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阵面像差论文-王颖君,吴慧锋,赵丹,龚余丹,韩亮

波阵面像差论文-王颖君,吴慧锋,赵丹,龚余丹,韩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阵面像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视,正视化,眼轴,角膜曲率

波阵面像差论文文献综述

王颖君,吴慧锋,赵丹,龚余丹,韩亮[1](2015)在《汉族儿童近视眼与角膜波阵面像差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儿童眼轴长度(AXL)、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ACD)等屈光参数以及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64例(64眼)汉族近视儿童的资料(6~12岁),以右眼为研究对象,采用散瞳验光测定屈光不正度数并计算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地形图测定并计算K值、A超测定AXL和ACD。角膜像差通过角膜地形图数据转换成.Zernike多项式获得。所有病例均跟踪随访观察1年,对比1年前后的各参数的变化,分析各屈光参数与高阶像差间的相关性。结果患儿1年后出现显着近视化方向漂移,以眼轴延长为主要特征,ACD亦有显着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高阶像差则无显着变化(P>0.05)。入选时角膜Zernike 3阶总像差与SE显着相关(P<0.01),Z(4,0)球差与SE也显着相关(P<0.05)。1年后,角膜像差与SE及各屈光参数无显着相关性(均P>0.05)。结论儿童在青少期近视化进展显着,且以眼轴延长为主要特征,而角膜高阶像差与近视化发展的相关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5年02期)

刘兵,茹海霞,马海燕,陈威,王华[2](2009)在《飞行员眼与近视眼矫正手术前后波阵面像差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飞行员眼与近视眼矫正手术前后波阵面像差数据,探讨近视矫正手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飞行员的选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31名飞行员62眼和30名近视患者60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及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AstraMax角膜地形图测量的高阶像差、Q值(瞳孔中心4.5mm直径范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飞行员眼与近视患者手术前眼的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和Q值无显着差异(P>0.05),水平彗差和球差存在显着差异(P<0.05)。近视患者LASIK术后总高阶像差(4.89±0.99)、垂直彗差(1.27±0.77)、球差(4.28±0.84)和Q值(0.80±0.58)均高于飞行员眼(2.00±1.05、0.76±0.85、0.90±0.49和-0.11±0.15),差异有显着性(P<0.05,P<0.01)。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裸眼视力显着提高,但增高的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和Q值限制了视觉质量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刘兵,茹海霞,马海燕,陈威,王华[3](2009)在《歼击机飞行员眼高阶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歼击机飞行员眼高阶像差数据,同时与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的近视眼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观察31名飞行员62眼和30名近视患者60眼及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12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Astramax角膜(本文来源于《空军总医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潘荣海,李海祥[4](2009)在《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后的角膜表面形态研究——附28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波阵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性和对称性情况。方法:对28例(56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引导组),对同期3l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用传统LASIK治疗(传统组),观察2组疗效,并采用角膜地形图检查仪测量2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变化[包括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结果:2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减小,SAI、SRI降低(均为P(0.05)。引导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SAI、SRI改善优于传统组(均为P(0.05)。结论: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与传统LASIK比较,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术后疗效相似,但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规则性和对称性优于应用传统LASIK治疗的患者。(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09年06期)

塔娜[5](2009)在《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波阵面像差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术中植入四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Z9003、Acrysof SN60WF、KS-3Ai和Acri.smart 36A)的患眼进行波阵面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比较分析,以客观评价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间到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91例(114只眼),年龄在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4.4±5.0)岁。将其随机分成5组:Ⅰ组Tecnis Z9003(AMO),22例(27只眼);Ⅱ组Acrysoft SN60WF(Alcon),24例(30只眼);Ⅲ组KS-3A(iCanon Staar),18例(25只眼);Ⅳ组Acri.Smart 36A(ACRI.Tec),10例(12只眼);Ⅴ组AR40e(AMO),17例(20只眼)。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为18.50~25.50D,平均为(21.16±2.53)D。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主观症状、视力情况、波阵面像差和对比敏感度。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的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内均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和后发障,而且IOL亦无偏心和倾斜。各组裸眼视力均≥4.8,最佳矫正视力均≥4.9。(1)不同瞳孔直径下(4mm,5mm,6mm),四组非球面IOL的球面像差(Z40)<球面IOL组(P<0.05),四组非球面IOL之间球面像差(Z40)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如下趋势:Ⅰ组<Ⅱ组<Ⅳ组<Ⅲ组,在对比敏感度(wog,wg ,readaption test)的比较中与球差的趋势相同。(2)不同瞳孔直径下(4mm,5mm,6mm),四组非球面IOL叁阶像差均方根(3th-0rder RMS)与球面I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了五组IOL均有良好的囊袋稳定性。(3)不同瞳孔直径下(4mm,5mm,6mm),四组非球面IOL的四阶像差均方根(4th-order RMS)<球面IOL组(P<0.05),四组非球面IOL之间的四阶像差均方根(4th-order 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瞳孔直径为4mm和5mm时,非球面IOL组与球面IOL组(total HOA RMS)的高阶像差均方根(total HOA 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瞳孔直径增大到6mm时,非球面IOL组<球面IOL组(P<0.05)。结论:五组IOL均可提高术后视力,四组非球面IOL可以降低球差使患者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但四组间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黄萍,张钰,仲燕莹,郝燕生[6](2008)在《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波阵面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比较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及球面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波阵面像差、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8的患者53例,72只眼,其中植入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Tecnis Z9001,AMO)25例(38只眼),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92±8.24)岁;植入球面型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AMO)28例(34只眼),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08±6.91)岁。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前节、眼底等一般检查,并应用客观波阵面像差仪(Wavelight Laser Technologie AG,德国)检查客观像差,应用德国罗兰对比敏感度仪(ROLAND BA-4 Contrastometer,德国)进行暗室无眩光和暗室有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检测。结果: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组的球面像差C12(构成4阶像差的主要成分)及第4阶像差均方根RMS4均低于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高阶相差RMS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组的暗室无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51.7%,暗室有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58.6%;球面型人工晶体组暗室无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32.0%,暗室有眩光对比敏感度阈值正常眼所占百分比为52.0%,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明显减少球面像差,但对暗室对比敏感度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孔繁学,张丰菊[7](2008)在《波阵面像差技术在视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波阵面像差是衡量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重要参数,近来也被用做评价视功能的客观指标。本文就近年来波阵面像差技术在人眼视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胡辅华[8](2007)在《波阵面像差在眼科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波阵面像差(W avefront)研究的不断深入,波阵面像差技术逐渐从屈光手术领域跨越到白内障手术领域,使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逐渐向屈光手术过渡,并且该项技术正在向视光学其他领域渗透,本文就目前波阵面像差技术在眼科中临床应用做一综述。1波阵面像差的概(本文来源于《中国厂矿医学》期刊2007年04期)

