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论文_何承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椎体,疼痛,骨质疏松,成形术,腰椎,性骨折,前缘。

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何承强[1](2019)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患者腰椎功能与疼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OVCF)患者腰椎功能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OVCF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试验组采用PV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ODI(18.05±3.56)分、VAS评分(2.33±0.22)分,低于对照组的(28.15±3.42)分、(4.54±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椎体前缘高度为(24.20±2.36)mm,高于对照组的(20.15±2.4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症状,促进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21期)

黎一兵,高文杰,杨小卫,王晓东,张新亮[2](2019)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对椎体成形手术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进而分析非轴性疼痛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6-12—2017-06采用PVP或PKP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根据疼痛部位分为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以及术后1 d、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轴性疼痛组23例,非轴性疼痛组38例(臀部疼痛13例,肋间疼痛9例,腹部疼痛9例,束带状疼痛7例),非轴性疼痛发生率为62.3%。61例均获得至少1个月随访。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轴性疼痛组术后1 d疼痛VAS评分高于轴性疼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缓解此种疼痛,但与轴性疼痛患者比较,其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效果较差,术前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胡婷业,陆玉和,王凯,周晓星,王敏[3](2019)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术前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滁州市与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7年2—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和入院时疼痛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例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疼痛护理,即给予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疼痛评估、非药物护理干预和药物镇痛等,研究组术前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即客观、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并记录,加强疼痛宣教和心理护理,采用超前镇痛、适时镇痛、个体化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等,对2组患者干预后疼痛护理质量和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疼痛状况的记录、镇痛药物肌内注射的病例数、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疼痛知识和镇痛方法选择信息的充分程度和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患者疼痛对翻身的影响和用数字评估法或描述法记录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疼痛护理质量和镇痛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钱涛,赵忠民,陶亮,金相杰,王晓章[4](2019)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支脉冲射频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骨骼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生活及生存的主要疾病,其中骨质疏松引起的胸椎、腰椎椎体屈曲型压缩骨折最为常见~([1])。随着医学的发展,椎体成形术成为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2])。但有部分病人椎体成形术后仍有剧烈的疼痛,对生活影响很大,应用脊神经后支射频对此类疼痛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程利冲[5](2019)在《椎体成形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对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椎体形成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对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谢戟,赵凯,尹辛成,张翔[6](2019)在《椎体成形术结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结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导致的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椎体成形术及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腰背疼痛评分和压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腰背疼痛评分和压痛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1周和2周时两组的腰背疼痛评分和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2周时明显低于治疗后1周时,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1周和2周时综合治疗组的腰背疼痛评分和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导致的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06期)

鲁德彪[7](2019)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补肾健骨汤辅助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骨密度及疼痛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健骨汤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骨密度及疼痛情况。方法:临床资料采集于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骨科诊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PVP手术,观察组在PVP术后服用补肾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骨密度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JOA评分[(15.67±4.56)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3.11±0.21)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腰椎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值分别为(0.56±0.09)、(0.67±0.08)、(0.57±0.06)g/cm~3,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健骨汤在椎体成形术后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显着,能提升临床效果,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并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李慈[8](2019)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表现多因素分析及椎体成形术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经常发生在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中,是与内分泌代谢和骨骼的再生与吸收密切相关的一类慢性疾病,OP病理特征是身体骨骼的骨密度不同程度地降低,并且骨组织的超微结构发生退化,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骨的整体质量逐渐下降,大大增加了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OP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骨折,其中髋部、脊柱和桡骨远端骨折是发病率最高的部位,髋关节骨折是引起死亡率最高的骨折之一。由于脊柱是人体中重要中枢骨骼,并且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因此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老年性疾病。椎体发生骨折后会引起长期的腰背痛,特别是病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后,多个相邻的椎体会发生压缩性骨折,骨折压缩程度更严重,这种进行性发展的骨折通常会改变脊柱的正常力线,改变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并可能导致脊柱出现程度不同的畸形。若不加以控制,骨折引起的疼痛和脊柱后凸畸形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便秘,食欲下降引起的营养不良,肺功能下降,活动受限等。多种且复杂并发症可能限制患者的正常生活,减少外出运动和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从而导致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程度。而早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疼痛具有隐匿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如慢性持续性钝痛。非骨折处疼痛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难度。对于患者来说,非骨折处的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就医的意愿,长期的延误病情和未对抗骨质疏松进行规范治疗,会给OVCF的下一步诊治带来挑战。单一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已不能满足对OP的病因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外固定,抗炎药和镇痛药,但仅对于小部分OVCF患者有效,口服药物可能会对患者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同时保守治疗无法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脊柱椎体可能在受到椎体骨质疏松的内部因素和力线改变的外部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下,椎体继续形变,单一保守治疗不能有效干预脊柱形变的发生。因此对于OVCF的治疗中,并不提倡以保守治疗为主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主要分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PVP 和 PKP 由于其微创,操作简单,手术人员少,迅速缓解疼痛等特点,迅速而广泛应用于治疗OVCF,椎体血管瘤或转移瘤等疾病。目的:本研究旨在收集于我院行PVP或PKP治疗OVCF的患者资料收集和进行随访调查。对确诊为OVCF,并行PVP或PKP治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记录OVCF患者疼痛类型,根据骨标志物系列检验判断患者骨质疏松骨转换类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和术后第3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收集患者微创手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上、下邻近椎间隙高度,骨折椎体Cobb角,骨折椎体后凸角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患者不同的疼痛类型和相应影像学检查表现之间的联系,并记录和随访PVP或PKP治疗OVCF的治疗效果,从而综合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不同疼痛类型的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就诊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确诊为OVCF,行PVP或PKP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诉及体格检查将疼痛类型分为:A型:单纯胸腰背骨折椎体痛;B型:胸腰背痛合并肋间或腹部并呈现环形痛;C型:下腰痛或腰骶部疼痛。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密度值,骨标志物系列,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式等。并对符合入选标准而进入分型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第3月患者VAS与ODI评分,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统计分析叁组患者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对叁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表现分析和临床疗效的随访。分析OVCF疼痛多样性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对疼痛缓解程度的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共有117例OVCF患者入选,其中单纯胸腰背骨折椎体痛患者51例,胸腰背痛合并肋间或腹部并呈现环形痛患者35例,下腰痛或腰骶部疼痛患者3 1例。在117例患者中,21例是男性,占患者总数的18%;96例是女性,占患者总数的82%。117例患者平均年龄73.16±8.42岁。OVCF中T12、L1椎体骨折最为常见,分别为29例和33例。对入选的117例OVCF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前检查及术后第3月随访调查。统计学分析叁种不同疼痛类型的OVCF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基本信息、骨密度值、骨转换类型、可能有关的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示叁组不同疼痛类型患者的VAS与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表现的差异与年龄,性别,邻近椎间隙的高度和骨质疏松骨转换的类型无关(P>0.05)。它与骨密度,椎体骨折的Cobb角和椎体骨折后凸畸形有关(P<0.05)。PVP与PKP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在缓解疼痛(VAS评分),改善患者活动能力(ODI评分)、改善骨折椎体和脊柱形变(骨折椎体Cobb角及骨折椎体后凸角)起到了有效作用(P<0.05)。结论:OVCF已成为老年人多发病之一。PVP和PKP均是治疗OVCF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术前与术后的影像学检查证明微创手术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后凸畸形,即PVP或PKP可以达到有效治疗OVCF的目的。并且在对OVCF治疗时,应根据患者骨转换类型进行相应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加强功能锻炼,尽量减少骨质再次丢失及再骨折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7)

