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场承载力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现场,数值,沉井,渡槽,拉拔,极限。
现场承载力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许园林,王振宇,崔晓铁[1](2019)在《装配式剪力墙节点抗弯承载力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装配式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抗弯承载力,对现场实际构件,采用控制荷载和位移加载方法,开展了单向低周循环试验,得到该剪力墙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记录并分析了该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加载弯矩为52.5 kN·m时,构件出现第一条裂缝,该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72 kN·m,均大于设计值;构件开裂前,载荷与位移成线性关系,卸载后无残余变形,构件开裂后,位移随荷载增加的速率逐渐增大,卸载后出现残余变形;滞回曲线成"反S",构件可较好吸收循环加载能量;装配式剪力墙裂缝最先出现在墙体开洞处,加载过程中墙体底部与楼板的水平接缝逐渐张开、扩展。(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08期)
张东[2](2019)在《单桩现场试验及桩端沉渣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桩基础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桩基础质量不稳定的现象产生。单桩的承载性状是评价桩基础质量相当重要的一种指标,试验发现,除桩体本身材料性质、几何尺寸外,桩端持力层刚度较低(包括高压缩性软土、施工泥皮、较厚的沉渣、沉淤等)也会降低桩端阻力,而且明显降低桩侧阻力的发挥,从而影响桩承载力。本文以天津某工程为例,根据试验桩和工程桩现场试验结果从单桩承载性状基础理论知识入手,分析单桩荷载传递规律及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同时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沉渣厚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桩端沉渣厚度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论文主要内容有:1、根据规范计算单桩承载力,分析桩端沉渣对单桩的承载性状和沉降的影响;2、结合天津宝坻区工程项目,确定试验桩和工程桩试桩方案,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分析试验桩和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及沉降特点,初步确定影响工程桩单桩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为桩端沉渣过厚。3、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程序对桩底沉渣厚度分别为0mm、50mm、100mm、200mm、300mm、500mm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单桩承载力不足和沉降过大的原因,总结桩端沉渣厚度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为类似桩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周和祥,马建林,李军堂,杨柏,张凯[3](2019)在《深大沉井基础基底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至今尚未解决的深层土体承载能力现场试验确定问题,依托沪通长江大桥主墩深大沉井基础的建设,利用自行研发的深厚土层高压防水自稳型荷载测试装置,开展现场载荷试验,获得了沉井底部土层荷载-沉降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沉井底部土层极限承载力大于6.5 MPa。在此基础上,借助现有理论分析得出相应地基土体的变形模量为12.69 MPa,地基系数为36.79 MN/m~3。与现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相比较,地基承载力现场实测值比以安全系数2推算得到的规范值大15.3%。该测试装置的研发和试验结果的获得,为深基础基底土体承载力的现场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对于深基础设计计算理论的完善、相关规范的修订和施工工艺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谢征鹏,李明,张亚奇,陈杰欣,刘禹岐[4](2018)在《石洞江U形渡槽现场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U形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为我国的农村引水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一些U形薄壁渡槽年代久远,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文章通过对石洞江一座U形渡槽进行现场检测,完成了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混凝土强度检测以及现场承载力试验.最终结果表明:U形渡槽的槽身材料虽然有一定的退化,但是渡槽的整体强度较好,在加载过程中仍然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且槽身承载力足够,可以安全使用.对既有渡槽的改造决策与处置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世轩[5](2017)在《囊式扩体锚杆现场试验分析及承载力计算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囊式扩体锚杆是基于传统锚杆在杆体的端部通过增加橡胶囊袋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扩体锚固技术。