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杨晶钦[1](2021)在《校园在线评测系统辅助高中信息学竞赛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潘玉斌[2](2020)在《支持多层次信息学竞赛教学的在线评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五大学科竞赛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的能力,其内容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学竞赛对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专长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对国家计算机科学人才培养选拔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信息学竞赛的主要参赛选手为中学生,但由于学生年龄、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教师需要开展多层次教学,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多层次教学对教师的精力与数量要求更高,而信息学竞赛教练在每所学校都属于稀缺资源,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竞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线评测系统是开展信息学竞赛所必须的评测、学习平台,是信息学竞赛学生培养复杂体系中的一个核心,也是信息学竞赛教练的一个有力的辅助工具。笔者根据多年的信息学竞赛辅导经验,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并不断完善信息学竞赛在线评测系统,有力地支持了多层次信息学竞赛教学的开展。本文分析了信息学竞赛、多层次教学、在线评测系统等研究现状;在对掌握学习、最近发展区等相关理论以及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了信息学竞赛的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过程,构建了学生分层方式,提出了适应多层次信息竞赛教学在线评测系统的需求;设计了测评系统的完整方案,并完成了开发;通过多轮试用和分析验证,证实该系统能够有效支持信息学竞赛教学。本文以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多层次教学理论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多层次竞赛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开发完成了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在线评测系统,提高教学效率。期望能给更多的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崔艺[3](2020)在《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以信息学知识为核心的益智性竞赛项目,旨在锻炼参赛者应用信息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科学开展初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创新竞赛辅导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围绕初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重点对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提升竞赛辅导的有效性。
李晶晶[4](2020)在《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让学有兴趣、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素质全面的中学生一展所长、以竞赛为中心的课外教育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普及学科知识、渗透学科前沿、促进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其存在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都使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而竞赛活动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湖南省是竞赛的大省、强省,以湖南省化学竞赛为点,既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能突出湖南特色、结合湖南智慧,还能以点带面,勾勒我国奥林匹克竞赛现状的面,揭示我国奥林匹克竞赛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化学竞赛的成就、困境与出路。首先从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描摹出化学竞赛发展现状的大体框架,再结合近三十年来获湖南省化学竞赛省二等奖以上选手的发展状况调查,通过访谈与部分竞赛选手、竞赛专家共同探讨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湖南方案。此外,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借鉴湖南优秀经验的同时对学科竞赛中客观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分析,力求守正创新、拨乱反正,为学科竞赛的破旧立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直面问题——整体设计。从实际问题、真实现象出发,通过分析文献,明确研究的问题,形成明晰的思路,选取恰当的方法,规划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章):历史考量——精准定位。回顾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史成就与重要举措,从历史层面定位化学竞赛的价值与功能。第三部分(3、4章):正向思维——守正创新。研究、调查成功的化学竞赛开展正例——湖南省化学竞赛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回顾湖南化学竞赛历史,调查湖南化学竞赛发展现状,总结湖南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为学科竞赛的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第5章):逆向思维——拨乱反正。通过文献和调查总结化学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反推学科竞赛健康发展。第五部分(第6章):总结展望——助推发展。总结对策,反思不足,展望未来,助力学科竞赛良性发展。
