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硅载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癌症,载体,神经肽,尼莫地平,红外光,纳米材料。
氧化硅载体论文文献综述
段淏,赵玉武[1](2019)在《加载促生长激素神经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药物载体对高糖环境下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加载促生长激素神经肽(GAL)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药物载体,探讨其对高糖环境下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由聚乙二醇(PEG)修饰的MSNs(MSNs/PEG),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并测定其中GAL的加载量。随后加载GAL制备MSNs/GAL/PEG药物载体,测定MSNs/PEG对GAL的缓释性能,分析MSNs/GAL/PEG对高糖环境下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MSNs/PEG纳米药物载体,用200、100、50、25、12.5、6.25、3.125和0μg/mL的MSNs/PEG处理DRG神经元细胞,24 h后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9.60%±3.29%、98.95%±1.17%、96.99%±0.68%、105.80%±0.39%、103.20%±1.57%、100.92%±2.08%、102.49%±8.85%、107.72%±6.34%,48 h后的细胞活性分别为94.48%±0.84%、95.45%±1.29%、94.32%±1.22%、94.32%±1.41%、94.00%±1.94%、95.13%±1.84%、94.00%±2.23%、99.03%±2.02%,表明该药物载体在0~2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神经元细胞均无毒性。每毫克MSNs/GAL/PEG中GAL的加载量为3.26μg。在pH值7.4、37℃的条件下,1、2、4、6、8、10、12、24、36、48、72 h后,MSNs/GAL/PEG半透膜外部GA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58±1.46)、(10.77±1.11)、(54.80±2.32)、(61.70±2.58)、(63.67±2.52)、(66.61±1.37)、(66.82±2.00)、(67.55±2.02)、(69.80±1.76)、(69.64±3.73)、(71.57±3.70) ng/mL。正常葡萄糖浓度(25 mmol/L,对照组)培养12、24、48、36、60和72 h后的神经基底细胞培养基中DRG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数分别为(62.69±5.97)×10~4、(68.56±3.34)×10~4、(87.91±6.80)×10~4、(141.25±16.34)×10~4、(183.78±12.02)×10~4、(265.45±7.19)×10~4,高葡萄糖浓度(45 mmol/L)培养后分别为(55.71±1.23)×10~4、(52.77±8.39)×10~4、(58.61±12.21)×10~4、(66.59±7.41)×10~4、(77.59±4.02)×10~4、(114.37±13.27)×10~4,高糖+MSNs/PEG培养后分别为(58.05±13.96)×10~4、(55.81±4.67)×10~4、(63.61±11.46)×10~4、(68.6±4.84)×10~4、(77.00±7.02)×10~4、(115.86±8.76)×10~4,高糖+MSNs/GAL/PEG培养后分别为(60.82±2.87)×10~4、(63.16±0.72)×10~4、(84.69±16.35)×10~4、(127.59±12.12)×10~4、(164.29±8.21)×10~4、(241.93±20.88)×10~4。高糖+MSNs/GAL/PEG组培养36、48、60、72 h后的DRG神经元细胞数均显着多于高糖组和高糖+MSNs/PEG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但与对照组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MSNs/PEG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高载药量和较好的缓释性能。MSNs/GAL/PEG可以明显加快高糖环境下DRG神经元细胞的增殖,缓解高糖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张茜茜[2](2019)在《核壳多级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的制备、修饰及控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材料化学和纳米医学进展的推动下,纳米药物输送平台的建立为提高肿瘤治疗疗效,降低副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载体材料负载药物分子,将药物输送至特定病变部位并在一定的刺激下释放药物,从而实现在空间和剂量上对药物释放的控制,减小药物分子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纳米二氧化硅以其独特的性质和高效负载药物的能力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纳米载体。本文建立了以核壳多级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为药物载体,利用生物分子和聚合物作为“门控开关”的刺激-响应药物控释体系;利用蓝光/绿光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对药物释放过程进行监测,从而进一步完善药物载体的控释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核壳多级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pH响应药物释放性能利用微乳液法合成内部为枝状较大孔径,壳层为介孔结构的多级孔二氧化硅。以硫普罗宁为模型药物进行负载,选择pH响应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门控分子和封堵剂封装药物;考察二氧化硅载体在不同pH条件下的模拟释放液中的药物释放行为。实验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PEI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对硫普罗宁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药物控释行为。