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平[1]2009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宏观经济效应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速度高速增长,呈现出投资行业分布齐、投资区域广、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势头。这突飞猛进的发展究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什么样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和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选取28个省(市、自治区)2003-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东、中、西)两个层面对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就业、国内资本形成和国民收入四个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效应方面,我国2003-2007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总贸易、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且促进效应相对比较显着;就业方面,虽然在就业总量上有微微的负效应,但从结构方面来看却优化了就业结构,从而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资本形成方面在很小程度上增加了国内资本的形成;国民收入方面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出的增加。可见,当前快速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效应,但由于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规模很小,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还非常有限。区域层面的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各方面的效应都高于或接近全国水平;中部地区由于流量增长不是很快,流量的效应不是很显着,存量的效应居于中等水平;西部地区存量小、流量绝对值也不大,但流量增速相对于中部较快,所以部分效应上流量的效应比较明显,只引入存量的模型有一些不显着,从而很难将其与其他区域作比较。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着的区域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在区域上的不均衡造成的。进一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发挥的根本途径。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对应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政策,缩小区域间对外投资能力的差距,才能解决对外直接经济效益区域不均衡问题。因此,论文借鉴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经验,重点讨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体系的建设,针对东、中、西叁大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各区域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及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为防止国内资本大规模无序外流给本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论文还提出了规范和引导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建议。
冯美迎[2]2009年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在中国进一步开放的过程中,国际经济格局也悄然的发生变化,一些后发的新型经济体的迅猛发展,直接带动着世界范围内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面对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潮,理论准备应该先行。一个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又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来回答的,目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的跨国经营都处在较低的阶段,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提高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经济效应,促进企业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国际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二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良好经济效应的成功经验,探索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经济效应涵义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介绍能够解释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其次,分析多位国内外学者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母国经济效应所得出的结论,总结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一般性结论。为了验证这些结论的适用性,本文对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历程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中,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设定了计量经济模型,并选取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作为因变量。利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具有普遍的借鉴性。本文最后指出,为了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我们应该采取产业和区域型、资源弥补型、“技术获取”型、出口市场开拓型对外直接投资。
谭红霓[3]2003年在《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经济效应的内涵、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跨国公司发展的作用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 1、界定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内容范围,把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为宏观经济效应及微观经济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评价体系,即从对投资国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发展及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经济效应;从跨国公司目标、战略竞争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微观经济效应。 3、通过国别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比较,探讨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因素。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适用的理论。 第二章对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含义和内容进行说明,明确分析对象和范围。从两个层次对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即宏观经济效应和微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在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中,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发展、就业机会的促进作用;在微观经济效应分析中,则主要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的经济效益及战略竞争角度进行论证。 第叁章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强国的美国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一般规律及主要实施手段,从而得出有益于中国的经验。 第四章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并提出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途径。
程仕英[4]2016年在《我国过剩产能投资“一带一路”的经济效应分析》文中认为目前,由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陷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解产能过剩危机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亚投行的成立为中国通过“走出去”方式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资金支持。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我国过剩产能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将对被投资国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理论上,能够丰富对外直接投资在产能转移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过剩产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借鉴;在现实意义上,我国过剩产能对外投资能够释放出沉淀的生产要素用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能获得高于国内的投资收益;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主要研究内容是:结合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现状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我国过剩产能投资“一带一路”的区域选择以及我国过剩产能对外投资的优势,综合分析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实证分析我国过剩产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及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对我国过剩产能对外投资提出对策建议。其创新之处在于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研究我国过剩产能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之前学者针对过剩产能对外投资方面进行的研究甚少,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使得研究内容更为全面。实证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我国过剩产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及国内其他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更准确的衡量过剩产能对外投资的各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过剩产能投资“一带一路”对我国有诸多正面效应: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但影响程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国内过剩的产能,能够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长期来看对社会总体就业水平也有一定正向作用;与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关联度较高,能够有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若不能够合理地引导国内过剩产能向国外转移,也可能造成我国企业在被投资国形成恶性竞争以及国内产业空心化等负面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主要从制定倾斜性鼓励政策、提高企业对外合作水平、准确定位投资区域、合理选择对外投资的合作方式、降低过剩产能转移的负面效应五个方面,对我国过剩产能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陈志国, 宋鹏飞[5]2015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综述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进大出"格局已定,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产生的财富创造效应、有利于投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效应、贸易效应不断显现。因此,更加系统、全面、客观考察和判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影响效应,以得到更客观、更有价值的结论是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所在。
