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酸脱氨酶论文-欧阳娟,阳军,黄骥

腺苷酸脱氨酶论文-欧阳娟,阳军,黄骥

导读:本文包含了腺苷酸脱氨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脂蛋白a,腺苷酸脱氨酶,脑梗死

腺苷酸脱氨酶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娟,阳军,黄骥[1](2019)在《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酶检测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酶检测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死亡将这些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酶的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酶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酶检测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酶的水平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9期)

许强,张梁,李由然,李赢,顾正华[2](2016)在《腺苷酸脱氨酶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构建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现鼠灰链霉菌来源经密码子优化后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 GG799)中组成型表达。【方法】以鼠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murinus)来源的腺苷酸脱氨酶(AMP)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作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AMP脱氨酶基因opt-AMPD,以p KLAC1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KLAC1-opt-AMPD,经Sac II线性化后电转化法转入K.lactis GG799,筛选得到重组菌株,测定酶活,经His TrapTM HP纯化后得到AMP脱氨酶,并优化重组菌的发酵培养基。【结果】对AMP脱氨酶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后,构建了重组K.lactis GG799/p KLAC1-opt-AMPD,实现组成型表达,密码子优化后AMP脱氨酶酶活提高到586±50 U/m L。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后的AMP脱氨酶为单一条带,蛋白大小约为60 k D。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40、蛋白胨20、酵母粉15、Na Cl 8、KCl 10、Mg SO4 2,30°C、200 r/min发酵120 h,酶活达到2 100±60 U/m L。【结论】实现了密码子优化后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内的组成型表达,为实现腺苷酸脱氨酶的重组高效表达和发酵生产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6年11期)

韩煦,殷盛明,于德钦[3](2015)在《腺苷酸脱氨酶介导的RNA编辑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RNA编辑是由ADAR(腺苷酸脱氨酶)所介导的从腺苷酸(adnosine,A)到肌苷酸(inosine,I)的转录后修饰过程。许多研究表明RNA编辑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和动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因此,RNA编辑可能是神经发育、神经系统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关键性的联系。本综述旨在对目前ADAR介导的RNA编辑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加以归纳。(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15年02期)

郭自涛,张梁,李由然,李赢,顾正华[4](2015)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表达腺苷酸脱氨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腺苷酸脱氨酶高效表达的重组菌株。方法:以前期构建的产腺苷酸脱氨酶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α-AMPD中来源于鼠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murinus)目的基因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腺苷酸脱氨酶基因,亚克隆至游离型表达载体pHY-WZX,转化枯草芽孢杆菌WB600。结果:成功筛选获得了一株产腺苷酸脱氨酶重组枯草芽孢杆菌WB600/pHY-AMPD,进一步在摇瓶中探究了发酵培养基成分对重组酶发酵的影响。获得了较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酵母膏30 g/L、CaCl2 0.5 g/L、柠檬酸叁钠1 g/L、NaH2PO4 10 g/L、K2HPO4 10 g/L、(NH4)2SO4 5 g/L,37℃、200 r/min发酵60 h摇瓶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2 230±50)U/m L。结论:本研究实现了鼠灰链霉菌来源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21期)

方炜,张梁,顾正华,丁重阳,石贵阳[5](2014)在《用GAP启动子在Pichia pastoris GS115中组成型表达鼠灰链霉菌腺苷酸脱氨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产AMP脱氨酶的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菌株,并初步优化其发酵条件。【方法】以鼠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murinus)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腺苷酸脱氨酶基因AMPD,以pGAP9K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AP9K-AMPD并通过电转化法转入Pichia pastoris GS115,筛选转化子对其酶活进行测定,并初步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构建了毕赤酵母重组菌,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显示重组菌有明显的酶活;初步优化发酵条件为:该重组菌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甘油2%,蛋白胨2%,酵母膏1%,KH2PO40.5%,MgSO4·7H2O0.05%,pH 6.0;发酵条件为:接种龄24 h,转接量3%,30°C﹑200 r/min培养96 h,取发酵上清液测定酶活,重组菌腺苷酸脱氨酶酶活达到2 230±60 U/mL。【结论】构建了一株产AMP脱氨酶活性较高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并通过优化发酵条件使其酶活达到2 230±60 U/mL。为AMP脱氨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4年10期)