橡胶囊袋气密性好、承载力高且抗摩擦、耐腐蚀能力强,通过注浆膨胀可以形成高质量的锚固体,能够克服传统锚杆锚固体强度低、施工质量差的缺点。该新型锚杆自从被研究出来以后,由于其承载力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且施工简便的特点,已在国内许多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然而目前关于该新型锚杆的研究仍比较匮乏,理论认知远落后于工程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囊式扩体锚杆继续展开深入地研究。采用现场试验监测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变化扩体段高喷压力和囊袋注浆压力情况下,对囊式扩体锚杆的受力机理、轴力和侧摩阻力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不同的参数,探讨得出囊式扩体锚杆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在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囊式扩体锚杆不同承载力计算模式及其适用条件。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囊式扩体锚杆极限承载力与扩体段高喷压力和囊袋注浆压力呈线性增加关系,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注浆压力超过1.5MPa后,极限承载力提高效果并不显着;与传统无囊式扩体锚杆相比,新型锚杆增加预制囊袋,承载力提高幅度在27%~43%。(2)粉质黏土中深埋型囊式扩体锚杆的最终破坏形式为扩体段端承面土体发生局部剪切破坏。当拉拔荷载较小时,锚杆主要靠侧摩阻力提供抗拔力,超过500kN后端承力开始发挥作用,且端承作用越来越明显而侧摩阻力趋于稳定;荷载达到625kN时扩体段端承面土体开始出现塑性应变,且随着荷载增大塑性区域不断向外扩张,达到极限荷载时塑性区域呈现蝴蝶翅状。(3)囊袋膨胀压力对锚周土体的挤压作用有限,超过一定值后继续增大膨胀压力,承载力不发生变化。在膨胀挤压作用下囊袋呈现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状,不规则的扩体段形状及膨胀后的土体特性对承载力均有显着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认为囊袋长度、扩体段直径和扩体段埋深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为显着,土体参数和囊袋注浆压力次之,扩体段长度对承载力的影响最小。(4)通过囊式扩体锚杆不同承载力计算模式对比分析,认为土重法计算的极限承载力最符合真实情况,规范法计算简便且具有较大安全贮备,弹性理论法在土体参数较少时可以采用,计算结果虽然偏于保守但可满足安全性要求,岩土锚固法和Boussinesq位移法适用于对浅埋式扩体锚杆极限承载力进行估算。(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4-01)
胡奇超[6](2017)在《大直径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大直径嵌岩桩因承载力高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低山丘陵等基岩埋深较浅的地区。由于大直径嵌岩桩桩身变形小,桩-土相对位移不充分,土层侧摩阻力远没有达到极限值。因此大直径嵌岩桩在承载力设计时,往往不考虑土层侧摩阻力的发挥,造成承载力设计不合理,提高工程造价。为分析低山丘陵地区大直径嵌岩桩的竖向承载特性,本文利用现场原位试验,获取Q-s曲线和轴力图,探究桩侧阻力的发挥状况。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叁维大直径嵌岩桩数值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参数及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桩长、桩径和嵌岩段深度变化对大直径嵌岩桩土层侧摩阻力的影响。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桩长增加会促进土层侧摩阻力的发挥,特别是桩长在6~9m范围内,但促进幅度会随着桩长的增加而趋于平缓。而规范对于土层侧摩阻力受桩长的影响考虑不足,因此有必要引入土层侧摩阻力折减系数α,来考虑桩长变化对土层侧摩阻力的影响。桩径的增加对大直径嵌岩桩土层侧阻力值起削弱作用,建议使用《桩规》计算大直径嵌岩桩土层侧阻力时,应对于桩长在6~9m且桩径大于1m的大直径嵌岩桩土层侧摩阻力乘以折减系数0.9。嵌岩深度的增加虽有助于土层侧摩阻力的发挥,但促进效果不明显,可以将增加的侧摩阻力作为安全保障考虑。针对规范在极软岩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取值的局限性,建立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给出极软岩综合系数ζr建议取值表。(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姬猛,何怀东,李艳芹[7](2016)在《黄土地区摩擦桩基承载力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地区摩擦桩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分别进行静载试验及数值分析,计算得出桩顶沉降值、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荷载分担比等参数的分布情况。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达到预估最大加载量时,桩顶沉降值误差仅为3.34%,桩端荷载分担比仅相差0.07%;确定的极限承载力误差为0.01%;数值分析所得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证明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较为贴近工程实际,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苏文豪,牛永前,董国[8](2016)在《高路堤软基加固PHC管桩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包茂高速粤境段某一软土地基上高路堤达到40m的PHC管桩加固路段现场实验,对PHC管桩在施工期内的承载力增长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填土高度小于30m时,桩体承载力与填土高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填土高度大于30m后,试验桩桩周土体将产生相对桩体向下的位移,从而使桩身出现负摩阻力,土体承载向桩体转移,即桩体承载力在填土高度增加时增加的更快。(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6年07期)
