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遮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折射率,效应,全反射,氮肥,粳稻,硝酸盐,水杨酸。
遮光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1](2019)在《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降低水稻遮光减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0 k g/hm~2(N0)、22.5 kg/hm~2(N1)、37.5 kg/hm~2(N2)和52.5 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S0> S1> S2> S3。相较于S0,处理S1、S2和S3分别减产32.0%、52.7%、67.8%,且差异显着;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S1、S2、S3处理下,处理N2和N3水稻产量较N1分别提高3.9%和4.3%、4.4%和6.8%、0.9%和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S2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S1。(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卫芬芬,徐铭,刘志存,黄育红,张宗权[2](2018)在《基于遮光效应测量液体折射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水槽底面上形成的圆形暗斑的机理,建立了圆形暗斑图像与液体折射率之间的解析关系,提出基于遮光效应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可实现液体折射率原位、非接触测量.利用该方法测量了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醚透明液体的折射率.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确度与商用的数字阿贝折射仪相当.(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8年02期)
王亚江[3](2015)在《不同时期遮光、氮肥水平对超级粳稻产量及品质形成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12-2013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选用长江下游地区具代表性的2个常规超级粳稻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氮素水平,即N10(150 kghm-2)和N20(300 kg hm-2);3种遮光处理,即L1(不遮光)、L2(抽穗前遮光20 d)和L3(抽穗后遮光20 d)。系统研究了不同时期遮光、氮肥水平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养分吸收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期通过施肥来缓解弱光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为实现超级稻高产优质生产及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同一氮肥水平,不同光照处理的产量呈现Ll>L3>L2。较之L1,L2不仅减少了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导致总颖花量下降,降幅达24.81%~35.63%,而且还显着降低了抽穗期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降幅达2.900%-6.44%和19.02%-27.17%,导致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显着下降,最终产量显着下降,降幅达27.23%-35.26%。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抽穗期茎蘖数与叶面积指数均显着增加,导致抽穗至成熟阶段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显着增加,最终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以及产量显着提高。较之L1,L3主要影响了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着下降,降幅达1.49%-4.48%和5.54%-9.17%,最终产量显着下降,降幅达10.910%-18.47%。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显着提高,其中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运量显着增加,转运率和贡献率也进一步提高,最终产量显着提高。2.较之L1,L2使植株在拔节至抽穗阶段及抽穗期的氮、磷、钾元素积累量显着下降,主要由于L2显着降低了抽穗前期的根系a-NA氧化量及根干重,导致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下降,最终产量显着低于L1。较之Ll,L3使植株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及成熟期的氮、磷、钾元素积累量显着下降,主要由于L3显着降低了抽穗后期的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干重,尽管在抽穗后随着植株根系逐渐衰老及机能下降,L3对根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要小于L2,但最终产量依然显着低于L1。L2和L3条件下,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植株根系α-NA氧化量及根干重显着增加,导致拔节至抽穗阶段、抽穗期及抽穗至成熟阶段、成熟期的氮、磷、钾元素积累量显着增加,最终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显着提高。3.较之L1,L2和L3均显着提高了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及消减值,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最高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及回复值,但L2对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及RVA谱特征值的影响要小于L3。此外,L2显着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L3则与之相反。L2和L3条件下,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及消减值显着增加,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最高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及回复值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曹亚萍,张林[4](2015)在《激素和遮光对提早草莓花期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甜查理'自交系6-2为试材,研究了多效唑、赤霉素、乙烯利及遮阴处理,对草莓花期和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乙烯利、赤霉素和遮阴处理均显着提早了花期,缩短了从定植到开花期的时间。只有20mg/L赤霉素处理显着降低了果实长度、宽度和果实重量,增加了实畸形果率,其余处理的植物学和果实性状与对照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草莓研究进展(IV)》期刊2015-02-01)
