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碱类化合物论文-薛瑾,孙彦敏,张金秋,陶飞,徐春祥

辣椒碱类化合物论文-薛瑾,孙彦敏,张金秋,陶飞,徐春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辣椒碱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辣椒碱类化合物,食用油,地沟油

辣椒碱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薛瑾,孙彦敏,张金秋,陶飞,徐春祥[1](2018)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辣椒碱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辣椒碱类化合物(包括天然辣椒碱、合成辣椒碱、二氢辣椒碱)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固相萃取柱、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了以中性氧化铝小柱富集目标物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经Agilent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以乙腈和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40℃,流速0.3mL/min,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最优条件下,目标物的回收率达80%以上,天然辣椒碱、合成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检出限均为0.15μg/kg,定量限均为0.5μg/kg,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结论本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结果稳定、重现性高等优点,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可作为筛查和鉴定地沟油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22期)

陆皞然,张雄辉[2](2017)在《辣椒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素最早是从辣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生物碱,现已发现其在医药、食品、涂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从辣椒素国内外申请量趋势、区域分布、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辣椒素的提取方法、合成方法这两种制备方法的专利进行分析,以梳理其技术发展过程,并比较国内外对于此类天然提取物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异同,以期对此类中药提取物的研发技术做出梳理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2017年04期)

国振,李秀琴,高方园,张庆合,李红梅[3](2016)在《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辣椒碱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食用油中辣椒碱类化合物(包括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和合成辣椒素)的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准确测定方法。样品中的辣椒碱类化合物用碱液提取后,进行自动固相萃取富集净化、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准确定量。4种化合物在两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2%~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5%~3.8%(n=6),方法检出限均为0.015μg/kg。采用该方法分别对食用油样品和"地沟油"样品中的辣椒碱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食用植物油中未检测出辣椒碱,花生油中辣椒碱本底含量在0~1.8μg/kg范围内,多数地沟油中辣椒碱含量>600μg/kg,以此可实现正常食用油和地沟油的有效区分,并作为鉴别地沟油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6年06期)

薛春生,何瑞玒,李兴海,肖淑芹,钮梦燕[4](2016)在《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甲霜灵、氟吗啉原药和10%氰霜唑悬浮剂作对照药剂,从20种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中筛选出N-(2,4,5-叁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49)和N-(2-叁氟甲基-4-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04)2种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其EC50分别为9.58μg/mL和15.96μg/mL。对辣椒疫霉生育阶段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49和104对孢子囊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3μg/mL和4.62μg/mL,其中化合物149的抑制率高于对照药剂90%氟吗啉原药;化合物149和104抑制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其中化合物104的EC50为0.18μg/mL,高于对照药剂90%甲霜灵原药;化合物149和104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量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6年01期)

曹珍珍,周林燕,毕金峰,李淑荣,关云静[5](2015)在《辣椒精中辣椒碱类化合物的纯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中辣椒红素提取后产生大量的副产物辣椒精,为提高辣椒资源的综合利用,本研究以辣椒精为原料,采用低浓度乙醇萃取-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重结晶联用的方法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低浓度乙醇萃取法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D201树脂纯化法和重结晶法的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对纯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低浓度乙醇萃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0、萃取时间20min;D201树脂纯化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8.45mg/m L、上样量4倍柱体积(BV)、上样速度1.5BV/h,解吸液浓度70%乙醇、解吸液p H4、解吸速度3BV/h,解吸液用量20.5BV,得辣椒碱类化合物的解吸率为70.72%;重结晶的最佳工艺为结晶溶剂水、结晶p H11.32、结晶温度20℃。GC-MS分析结果表明,纯化后晶体中的辣椒碱类化合物含量约为原料中的2.11倍,其中辣椒碱的相对含量为62.00%、二氢辣椒碱的相对含量为34.84%。该纯化工艺获得了较好的纯化效果,并有效降低了辣椒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成本、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张容鹄,窦志浩,谢辉,万祝宁,丁在勇[6](2014)在《辣椒碱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南黄灯笼辣椒为原料,比较微波碱法、微波辅助乙醇和乙醇浸渍3种提取辣椒碱化合物的方法,优选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液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提取次数对辣椒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时间最短,得率最高。最佳工艺参数为:黄灯笼辣椒干燥粉碎过30目筛后,微波辅助下,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为1∶14(g/m L),提取时间为10 min,提取温度为70℃,功率为700 W,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的辣椒碱化合物得率为2.192%,得到粗品的纯度最高,达22.8%,有利于进一步纯化。(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19期)

