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运用在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前后两期的LI值变化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前后两期的△LI/△S值均为正值,通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发现呈正比关系(P<0.05)。结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脑激活簇变化进行动态检测,并且有助于诊断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损伤程度。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价值
通常情况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不仅危害患者健康,也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磁共振成像作为新型的一种扫描成像技术,可以将颅脑发生病变或受到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清晰显示出来,有助于判断脑组织功能状态[1]。因此,本文对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运用在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损伤患者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0-60岁,平均(44.7±17.6)岁,2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其中1例为脑膜瘤术后出现脑损伤、7例为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部分患者合并脑部挫伤,1例为大脑双侧挫伤、3例为大脑左侧挫伤、4例为大脑右侧挫伤。
1.2方法
选择PHILIPS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运用头线圈,首先进行正中矢状位扫描,其中轴位为GRE-field-mapping,矩阵为64×64,FOV为192mm×192mmm,FA为60°,TE为6.11ms,TR为525ms,层厚为3mm,扫描间距为0.8mm,从小脑两侧开始扫描,直到大脑半球。GRE-EPI扫描序列:FOV为192mm×192mm,FA为90°,TE为50ms,TR为3860ms,矩阵为64×64,层厚为3mm,扫描间距为0.8mm,扫描方向要平行于各个平面。同时,运用组块设计模型采集EPI各个层面,按照R-A-R-A-R进行,其中A:刺激期38.6s,扫描三次,R:静息期38.6s也连续扫描三次,每扫描一次,获得1帧图像,由36幅图像构成每帧图像,获得A期和R期的图像,各30帧,并且剔除较多伪影的图像。
1.3数据后处理
运用仪器自带的后处理软件处理数据,运用S-t、Student检验统计学法和傅里叶空间插值法进行校正和统计,获得A与R状态下的信号对比t-检验图像,其中阈值为t,设定值为4,获得EPI融合像,分析脑功能损伤情况。
1.4图像处理分析
对t>4的融合像进行分析,统计患者脑内激活簇数量,对每次脑部病灶患侧的激活簇值LI进行计算,(C-I)/(C+I)=LI,其中相对健侧或健侧的激活簇数目之和为I,患侧的激活簇数目之和为C,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运用中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①面瘫程度,得分区间为0-2分;②水平凝视功能,得分区间为0—4分;③步行能力、肩臂运动、言语、下肢运动以及手运动,得分区间为0-6分;④意识缺损程度,得分区间为0-9分。总分为0-45分,用S表示评分值,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S值呈正比关系[2]。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获得20次磁共振成像图像,选择16次伪影较少的磁共振成像图像进行分析,在激活簇区域,通过对时间进程图和信号强度进行观察,发现R期信号强度明显低于A期,脑周边或脑外可见少量伪影,并且患者前后两期的LI值变化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患者前后两期的△LI/△S值均为正值,通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发现呈正比关系(P<0.05),见表1。
表1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与患侧脑激活簇LI的结果
3讨论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新型的一种检查手段,具有准确、安全、无创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不仅可以对局部区域脑功能活动进行检测,还能准确定位脑内病灶,对病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脑功能恢复程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发现前后两期患者的激活簇变化值均为正值,这一结果与蒋宗焰[4]等研究报道一致,说明患者的激活簇值明显升高,并且前后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和首次检查时脑功能恢复情况与激活簇值的升高幅度密切相关。同时,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前后两期的△LI/△S值均为正值,并且呈正比关系,这结果与王忠艳[5]等研究报道,分析原因可能为在脑损伤恢复期间,通过改善大脑病灶区的微循环,能够修复脑内细胞,并且患者的神经细胞随着脑损伤的恢复而慢慢康复,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在脑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诊断中,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脑激活簇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且数据处理分析有助于判断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超,李澄,瞿航,杜芳.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脑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7):45-46+51.
[2]李坤华,李巍.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7,8(08):630-635.
[3]秦澜.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的价值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3):26-27.
[4]蒋宗焰,张清,牛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神经功能损伤诊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43-44.
[5]王忠艳,高培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4,23(05):43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