(2)蓝光碳点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及氧化还原/酶双响应药物释放性能以抗癌药物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根据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透明质酸酶以及较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设计并制备了以透明质酸(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为门控分子的氧化还原/酶双响应药物控释体系;引入蓝光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修饰于载体表面,根据药物释放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监测释药进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响应药物控释载体对含有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酶和谷胱甘肽的释放液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控释药物行为;且释放液中的荧光强度变化趋势与释药率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了荧光信号的变化对释药过程的监测作用。(3)响应性蓝光碳点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及pH/酶响应药物释放性能基于肿瘤组织中存在透明质酸酶以及呈现弱酸性的特点,利用具有pH响应的壳聚糖作为门控分子;利用修饰了透明质酸的碳量子点作为酶响应性门控分子和封堵剂来封装Dox。释放试验表明:所制备的透明质酸修饰的碳量子点赋予了载体荧光性能,且对透明质酸具有响应性;pH/酶双响应药物控释载体在释放实验中对pH和透明质酸酶呈现出良好的药物控释性能。(4)绿光碳点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及其还原/pH响应药物释放性能本章构建了以胱氨酸(Cy)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刺激-响应层的双响应药物输送体系。Cy对肿瘤微环境中还原性物质有响应性,而PEI被用于pH响应层封堵载体孔道。由于蓝色荧光量子点并不完全适宜于生物体,为避免荧光信号的干扰,制备了绿色荧光碳量子点(gCDs)用于荧光标记和释药进程监测。实验结果证明:所制备的多级孔二氧化硅载体在体外肿瘤微环境模拟释放液中呈现出良好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且所制备的绿色荧光碳量子点赋予了载体荧光性能并对释药过程有监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林坚,何智琪,周云龙,邓辉[3](2019)在《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双锥近红外光响应药物载体的构建及抗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双锥的药物载体,研究其表征、生物相容性、载药性能、近红外光响应性能及抗菌性能。方法运用晶种介导方法合成金纳米双锥,并在其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MTT实验检测其生物相容性;观察其米诺环素负载率及近红外光照射对其药物累积释放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双锥药物载体,透射电镜下可见无序的孔隙结构,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药物负载率为76.5%,经近红外光照射后药物累积释放量上升41.7%。体外抗菌实验显示显着抑制细菌生长达90%。结论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双锥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近红外光响应药物释放及抗菌作用,在牙周局部缓控释抗菌中有应用的潜能。(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文亮,许恒,莫江楠,刘佳,刘晓光[4](2019)在《介孔二氧化硅在农药载体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农药的使用在粮食生产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药的大规模应用,过量用药,药物利用率偏低,药害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介孔二氧化硅作为一种农药的新型载体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展现出了诱人的前景。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与改性介孔二氧化硅在农药载药方面的研究进展,该体系具有提高药效、减少农药使用频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残留、节省成本等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5期)
李宣民[5](2019)在《二氧化硅基农药缓释载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部分农药因持效期短,需要反复多次喷施及使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从农药剂型角度出发,开发农药缓释剂,延长药物持效期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持效期短的阿维菌素为模型药物,使用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作为缓释剂载体,制备不同结构、不同形貌、不同孔道结构、不同粒径的缓释体系,研究缓释性能及缓释过程。(1)不同农药缓释剂载体制备方法:分别制备介孔二氧化硅(介孔二氧化硅MSS、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棒MSR)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S、蠕虫状孔道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S-W、有序直孔道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S-O及不同粒径的HMSS-O(160-550n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仪、X-射线衍射仪进行结构分析:MSS前躯体适宜的合成条件为:25℃下,搅拌转速为1200rpm;采用先加入氨水,后加入TEOS的加料顺序;TEOS和CTAB的相对浓度为1:0.09-1:0.12。利用前躯体制备的MSS,呈现单分散的球状形貌,粒径550nm,具有高度有序的径向介孔;双模板制备的MSR呈现规整的棒状形貌、良好的单分散性和较大的长径比(>20),具有蠕虫状的介孔;两种载体材料孔径分布较窄,比表面积、孔容较大,为药物活性组分提供优良的吸附和扩散条件。采用水刻蚀法制备HMSS和碱刻蚀法制备HMSS-O、HMSS-W,均具有独特核壳结构的球状材料,孔径分布均较窄,比表面积、孔容较大,为药物活性组分提供有利的吸附和扩散条件。其中HMSS、HMSS-O壳层含有高度有序的径向直介孔孔道,而HMSS-W具有独特的蠕虫状介孔壳层。(2)通过超声浸渍法负载阿维菌素,制备不同的阿维菌素缓释体系。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结果表明阿维菌素负载成功;载药量和包封率随载体粒径增大而增大;对于同粒径载体材料,比表面积越大,载药量和包封率越大;中空结构载药量和包封率较单一介孔结构具有优势。碱刻蚀制备的有序直孔道结构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S-O-550)载药量和包封率相对较大,分别为41.40%、70.65%。棒状介孔二氧化硅MSR因其较大的长径比也获得较大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43.29%、76.35%。