潘碧婷[5](2020)在《2015-2019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块四试题分析 ——以福建选手成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是全球中学生参加的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我国选手在该项赛事中成绩斐然。每年有4位中学生,经国内赛制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代表国家参赛,但从2004年之后,未见来自福建的选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是国内赛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中学生参加,已成为中学课外竞赛活动的重要赛事,也是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参与的课后教学辅导工作。明确联赛相关政策和出题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指导老师的辅导效率和选手的联赛水平。为提高我省选手的联赛成绩,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全国生物学联赛试题模块四即“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为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试卷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对2015-2019年模块四试题的结构、考查的知识点与认知水平、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并结合福建赛区考生的得分率及其相关性等维度进行分析,企望从成绩中找到选手认知水平等的薄弱之处,便于今后加强或提高。得出如下结论:1.全国生物学联赛模块四即“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生物系统学”试题,在2015-2019年所占的比例与竞赛大纲要求(25%)基本一致;奇数年,多选题占比较为稳定,偶数年则逐渐升高,这意味着对考生的难度逐年提高了。2.从知识点考查情况来看,“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点占比最大(5年的均值为51.81%)。“生物系统学”和“生命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两个知识点,奇数年前者占比较大,而偶数年正好相反,呈现了两者的不同侧重。总体上看,福建赛区考生得分率较低的知识点为“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定位”、“基因突变”、“生物进化机制”等。其中“基因突变”这一知识点得分最低(均值为27.43%)。3.从认知水平考查情况来看,考查分析与综合水平的试题数逐年增加;成绩分析表明,福建考生在此水平上试题的得分率最低。进一步分析表明,选手在分析与综合水平的得分与该模块的总分有显着的相关性(R2>0.60)因此,该认知水平是福建赛区考生的薄弱项,今后选手要加强训练。4.分析表明,2015-2019年试题难度平均为0.48,其中奇数年和偶数年略有差异;对于福建赛区考生而言,试题难度中等偏难。5年试题的区分度均值为0.29,不够理想,其原因可能是采用的分析模型不够合适造成的。综上所述,全国生物学联赛模块四考查的重点为“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分析与综合认知水平试题的题量逐年增加;福建赛区考生的成绩分析表明,这5年的模块四试题难度偏大,区分度不好,其试题中分析与综合水平的得分与模块四总分有显着的相关性(R2>0.60)。对于今后的选手,要正视我们“分析与综合”认知水平的不足,加强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成绩才能再上一台阶。鉴于生物联赛是竞赛类考试,今后有待设计更合适的模型加以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柴文迪[6](2020)在《认知学徒制视野下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对学校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规范化要求,规范中对教师要具备能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能力作出了要求,这意味着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成为数字校园建设中衡量教师信息素养的指标之一。在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指导活动,目前的现状如何?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都采用了什么样的指导策略?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认知学徒制作为概念框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为获得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有效策略和途径,从而更好地助力初中教师信息化赛事与活动的指导工作。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搜集和整理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工作和认知学徒制的相关文献,以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为有效了解当前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现状,研究根据认知学徒制理论框架的四个维度即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编制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当前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现状展开了调查。调研结论显示,目前初中教师在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策略上整体情况不错,大部分教师能够使用科学合理的指导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初中教师参与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工作积极性不高;指导内容准备不充分;指导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校对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指导教师的相关培训机制不完善,对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师个人态度不积极、理念落后及自我能力不足等。为了寻求以上问题可能的解决策略,并借鉴优秀指导教师的指导经验及案例,本研究最终从指导内容的准备策略、指导方法的优化策略、指导效率的管理策略和指导质量的支持策略四个方面对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提出了改进策略。
何娇娇[7](2020)在《新课标下提升信息学奥赛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以遵义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需进行思想理念上的转变,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也注重对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保护,积极挖掘其内在潜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信息学奥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2013年教育部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经多次修改出版,新课标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3],其中又以计算思维为其中之重,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4],而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学奥赛教学无疑是最佳培养手段,贵州遵义信息学奥赛教学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奥赛培训起步较晚、教学资源相对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比较匮乏的地区,因此如何高效培养学生,如何提升信息学奥赛的教学质量成为本土信息技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实际,以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为实际研究对象,抽取遵义市第一中学、遵义市南白中学、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为网络研究对象,从学生的选拔、学生的培养包括教师本身的学习情况,调查信息学奥赛在遵义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形成遵义市信息学奥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报告,并且针对问题逐条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规划找到改进方式最后形成成型的遵义市信息学奥赛培训方案给广大师生一个借鉴。
