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生(江苏工业学院人事处,常州213164)
摘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目前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信息失真、不及时、不充分和无可比性等问题。要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加强上市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治理,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及引入媒体的监督。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38-02
0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的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如琼民源的造假、蓝田股份的欺诈、银广厦的虚幻神话等),人们对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披露的诸多问题,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构成及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没有正确认识,同时也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着力探讨的问题。
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要求
1.1会计信息披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①由历史性信息向适时性信息转变。企业的财务状况在很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信息使用者迫切需要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状况的适时信息,而非历史性的信息。②由财务信息向多元化信息转变。我们可以通过非货币形式,披露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非财务信息,以反映整个企业的全面状况。③由总括性信息向详细信息发展。会计信息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往往掩盖了企业个别经济业务或交易的特殊性,信息使用者往往要求拥有更加详细的信息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1.2会计信息披露应尽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全面、综合、及时地说明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的质量,必须完整地反映企业履行受托责任的状况,必须清晰地说明企业财务收支的内容、过程、结果,并说明其是否合理、合法,还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允的意见。
2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1会计信息失真程度严重为骗取上市资格,“包装上市”的现象屡见不鲜,上市招股说明书的盈利预测数和利润实现数相差甚远,上市第一年就亏损也不罕见;披露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虚构利润,误导投资者。
2.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根据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上市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知情的事件时,应及时公告披露。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一方面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2.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披露,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的披露不充分,以及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待规范,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对一些重大事项的揭示不够充分,且随意性较大,甚至变更已披露的投资事项。
2.4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项业务通常有几种会计方法可供上市公司选用,其结果不仅造成各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致使同类报表数据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危害分析
3.1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导致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把失真的会计信息传递给社会,会导致诸如关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会在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中起误导作用。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经济状况等资料虚假,会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3.2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有关研究表明,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做得好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都相对高于其他同类公司。相反,信息披露违规甚至恶意造假,则会破坏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并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3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如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其结果必然是投资者选择远离这个市场。然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因恶意披露虚假信息致使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3.4导致利税和其它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总体来说不外乎是想借此为个人或单位捞取好处,其结果是将原本应归国家、集体或企业的资产窃为小集体和个人所有。如一些未将利润和个人收入挂钩的企业,力图在会计报表上虚增支出,隐瞒利润,以逃避国家税收。此外,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一些企业经营者通过不实估价,压低国有资产的价值,从而改变国有资产的真实比例和数额,等于变相将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划归私人。
3.5助长腐败之风,影响国家政治安定会计是国家控制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控制其经营者的一种手段。会计资料成为监督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执行情况的基本工具。然而,许多企业通过做假帐,将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助长了社会腐败之风。
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1公司自身因素首先是利益取向。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树立良好形象,通过提高业绩来提升股价,便于公司再融资,实现高价配股或增发,达到圈钱的目的;一些特别处理的公司为免于摘牌,也想方设法提升业绩;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披露的年度及中期报表时,上市公司不惜采用各种手段粉饰业绩,甚至会计造假操纵利润。再次是上市公司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由于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屡见不鲜;公司董事会缺乏约束和监督机制,随意决策披露会计信息,甚至出现为了配合庄家的炒作,不时发布相应信息,制造各种题材。
4.2会计政策法规制定的滞后,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由于我国经济正处转轨时期,一些会计政策法规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务,对于一些新业务的会计处理缺乏规范,最明显的是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及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处理缺乏明确的规范,随意性很大,成为一些公司调节收入、操纵利润的途径。
4.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实施和制定不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有些要求不够明确,如对于T类上市公司,明确要求披露季度财务报告,但对于其他上市公司,却未作明确要求,可披露也可不披露,随意性较大,容易成为上市公司调节股价的手段。
4.4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也有待提高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资产评估都必须按规定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但从现状来看,由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职责等认识不够,并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导致审计报告的整体质量不高。
4.5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不够、时效性差证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处罚力度甚弱,往往对公司处以轻微的罚款和谴责,使得违规现象屡屡发生;同时在处罚时效性上,还显不够,如对蓝田股份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违规行为的查处,直至事发两年后才进行处罚并公布,使得许多不明真相的中小投资者蒙受了损失。
5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5.1制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准则首先是诚信准则。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信用原则是维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首要原则。其次是持续准则。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持续经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披露信息。再次是对称准则。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应尽量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切实维护全体投资者的知情权。要考虑到中小投资者这样的弱势群体,有义务使他们能够和其他大股东一样公平地获得相关信息。最后是敏感准则。敏感准则是指上市公司除按照强制性规定披露信息外,应主动、及时地披露所有可能对股东和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
5.2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首先,证监会与财政部在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规定的制订上应加强配合。其次,在上述双方取得协调的基础上,对存在缺陷的披露内容做出补充。最后,明确相关披露要求,修订欠妥的披露条件,如可规定招股说明书中盈利预测属强制披露内容。
5.3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一是要加强外部治理。①规范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行为。②培育经理人市场和完善证券市场交易制度。二是要加强内部治理。①增强董事会独立性并确保董事诚信尽职。②完善监督机制。③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④完善业绩评价体系。⑤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5.4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第一,完善监管框架。第二,改革注册会计师协会。结合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理顺协会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关系,以及地方注协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协会职责。第三,加强监管力量。第四,应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再融资挂钩,把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与自身利益挂钩。第五,证监会应积极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及时地了解市场动向。
5.5引入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充分和有效,需要通过新闻媒体诚实公正的报道、通过社会舆论来监督。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关键在于赋予并从各个层面充分保障新闻记者的调查采访权。修订现有的不合理规定,建立相应机制对涉嫌阻挠、威胁记者的人员进行严惩,对于不真实、不称职的追捧文章也应该强调新闻规范和法律约束。
参考文献:
[1]滕建林.从决策有用性探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0):24-26.
[2]向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及其经济后果——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初步证据[J].会计之友,2006,(24):59-61.
[3]李存森,王志红.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5,(12):32-33.
[4]马国清,赵栓文.上市公司年报粉饰行为的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5,(15):81-83.
[5]杨东.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方式与治理对策[J].金融经济,2006,(9):138-139.
[6]王金凤,王如燕.谈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法律监管体系的缺陷[J].财会月刊,2005,(8):60-61.
[7]宁哲.浅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12):20-21.
[8]霍志秋.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J].北方经贸,2006,(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