(3)培养法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浸渍法制备的各缓释体系与阿维菌素原药相对比,有不同程度的缓释效果。具有较大粒径、有序径向直孔道、中空介孔结构的球状材料制备的缓释体系缓释时间较长、缓释速度较慢,经160h的释放后,Av@HMSS-O-550的药物活性组分的累计释放率仅为51.12%。制备的缓释体系的药物释放均为扩散过程,采用四参数Weibull数学模型能很好的拟合不同的缓释体系的药物释放过程,拟合度R>0.97。(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白杨,吴宜凡,卢洪燕,赵勤富,王思玲[6](2019)在《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MSN)两种载体对提高难溶性药物缬沙坦(valsartan,VAL)和尼莫地平(nimodipine,NMP)的载药量以及改善药物溶出度作用的比较。方法采用溶剂挥干法制备VAL-MSN、VAL-HMSN、NMP-MSN和NMP-HMSN四种固体分散体,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载药量。采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药物的存在状态。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原料药、无定型药物以及载药体系的溶出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 VAL-HMSN和NMP-HMSN的载药量分别为(34.76±1.36)%和(38.30±1.38)%,而VAL-MSN和NMP-MSN的载药量分别为(23.54±1.72)%和(22.93±1.08)%。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药物在载体中以非晶体状态存在。溶出实验结果显示无定型药物的溶出度最低,HMSN和MSN载药体系的溶出度均比原料药有所提高。结论 HMSN和MSN相比,HMSN载药体系的载药量更高,但溶出度较MSN载药体系低。(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岳娟[7](2019)在《生物大分子修饰的可降解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载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癌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当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以及手术切除,虽然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均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肝癌细胞生长迅速,耐药性强,转移率高,治疗起来极其困难。因此,如何实现肝癌的精准治疗、同时减少治疗中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成为肝癌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药物传递和生物成像领域,纳米载体成了研究热点。纳米载体多为无机材料,装载药物后,可使药物特异性的针对某一病变器官或组织进行释放,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伤害。纳米载体的核心有叁个:1.纳米载体的功能化;2.纳米载体装载药物后靶向器官传递;3.体内成像。可以说,纳米载体彻底改变了药物的传输方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可能。在众多载体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介孔特性、无毒等优点,成为一种充满前景的药物载体。许多研究也表明MSNs作为一种杰出的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MSNs纯无机框架结构使其几乎无法生物降解,特别是需要基质降解控制药物释放情况下,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对此,研究者们提出有机桥联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即在分子水平上将功能有机硅分子嵌入到硅框架中,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困难。其中,将包含二硫键(S-S)的有机硅分子嵌入到无机硅框架中,合成了包含二硫键的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s-MONs),该种纳米粒子在还原剂的作用下,二硫键断裂,一方面可以使颗粒裂解成小碎片,易于排出体外,另一方面可以使装载于孔道中的药物更好的释放。众所周知,人体内存在一定量的谷胱甘肽(GSH),且癌细胞中的含量远远高于正常细胞内的含量,S-S在GSH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从而纳米粒子生物降解,因此研究者们更乐意用该种粒子装载药物,以寻求更高的药物释放效率和更低的毒性。虽然目前已经有文献探讨了 ss-MONs装载抗癌药物后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但是没有报道详细论述硅粒子中加入S-S后,是否会对其形貌、性质等产生影响,或者说ss-MONs与MSNs相比,在形貌、生物毒性、药物释放、细胞内吞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到底有何优势,因此本工作对二者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对比。我们研究表明,ss-MONs与MSNs有非常相似的形貌和尺寸,与此同时,ss-MONs与MSNs相同,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内吞性以及高效的载药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ss-MONs装载阿霉素后,因粒子裂解使孔道中的药物完全释放,从而表现出更强的癌细胞杀伤效果。因此,我们相信ss-MONs在癌症治疗中将成为更安全、高效的药物载体。与此同时,我们也遇到了纳米粒子作为载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在体内容易引起免疫系统排斥,药物未释放完全即被机体快速清除,对此我们又提出了新的战略。众所周知,CD47蛋白是细胞膜上一种免疫球蛋白,这种生物大分子,在癌细胞膜上的含量远远高于正常细胞,正是因为它与免疫细胞表面SIRPα结合,才使癌细胞逃脱被吞噬的命运。我们设想将这种天然高分子物质修饰于粒子表面,从而实现免疫逃逸。在本研究中,我们用ss-MONs来装载抗癌药物黄连素(Ber),然后获取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膜,将其包裹于载药的纳米粒子表面,成功制备了包裹细胞膜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CM-ss-MONs-Ber)。一方面,因CD47蛋白的免疫逃逸,成功避免了被机体快速清除,另一方面,利用癌细胞膜包裹的纳米粒子对同源肝癌肿瘤进行治疗,细胞膜上的黏附分子,如半乳糖凝集素,可以对同源肿瘤细胞靶向识别,从而使纳米粒子高效进入癌细胞,实现了同源靶向。我们发现,CM-ss-MONs表现出均一的形貌,良好的分散性,高效的药物装载能力和生物降解能力。更重要地是,由于包膜后同源靶向性和肿瘤微环境中药物的选择性释放,大部分的Ber进入癌细胞而不进入正常细胞。