方炜[6](2014)在《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腺苷酸脱氨酶(AMP deaminase,EC3.5.4.6)最早是由哺乳类动物细胞制备,如人红血细胞、鼠骨骼肌细胞等。现在工业生产中通常由酵母、曲霉、毛霉等微生物直接发酵来制备AMP脱氨酶,包括固态发酵法和液态发酵法,但是该方法在酶的活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微生物来源的AMP脱氨酶基因在特定宿主中进行重组表达,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所以,本实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蜂蜜曲霉、米曲霉以及鼠灰链霉菌来源的AMP脱氨酶基因,拟在不同宿主中实现AMP脱氨酶基因的重组表达,对重组菌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以期获得较高的酶活,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研究。以蜂蜜曲霉RNA为模板反转录获得cDNA,利用简并引物PCR扩增出中间保守序列,通过RACE技术扩增出该基因的3′末端和5′末端序列,根据Vector NTI软件和Kozak规则寻找到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由2082bp碱基组成。然后,设计引物PCR扩增出该基因,命名为AMPDa,纯化后与pEASY-T1载体相连,获得克隆载体pEASY-T1-AMPDa。以米曲霉RNA为模板反转录获得cDNA,PCR扩增出米曲霉AMP脱氨酶基因,命名为AMPDb,与pEASY-T1载体相连,获得克隆载体pEASY-T1-AMPDb。以鼠灰链霉菌染色体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出编码AMP脱氨酶的成熟肽基因AMPDc1以及全基因AMPDc2,与pMD19-T Simple Vector相连,获得克隆载体pMD19-T-AMPDc1和pMD19-T-AMPDc2。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AMPDa、pET28a-AMPDb和pET28a-AMPDc1,转化大肠杆菌获得相应的重组菌株。酶活测定结果显示,鼠灰链霉菌来源的AMP脱氨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酶活较高,为150U·mL-1。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HY-p43-AMPDc2、pGAP9K-AMPDc1和pKLAC1-AMPDc1,转化枯草芽孢杆菌、毕赤酵母、乳酸克鲁维酵母,得到相应的重组菌株。酶活测定结果显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和重组乳酸克鲁维酵母的酶活相对较低,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的酶活较高,为800U·mL-1。对重组毕赤酵母菌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重组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甘油2%,蛋白胨2%,酵母膏1%,KH2PO40.5%,MgSO4·7H2O0.05%,pH6.0;发酵条件为:接种龄24h,转接量3%,30℃、200r·min-1。在该条件下摇瓶培养96h,取发酵上清测酶活,重组AMP脱氨酶酶活达到2230±60U·mL-1,是优化前的2.7倍。通过Ni-螯合柱对重组毕赤酵母菌株表达的AMP脱氨酶进行纯化,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为单一条带。对重组AMP脱氨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6.0,在30℃-60℃以及pH5.0-8.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良好的热稳定性使其在工业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4-06-01)

