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凹陷论文_常中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伊宁凹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伊宁,地层,特征,火成岩,古生代,煤质,盆地。

伊宁凹陷论文文献综述

常中英[1](2018)在《伊宁凹陷火成岩地球物理特征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盆地地处中亚内陆,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东南隅及吉尔吉斯坦东北部。岩石地球物理包括岩石的岩性、密度、磁性、电阻率、速度、波阻抗等参数,开展岩石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并验证其合理性,也可以用来分析主要勘探目的层系的振幅、频率、相位等地震响应特征,还可以用于层位标定,为重磁电震联合反演以及构造解释和沉积、储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地震响应和非震特征的分析,为进一步预测火成岩的分布做准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21期)

曹建康,杨道庆,蒋永福,熊翠,董银磊[2](2017)在《伊宁凹陷中二迭统膏盐岩的发现、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膏盐岩常常是油气藏的盖层,研究伊宁凹陷是否存在膏盐岩及膏盐岩与烃源岩的关系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精细测量、实验室X射线衍射分析、岩石薄片原岩恢复,在中二迭统中部发现含膏地层。其中潘津布拉克剖面含膏地层厚53m,膏盐岩层厚20m,最大单层厚度13m,其他剖面均有分布。区内含膏地层厚度为36~53m,分布稳定。中二迭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膏盐岩层之下,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生烃潜力大。盐下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野外剖面油苗丰富,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马永东,杨涛,邓伟,胡永兴[3](2016)在《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二迭系与叁迭系主要烃源岩特征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对伊利盆地伊宁凹陷二迭系与叁迭系主要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盆地二迭系主力烃源岩为铁木里克组,叁迭系主力烃源岩为小泉沟群。该盆地二迭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机质丰度较好,已处于成熟—高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形成,是好的生油岩;盆地叁迭系小泉沟群烃源岩表现为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较低,生油能力较二迭系差,属于中等生油岩。二迭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介于-23.55‰~20.85‰,指示有机质母质类型为Ⅱ—Ⅲ型有机质。叁迭系小泉沟群烃源岩δ13C介于-26.51‰~-20.45‰范围内,代表Ⅱ型有机质。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最高热解峰温、饱和烃轻重比、OEP值研究表明伊宁凹陷二迭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叁迭系小泉沟群烃源岩成熟度相对低。总体评价认为二迭系铁木里克组烃源岩是伊犁盆地伊宁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本文来源于《甘肃地质》期刊2016年04期)

董银磊,于浩雨,曹建康,刘司红,王亮[4](2016)在《伊宁凹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伊宁凹陷受北、中、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构造条件复杂,开展该区构造样式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伊宁凹陷主要发育北西—北西西向逆冲断裂,这些断裂形成于海西末期,大多持续活动于印支期、燕山期,终止于喜马拉雅期;按断裂发育特点和对沉积、构造的控制强度等,可分为控盆深大断裂、控带大型断裂和控构造次级断裂。这些断裂与相应褶皱构成的断—褶组合体在伊宁凹陷主要表现为对冲、背冲、迭瓦状、"Y"字型和花状等构造样式。根据构造样式及其所代表的构造变形强度,将伊宁凹陷自北而南分为北缘强烈变形带、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和南部中强变形带。中生代以来,伊宁凹陷经历了印支期大规模断坳型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类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整体抬升与微不均衡的盆地改造、喜马拉雅期古近纪—新近纪的不均衡发展等4个演化阶段。研究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沉积残存了中二迭统塔姆其萨依组、上叁迭统白碱滩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3套主要烃源岩,并分别于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依次进入大规模生排烃期。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构造与断裂褶皱构造样式是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察县—N4井及其周缘形成的"Y"字型和花状等断褶构造样式在油气勘探中值得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6年01期)

林水清,王均红,张高源,应文玺,邓晓梅[5](2015)在《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构造变形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伊犁盆地伊宁凹陷钻/测井、露头、地震剖面等资料,运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在对伊宁凹陷主干剖面构造演化恢复的基础上,开展构造特征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伊宁凹陷具有"北断南超、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和"北强南弱"的构造变形特点;自二迭纪完全进入陆内发展阶段以来,该区经历了二迭纪末、叁迭纪末侏罗纪初、侏罗纪末以及新近纪末4个主要挤压形变期,其中二迭纪末期盆地在东西方向上的挤压变形较为强烈,之后减弱并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挤压为主,新近纪末为伊宁凹陷南北向主体结构的主要定型期;在南北向为主的挤压应力背景下,伊宁凹陷及周边对冲、逆冲构造发育,形成了以挤压构造为主的构造样式。(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5年06期)

