浓度尿素水解制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火电厂尿素水解制氨工艺经济性,开展了高浓度尿素水解制氨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尿素条件下水解装置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提高给料尿素溶液质量分数,反应液中尿素质量分数增加,产品气中氨体积分数上升,单位产氨热耗显着下降,但同时会增加设备腐蚀及结晶堵塞的风险;不同给料尿素溶液质量分数条件下尿素水解反应的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参数变化很小。该研究为提高火电厂烟气脱硝用尿素水解装置的经济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6年06期)

吴志刚,席雪冬,曹明,王辉,雷洪[5](2015)在《新型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的制备—用高浓度甲醛和大豆蛋白降解液制备MUF》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聚氰胺、高浓度甲醛、尿素和大豆蛋白(SPI)降解液为原料,合成了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对比改性后MUF的性能,并借助核磁共振(13C-NMR)、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了改性后MUF的结构变化和热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用高浓度甲醛合成的MUF游离甲醛降低了52%,制备的刨花板内结合强度和静曲强度分别提高了25%和64%。用高浓度甲醛和SPI降解液合成的MUF游离甲醛降低了56%,制备的刨花板内结合强度和静曲强度分别提高了48%和97%。FT-IR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降解液与MUF树脂发生了交联反应。13C-NMR和DMA测试结果表明,用高浓度甲醛制备的MUF树脂亚甲基醚键含量较高,树脂体系缩聚度高,树脂具有很高的初始强度,但是热稳定性较差。用高浓度甲醛和SPI降解液制备的MUF树脂,树脂体系具有较高的缩聚度,亚甲基桥键含量明显升高,能部分抵消醚键在高温下断裂重排带来的不稳定性,使树脂具有较高的热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较低的游离甲醛。(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张荣芳[6](2015)在《分级氧化尿素还原吸收去除高浓度氮氧化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NOx渐渐取代SO2成为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对其进行治理迫在眉睫,现有的高浓度NOx废气治理技术都有不足,难以达标排放,需要技术创新。本文针对高浓度NOx废气的净化,设计了分级氧化尿素还原吸收的净化方案,并进行了小试、放大实验和中试研究。首先以鼓泡吸收器为吸收装置,模拟某石化企业生产催化剂产生的高浓度NOx废气进行了小试研究,NOx浓度100000 mg/m3,NO/NO2的体积比为2,实验结果表明,分级氧化尿素还原吸收工艺基本能够满足NOx达标排放,经过第一级氧化NOx出口浓度为2100 mg/m3左右,经过第二级氧化NOx出口浓度为300 mg/m3,第叁级氧化最终出口浓度为100 mg/m3左右。随后在内径φ100 mm的有机玻璃筛板塔中进行了放大实验,筛板开口率为7.65%,分叁个吸收段。并进一步深入讨论分级氧化阶段,氧化罐中停留时间与氧化度的关系,停留时间对吸收塔内吸收段脱硝效率的影响,尿素浓度、液气比对NOx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度越大所需停留时间越长,在一级氧化罐中停留时间为150s,第二、叁级氧化罐中停留时间为4min,尿素吸收液浓度为10%,塔内液气比为3.5 L/m3时,吸收塔内脱硝效率可达99.87%,最终出口浓度可达到100 mg/m3左右。最后,在小试和放大实验的基础上在某催化剂企业现场开展中试实验研究,以该催化剂企业生产废气为烟气,自制吸收装置,以尿素为吸收液,调节空塔气速、氧化剂浓度、循环水、吸收液浓度等实验条件,得出本中试装置最佳实验条件为,空塔气速0.016m/s、O3/NOx为0.17、尿素浓度20%时,本吸收装置可达最佳吸收效果,出口NOx为100 mg/m3左右。本文通过小试、放大、中试实验研究了分级氧化处理浓度高达100000 mg/m3的NOx(NO/NO2=2)的性能,NOx出口浓度为100 mg/m3,满足我国最新NOx排放标准,是可行的新工艺。(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4-22)

王琦,王弘凯,刘丽君,何菲,汪克建[7](2015)在《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产生炎性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BMECs)产生炎性因子及其机制。方法以相同渗透压的甘露醇为对照,高浓度尿素(25 mmol/L)干预HBMECs 3、6、12和24 h后,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NF-α、i NOS、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水平。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细胞NO含量。结果高浓度尿素增强细胞内TNF-α和i NOS表达。细胞TNF-α、COX-2和p-P65蛋白水平在3和6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 NOS蛋白水平持续增高(P<0.01)。NO含量在3 h明显增多(P<0.05)。结论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因子。(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02期)