钟世心,胡兴昊,桑登峰,王湛[9](2016)在《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深圳盐田港西作业区集装箱码头、珠海高栏港集装箱码头、福建罗源湾货运码头等工程中大量钢管桩的施工实践,结合现场相关资料,通过高应变动测试桩和静载试桩资料的统计、对比分析,对钢管桩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3个项目现场试验结果分析,大直径钢管桩的承载力恢复系数的取值范围大致为1.2~1.4之间。钢管桩承载力恢复系数与挤土效应明显的PHC桩相似,挤土效应并非是决定钢管桩承载力时效性的关键因素。持力层地质越好,沉桩时对桩端和桩侧土的强度影响较小,桩的承载力恢复系数越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6年06期)
杨靖晖,查甫生,杨成斌,崔可锐[10](2016)在《PHC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HC管桩作为一种具有众多优点的预制桩,正被广泛运用于软土地基中。同时由于其施工效应和承载机理的复杂性,在高速公路桥梁基础工程中应用较少。以芜湖第二长江大桥高速公路引桥基础工程为依托,进行了PHC管桩现场沉桩试验和静载试验。结合现场试验结果,重点分析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锤击施工中的贯入度对PHC管桩单桩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现行常用规范的运算方法与原位静载试验结果的差异,提出适用于芜湖地区综合考虑贯入度和土塞效应的修正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Ⅱ》期刊2016-06-20)
现场承载力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桩基础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桩基础质量不稳定的现象产生。单桩的承载性状是评价桩基础质量相当重要的一种指标,试验发现,除桩体本身材料性质、几何尺寸外,桩端持力层刚度较低(包括高压缩性软土、施工泥皮、较厚的沉渣、沉淤等)也会降低桩端阻力,而且明显降低桩侧阻力的发挥,从而影响桩承载力。本文以天津某工程为例,根据试验桩和工程桩现场试验结果从单桩承载性状基础理论知识入手,分析单桩荷载传递规律及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同时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沉渣厚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桩端沉渣厚度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论文主要内容有:1、根据规范计算单桩承载力,分析桩端沉渣对单桩的承载性状和沉降的影响;2、结合天津宝坻区工程项目,确定试验桩和工程桩试桩方案,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分析试验桩和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及沉降特点,初步确定影响工程桩单桩承载力严重不足的原因为桩端沉渣过厚。3、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程序对桩底沉渣厚度分别为0mm、50mm、100mm、200mm、300mm、500mm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单桩承载力不足和沉降过大的原因,总结桩端沉渣厚度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为类似桩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场承载力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许园林,王振宇,崔晓铁.装配式剪力墙节点抗弯承载力现场试验[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2].张东.单桩现场试验及桩端沉渣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周和祥,马建林,李军堂,杨柏,张凯.深大沉井基础基底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4].谢征鹏,李明,张亚奇,陈杰欣,刘禹岐.石洞江U形渡槽现场承载力试验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张世轩.囊式扩体锚杆现场试验分析及承载力计算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7
[6].胡奇超.大直径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7
[7].姬猛,何怀东,李艳芹.黄土地区摩擦桩基承载力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J].路基工程.2016
[8].苏文豪,牛永前,董国.高路堤软基加固PHC管桩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
[9].钟世心,胡兴昊,桑登峰,王湛.大直径钢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现场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6
[10].杨靖晖,查甫生,杨成斌,崔可锐.PHC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C].《工业建筑》2016年增刊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