尤越,董银磊,于明德,曹建康[6](2015)在《伊宁凹陷构造演化与变形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伊犁盆地伊宁凹陷钻井、地质露头、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平衡剖面分析等研究认为,自中生代以来所划分的印支期弱挤压断坳盆地形成、燕山早中期的类前陆挤压盆地形成与发展、燕山晚期的微不均衡整体升降改造、喜山期强烈逆冲推覆不均一湖盆发展等四个构造演化阶段中,印支-燕山期的构造演化是区内二迭系塔姆其萨依组和叁迭系白碱滩组烃源岩的油气生成、运聚的最关键时期,所划分的四个构造变形区中霍城-曲鲁海弱变形带和察县-Y2井中等变形带是研究区内地层保存较为完整、圈闭较为发育、油气运聚条件最为有利的区带,是下步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翁霞,曾光艳,牛桂丽,涂黎,崔炜霞[7](2014)在《新疆伊宁凹陷叁迭纪地层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原理与方法,从钻井和野外露头剖面入手,根据新取得的古生物化石资料,结合岩性特征、构造运动,对伊宁凹陷叁迭系岩石地层、生物地层进行了研究,首次认为伊宁凹陷缺失下叁迭统,建议在该区引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岩石地层系统,叁迭系自下而上发育中叁迭统克拉玛依组,上叁迭统白碱滩组;伊宁凹陷叁迭纪孢粉化石可建立两个化石组合,组合Ⅰ为Aratrisporites-PiceaepollenitesChordasporites组合,时代为中叁迭世,组合Ⅱ为Piceaepollenites-Dictyophyllidites-Colpetopollis组合,时代为晚叁迭世。(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祝建军,林水清,张红军,张高源,应文玺[8](2014)在《伊宁凹陷构造沉降史与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伊宁凹陷多口钻/测井、模拟井及地震数据估算了侏罗纪末期地层剥蚀量,且在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基础上,应用回剥技术模拟分析了该区中二迭世以来构造沉降史。研究表明,伊宁凹陷中二迭世以来主要经历了3次快速沉降、2次缓慢沉降与2次区域性快速抬升剥蚀的过程。其中,中二迭世—早叁迭世为最大构造沉降期,沉降中心位于中央凹陷带霍城地区,海西期火山裂谷后热沉降作用是造成此次沉降的直接因素;早侏罗世与新近纪以后沉降次之,构造运动形成的差异性升降规律是这2次快速沉降的主要成因;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为主要剥蚀抬升期,伊宁凹陷西部剥蚀强度远远大于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李宝庆,王平,庄新国,李绍虎,付黎明[9](2014)在《伊宁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学与聚煤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实测露头剖面综合分析,将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水西沟群划分为7个叁级层序。在连井层序地层剖面基础上建立水西沟群层序地层格架。以层序为单元分析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及聚煤特征。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基底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是决定聚煤中心迁移的重要因素,共同控制着煤层的空间展布。(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4年01期)

马彦云,马风华[10](2014)在《伊宁凹陷侏罗系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伊宁凹陷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群(J1-2sh)八道湾组(21-23煤、27-29煤)、西山窑组(6-7煤、10煤),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结构简单。研究结果表明:伊宁凹陷4套主要煤层显微组分以惰性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极少,自下而上惰性组含量逐渐增高,镜质组含量逐渐减少;煤质属低-中灰、低硫、中高-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不粘煤;煤的挥发分与灰分呈弱负相关关系,与全硫含量、发热量分别弱正相关。究其原因,传统的煤变质指标挥发分对于低变质长烟煤、不粘煤适用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伊宁凹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膏盐岩常常是油气藏的盖层,研究伊宁凹陷是否存在膏盐岩及膏盐岩与烃源岩的关系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精细测量、实验室X射线衍射分析、岩石薄片原岩恢复,在中二迭统中部发现含膏地层。其中潘津布拉克剖面含膏地层厚53m,膏盐岩层厚20m,最大单层厚度13m,其他剖面均有分布。区内含膏地层厚度为36~53m,分布稳定。中二迭统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膏盐岩层之下,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生烃潜力大。盐下油气成藏条件优越,野外剖面油苗丰富,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伊宁凹陷论文参考文献

[1].常中英.伊宁凹陷火成岩地球物理特征解释[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2].曹建康,杨道庆,蒋永福,熊翠,董银磊.伊宁凹陷中二迭统膏盐岩的发现、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马永东,杨涛,邓伟,胡永兴.伊犁盆地伊宁凹陷二迭系与叁迭系主要烃源岩特征对比研究[J].甘肃地质.2016

[4].董银磊,于浩雨,曹建康,刘司红,王亮.伊宁凹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

[5].林水清,王均红,张高源,应文玺,邓晓梅.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构造变形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5

[6].尤越,董银磊,于明德,曹建康.伊宁凹陷构造演化与变形特点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

[7].翁霞,曾光艳,牛桂丽,涂黎,崔炜霞.新疆伊宁凹陷叁迭纪地层研究新进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

[8].祝建军,林水清,张红军,张高源,应文玺.伊宁凹陷构造沉降史与主控因素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

[9].李宝庆,王平,庄新国,李绍虎,付黎明.伊宁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学与聚煤规律分析[J].新疆地质.2014

[10].马彦云,马风华.伊宁凹陷侏罗系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J].中国西部科技.2014

论文知识图

一4伊宁凹陷含油气系统及理藏史图

标签:;  ;  ;  ;  ;  ;  ;  

伊宁凹陷论文_常中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