孙海燕,王炎[7](2014)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根系分泌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样品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移取水栽培法培育辣椒的营养液10mL,置于顶空瓶中,进行固相微萃取到达要求的时间后,将萃取头迅速插入色谱仪进样口进行解吸。选用65μm PDMS/DVB纤维头作为微萃取头,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固相微萃取:①萃取时间及温度:50min,80℃;②样品体积:10mL;③搅拌速率:1 000r·min-1;④样品溶液的离子强度:氯化钠加入量达18%;⑤溶液的酸度:近中性,样品溶液的原始酸度(pH 6.5~7.2)正符合此要求;⑥解吸温度和时间:250℃,10min。结果表明:5种PAEs的线性范围均在0.2~10mg·L-1之间,检出限(3S/N)均小于0.12mg·L-1。方法的回收率在83.4%~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9%。(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4年04期)

曹珍珍,周林燕,李淑荣,李亚茹,张乐[8](2013)在《辣椒碱类化合物的萃取、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介绍了辣椒碱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概述了辣椒碱类化合物的萃取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3年12期)

段宙位,窦志浩,张容鹄,谢辉,何艾[9](2014)在《黄灯笼椒中高纯度辣椒碱类化合物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辣椒油树脂为原料,研究树脂分离与结晶条件对辣椒碱类化合物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KA-Ⅱ大孔树脂对辣椒油树脂的分离效果最好,最佳吸附条件为:样品浓度4.0mg/mL,pH7,上样流速2.5mL/min;最佳洗脱条件为:洗脱剂90%乙醇,pH4,洗脱流速2.0mL/min。NKA-Ⅱ树脂分离辣椒油树脂后,经石油醚、乙醚两次萃取,得到辣椒碱类化合物粗品,用石油醚溶解,配成浓度为20mg/mL的溶液,在-5℃条件下重结晶3.0h,得到纯度为92.46%的辣椒碱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2期)

靳利娥,王晓娟,武爱莲,李海霞[10](2013)在《响应苯酚类化合物辣椒过氧化物酶电极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辣椒为原料提取辣椒过氧化物酶(chill-peroxidase,CH-POD);以Pt片为基体,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为电子载体,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分散剂,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作为载体包埋辣椒过氧化物酶制备成CH-POD-MC/CNTs/Pt电极。显微镜观察电极的形貌,循环伏安法考察响应苯酚的最适条件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CH-POD-MC/CNTs/Pt具有传递电子的能力,在最适条件下对苯酚具有很强的响应性。其响应最佳条件为:12mL反应溶液中酶用量为100μL、反应液pH值为7.0。响应电流和苯酚浓度在扫描速度为50mV/s时二者的线性方程为:I(mA)=0.101369+0.01505C,线性响应范围为2~20m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85,检出限为0.55mmol/L。制备的电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将制备的电极在4℃冰箱中放置7d,放置期间间歇性使用,其响应信号变化量没有超过初始信号的5%,并利用所制电极和分光光度法对4个工厂排放废水中苯酚浓度进行了平行测定,两种方法的相对偏差在-7.22%~9.0%。(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3年07期)

辣椒碱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辣椒素最早是从辣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生物碱,现已发现其在医药、食品、涂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从辣椒素国内外申请量趋势、区域分布、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辣椒素的提取方法、合成方法这两种制备方法的专利进行分析,以梳理其技术发展过程,并比较国内外对于此类天然提取物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异同,以期对此类中药提取物的研发技术做出梳理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辣椒碱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薛瑾,孙彦敏,张金秋,陶飞,徐春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辣椒碱类化合物[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2].陆皞然,张雄辉.辣椒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综述[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7

[3].国振,李秀琴,高方园,张庆合,李红梅.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检测食用油中辣椒碱类化合物[J].化学试剂.2016

[4].薛春生,何瑞玒,李兴海,肖淑芹,钮梦燕.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J].植物保护.2016

[5].曹珍珍,周林燕,毕金峰,李淑荣,关云静.辣椒精中辣椒碱类化合物的纯化方法[J].食品工业科技.2015

[6].张容鹄,窦志浩,谢辉,万祝宁,丁在勇.辣椒碱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

[7].孙海燕,王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辣椒根系分泌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

[8].曹珍珍,周林燕,李淑荣,李亚茹,张乐.辣椒碱类化合物的萃取、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

[9].段宙位,窦志浩,张容鹄,谢辉,何艾.黄灯笼椒中高纯度辣椒碱类化合物的制备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

[10].靳利娥,王晓娟,武爱莲,李海霞.响应苯酚类化合物辣椒过氧化物酶电极制备[J].功能材料.2013

标签:;  ;  ;  ;  

辣椒碱类化合物论文-薛瑾,孙彦敏,张金秋,陶飞,徐春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