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包覆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包覆,机理,表面,材料,基材,纳米,覆层。
包覆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燕,古颖,钟嘉豪,陈可清,万霞[1](2019)在《碱式铜盐包覆Cu_2O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及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_2CO_3、Na_2SO_3、Na_2S_2O_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_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_2O@Cu_4(SO_4)(OH)_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_2S_2O_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_2S_2O_3制得样品具有核内部孔洞多、缺陷分布广、活性表面大、表面粗糙、晶体紧实度低等特点,这些特征均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进一步研究确认,Na_2S_2O_3在反应中具有多种作用,一是水解提供OH~-;二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或者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_4~(2-)和S~(2-),提供形成Cu_4(SO_4)(OH)_6所需的SO_4~(2-);叁是能与Cu_2O核反应,使其溶解形成孔洞.因此,采用铜盐与Na_2S_2O_3在室温下反应形成的核壳型催化剂Cu_2O@Cu_4(SO_4)(OH)_6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在黑暗条件下能高效降解高浓度(400 mg/L)的染料(橙黄Ⅱ),反应2 h后降解率可达99.5%.(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丹阳[2](2019)在《V_3O_7纳米阵列储能机理及与氮掺杂碳键合包覆的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由于其具有高功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两大难题提供有利的保障。作为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电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目前,研究较多的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电极材料都各有其优缺点。在全电容器件中,这些材料主要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但是可以作为负极的材料却种类较少,且容量远低于正极材料。这种正负极电极材料比容量的失衡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电容器能量密度的提高,限制了高能量超级电容器体系的开发。因此,为了满足高能量超级电容器的需求,亟需设计出一种具有高比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在众多电极材料中,钒氧化物具有多种氧化态,其中比较常见的V2O5,VO2,V203等。这些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电荷存储能力,低成本等特点,受到人们关注。它的理论比容量和电压窗口均高于其它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大多具有层状结构,有利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离子的嵌入/脱出,提高其比容量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因此,钒氧化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混合价态V3O7的储能机理,并与氮掺杂碳键合包覆(NC-V3O7),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的NC-V3O7负极材料。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由多孔纳米线自组装成的巢状V3O7纳米阵列。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在水热过程中不加入乙醇的对比实验,确定其形成机制主要由于乙醇还原作用的影响。利用“暂态分析法”,研究V3O7在不同反应电压下的储能机理,发现V3O7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在-0.6 V电压下被转换为V6013,在0.2V电压时变为V2O5。同时,经过电化学测试,巢状V3O7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0.5 A gd时比容量为365.62 F g-1。(2)利用紫外光原位聚合法,合成了 V3O7@聚吡咯(PPy),经过煅烧后制备出了巢状NC-V3O7纳米阵列,进一步提升了巢状V3O7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这种独特的NC-V3O7材料在电流密度0.5 A g-1时具有660.36 F g-1的高比容量,甚至在电流密度为50 A g-1时仍可以达到187.72 Fg-1的比容量,而且其电化学性能均高于V3O7、碳包覆的V3O7(C-V3O7)和单纯的氮掺杂碳(NC)。根据本工作的研究,NC-V3O7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氮掺杂碳与V3O7的协同作用,即独特的“叁明治”结构(C分别与V和N成键)使V3O7更加稳定,并提供了高速的离子和电子的传输通道。