S.Karim,M.Aoyama,刘毓芳,吴云彬,赵瑞华[8](2014)在《在高浓度尿素的存在下采用制备型电泳体系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腐植酸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制备型电泳体系在高浓度的尿素存在下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水溶性腐植酸中的不同成分。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根据水溶性腐植酸中深色成分分子大小的不同能够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同时还可以通过酸沉淀的方法将这些深色物质重新回收。水溶性腐植酸中大部分的荧光物质分子尺寸都很小,这使得它们可以溶于酸,并且被酸溶解的荧光物质可以通过吸附在DAX-8树脂上而重新获得。但是,水溶性腐植酸中的非荧光物质则会在电泳过程中丢失。而那些被认为是小分子的荧光物质则会通过氢键的断裂和7 M尿素的疏水作用得到分离。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腐植酸中不同成分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而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尿素存在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离和收集水溶性腐植酸中各组分的一种很有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4年06期)

张荣芳,张俊丰,易亮,黄妍,杨柳春[9](2014)在《基于氧化度调控的尿素还原脱除高浓度NO_x》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催化剂生产行业广泛存在的高浓度(100 000 mg/m3以上)NOx烟气,设计了利用O2氧化部分NO得到NO2来调节氧化度(NO2与NOx的体积比),再以尿素溶液为吸收液还原吸收NOx的脱硝工艺。通过控制O2和NOx在3级氧化罐中的停留时间,调节氧化罐中的氧化度,再将氧化罐中的NOx分级通入吸收塔,以调节吸收塔内NOx的氧化度;确定了NO氧化反应温度,考察了停留时间、尿素含量、尿素溶液与烟气的用量比(液气比)等因素对脱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烟气量24 m3/h、氧化反应温度20℃、烟气在第一级氧化罐内的停留时间150 s及在第二、叁级氧化罐内的停留时间均为240 s、以10%(w)的尿素溶液为吸收液、液气比为3.5 L/m3的条件下,脱硝效效率果最佳,NOx的总脱硝效率可达99.89%。(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07期)

王贵平,王金政,薛晓敏,路超,聂佩显[10](2014)在《晚秋叶施高浓度尿素对苹果落叶及贮藏氮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年生苹果"天红2号/SH40"为试材,研究晚秋叶施高浓度尿素对苹果落叶和树体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尿素后,叶片中N含量明显增加,喷施8%尿素增加更为明显,喷施5%尿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高于对照,而喷施8%尿素叶片的SPAD值低于对照;喷施尿素处理,翌年春季枝条和根中N含量高于对照,这种差异在枝条中更明显,而且喷施5%尿素的枝条和根中N含量高于叶面喷施8%尿素;喷施高浓度尿素能使果树提早1周左右落叶。因此,晚秋叶施高浓度尿素对翌春的果树生长有益,以喷施5%尿素为宜。(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高浓度尿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多元化尿基肥料的发展前景,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原料筛选、腐蚀性试验、配方研制、增效剂着色稳定性试验等小试试验优选出钾锌增效剂的稳定配方,并制备出螯合锌含量达14%以上、螯合钾含量达4%以上的20 kg级钾锌增效剂,之后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试试验,确定了钾锌增效剂的生产工艺条件,并进行了高浓度钾锌增效剂和高浓度钾锌增效尿素产品的中试试生产。在中试试生产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为数不多的设备,将高浓度钾锌增效剂添加到现有尿素装置中快速实现了高浓度钾锌增效尿素的工业化生产,产品螯合锌含量达500×10~(-6)以上、螯合钾含量达100×10~(-6)以上,产能达100 kt/a,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失为尿素生产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浓度尿素论文参考文献

[1].朱德林,余永德,谢爽,汪国瑜.高浓度钾锌增效剂开发及增效尿素生产总结[J].泸天化科技.2019

[2].朱德林,余永德,谢爽,汪国瑜.高浓度钾锌增效剂开发及增效尿素生产总结[J].中氮肥.2019

[3].王瑛.漂白粉/尿素处理高浓度氮氧化物试验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7

[4].张向宇,高宁,张波,陆续,徐宏杰.高浓度尿素水解制氨试验研究[J].热力发电.2016

[5].吴志刚,席雪冬,曹明,王辉,雷洪.新型叁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的制备—用高浓度甲醛和大豆蛋白降解液制备MUF[J].材料研究学报.2015

[6].张荣芳.分级氧化尿素还原吸收去除高浓度氮氧化物实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5

[7].王琦,王弘凯,刘丽君,何菲,汪克建.高浓度尿素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产生炎性因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

[8].S.Karim,M.Aoyama,刘毓芳,吴云彬,赵瑞华.在高浓度尿素的存在下采用制备型电泳体系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腐植酸成分[J].腐植酸.2014

[9].张荣芳,张俊丰,易亮,黄妍,杨柳春.基于氧化度调控的尿素还原脱除高浓度NO_x[J].石油化工.2014

[10].王贵平,王金政,薛晓敏,路超,聂佩显.晚秋叶施高浓度尿素对苹果落叶及贮藏氮素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

标签:;  ;  ;  ;  

高浓度尿素论文-朱德林,余永德,谢爽,汪国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