何作伟[8](2019)在《信息学奥赛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策略研究 ——以程序设计部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讨论了信息学奥赛中程序设计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立足于信息学奥赛这一中学阶段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课堂,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中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注意到其中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往往被忽略,导致一大部分学生以获奖为目的参加竞赛辅导,既不利于信息学竞赛的健康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更违背了为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选拔计算机人才而举办竞赛的初衷。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兴趣起源于动机,动机的产生必须有需要的基础和诱因的刺激,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不断的产生、发展和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课程的诱因变化,是研究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分析了中学生在信息学奥赛辅导的程序设计学习中,学习需求特点与外部诱因的阶段变化,研究激发和保持学生程序设计兴趣的策略与措施。本文将信息学奥赛中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及常用算法、综合程序设计四个模块,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将学习兴趣的发展划分为:觉察了解、感觉有趣、体验乐趣、形成志趣四个阶段。学习内容的不同模块、兴趣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具特点,又不断变化,相互关联。通过对信息学奥赛辅导中程序设计学习兴趣的发展及其诱因变化的阶段性分析,探索出可以实施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诱因调控策略与措施。本文根据信息学奥赛程序设计学习内容的模块特点和学生学习中兴趣发展的阶段规律,提出了程序设计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普遍性诱因调控”与“阶段性诱因调控”相结合的策略与措施,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性诱因调控,同适应教学内容的模块递进和学生兴趣发展阶段变化的“广—专—深—综”的阶段性调控策略与措施相结合。笔者也在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应用这样的策略与措施,通过对参加竞辅学生学习过程的观测,和对他们升学及工作后的跟踪调查,这些人的程序设计兴趣能够长期保持,所掌握的程序设计知识技能能够应用于学习和工作实际,说明该策略与措施在中学程序设计教学中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翁安琪[9](2019)在《面向中学信息学奥赛的Online Judge系统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编程训练,开展以计算思维的形成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教育。作为中学五大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之一,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青少年普及计算机教育直接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培养青少年创新素质的途径之一。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注重编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Online Judge系统与信息学奥赛辅导的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的评测效率,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人为失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Online Judge系统现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高校程序设计的训练、选拔,中学信息学奥赛的Online Judge系统的平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Online Judge系统面向信息学奥赛教师与学生。教师用户基于本系统组织线上评测、作业布置,依据教学进度建立题库。学生用户在追求程序结果正确的基础上更多需要考察的是对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及方法。根据对国内外已有的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前期筹划与设计、系统开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技术的实践,通过对信息学奥赛辅导需求开发设计并实现了面向信息学奥赛Online Judge系统,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评测信息及时反馈、教师自主掌握题库以及二次开发与优化的问题。同时也为相关Online Judge系统设计开发人员提供了借鉴。