最后,我们分别组装了对称性超级电容器(NC-V3O7//NC-V3O7)和非对称性超级电容器(Ni@α-MnO2//NC-V3O7)器件,均显示出比相关报道更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冯丽[3](2019)在《锌铝药芯钎料中钎剂与包覆金属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锌铝合金为包覆金属,CsF-AlF3钎剂为芯部的锌铝药芯钎料,因钎焊时不用频繁外加钎剂,芯部钎剂不具有腐蚀性,焊后不用清理残余钎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锌铝药芯钎料长期存放中出现的老化问题严重影响其钎焊性能。锌铝药芯钎料的老化除包覆层的脆化外,还包括芯部钎剂的劣化,同时钎剂和包覆层界面处存在黑渣。本文采用SEM、EDS及XRD等组织检测手段和流布及润湿试验、去膜试验、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测试等性能测试方法,对加热和湿热处理的钎剂及其钎焊接头的组织性能、湿热前后钎剂与纯金属粉的反应产物及反应产物钎焊接头的组织,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探讨了温度和湿热时间对钎剂组织性能的影响及湿热前后钎剂和包覆金属间的界面作用机理,进而分析了锌铝药芯钎料的老化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钎剂显微组织形貌由絮状逐步转变为棱条状及块状,温度超过钎剂熔点时出现大量空心管状形貌。465℃及500℃处理的钎剂中分别出现新相Cs2AlF5,Cs3AlF6。流布试验中,500℃预处理的钎剂在纯铝板上未出现润湿环,其余条件均出现润湿环,流布面积随钎剂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润湿试验中,锌铝钎料的润湿面积随钎剂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去膜试验中,氧和锌含量此消彼长,且285℃处理的钎剂去膜能力最好。预处理温度越高的钎剂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越低。湿热条件下,钎剂出现吸潮现象。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钎剂显微组织中棱棒状及针棒状CsAlF4逐渐增多,针棒状CsAlF4为晶须。湿热处理时间较短时,晶须的存在会抑制锌铝药芯钎料裂纹的萌生。湿热处理时间延长时,晶须韧性及强度增高,加速了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流布、润湿和去膜试验中,随着钎剂湿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钎剂的流布面积、钎料在纯铝板上的润湿面积及钎剂的去膜能力均呈下降趋势。湿热处理时间越长的钎剂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越低。湿热处理前的含锌反应产物的显微组织中,含6 wt.%Zn的反应产物中出现细小密集颗粒状形貌,其余均较仅进行500℃加热处理的钎剂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区别;湿热处理后的含锌反应产物的显微组织,均较仅进行500℃加热处理的钎剂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区别,针棒状及块状物增多。湿热处理前的含铝反应产物的显微组织中,含2 wt.%Al的反应产物较仅进行500℃加热处理的钎剂的显微组织无明显区别,含4 wt.%Al和6 wt.%Al的反应产物中分别出现大量小颗粒状形貌和花苞状形貌;湿热处理后的含铝反应产物的显微组织,较仅进行500℃加热处理的钎剂的显微组织出现了花簇状及花苞状形貌。高温下,钎剂和锌元素反应产生的ZnF2对锌铝药芯钎料的老化影响不大,钎剂和铝元素反应产生的Cs2O2在湿热环境中产生CsOH,加速锌铝药芯钎料的老化脆断。湿热处理前后的含锌和含铝反应产物钎焊接头的质量均很差。综上所述,加热及湿热条件均对钎剂的应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钎剂湿热环境中产生的晶须及钎剂和包覆金属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均对锌铝药芯钎料的老化脆断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徐俊杰,柳彦博,马壮,陈海坤,马康智[4](2019)在《氧乙炔燃流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物包覆ZrB_2/SiC核壳结构粉末特征与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rB_2/SiC复合粉体熔点高,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熔融状态,变形颗粒间存在大量缺陷,导致涂层抗氧化性能急剧下降。为此,本文设计了氧化物包覆ZrB_2/SiC复合粉末,并探索采用氧乙炔火焰热处理方法进行核壳结构粉末的制备。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试验阶段粉体表面及截面进行观察,发现氧化热处理后的粉体可以得到明显核壳结构的团聚粉,粉体的致密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采用EDS对叁种粉体的成分分布进行了观察,探究了原位氧化法制备得到的核壳结构的粉体中Zr、Si、O主要元素的分布情况,结合XRD进行的物相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并对结果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热喷涂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廖喻星,娄霄冰,胡小诗,李超,沈明[5](2018)在《碳包覆Li_3V_2(PO_4)_3锂电池正极充放电机理的EPR/SS-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目前已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安全、环保等目标,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材料,并利用包括XRD、Raman、同步辐射在内的表征手段对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各组分中的化学结构变化进行相关研究,从而为电池失活的原因提供合理的解释。