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阳离子光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阳离子,光子,光谱,乳液,活性,紫外光,聚丙烯酰胺。
阳离子光引发剂论文文献综述
曹洪涛,胡孝勇,柯勇[1](2017)在《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芳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结构和光解机制,综述了芳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和杂环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在合成、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7年09期)
金明[2](2017)在《阳离子光引发剂研究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具有聚合速度快,无氧阻,收缩率低等优势,在自由基光引发剂占据主导地位的光固化领域始终占有特殊地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类型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基本结构和光引发机理,阴离子的影响和分子间敏化以及分子内敏化的光引发体系也进行了总结,展望了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应用。(本文来源于《2017第十八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期刊2017-09-12)
付坤[3](2017)在《低压光引发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面对日趋严重的水污染现状,开发绿色高效的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众多的水处理技术中,絮凝法因其高效、经济、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而絮凝剂是絮凝法处理技术的关键和核心,直接影响实际的絮凝效果。相比于无机絮凝剂,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投加量低、絮体大、p H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给水和各类废水处理及污泥脱水中。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类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其常用的引发合成方式有热引发、辐射引发和紫外光引发。其中紫外光引发具有反应时间短、引发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等优点,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采用高压紫外灯所产生的长波紫外光作为引发光源,而采用低压和短波紫外光的研究相对较少。与高压紫外光引发相比,低压紫外光能耗低,且反应过程中产热更少,不需要冷凝设备,简化了合成装置,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重的挑战,低压紫外引发更加符合低碳节能的趋势。因此本论文立足于低压紫外光引发聚合体系,制备出了特性黏度和阳离子度都比较高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通过表征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合成的絮凝剂用于水中常见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和优化。论文以48W,主波长254nm的低压紫外光作为引发方式,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加入光敏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2959)于水溶液中聚合形成阳离子絮凝剂PAMC。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单体总质量分数、DMC质量分数、引发剂浓度、p H和光照时间等因素对PAMC特性黏度([η])的影响。并在单因素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各因素影响的显着性。(2)结构与形貌表征,及聚合机理的分析。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光谱仪(1H 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热重分析仪(TGA-DTA)和Zeta电位测定仪等检测分析手段对合成絮凝剂的官能团结构、表观形貌、热稳定性和表面带电情况进行了分析。此外,基于自由基聚合理论和表征结果分析,分析了PAMC可能的合成机理。(3)将合成的絮凝剂用于高浊度高岭土水样的去除研究。考察了不同酸碱条件、投加量、初始浊度等因素对高岭土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对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究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絮凝效果的作用。此外通过絮凝过程中Zeta电位变化和絮凝动力学的研究,对高岭土絮凝机制进行了探究。(4)将合成的絮凝剂用于腐殖酸水样的去除研究。考察了初始p H、投加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腐殖酸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水样p H、搅拌时间及搅拌转速对腐殖酸去除率的作用,得到了优化的絮凝条件,并分析了各因素影响的显着性。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絮体的结构,并通过叁维荧光分析了絮凝前后腐殖酸变化情况。(5)将合成的絮凝剂用于高岭土和腐殖酸混合水样的去除研究。研究了不同酸碱条件下投加量对高岭土和腐殖酸的去除效果和Zeta电位变化的影响,通过叁维荧光分析了絮凝前后混合水样中腐殖酸的变化。并对高岭土和腐殖酸协同去除作用下的絮凝机理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3)