刘贝贝[6]2018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能改变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以不断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实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机会,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国内投资增加、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因此,跟踪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是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对外直接投资区域、投资行业、进入方式和投资主体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反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为进一步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提供现实基础。二是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国内投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经济效应影响机制,为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叁是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别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短期看还未明显体现。因此,需要通过不断调整投资区位,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投资主体,建立有效投资进入渠道等,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
刘军[7]2014年在《异质性视角下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研究》文中指出全球经济的服务化促使跨国服务企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进一步强化了跨国服务企业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日益凸显,在有形产品领域主要体现为生产价值链的碎片化和分散化,而在服务领域,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不可存储性等特殊属性,主要表现在拓展东道国市场和寻求较低生产及经营成本等形式上。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借鉴Helpman et al.(2004)将企业异质性引入“临近—集中权衡”中分析异质性企业出口与FDI抉择的思路,基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视角,解释了异质性跨国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行为。首先,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大样本企业层面微观数据,采取LP方法在克服同时性和选择性偏差的基础上考察了服务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并进一步通过对投资动机的界定(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考察了跨国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表现,在此基础上,从静态层面对异质性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生产率溢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制造业企业,服务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普遍偏低,但拥有较强的异质性;在投资动机表现上,跨国服务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表现为市场寻求型,但拥有较强的效率寻求型投资动机强度;在东道国寻求效率的跨国服务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市场寻求型跨国服务企业,即存在投资动机的生产率溢价。其次,为了解释跨国服务企业在静态层面表现出的生产率溢价,本文接下来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进行了动态层面的分析。在理论分析上,通过在Helpman et al.(2004)的HMY模型中纳入FDI动机因素以及服务产品的特性因素(沟通成本),对异质性服务企业不同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自我选择效应进行了解释,并进一步通过构建反映不同投资动机的服务企业产出与劳动投入系数之间关系的函数,从规模经济效应路径对服务企业不同投资动机的学习效应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在CES偏好和冰山贸易成本的假设下,所得理论预期主要有:生产率较高的跨国服务企业倾向于在东道国寻求效率,而生产率较低的服务企业在东道国生产和提供服务产品;沟通成本降低能够通过选择效应和行业内再配置效应带来母国该服务行业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都能够促进跨国服务企业自身生产率的提高,但在东道国寻求效率的跨国服务企业具有更大的投资学习效应。在构建数理模型对投资动机的生产率溢价进行理论层面解释的基础上,为了验证所得理论预期在现实中的适用性,本文基于不同工作活动所需的沟通水平视角,并结合文化、语言、制度环境等因素分别构建了测算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跨国服务企业与消费者等组织外部沟通水平的指数,在此基础上,采取美国跨国服务企业的微观层面数据,分别从母国和东道国视角对理论分析所得的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估计结果显示:跨国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选择效应在国家层面显着存在,即生产率较高的服务企业倾向于在东道国寻求效率,但在行业层面投资动机的选择效应的表现不显着;异质性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学习效应在国家和行业层面均存在,即效率寻求型跨国服务企业存在显着的投资学习效应,其在东道国市场寻求生产和经营效率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生产率水平。最后,与制造业跨国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跨国服务企业与消费者等组织外部的沟通水平和成本高于制造业跨国企业;制造业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学习效应在国家层面显着存在,但在行业层面未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效应,这与服务领域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在投资动机的学习效应方面,制造业跨国企业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均发现制造业跨国企业不存在投资动机的学习效应在;总体层面上,投资动机的学习效应仅体现在跨国层面,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学习效应在服务领域表现的更加明显。上述结论对于对于一国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引资和对外投资大国的服务业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提升、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引资和对外投资政策的制定以及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选择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绍鑫[8]2017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高速增长,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跻身于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行列。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外直接投资在资本和技术的国际流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本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两大决定性要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成为关系到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从区域经济视角,以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四大板块数据为样本,分别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区域国内投资、技术溢出和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实证结论提出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剖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决定因素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包括区域国内投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其中,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是国内相关实证研究中的新尝试。将区域经济视角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的出发点,拓展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思路。在现实意义上,以区域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研究,为我国各区域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对外直接投资历史新机遇明确行动方向。其中,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国内投资效应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经济中资本积累水平,增强区域经济增长动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对我国跨国企业提高绩效和制定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相关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是从区域经济学视角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影响问题。