最近几年,固体核磁共振(Solid-state(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邱家欣,江奇,高艺珂,彭俊棋,段志虹[6](2018)在《MnO_2包覆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反应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并利用化学沉淀及热处理工艺进行MnO_2表面包覆改性.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谱对所得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改性前后电化学反应的变化研究了MnO_2对富锂锰基材料包覆改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nO_2包覆层能发挥储锂作用.在热处理过程中,富锂锰基材料中的锂、镍元素发生迁移扩散,在MnO_2包覆层中形成新的尖晶石复合相,并可逆地参与后续循环反应,这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齐同刚[7](2018)在《白光LED用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热致光衰机理及包覆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Y_3Al_5O_(12):Ce~(3+)作为具有优异黄色荧光发射特征的铝酸盐系列荧光粉,可与InGaN(蓝光)芯片封装形成白光LED,这也是目前白光LED商业化最成熟的荧光粉。然而,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热稳定性仍不理想,在高结温(一般80~140℃)条件下工作一段时间后,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将逐渐降低甚至造成永久性破坏形成光衰,影响了白光LED的色品和亮度,不利于其在大功率设备中的应用。已有研究表明,包覆可以有效提高荧光粉的热稳定性,改善其热致光衰现象,但目前有关Y_3Al_5O_(12):Ce~(3+)荧光粉热致光衰现象的研究较少,相应的热致光衰微观机理仍不明确,导致表面包覆改善荧光粉热致光衰的微观机制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本实验有必要对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热致光衰机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阐明表面包覆改善荧光粉性能的微观原因,使之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本领域其它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阐明Y_3Al_5O_(12):Ce~(3+)的热致光衰微观机理,本论文通过在600~1200℃的温度梯度下对荧光粉各保温1 h,采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热释光谱(T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考察了荧光粉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晶格畸变、微观结构及成分变化、缺陷特征和发光性质,建立表面或体相微观结构变化与发光强度衰减之间的有效构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提出基于微观结构变化的热致光衰机理。研究表明:(1)高温热处理未改变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物相,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粉晶格产生了明显的畸变。(2)通过对比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可以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温度越高发光强度衰减速率越快。(3)热释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Y_3Al_5O_(12):Ce~(3+)荧光粉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微观结构调整,位于112℃和248℃的缺陷能级随温度的升高逐渐被消除,部分激活剂离子Ce~(3+)被氧化成Ce~(4+),此外[AlO_4]结构逐渐向[AlO_6]结构转变,这证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微观畸变程度也随之加剧。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知Y_3Al_5O_(12):Ce~(3+)荧光粉热致光衰的根本原因是由激活剂离子Ce~(3+)的氧化和微观结构畸变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Y_3Al_5O_(12):Ce~(3+)荧光粉热致光衰的微观结构畸变机理。为探究包覆改善Y_3Al_5O_(12):Ce~(3+)荧光粉热稳定性的原因,本实验采用基于尿素水解条件下的异相成核均匀沉淀法分别在荧光粉表面上包覆不同理论包覆量的SiO_2、Al_2O_3和MgO,通过SEM-EDS、TEM、XRD、FTIR、PL等技术考察了包覆膜层对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发光强度与热稳定性随着理论包覆量升高而呈现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阐明包覆改善热致光衰的根本原因,结合前面提出的热致光衰微观机理,分析并提出表面包覆改善热致光衰的微观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异相成核均匀沉淀法成功在Y_3Al_5O_(12):Ce~(3+)荧光粉表面包覆上了一层均匀、致密的氧化物(SiO_2、Al_2O_3和MgO),且包覆效果良好,氧化物以键合的方式紧密地吸附在荧光粉表面上。(2)热释光谱分析结果证明,随着理论包覆量的增加,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热释光峰强度逐渐降低,荧光粉表面晶格缺陷逐渐被无机包覆物修复,微观结构畸变得到了抑制。(3)发光性能和热稳定性测试表明,包覆物未明显提高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但有效改善了荧光粉的热稳定性,提高了其对热致光衰的抵抗能力,尤其当SiO_2、Al_2O_3和MgO的理论包覆量分别为4%、6%、6%时抗热致光衰效果最佳。(4)综合以上结果,结合前面提出的热致光衰微观机理,我们发现表面包覆改善热致光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膜层对空气中氧气的隔绝以及对荧光粉表面晶格缺陷的修复或弥补,抑制了激活剂离子(Ce~(3+))的氧化和微观结构畸变的产生与扩展,从而保障了Y_3Al_5O_(12):Ce~(3+)荧光粉发光亮度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包覆改善热稳定性的表面缺陷/畸变修复机理。(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04-03)