王梓仪[10](2019)在《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中数学应用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教育信息化行动的展开,基础教育领域大力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青少年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参加竞赛。信息学竞赛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其中和数学学科联系最为密切,竞赛试题中包含很多数学领域的试题,也包含很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于计算机知识的试题。对于信息学竞赛辅导的教师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熟悉的,但是对于数学的教学却是陌生的,因此本文对如何结合数学的方法和思想进行信息学竞赛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本文首先对2013-2018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初复赛的试题进行了内容维度、认知维度和应用维度的分析。通过内容维度的分析,确定竞赛涉及的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维度分析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从应用维度分析数学的方法和思想是如何应用于计算机知识的。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依据,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迁移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相关思想,探索了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辅导的教学策略。最后,结合教学策略设计了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辅导的教学案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结合数学方法进行教学是有效的。
二、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2)支持多层次信息学竞赛教学的在线评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分析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综述 |
2.1 多层次教学理论 |
2.2 在线评测系统技术研究 |
2.3 基础OJ研究 |
3 信息学竞赛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分析 |
3.1 信息学竞赛学生特点 |
3.2 信息学竞赛分层方式 |
3.3 信息学竞赛学习过程 |
4 多层次信息学竞赛在线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 |
4.2 系统实现 |
5 系统测试与应用评价 |
5.1 系统功能性测试 |
5.2 问题解决与系统优化 |
5.3 学生学习环节应用 |
5.4 使用效果评价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中的应用价值 |
三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中的应用策略 |
1. 课前精编学案,奠定导学基础 |
2. 课上有效导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3. 课后总结,提升辅导效果 |
四结论 |
(4)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文献研究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创新 |
2 化学竞赛概述 |
2.1 国际化学竞赛 |
2.1.1 国际化学竞赛的由来 |
2.1.2 国际化学竞赛的发展 |
2.1.3 国际化学竞赛的运作 |
2.2 中国化学竞赛 |
2.2.1 中国化学竞赛伊始 |
2.2.2 中国化学竞赛的发展 |
2.2.3 全国化学竞赛的运作 |
2.2.4 中国化学竞赛的成绩 |
2.2.5 我国化学竞赛发展的基本特征 |
2.3 化学竞赛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
2.3.1 化学竞赛的教育性质 |
2.3.2 化学竞赛的教育功能 |
3 化学竞赛在湖南的发展 |
3.1 湖南化学竞赛的有序开展 |
3.2 湖南化学竞赛成就概览 |
3.2.1 名校资源丰富 |
3.2.2 发展势头劲猛 |
3.2.3 化学实力扎实 |
3.2.4 办赛经验丰富 |
3.3 成绩说明了什么? |
3.4 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选手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 |
3.4.1 调查对象 |
3.4.2 调查内容 |
3.4.3 结果分析 |
3.5 与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教练的访谈讨论 |
3.5.1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 |
3.5.2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 |
3.5.3 湖南选手、专家剖析湖南竞赛成绩突出之因 |
3.5.4 湖南选手、专家眼中化学竞赛的问题与困境 |
3.5.5 湖南选手、专家对如何抓好化学竞赛的建议 |
4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与特点 |
4.1 湖南省在化学竞赛中的举措 |
4.1.1 入门引导 |
4.1.2 学生选拔 |
4.1.3 书籍推荐 |
4.1.4 组织安排 |
4.1.5 培训步骤 |
4.1.6 学校管理 |
4.1.7 竞赛历程 |
4.1.8 注意事项 |
4.2 湖南省化学竞赛的特点 |
4.2.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4.2.2 重视选手选拔,关注选手心理 |
4.2.3 坚持“四定”,分步培训 |
4.2.4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
4.2.5 巩固基础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
4.2.6 学好理论与搞好实践相结合 |
4.2.7 化学竞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
4.2.8 体系完备,开放合作 |
5 竞赛八问 |
5.1 “诺奖”之问——竞赛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
5.2 “公平”之问——竞赛真的公平吗? |
5.3 “功利”之问——功利驱动下的竞赛健康吗? |
5.4 “拔苗”之问——竞赛是否有拔苗之嫌? |
5.5 “偏科”之问——竞赛是否有碍学生全面发展? |
5.6 “增负”之问——竞赛是否有增负之嫌? |
5.7 “应对”之问——新时代、新高考、新政策、新状况下的竞赛何去何从? |
5.8 “发展”之问——未来竞赛该走向何方?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应对策略 |
6.1.1 以顺应时代为发展前提 |
6.1.2 以科学理论为发展指导 |
6.1.3 以历史经验为实践基础 |
6.1.4 以国外竞赛为重要参考 |
6.1.5 以增加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 |
6.1.6 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要手段 |
6.1.7 以“互联网+竞赛”为未来学科竞赛发展的重要方向 |
6.1.8 以研究、反思为学科竞赛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二 :问卷调查 |
附录三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专家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对湖南省化学竞赛选手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章程 |
附录六 :湖南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组织管理实施细则 |
致谢 |
(5)2015-2019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块四试题分析 ——以福建选手成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试题的结构、知识点及归属和认知水平分析 |