李楠,陈琦峰,李玉松,李颖[5](2014)在《基于遮光效应的海水折射率测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束穿过液体时会在其与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产生遮光效应,形成圆状的遮光图样,其半径与液体折射率相关。依据遮光效应原理,以氦氖激光器为光源,搭建海水折射率测量实验装置,改进了定标方法并利用高分辨率的单反相机采集海水的遮光效应图样。通过MATLAB编程对遮光图样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反演海水的折射率,实验中还测量了不同温度下海水的折射率,得到海水折射率与温度变化基本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易于实现,重复性好,测量精度较高,应用于海水折射率测量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4年12期)
李蓉,王森,施浒立[6](2013)在《空间太阳望远镜主光学望远镜内遮光罩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太阳望远镜(Space Solar Telescope,SST)主光学望远镜(Main Optical Telescope,MOT)口径达1 m,以2.8′×1.5′有效视场对日成像,将获得0.1″~0.15″的图像。SST MOT对日观测时所接收到的热量超过千瓦,成为影响望远镜成像质量的主要热源和杂散光源。为此,文中首先探讨了大口径太阳望远镜热设计与消杂光设计的特殊关联。然后,针对主镜筒内消杂散光的内遮光罩结构提出了热兼容设计,确定了内遮光罩结构热-杂散光效应集成设计的目标与评价体系。借助热分析软件获取SST MOT因内遮光罩结构参数变化引起的系统温度的变化趋势,从热控角度对内遮光罩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内遮光罩结构的垂直高度不宜超过400 mm。探索的内遮光罩结构热-杂散光效应集成分析方法也可为其他太阳望远镜的综合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3年11期)
李林妍,王俊玲,王梅,高志奎[7](2012)在《遮光下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还原同化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光强下外源水杨酸(SA)对韭菜叶片硝酸盐(NO3-)累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光系统II电子传递速率(ETR)及主要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合成的调控效应,以期明确遮光水平下SA对硝酸盐还原同化的影响。【方法】以韭菜品种‘新世纪雪韭’为供试材料,在前期试验工作基础上,采用显着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3.0 mmol.L-1SA对韭菜叶面进行喷施处理,设自然光(900—1 050μmol.m-2.s-1)和遮光(40%自然光)2种光照强度,分析SA对韭菜硝酸盐累积及NO3-还原同化的影响。【结果】SA处理缓解了遮光水平下韭菜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的降低,显着降低了硝酸盐的累积,其中,与弱光对照相比,SA处理下GOT活性和GPT增幅较明显,分别为23.7%和12.3%;SA处理还显着提高了弱光下叶片的全氮含量和干物率,但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间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增幅不大;另外,SA处理增加了弱光下韭菜叶片多数游离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效果最为显着的为色氨酸和丝氨酸,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9.8%和50.6%;并且提高了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降低了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比值A/P。【结论】弱光降低了韭菜氮素同化能力和物质生产能力,而SA处理促进了弱光下韭菜叶片氮代谢中硝酸盐的还原和铵的同化,同时调动转氨作用的积极协同配合,促进了硝态氮转化为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这可能是遮光下SA降低韭菜硝酸盐累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0期)
陈高娃,马秀枝,李长生,张秋良[8](2012)在《校园内不同树种行道树及不同类型绿地遮光效应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的水泥路面作为对照,利用照度计原位观测了校园内3种主要行道树,即垂柳、新疆杨、油松和3种类型绿地即乔+灌+草、乔+草、草坪的光照度,比较了不同树种行道树及不同类型绿地的遮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点和3种行道树光照度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倒"U"字型,除了乔+草绿地类型外,其它绿地光照度的日变化趋势呈倒"V"字型。与对照相比,垂柳、新疆杨、油松林3种主要行道树都具有明显的遮光效应,其遮光效应分别为30.5%、20.4%、35.9%,大小表现为油松林﹥垂柳﹥新疆杨,这种效应的出现可能与不同树种树冠的几何形状、叶面积指数以及树木长势及枝下高等的有关。就不同类型绿地的遮光效应而言,乔+灌+草和乔+草两种绿地类型的遮光效应分别为43.5%和43.9%,均显着大于草坪和水泥路面,而草坪与对照水泥路面之间的遮光效应没有显着性差异。要提高绿地的遮光效应,应选用树冠较大及枝叶浓密的乔木树种,并应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苗润才,高美玲,韩鹏斌,李能能[9](2011)在《液体薄膜遮光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激光束通过静态液体薄膜时,由于表面的全反射效应能够观察到液体薄膜的遮光效应.在此基础上,以白光为光源研究了液体薄膜的遮光效应.