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间盘化学溶解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原酶,化学,腰椎间盘突出,射频,肽酶,腰椎间盘,椎间盘。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论文文献综述
邱觅真[1](2017)在《脊柱内镜技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CCNL)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aforaminal lumbar disc hernation,EFLDH)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一般住院指标,以供临床选择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共纳入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49例被诊断为EFLDH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脊柱内镜组22例,行PELD术;胶原酶组27例,行CCNL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6月的疗效、疼痛改善情况、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疼痛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月、术后6月的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腰椎功能情况;最后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月的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类似;两组术后6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脊柱内镜组疗效优良率86.36%,胶原酶组疗效优良率88.89%;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胶原酶组术中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一般住院指标方面均低于或短于脊柱内镜组,但术后卧床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CCNL均是治疗EF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尽管CCNL术后卧床时间长,但其具有术中疼痛轻、住院费用少、操作简单的优势,在EFLDH的微创手术治疗中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宁本翔,林建,朱彤[2](2017)在《改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巨大椎间盘脱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资料病人,男,54岁,2015年11月就诊。主诉"腰部及右下肢疼痛15年余,加重10天",病人15年前无明显诱因痛出现腰痛伴右下肢疼痛,疼痛由臀部向大腿、小腿至足跟呈放射样酸胀痛,平卧休息后缓解。近10天病人疼痛明显加剧,持续性发作,休息后不缓解,无大小便失禁,无会阴区感觉变化。查体:VA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8分,L5/S1棘突棘间压痛(+),(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张达颖,万权[3](2016)在《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实施方案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探讨腰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000例实施腰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患者住院病历及随访资料,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腰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据突出物形态及相应椎管解剖特点选择穿刺径路和靶点;穿刺操作需影像引导;穿刺针针尖(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邱觅真,万权,张达颖[4](2016)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应用已40余年。研究表明胶原酶注入病变椎间盘后水解胶原分子为相关氨基酸,最终被机体吸收,但其水解的具体过程仍待进一步研究。近年临床研究证明:注射部位和剂量与安全效果高度相关;小剂量胶原酶突出物注射或盘内外联合注射可获较好远期效果;小剂量胶原酶注射联合射频可减少正常椎间盘水解,提高整体效果,并已在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证实。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仍是临床经典、安全及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6年17期)
张华秀,魏建梅,曾春娥[5](2014)在《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17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原因:心理因素、长期卧床、药物因素、饮食因素、静脉损伤、抽烟、体位因素;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止痛和脱水治疗、鼓励并督促患者床上活动、饮食护理、保护下肢静脉、术后加强病情。通过积极护理及治疗3例患者完全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系统的护理可有效预防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4年05期)
朱鹏展,赵立军,沈文,牛志军,顾宝光[6](2014)在《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2组均平均治疗2周,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近期和随访期疗效观察。结果 2组术后近期和随访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症状体征积分及椎间盘突出指数(IDH)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术后近期2组组间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疗效优良率为85.37%,对照组为5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疗效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疗效更好,可迅速缓解疼痛,具有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4年01期)
杨浩,杨晓江,张送送[7](2013)在《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后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组(n=35)和单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组(n=28),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采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法评估其疗效。结果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组术后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8.57%、94.29%;单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组的优良率为64.29%、67.8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患者术后优良率,是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齐亮,郭健,黄桂明,陈平国[8](2012)在《射频热凝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和评价射频热凝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一组64例,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另一组60例,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对治疗后优良率、有效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术后1周MacNab标准分析结果 ,射频组优良率明显高于胶原酶组(P<0.01);VAS评分后,射频组优于胶原酶组(P<0.01)。但3个月、6个月后优良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术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射频热凝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胶原酶化学溶核术,但远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2年23期)
张华秀,魏建梅,曾春娥[9](201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后发生便秘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发生便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出现便秘者52例,发生率为43.3%。发生便秘的原因多与心理因素、排便姿势、卧床时间、饮食、药物等因素有关。经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训练床上排便、饮食护理、腹部按摩、药物治疗、温水洗足疗法等),52例便秘患者大便均通畅,腹胀、腹痛症状消失。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和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的便秘症状。(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2年07期)
廖静[10](2011)在《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观察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采用胶原酶注射选择性溶解髓核内的胶原纤维的一种微创介入疗法,为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免除开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我科从2004年5月-2007年10月间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6例,经术前、术后的护理,随访5个月至2年零3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到如下:1.临床资料536例经过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男275例,女26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2-11年,平均5.6年,(本文来源于《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1-11)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例资料病人,男,54岁,2015年11月就诊。主诉"腰部及右下肢疼痛15年余,加重10天",病人15年前无明显诱因痛出现腰痛伴右下肢疼痛,疼痛由臀部向大腿、小腿至足跟呈放射样酸胀痛,平卧休息后缓解。近10天病人疼痛明显加剧,持续性发作,休息后不缓解,无大小便失禁,无会阴区感觉变化。查体:VA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8分,L5/S1棘突棘间压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论文参考文献
[1].邱觅真.脊柱内镜技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7
[2].宁本翔,林建,朱彤.改良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巨大椎间盘脱垂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
[3].张达颖,万权.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实施方案再探讨[C].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4].邱觅真,万权,张达颖.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6
[5].张华秀,魏建梅,曾春娥.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
[6].朱鹏展,赵立军,沈文,牛志军,顾宝光.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配合针刀松解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
[7].杨浩,杨晓江,张送送.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
[8].齐亮,郭健,黄桂明,陈平国.射频热凝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J].海南医学.2012
[9].张华秀,魏建梅,曾春娥.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后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2012
[10].廖静.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观察及护理[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