潘河[4](2016)在《含硅5-芳基噻蒽盐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合成与性能及通过click反应制备有机硅—环氧杂化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已有很多文献报道将聚硅氧烷引入自由基光引发剂获得聚硅氧烷改性的大分子光引发剂,赋予引发剂低表面能和低表面张力等特性,从而应用于梯度聚合物的制备、表面涂料、粉末涂料、光纤涂料等领域。然而,目前报道的聚硅氧烷改性的大分子光引发剂大多是自由基型的,只能够应用于自由基光固化体系,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而用于引发阳离子光固化体系及制备梯度材料的有机硅大分子阳离子光引发剂还鲜见报道。本课题将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的聚硅氧烷与环保无毒无迁移的5-芳基噻蒽盐阳离子光引发剂结合,制备一系列新型的含硅阳离子光引发剂。光引发剂的自发上浮特性使其能在阳离子光固化体系中自发形成浓度梯度分布,从而引发梯度聚合,拓宽了有机硅大分子光引发剂的种类及应用领域。硫醇Click光聚合反应具有快速、高效、反应不受水汽和氧气影响的特点,在药物研发、生物大分子制备和聚合物改性等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探索了利用硫醇Click光聚合反应制备有机硅-环氧杂化聚合物材料的新方法。同时,结合硫醇Click光固化技术与有机硅化合物的自上浮性能制备了有机硅-环氧组成梯度聚合物杂化材料,为制备梯度聚合物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本课题的探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自制的5-芳基噻蒽盐和单端羧基硅油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叁种新型的含硅5-芳基噻蒽盐阳离子光引发剂(1187-Si-A/B/C),并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确认了其结构。探讨了引发剂结构、浓度、单体种类、光强及增感剂对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接触角测量仪(CA)、硬度计等研究了叁种硅链段长度不同的光引发剂的上浮能力和它们引发梯度阳离子聚合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含硅阳离子光引发剂1187相比,所合成的含硅阳离子光引发剂1187-Si-A/B/C在环氧单体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BADGE)中具有优异的相容性和光引发活性。1187-Si-A/B/C在240nm、260nm及320nm具有吸收峰,其中,在240nm的吸收峰最强,能够快速引发环氧单体聚合。1187-Si-A/B/C能够在阳离子光固化体系中呈梯度分布,引发环氧单体的梯度聚合,制备梯度聚合物。随着光引发剂中硅链段长度(分子量)的增加,1187-Si-A/B/C引发环氧单体BADGE的聚合速率和最终环氧转化率都有所降低,但引发梯度聚合的趋势更明显。9,10-二丁氧基蒽(DBA)能有效增感含硅5-芳基噻蒽盐阳离子光引发剂,并且随着DBA浓度的增加,引发效率也随着增加。2、以异丙基硫杂蒽酮(ITX)为增感剂,1,5,7-叁迭氮双环(4.4.0)-5-癸烯四苯基硼酸盐(TBD·HBPh4)为光产碱剂,实现了硫醇-环氧/硫醇-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的杂化光聚合,制备了有机硅-环氧互穿网络杂化聚合物。详细研究了杂化体系的组成对光聚合动力学和杂化聚合物的动态热性能、热稳定性、物理力学性能、表面性能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的引入使得杂化聚合物膜的耐热性较纯硫醇-环氧聚合物膜有所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下降,从63.2℃下降到42.4℃,拉伸综合性能有所改善,断裂伸长率从4.8%增加到30%,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有所下降;表面疏水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接触角从66.3°提高到了99.4°,吸水率从1.9%下降到0.3%;铅笔硬度从6H下降到1B。3、利用硫醇Click光固化技术与有机硅化合物的自上浮性能制备了有机硅-环氧组成梯度聚合物杂化材料,系统考察了体系组成对体系粘度,梯度聚合物材料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硬度、表面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前,随着有机硅甲基丙烯酸的引入,硫醇-环氧/硫醇-有机硅甲基丙烯酸聚合体系黏度几乎下降3倍,固化后,从最底层到最顶层,聚合物棒每层的Tmax2、残碳率及接触角呈现明显的梯度递增,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呈梯度递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3)
武星宇,谢健超,金明,万德成[5](2014)在《高效双光子活性D-π-A型硫鎓盐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制备了4种D-π-A型硫鎓盐类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以1,4(3)-二苯乙烯基苯为共轭体系,分子结构如Fig.1所示。π-共轭结构对分子的基本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与之前报道的分子有更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和双光子吸收截面[1],说明增大共轭体系结构能够使分子更有效的吸收光子能量。在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下,这4种分子都有较高的光生酸量子产率和较大的生酸量(Fig.2),说明对光子的利用效率高和产酸能力强。产生的质子与SbF-6形成高活性的单/双光子活性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在光刻胶、双光子微构筑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期刊2014-08-04)
于跃,孙嫦丽,周炳才[6](2014)在《引发剂对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BA/MMA/DM/DMC为单体,以制备固含量为40%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为例,就不同单一引发剂及其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最适宜引发剂为V50,其最佳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本文来源于《皮革与化工》期刊2014年03期)
李铭[7](2014)在《含咔唑基乙烯基醚的合成及其光引发活性阳离子共聚》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聚合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经济节约的聚合方法而受到广泛关注。光引发聚合通常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从而可以避免一些在热聚合中常见的例如链转移一类的副反应。由于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存在一些固有缺点,例如容易被氧气阻聚、内应力大、固化过程收缩率高、粘接性不好等,人们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离子聚合领域,尤其是阳离子聚合领域。光引发阳离子聚合通常由鎓盐引发,其聚合机理主要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在光照下发生光解反应产生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阳离子可以与单体或溶剂反应生成质子酸,从而进一步引发单体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是制备各种精密结构功能型聚合物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光聚合而言,实现活性聚合仍具有极大挑战。