另外,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表明了 CM-ss-MONs-Ber具有高效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总之,经过细胞膜的包裹,细胞膜上天然的生物大分子CD47蛋白以及粘附性分子,赋予了纳米粒子新的性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本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分别合成MSNs和ss-MONs,进一步修饰后装载模板药物阿霉素,详细地对比了两种纳米粒子在形貌、尺寸、载药能力、释药能力、细胞毒性以及肿瘤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研究表明,ss-MONs除具备MSNs的特性之外,有更高的药物释放率,因此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更高效的作用;2.合成ss-MONs,装载抗癌药物黄连素,然后用肝癌细胞膜对其进行包裹,研究其包膜后在肝癌治疗中的优势。结果表明,包裹细胞膜后的纳米粒子具有同源靶向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增强了生物相容性,因此极大地提高了肝癌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蔡幸美,商雨婷,王澈[8](2019)在《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不仅可实现药物的有效递送,而且可显着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还能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实现药物的特异性按需释放。该新型纳米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表面修饰物对药物载体递送的影响和优势加以综述,并对功能化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载体对提高药物抗癌活性和靶向性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章林[9](2019)在《基于二氧化硅载体负载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丙烷脱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生产中不仅是聚丙烯的主要原料,也是苯酚、丙酮、丙二醇、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丁醇、辛醇以及异丙醇等相关产品的主要原料。在现阶段发展中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丙烯消费量显着提升,而丙烯产量却相对较为滞后。现阶段丙烯主要是通过石脑油经裂解制乙烯而联产丙烯以及炼厂催化裂化装置所产液化气经分离制丙烯、通过煤制甲醇然后再制造丙烯。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匮乏,传统的丙烯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丙烯需求,寻求新的丙烯生产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丙烷脱氢制丙烯生产技术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因为丙烷价值相对较高、在工程投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现阶段发展,丙烯需求日益增长,工艺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丙烷脱氢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工艺手段,通过此方式可提升对液化石油气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将其变为烯烃。目前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PDH)已经实现工业化。对丙烷脱氢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制备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传统催化剂常以钒或铬作为催化中心,或经过其他金属加以修饰达到更好的催化效果。不过钒或铬作为催化中心有各自的缺点。经过广泛的研究发现,镓作为活性中心,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反应中,催化剂可以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效果。本文中,采用水热合成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探究两种合成方法、合成过程中焙烧温度、以及镓的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是500℃和600℃时催化剂所表现出的催化活性要优于700℃焙烧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过高的焙烧温度会改变催化剂的物理性能从而影响催化活性)。为了研究镓的负载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合成5种不同镓负载量的催化剂,镓的负载量分别为为1%、3%、5%、7%和9%。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当镓的负载量达到7%和9%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活性组分镓氧化物可以更均匀的分布在载体表面。研究两种合成催化剂的方法对催化剂的影响。等体积浸渍法首先制备出叁维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球状载体,再根据镓的负载量计算出所需硝酸镓溶液的量,进行等体积浸渍,然后高温焙烧除去硝酸根离子,得到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水热合成法是指,首先根据镓的负载量计算出所需硝酸镓溶液的量,在合成二氧化硅载体的过程中加入硝酸镓溶液,一步制得催化剂。对两种方法制备出的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显示:用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其结构和性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要优于水热合成法制备的催化剂;两种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10)
