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正>亚北极太平洋地处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受到来自两个大陆陆源物质的共同影响,而海冰作为极地和亚极地地区特有的陆源物质搬运方式,在亚北极地区陆源物质供给和古气候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前人通过对粉砂粒级物质中Ar、Nd元素的同位素分析指出,西北太平洋物质来源受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影响,但是其产生的动力机制还存在争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仲义,刘青松,刘焱光
来源: 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9-10-27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南方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分类号: P534.63;P532
DOI: 10.26914/c.cnkihy.2019.061583
页码: 38
总页数: 1
文件大小: 906k
下载量: 8
相关论文文献
- [1].博物馆,或陆源的写作[J]. 广西文学 2020(02)
- [2].求友声的变奏——关于陆源的札记[J]. 西湖 2017(05)
- [3].东海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对陆源有机碳运移分布的指示[J]. 海洋地质前沿 2020(10)
- [4].中国主要河流输送陆源碳的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9)
- [5].西南世界的幻师——读陆源小说《祖先的爱情》[J]. 岁月 2016(07)
- [6].海口湾陆源入海口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分布特征[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09)
- [7].国际法视角下陆源海洋污染的治理[J]. 海大法律评论 2010(00)
- [8].论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区域性法制框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05)
- [9].中国东海近海气溶胶的陆源特征[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10].人类活动对杭州城乡复合系统陆源氮排海的驱动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10)
- [11].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细菌结构多样性和铁代谢相关的毒力基因的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3(06)
- [12].环渤海陆源水污染输出分区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3(05)
- [13].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生源和陆源粗组分及其沉积环境[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2)
- [14].陆源沉积岩物源分析法的现状与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36)
- [15].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分布控制因素[J]. 沉积学报 2020(03)
- [16].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放线菌(Actinomycetales sp.)的分布特点[J]. 海洋与湖沼 2016(02)
- [17].青岛近海秋季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J]. 生态环境 2008(02)
- [18].综合因子评判法评价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J].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6)
- [19].湛江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通量[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04)
- [20].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J]. 海洋渔业 2018(03)
- [21].陆源的三个夏天[J]. 广西文学 2020(02)
- [22].“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及来源分析[J]. 渔业研究 2018(02)
- [23].陆源入海排污口多层次分类体系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06)
- [24].渤海陆源入海排污口的多尺度遥感监测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03)
- [25].末次冰期以来南海东北部陆源有机碳埋藏通量演变:海平面和季风驱动[J]. 海洋与湖沼 2020(04)
- [26].陆源入海排污口环境监测评价模式的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02)
- [27].湛江湾陆源入海排污口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及环境意义[J]. 海洋环境科学 2019(03)
- [28].黄、渤海沉积物中陆源脂类有机质的组成分布与转化特征[J]. 海洋学报 2017(02)
- [29].舟山海域陆源溶解有机质变化及其对近岸羽状流的响应[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1)
- [30].三大沿海城市群滨海湿地的陆源人类活动影响模式[J]. 生态学报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