结果显示,白光光源的遮光图样非常清晰,且无激光散斑效应;遮光图样的中心是一个光强极强的亮域,该区域的外部为两个同心的环状暗场,两个暗场之间是亮场,亮暗边界十分清楚;液体薄膜遮光图样的半径大小与液体的折射率有关,液体折射率越大,遮光图样的半径越大.本文给出了液体薄膜遮光半径与液体折射率的解析关系,分析了遮光图样产生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并根据液体薄膜的遮光效应,建立了一种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新方法,测量了纯净水的折射率.结果表明,该测量值与传统方法所测折射率的值相吻合且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高美玲[10](2011)在《遮光效应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检测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一方面由于激光的产生和光电器件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光学检测手段具有非接触,无损伤,和实时等优点,而使得研究该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光在介质的界面上所产生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如光在介质表面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来测量物质的折射率,表面张力,衰减系数等参数。利用介质的这些光学效应及效应与介质特性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探测这些特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测量介质的特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光学检测被广泛用于固体和液体的表面测量领域,如测量固体表面的粗糙度,表面形貌和表面瑕疵等,而对于液体的测量大致可分为两类,静态液面和动态液面。动态表面检测常用光学方法来检测液体表面运动的规律,进而给出与表面特性有关的物理参数。例如用液体表面波对光的衍射、干涉等效应来检测液体表面物理参数。静态表面检测常用静态液体表面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等效应,通过光的强度分布以及光强度与液体物理参量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液体的性质。本文观察到了介质表面的光学遮光效应,并得到遮光半径和折射率的之间的解析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对介质的光学效应的现象,机理和规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实现折射率的实时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综述了近年来介质表面检测的光学方法及其进展,分析了各种光学手段探测液体表面特性的优劣。2.用白光作为光源,得到了透明固体材料与液体薄膜的遮光图样,与文献报道的激光光源相比,白光光源的遮光图样更加清晰,且无激光散斑效应。3.观察到固体的折光效应,研究了透明固体光学材料和集成固体光学材料的遮光效应,拍摄到两种材料的光学图样。对于透明固体光学材料,其遮光图样中心是一个光强极强的区域,该区域的外部仍然是一个亮区,形状为圆形。对于集成固体光学材料的遮光图样中心也是一个光强极强的区域,而中心亮区外围是一环状暗区。分析了导致遮光图样差异的原因,同时给出了遮光半径与固体折射率之间的解析关系。4.观察到液体的遮光效应,拍摄到了液体的遮光图样。其中心是一个光强极强的区域,而中心亮区外围是一个环状暗区。同时给出了液体遮光半径与液体折射率的解析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测量液体折射率和溶液浓度的新方法。5.观察到液体薄膜的遮光效应,拍摄到液体薄膜的遮光图样。其中心是一个光强极强的区域,该区域的外部为两个同心的环状暗区,两环转暗区之间是一个环状亮区,且亮暗边界十分清晰。讨论了液体薄膜遮光图样产生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给出了液体薄膜遮光半径与液体折射率的解析关系,利用遮光半径与折射率之间的解析关系建立了测量用的仪器装置。该装置设备简单,稳定性高,操作方便。且实验用液体样品量少,并可实现对液体折射率的实时、全自动化测量。6.在遮光半径的实际测量中,采用了两种方法。其一为读数系统直接测量法;其二是CCD系统扫描测量法。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吻合,前一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是不能实现自动化,而后一种方法刚好相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遮光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水槽底面上形成的圆形暗斑的机理,建立了圆形暗斑图像与液体折射率之间的解析关系,提出基于遮光效应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可实现液体折射率原位、非接触测量.利用该方法测量了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醚透明液体的折射率.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确度与商用的数字阿贝折射仪相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遮光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伍龙梅,李惠芬,黄庆,邹积祥,张彬.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降低水稻遮光减产效应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
[2].卫芬芬,徐铭,刘志存,黄育红,张宗权.基于遮光效应测量液体折射率[J].物理实验.2018
[3].王亚江.不同时期遮光、氮肥水平对超级粳稻产量及品质形成的效应研究[D].扬州大学.2015
[4].曹亚萍,张林.激素和遮光对提早草莓花期的效应[C].草莓研究进展(IV).2015
[5].李楠,陈琦峰,李玉松,李颖.基于遮光效应的海水折射率测量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
[6].李蓉,王森,施浒立.空间太阳望远镜主光学望远镜内遮光罩热效应[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
[7].李林妍,王俊玲,王梅,高志奎.遮光下外源水杨酸对韭菜硝酸盐还原同化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2
[8].陈高娃,马秀枝,李长生,张秋良.校园内不同树种行道树及不同类型绿地遮光效应的比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苗润才,高美玲,韩鹏斌,李能能.液体薄膜遮光效应的研究[J].光子学报.2011
[10].高美玲.遮光效应的研究及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