杨岭,袁林喜,张学燕[10](2019)在《农用纳米二氧化硅载体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评价纳米二氧化硅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日益迫切。该文采用了经典的幼苗根伸长试验,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平均尺度14.0 nm,NP-Si)对卷心菜、胡萝卜和黄瓜3种蔬菜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亚微米二氧化硅(MP-Si,平均尺度为667.6 nm)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以作对比。结果显示,NP-Si对这3种蔬菜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脱离了NP-Si的接触后,此促进作用在实验周期内没有逆转;而MP-Si对蔬菜幼苗的生长无影响。多环芳烃菲的吸附将NP-Si对这3种蔬菜幼苗的促生长作用改变为抑制作用。FTIR的测定表明,多环芳烃菲的吸附前后,NP-Si的红外光谱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表明:(1)NP-Si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不仅仅来源于其纳米的尺度,还与其表面吸附的物质有关;(2)纳米材料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吸附的物质是在纳米材料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氧化硅载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材料化学和纳米医学进展的推动下,纳米药物输送平台的建立为提高肿瘤治疗疗效,降低副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载体材料负载药物分子,将药物输送至特定病变部位并在一定的刺激下释放药物,从而实现在空间和剂量上对药物释放的控制,减小药物分子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纳米二氧化硅以其独特的性质和高效负载药物的能力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纳米载体。本文建立了以核壳多级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为药物载体,利用生物分子和聚合物作为“门控开关”的刺激-响应药物控释体系;利用蓝光/绿光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对药物释放过程进行监测,从而进一步完善药物载体的控释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核壳多级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pH响应药物释放性能利用微乳液法合成内部为枝状较大孔径,壳层为介孔结构的多级孔二氧化硅。以硫普罗宁为模型药物进行负载,选择pH响应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作为门控分子和封堵剂封装药物;考察二氧化硅载体在不同pH条件下的模拟释放液中的药物释放行为。实验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PEI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对硫普罗宁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药物控释行为。(2)蓝光碳点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及氧化还原/酶双响应药物释放性能以抗癌药物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根据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透明质酸酶以及较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设计并制备了以透明质酸(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为门控分子的氧化还原/酶双响应药物控释体系;引入蓝光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修饰于载体表面,根据药物释放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监测释药进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响应药物控释载体对含有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酶和谷胱甘肽的释放液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控释药物行为;且释放液中的荧光强度变化趋势与释药率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了荧光信号的变化对释药过程的监测作用。(3)响应性蓝光碳点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及pH/酶响应药物释放性能基于肿瘤组织中存在透明质酸酶以及呈现弱酸性的特点,利用具有pH响应的壳聚糖作为门控分子;利用修饰了透明质酸的碳量子点作为酶响应性门控分子和封堵剂来封装Dox。释放试验表明:所制备的透明质酸修饰的碳量子点赋予了载体荧光性能,且对透明质酸具有响应性;pH/酶双响应药物控释载体在释放实验中对pH和透明质酸酶呈现出良好的药物控释性能。(4)绿光碳点修饰的多级孔二氧化硅及其还原/pH响应药物释放性能本章构建了以胱氨酸(Cy)和聚乙烯亚胺(PEI)为刺激-响应层的双响应药物输送体系。Cy对肿瘤微环境中还原性物质有响应性,而PEI被用于pH响应层封堵载体孔道。由于蓝色荧光量子点并不完全适宜于生物体,为避免荧光信号的干扰,制备了绿色荧光碳量子点(gCDs)用于荧光标记和释药进程监测。实验结果证明:所制备的多级孔二氧化硅载体在体外肿瘤微环境模拟释放液中呈现出良好的药物控制释放行为,且所制备的绿色荧光碳量子点赋予了载体荧光性能并对释药过程有监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硅载体论文参考文献
[1].段淏,赵玉武.加载促生长激素神经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药物载体对高糖环境下神经元细胞增殖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9
[2].张茜茜.核壳多级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的制备、修饰及控释性能[D].河南大学.2019
[3].林坚,何智琪,周云龙,邓辉.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双锥近红外光响应药物载体的构建及抗菌性能[J].口腔医学.2019
[4].王文亮,许恒,莫江楠,刘佳,刘晓光.介孔二氧化硅在农药载体中的应用进展[J].农药.2019
[5].李宣民.二氧化硅基农药缓释载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6].白杨,吴宜凡,卢洪燕,赵勤富,王思玲.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度的比较[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7].岳娟.生物大分子修饰的可降解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载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9
[8].蔡幸美,商雨婷,王澈.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9].孙章林.基于二氧化硅载体负载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丙烷脱氢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0].杨岭,袁林喜,张学燕.农用纳米二氧化硅载体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