齐园园[8](2018)在《纳米纤维包覆长丝纱的芯吸导水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纱线内部的毛细通道是影响纺织材料导湿性能的主要因素,对单向导湿和热湿舒适性面料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与纳米包覆纱导水通道结构相符合的双尺度藕节管导水模型,研究了纱线中双尺度微观毛细结构参数的导水机理,揭示纱线内部毛细管通道直径、纱线捻度和外包纳米层孔隙率和厚度等结构参数对尼龙长丝纱/纳米包覆纱线水分传递行为特征的影响。本文根据长丝纱/纳米包覆纱内部毛细通道及其与外包纳米层构成的双尺度导水通道,构建了长丝纱藕节管导水模型和纳米包覆纱双尺度藕节管导水模型,并基于达西定律和毛细管压力方程芯吸导水基本理论,推导了二维藕节管模型和双尺度藕节管模型的标准芯吸时间方程,得到藕节管模型粗细节宽度比和长度比及双尺度藕节管模型中外包纳米层孔隙率和厚度等参数对导水模型的影响规律,对应分析了纳米包覆纱中毛细通道结构和纳米层结构影响纱线芯吸的导水机理。建立与尼龙长丝纱和纳米包覆纱导水通道相一致的导水几何模型,借助Fluent软件对藕节管模型/双尺度藕节管模型中液态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自发的输运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模型中各参数影响液态水受表面张力作用自发运动的转移规律。通过仿真数值模拟的结果,利用Fluent后处理功能得到藕节管模型/双尺度藕节模型中水流运动的轨迹云图以及模型中心线(x=0)的液态水各时刻的移动长度,并绘制出各个模型中芯吸导水长度与时间的曲线图,直观表明各参数对导水模型芯吸导水能力的影响。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纱线内部非均匀二维藕节管粗细节交替频率越高,藕节管非均匀性越大,芯吸速率越小,芯吸平衡高度越低;二维藕节管直径大则有利于提高芯吸速率和芯吸平衡高度。双尺度二维藕节管外层小尺度多孔介质的孔隙率越大、多孔介质厚度越厚,双尺度二维藕节管的芯吸速率越快、芯吸平衡高度越高。探索制备与藕节管/双尺度藕节管导水模型结构参数相同的尼龙长丝纱和纳米包覆纱,对制备得到的各纱线进行水平芯吸实验,将纱线芯吸高度-时间曲线与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纱线内长丝间毛细管宽度越大,纱线加捻程度越小,长丝纱芯吸导水性能越好;对纳米包覆纱来说芯吸导水能力随外包纳米层孔隙率增大和厚度增大而增强。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基于叁维双尺度藕节管几何结构特征建立了叁维双尺度藕节管的标准芯吸时间方程,研究叁维双尺度藕节管的几何结构参数对模型导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叁维双尺度藕节管的芯吸导水过程进行了仿真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结论与二维双尺度藕节管一致。本课题所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为研究纤维多孔材料的芯吸导水行为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为改善面料功能性和提高服装热湿舒适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19)
李敏,王艳丽,吴晓燕,段磊,张春明[9](2017)在《锂离子电池富锂材料中离子掺杂、表面包覆、表面氧空位修饰的作用机理及其联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是一种具有类固溶体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可达250 m Ah/g,且价格低廉。因此,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富锂层状材料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首次库仑效率低、倍率性能差以及容量和电压平台衰减严重,这些问题阻碍其在商业中的应用。本文从富锂层状材料的晶型结构和首次充放电特性出发,主要介绍了离子掺杂、表面包覆以及表面氧空位修饰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掺杂离子和不同包覆材料作用于富锂层状材料后性能差异的原因,以及双掺杂和双包覆的优势。最后,本文针对单纯的离子掺杂、表面包覆、表面氧空位修饰在富锂层状材料改性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上述叁种改性方式的联合改性机制,并对该机制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陈姿,江奇,李欢,邱家欣,刘青青[10](2017)在《尖晶石锰酸锂表面包覆改性材料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锰酸锂具有优异的安全性、低廉的价格、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和耐过充放性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能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目前仍然存在容量衰减较快以及高温性能较差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其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应用。为此发展起来的表面包覆改性技术能有效的改善锰酸锂的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发展出了许多包覆材料,有碳材料、氧化物材料等。就这些包覆材料对锰酸锂材料性能改善的机理来进行分类,详细讨论了表面包覆技术如何来改善锰酸锂的循环性能和高温性能,提出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7年11期)