对于一般光引发活性阳离子聚合,光化学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发剂的光解生成引发种,聚合增长阶段则主要由热力学控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了采用氯化二苯基碘鎓盐(DPICl)作为阳离子光引发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DMPA)作光敏剂,溴化锌(ZnBr2)作为催化剂,采用自由基促使的光引发阳离子聚合方法,实现了含咔唑基乙烯基醚类单体与异丁基乙烯基醚(IBVE)的光引发活性阳离子共聚。本文首先合成了四种含咔唑基乙烯基醚类单体,包括:2-(9-咔唑基)乙基乙烯基醚(CEVE),3-碘-9-[2-(乙氧基)乙基]咔唑(IVEC),3-[10,11-二氢二苯并(b,f)氮杂]-9-[2-(乙氧基)乙基]咔唑(DBVEC)以及3-[二苯并(b,f)氮杂]-9-[2-(乙氧基)乙基]咔唑(DHBVEC),研究了使用氯化二苯基碘鎓盐(DPICl)作为光引发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DMPA)作为光敏剂,溴化锌(ZnBr2)作为催化剂,CEVE与IBVE以二氯甲烷(CH2Cl2)为溶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的光引发活性阳离子共聚。聚合体系经紫外光辐照20min后置于5oC,-5oC,-15oC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15oC的聚合温度下可以得到控制性较好的聚合结果(Mn,GPC=52000g/mol, Mw/Mn=1.27),接着对聚合物采用核磁,荧光,TGA,DSC等进行了性能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成功合成,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拥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0oC),且共聚物在溶液以及薄膜状态下都具有荧光性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赵会霞,房宽峻[8](2013)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对阳离子乳液聚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乙烯(St)与丙烯酸丁酯(BA)为非离子单体、十六烷基叁甲基氯化铵(CTAC)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和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AIBI)为引发剂,进行间歇式阳离子乳液聚合。探讨了引发剂的用量和分子结构对瞬时转化率、乳胶粒粒径、粒径分布和粒子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越大,单体转化率越高,乳胶粒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大;使用AIBI作引发剂时,单体转化率较高,乳胶粒粒径较小。(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朱俊任,郑怀礼,孙永军,唐晓旻,马江雅[9](2013)在《光引发聚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选用光引发聚合方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CPAM的合成优化实验表明,有机偶氮引发剂A用量为5‰,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阳离子度为40%,增溶剂B用量为4‰,反应体系pH值为5.0,反应时间为1 h,CPAM分子量达900万。并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2)
金明,洪烘,潘海燕,万德成[10](2013)在《D-π-A型硫鎓盐光生酸剂在光引发阳离子聚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具有D-π-A型结构的硫鎓盐类光生酸剂,以二苯基氨为电子给体,二苯乙烯为共轭体系,在二苯乙烯的间位/对位取代的硫鎓盐为电子受体,对应的阴离子为SbF6-。这些光生酸剂在可以高效地引发经典的可阳离子聚合单体,例如环氧环己烷、乙烯基丁基醚及乙烯基咔唑等的聚合。推拉电子型的分子结构使这些光生酸剂分子的最大吸收延伸到可见光区,光引发聚合上述单体可以通过405nm光激发在室温下有效进行。另外,这些光生酸剂分子还有可观的双光子吸收截面(δmax>600GM),使它们成为高活性的双光子光生酸剂。在单光子激发及双光子激发下这些分子结构都有较高的光生酸量子产率,我们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解释了该类分子结构具有这些优异性能的原因。另外,这类光生酸剂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能够成功的应用于环氧类光刻胶的图案化以及双光子微构筑制备聚合物微细结构,在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期刊2013-10-12)
阳离子光引发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具有聚合速度快,无氧阻,收缩率低等优势,在自由基光引发剂占据主导地位的光固化领域始终占有特殊地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类型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基本结构和光引发机理,阴离子的影响和分子间敏化以及分子内敏化的光引发体系也进行了总结,展望了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离子光引发剂论文参考文献
[1].曹洪涛,胡孝勇,柯勇.茂铁盐阳离子型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胶粘剂.2017
[2].金明.阳离子光引发剂研究应用进展[C].2017第十八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2017
[3].付坤.低压光引发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
[4].潘河.含硅5-芳基噻蒽盐阳离子光引发剂的合成与性能及通过click反应制备有机硅—环氧杂化聚合物[D].北京化工大学.2016
[5].武星宇,谢健超,金明,万德成.高效双光子活性D-π-A型硫鎓盐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2014
[6].于跃,孙嫦丽,周炳才.引发剂对阳离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J].皮革与化工.2014
[7].李铭.含咔唑基乙烯基醚的合成及其光引发活性阳离子共聚[D].苏州大学.2014
[8].赵会霞,房宽峻.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对阳离子乳液聚合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3
[9].朱俊任,郑怀礼,孙永军,唐晓旻,马江雅.光引发聚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论文集.2013
[10].金明,洪烘,潘海燕,万德成.D-π-A型硫鎓盐光生酸剂在光引发阳离子聚合中的应用[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