本文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主要包括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国内投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以拓宽对外直接投资效应分析的视野;二是以区域经济增长为中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更加注重区域经济效应研究的系统性。本文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两大决定要素——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即国内投资和技术溢出)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区域经济影响实证研究框架;叁是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理论和新观点纳入本文分析体系,以便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实践提供帮助。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叁个部分,共9章。其中,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第1、2、3章。第1章为绪论。提出问题,并阐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2章是国内外文献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早期和近期重要文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及其经济效应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第3章是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理论,包括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部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包括第4、5、6、7章。第4章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及区域现状分析。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现状。第5章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运用时序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区域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第6章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技术溢出效应分析。运用回归分析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四大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产生的影响。第7章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从总体上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全国和四大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第叁部分为结论及对策建议,含第8章和第9章。其中,第8章是主要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及影响的比较与借鉴。分别考察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形势,从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和数字时代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变革两个方面,为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第9章提出促进我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实证研究结论为基础,针对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提出促进我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协调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覃奎[9]2016年在《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到了国际分工和交换之中,加快了商品、资本、技术以及信息的流动,推动了资源在全球的有效配置。跨国(地区)直接投资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像台湾这样的地区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资金、技术或市场就会使得自身的经济发展受限,因而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就成为必然选择。所以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其对于投资方本身的经济效应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方的经济效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产生,即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对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就业水平等产生影响,进而对投资方的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投资方的角度来分析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别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其中对大陆投资的贸易创造性最强;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是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格兰杰原因,促进了台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并采用OLS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台湾岛内就业负向影响很小,没有造成岛内产业空心化。最后在综合分析所有的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周翀[10]2016年在《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经济主体主动或是被动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信息流动速度日益加快,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同时也促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的配置。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闭门造车,那将会脱离世界经济的脚步,延缓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动力,也给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合作带来机遇。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如产业结构变迁、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大等效应,也给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各个国家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的管制,并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并走向世界,这一方面给跨国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对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两个方针成为中国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根基。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油气资源,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哈萨克斯坦,中国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对其投资力度一直在加大,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得到了哈国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的积极回应,哈国作为“丝路”上的关键国家,其态度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通过西部向中亚地区和欧洲地区方向上的物流运输和投资发展;2015年7月,哈萨克斯坦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哈国的投资环境将快速改善,开放更多领域,降低关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对中国扩大与哈国的合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中亚地区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附庸”、“新殖民主义”等言论对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有着阻碍影响,而哈萨克斯坦的这些言论更加流行,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来证明这些观点是无法站住脚跟,同时给出进一步的对策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创新和不足之处,在这基础之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其次,在回顾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历程基础上,分析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现状,采用统计量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本文对中国对哈国直接投资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再次,本文分别对母国和东道国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对其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不显着,对出口和进口有创造效应,而对东道国经济效应实证研究中,中国对哈国直接投资促进了哈国经济增长,但增长影响系数较小,对就业效应而言,对第二、叁产业就业结构影响系数为正,而对第一产业影响系数为负;最后,对哈进一步投资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宏观经济效应实证分析[D]. 熊继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09
[2].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研究[D]. 冯美迎. 沈阳工业大学. 2009
[3]. 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分析[D]. 谭红霓. 广西大学. 2003
[4]. 我国过剩产能投资“一带一路”的经济效应分析[D]. 程仕英. 山西财经大学. 2016
[5].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综述及展望[J]. 陈志国, 宋鹏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D]. 刘贝贝. 河北大学. 2018
[7]. 异质性视角下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研究[D]. 刘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 吴绍鑫. 辽宁大学. 2017
[9]. 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D]. 覃奎. 湖南大学. 2016
[10].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D]. 周翀. 新疆财经大学. 2016
标签:金融论文; 投资论文;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对外投资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异质性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