包覆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由于其具有高功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两大难题提供有利的保障。作为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电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器件的电化学性能。目前,研究较多的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电极材料都各有其优缺点。在全电容器件中,这些材料主要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但是可以作为负极的材料却种类较少,且容量远低于正极材料。这种正负极电极材料比容量的失衡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电容器能量密度的提高,限制了高能量超级电容器体系的开发。因此,为了满足高能量超级电容器的需求,亟需设计出一种具有高比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在众多电极材料中,钒氧化物具有多种氧化态,其中比较常见的V2O5,VO2,V203等。这些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电荷存储能力,低成本等特点,受到人们关注。它的理论比容量和电压窗口均高于其它过渡金属氧化物,并且大多具有层状结构,有利于超级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离子的嵌入/脱出,提高其比容量和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因此,钒氧化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混合价态V3O7的储能机理,并与氮掺杂碳键合包覆(NC-V3O7),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的NC-V3O7负极材料。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由多孔纳米线自组装成的巢状V3O7纳米阵列。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在水热过程中不加入乙醇的对比实验,确定其形成机制主要由于乙醇还原作用的影响。利用“暂态分析法”,研究V3O7在不同反应电压下的储能机理,发现V3O7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在-0.6 V电压下被转换为V6013,在0.2V电压时变为V2O5。同时,经过电化学测试,巢状V3O7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0.5 A gd时比容量为365.62 F g-1。(2)利用紫外光原位聚合法,合成了 V3O7@聚吡咯(PPy),经过煅烧后制备出了巢状NC-V3O7纳米阵列,进一步提升了巢状V3O7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这种独特的NC-V3O7材料在电流密度0.5 A g-1时具有660.36 F g-1的高比容量,甚至在电流密度为50 A g-1时仍可以达到187.72 Fg-1的比容量,而且其电化学性能均高于V3O7、碳包覆的V3O7(C-V3O7)和单纯的氮掺杂碳(NC)。根据本工作的研究,NC-V3O7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氮掺杂碳与V3O7的协同作用,即独特的“叁明治”结构(C分别与V和N成键)使V3O7更加稳定,并提供了高速的离子和电子的传输通道。最后,我们分别组装了对称性超级电容器(NC-V3O7//NC-V3O7)和非对称性超级电容器(Ni@α-MnO2//NC-V3O7)器件,均显示出比相关报道更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覆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小燕,古颖,钟嘉豪,陈可清,万霞.碱式铜盐包覆Cu_2O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及催化性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丹阳.V_3O_7纳米阵列储能机理及与氮掺杂碳键合包覆的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冯丽.锌铝药芯钎料中钎剂与包覆金属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徐俊杰,柳彦博,马壮,陈海坤,马康智.氧乙炔燃流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物包覆ZrB_2/SiC核壳结构粉末特征与机理的研究[J].热喷涂技术.2019
[5].廖喻星,娄霄冰,胡小诗,李超,沈明.碳包覆Li_3V_2(PO_4)_3锂电池正极充放电机理的EPR/SS-NMR研究[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6].邱家欣,江奇,高艺珂,彭俊棋,段志虹.MnO_2包覆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7].齐同刚.白光LED用Y_3Al_5O_(12):Ce~(3+)荧光粉的热致光衰机理及包覆改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
[8].齐园园.纳米纤维包覆长丝纱的芯吸导水机理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
[9].李敏,王艳丽,吴晓燕,段磊,张春明.锂离子电池富锂材料中离子掺杂、表面包覆、表面氧空位修饰的作用机理及其联合机制[J].化学进展.2017
[10].陈姿,江奇,李欢,邱家欣,刘青青.尖晶石锰酸锂表面包覆改性材料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