高文静,高文涛,庄志刚[9](2019)在《放散式冲击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骨骼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生活及生存的主要疾病,其中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椎体屈曲型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1]。骨折后部分病人出现胸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显着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解除疼痛已成为病人的主要诉求。传统治疗方法以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法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亦豪,徐仲煌,张娇,张嘉[10](2019)在《经皮椎体强化联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椎体压缩骨折远处疼痛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椎体强化联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椎体压缩骨折远处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远处疼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性35例,男性6例,患者平均年龄(74. 15±2. 6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按术后有无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及竖脊肌局部麻醉分为两组,其中A组(19例)术中或术后予以椎旁神经阻滞或竖脊肌局部麻醉,B组(22例)未予椎旁神经阻滞或竖脊肌局部麻醉干预。每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手术前、后均拍摄胸(腰)椎体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相关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评(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手术和神经阻滞干预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缓解,予以椎旁神经阻滞或竖脊肌局部麻醉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未予封闭治疗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74±5. 03) min vs.(40. 59±7. 21) min,P=0. 906),A组术后第1天VAS及ODI评分较B组明显减低(VAS:1. 63±0. 60 vs. 2. 68±0. 78,P <0. 001;ODI:19. 05±6. 27 vs. 27. 18±8. 09,P=0. 001),A组与B组术后2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32±0. 48vs. 2. 55±0. 67,P>0. 05),A组术后2周ODI评分低于B组(21. 79±4. 70 vs. 25. 73±6. 30,P=0. 043)。A组与B组术后3个月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00±0. 58 vs. 2. 59±0. 67,P=0. 007),术后3个月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或出血的并发症。结论对伴有责任椎体远处疼痛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或竖脊肌局部麻醉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手术时间,且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短期局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进而分析非轴性疼痛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6-12—2017-06采用PVP或PKP治疗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根据疼痛部位分为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比较2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以及术后1 d、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轴性疼痛组23例,非轴性疼痛组38例(臀部疼痛13例,肋间疼痛9例,腹部疼痛9例,束带状疼痛7例),非轴性疼痛发生率为62.3%。61例均获得至少1个月随访。轴性疼痛组与非轴性疼痛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术前疼痛VAS评分、手术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形态、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轴性疼痛组术后1 d疼痛VAS评分高于轴性疼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缓解此种疼痛,但与轴性疼痛患者比较,其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效果较差,术前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何承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患者腰椎功能与疼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

[2].黎一兵,高文杰,杨小卫,王晓东,张新亮.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非轴性疼痛对椎体成形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3].胡婷业,陆玉和,王凯,周晓星,王敏.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术前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

[4].钱涛,赵忠民,陶亮,金相杰,王晓章.椎体成形术联合后支脉冲射频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疗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5].程利冲.椎体成形术配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对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6].谢戟,赵凯,尹辛成,张翔.椎体成形术结合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致腰背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9

[7].鲁德彪.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行补肾健骨汤辅助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骨密度及疼痛度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

[8].李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表现多因素分析及椎体成形术疗效对比[D].山东大学.2019

[9].高文静,高文涛,庄志刚.放散式冲击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10].陈亦豪,徐仲煌,张娇,张嘉.经皮椎体强化联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椎体压缩骨折远处疼痛的效果[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压缩MRI和X线平片图像1aPVP术前,MRI...单发T7VH有疼痛伴双下肢不全截瘫  ...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X线检查结果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压缩性骨折术前MRI表现A.T1加权相示...L1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标签:;  ;  ;  ;  ;  ;  ;  

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论文_何承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