段香星,李煜德,钱志敏[9](2007)在《波阵面像差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波阵面像差技术的概念,描述方法及研究进展。波阵面像差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对人眼视觉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为人眼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描述波阵面像差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李喻,张丰菊[10](2007)在《波阵面像差分布规律对视网膜脱离诊断及确立手术方式的辅助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波阵面像差在视网膜脱离诊断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04-07/2005-0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巩膜外冷凝、硅胶外垫压及(或)玻璃体腔注气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眼),均为单眼视网膜脱离,其中10例为近视眼视网膜脱离,7例为非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所有患眼于术前、术后1,3个月应用德国Wavelight Laser TechnologyAG公司生产的Allegretto Wavelight Analyzer波阵面像差仪进行波阵面像差测定,以对侧非视网膜脱离眼为对照。结果显示:①手术前视网膜脱离侧波阵面像差中第1,3,4,5,6阶均方根值及高阶均方根值均显着高于对照侧(P<0.05);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脱离眼与对照侧眼的第1~6阶均方根值、总体均方根及高阶均方根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术前近视视网膜脱离眼第1,3阶均方根值和高阶均方根值低于非近视视网膜脱离眼(P<0.05)。提示波阵面像差可辅助诊断视网膜脱离,并可用于指导手术方式,另外近视眼与非近视眼的波阵面像差具有不同之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应区别对待。(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7年22期)

波阵面像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飞行员眼与近视眼矫正手术前后波阵面像差数据,探讨近视矫正手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飞行员的选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31名飞行员62眼和30名近视患者60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及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AstraMax角膜地形图测量的高阶像差、Q值(瞳孔中心4.5mm直径范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飞行员眼与近视患者手术前眼的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和Q值无显着差异(P>0.05),水平彗差和球差存在显着差异(P<0.05)。近视患者LASIK术后总高阶像差(4.89±0.99)、垂直彗差(1.27±0.77)、球差(4.28±0.84)和Q值(0.80±0.58)均高于飞行员眼(2.00±1.05、0.76±0.85、0.90±0.49和-0.11±0.15),差异有显着性(P<0.05,P<0.01)。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裸眼视力显着提高,但增高的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和Q值限制了视觉质量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阵面像差论文参考文献

[1].王颖君,吴慧锋,赵丹,龚余丹,韩亮.汉族儿童近视眼与角膜波阵面像差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5

[2].刘兵,茹海霞,马海燕,陈威,王华.飞行员眼与近视眼矫正手术前后波阵面像差的比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

[3].刘兵,茹海霞,马海燕,陈威,王华.歼击机飞行员眼高阶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及对比研究[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

[4].潘荣海,李海祥.波阵面像差引导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后的角膜表面形态研究——附28例报告[J].新医学.2009

[5].塔娜.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的波阵面像差的对比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

[6].黄萍,张钰,仲燕莹,郝燕生.非球面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波阵面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7].孔繁学,张丰菊.波阵面像差技术在视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

[8].胡辅华.波阵面像差在眼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7

[9].段香星,李煜德,钱志敏.波阵面像差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

[10].李喻,张丰菊.波阵面像差分布规律对视网膜脱离诊断及确立手术方式的辅助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标签:;  ;  ;  ;  

波阵面像差论文-王颖君,吴慧锋,赵丹,龚余丹,韩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