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水(安溪县恒兴中学,福建泉州362400)
自主思考是指,在不借助外力的帮助下,每个学生独自围绕探究的主题决定探究方向,选择探究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促进知识建构。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自主思考,独立学习。
合作探究是指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分析与交流,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就学习过程而言,自主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形式。
一、自主思考,是合作探究的前提
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细心观察会发现: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有些学生还没思考就开始讨论,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在小组讨论中无所事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1.学生基础差,对自身没有信心,不知从何说起。2.学生自身没有合作的意识,不愿参与。3.学生对于交流不感兴趣。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做到:1.合作探究之前要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积极鼓励小组用多种方案解决问题。3.对于不同方案,小组应探讨其对错,并进行错因分析。4.对各小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与奖励,特别能以多种方案解决问题的小组,这样有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必须是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生的教育。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整体把握以及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二、组建合作小组,科学合理定位
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在教学中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分组时,一般可将班级学生按学习、性格、性别、能力等因素搭配成4~6人的学习小组,并让学生的课桌靠在一起,便于小组合作。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避免小组中优秀生统包一切工作,其他同学处于无处插手、无从插口的境地。只有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优势。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1.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2.要把握好时机,当学生遇到疑难或意见不一致时,才进行合作交流讨论。3.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4.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尽量分工明确,比如对一道较复杂、方法不唯一的数学题,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尽量把优等生和学困生分在一起,按基础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三、挑选探究材料,激励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一有问题就一定要进行合作交流,每个问题都需要几个人共同商议解决呢?笔者认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诸多负效应。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实际,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安排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首先要确定好内容,合作内容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合作效果及合作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选择可供组织合作的内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四、学会合作探究,提高合作意识
合作探究是学生自主思考的延伸,是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最后形成共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课堂教学中,当某个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后,其余小组可以加以辩析,充分讨论,通过互相补充和修改,促使各种观点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归纳概括出更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在数学课中合作探究更多地表现形式是语言的交流,小组成员通过语言的表述把自己的推理与其他成员交流以达到思维的共鸣。交流时让学生尝试着用规范的、严密的、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讲述。
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
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的学习方式。它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过程,是学生在自己不断思考、交流、探究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