蔡坤,王福利[7](2014)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测定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ADA)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及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DA活性,HA、LN、C-Ⅳ、PC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DA活性,HA、LN、C-Ⅳ、PC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DA的活性与HA、LN、C-Ⅳ、PCⅢ水平的变化,既能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又能反映肝纤维化趋势,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进行诊断、治疗,减少肝硬化的发生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付丽华,汤艳东,那雷,王雪峰,林跃智[8](2014)在《马腺苷酸脱氨酶1在马胎儿皮肤细胞中促进马传染性贫血病毒LTR的启动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腺苷酸脱氨酶(ADAR)1可催化双链RNA的腺嘌呤核苷酸(A)脱氨转化为次黄嘌呤核苷酸(I),该基因参与了很多病毒的复制与进化。在前期研究中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疫苗株基因组在体外培养细胞传代致弱过程中的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表明与致弱前强毒株相比,EIAV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出现高频率的A-I超突变,推测主要由腺苷酸脱氨酶1(ADAR1)催化导致,使基因组突变累积后的EIAV体内复制能力降低而弱化。为初步研究ADAR1在EIAV致弱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首次克隆了马ADAR1(eADAR1)的cDNA。经确认该重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正确表达后,将表达eADAR1的质粒与EIAV长末端重复区(LTR)控制的报告基因质粒共同转染马胎皮肤(FED)细胞,检测eADAR1对LTR启动活性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该ADAR1可以在体外培养的EIAV靶细胞中显着促进LTR启动的荧光素酶表达,显示eADAR1可以通过调控LTR促进EIAV的复制。以上结果提示eADAR1可以明显影响EIAV复制,但其机制较复杂,尚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蔡坤,王福利[9](2013)在《乙型肝炎血清腺苷酸脱氨酶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ADA)、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及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ADA活性,HA、LN、C-Ⅳ、PC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DA活性、HA、LN、C-Ⅳ、PC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DA的活性与HA、LN、C-Ⅳ、PCⅢ水平的变化可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和肝纤维化趋势,对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别晓莹,赵波,薛亮[10](2013)在《肝病患者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及腺苷酸脱氨酶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腺苷酸脱氨酶(AD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25例,肝硬化29例,肝癌14例)及98例健康者血清TBA、AD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各种肝病患者TBA、ADA及ALT血清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TBA、ADA及ALT的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3年05期)

腺苷酸脱氨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实现鼠灰链霉菌来源经密码子优化后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 GG799)中组成型表达。【方法】以鼠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murinus)来源的腺苷酸脱氨酶(AMP)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作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AMP脱氨酶基因opt-AMPD,以p KLAC1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KLAC1-opt-AMPD,经Sac II线性化后电转化法转入K.lactis GG799,筛选得到重组菌株,测定酶活,经His TrapTM HP纯化后得到AMP脱氨酶,并优化重组菌的发酵培养基。【结果】对AMP脱氨酶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后,构建了重组K.lactis GG799/p KLAC1-opt-AMPD,实现组成型表达,密码子优化后AMP脱氨酶酶活提高到586±50 U/m L。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后的AMP脱氨酶为单一条带,蛋白大小约为60 k D。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40、蛋白胨20、酵母粉15、Na Cl 8、KCl 10、Mg SO4 2,30°C、200 r/min发酵120 h,酶活达到2 100±60 U/m L。【结论】实现了密码子优化后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GG799内的组成型表达,为实现腺苷酸脱氨酶的重组高效表达和发酵生产进行了有益探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腺苷酸脱氨酶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娟,阳军,黄骥.血清脂蛋白a及腺苷酸脱氨酶检测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

[2].许强,张梁,李由然,李赢,顾正华.腺苷酸脱氨酶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构建表达[J].微生物学通报.2016

[3].韩煦,殷盛明,于德钦.腺苷酸脱氨酶介导的RNA编辑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5

[4].郭自涛,张梁,李由然,李赢,顾正华.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表达腺苷酸脱氨酶[J].食品科学.2015

[5].方炜,张梁,顾正华,丁重阳,石贵阳.用GAP启动子在PichiapastorisGS115中组成型表达鼠灰链霉菌腺苷酸脱氨酶[J].微生物学通报.2014

[6].方炜.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表达[D].江南大学.2014

[7].蔡坤,王福利.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腺苷酸脱氨酶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测定的意义[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4

[8].付丽华,汤艳东,那雷,王雪峰,林跃智.马腺苷酸脱氨酶1在马胎儿皮肤细胞中促进马传染性贫血病毒LTR的启动活性[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

[9].蔡坤,王福利.乙型肝炎血清腺苷酸脱氨酶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

[10].别晓莹,赵波,薛亮.肝病患者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及腺苷酸脱氨酶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标签:;  ;  ;  

腺苷酸脱氨酶论文-欧阳娟,阳军,黄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