2.1 题量、分值变化情况 |
2.2 知识点分布情况 |
2.3 内容归属 |
2.4 认知水平考查情况 |
2.5 小结 |
第3章 福建赛区考生模块四试题成绩情况分析 |
3.1 卷面成绩情况 |
3.2 认知水平得分情况 |
3.3 知识点得分情况 |
3.4 难度、区分度变化 |
3.5 认知水平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认知学徒制视野下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与路线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路线 |
1.3 文献综述 |
1.3.1 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工作的相关研究 |
1.3.2 认知学徒制研究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初中信息化比赛与活动 |
2.1.2 指导策略 |
2.2 认知学徒制理论框架 |
2.2.1 内容 |
2.2.2 方法 |
2.2.3 顺序 |
2.2.4 社会性 |
2.3 认知学徒制的施教特征 |
2.3.1 传统学徒制与正式学校教育的结合 |
2.3.2 注重真实情境学习和专家实践文化 |
2.3.3 强调学习活动的思维过程可视化 |
2.3.4 适合培养高级认知技能和实现深度学习 |
2.3.5 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 |
2.3.6 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
2.4 信息化比赛和活动的指导特征 |
2.4.1 在学生观上:学生处于信息化比赛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2.4.2 在指导关系上:指导教师与学生形成师徒关系 |
2.4.3 在指导目标上:重视学生高阶思维的参与 |
2.4.4 在指导内容上:强调解决真实问题 |
2.4.5 在指导过程上:强调思维过程可视化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问题确定 |
3.2 研究工具的开发 |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3.2.3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3 研究的实施 |
3.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3.2 访谈的实施 |
4 初中教师参与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情况调研 |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4.1.1 研究对象的描述 |
4.1.2 研究对象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情况 |
4.2 初中教师对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策略的总体情况 |
4.2.1 总体情况 |
4.2.2 从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性别角度看 |
4.2.3 从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年龄角度看 |
4.2.4 从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教龄角度看 |
4.2.5 从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学历角度看 |
4.3 认知学徒制视角下初中教师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的现状分析 |
4.3.1 初中教师在指导内容上采用的策略情况 |
4.3.2 初中教师在指导方法上采用的策略情况 |
4.3.3 初中教师在指导序列上采用的策略情况 |
4.3.4 初中教师在指导社会性上采用的策略情况 |
4.4 影响信息化比赛指导的因素分析 |
4.4.1 影响教师指导比赛与活动的动因分析 |
4.4.2 影响教师指导比赛种类的因素分析 |
4.5 访谈结果分析 |
4.6 调查结论分析 |
5 认知学徒制视角下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案例剖析 |
5.1 来自X中学“少科院”的案例 |
5.2 从认知学徒制看“少科院”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工作 |
5.2.1 从“指导内容”维度看 |
5.2.2 从“指导方法”维度看 |
5.2.3 从“指导序列”维度看 |
5.2.4 从“指导社会性”维度看 |
6 认知学徒制视野下初中教师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策略 |
6.1 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内容准备策略 |
6.1.1 指导教师应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指导水平 |
6.1.2 设计科学的指导活动计划 |
6.1.3 预演、修改和熟悉指导内容 |
6.1.4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 |
6.2 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方法的优化策略 |
6.2.1 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 |
6.2.2 任务分解的层次性策略,发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6.2.3 营造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 |
6.2.4 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角色及任务感 |
6.2.5 引导学生清晰表达以反思调控学习过程 |
6.2.6 赛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 |
6.3 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效率的管理策略 |
6.3.1 赛前综合各方面的素质因素选拔参赛的学生 |
6.3.2 赛中指导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6.3.3 赛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 |
6.4 信息化比赛与活动指导质量的支持策略 |
6.4.1 必要的时间和物质保障 |
6.4.2 丰富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和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
6.4.3 定期培训,加强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新课标下提升信息学奥赛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以遵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信息学奥赛简述 |
2.2 信息学奥赛比赛流程及考察内容 |
2.3 近年遵义参赛情况 |
第3章 调查与分析 |
3.1 高中信息学奥赛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调查结果 |
3.1.4 教师访谈过程 |
3.2 调查结论与启示 |
第4章 实施过程与培养方案 |
4.1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
4.1.1 引进来 |
4.1.2 走出去 |
4.1.3 与高校合作 |
4.2 奥赛选手的选拔 |
4.2.1 选拔标准 |
4.2.2 选拔方法 |
4.3 奥赛选手的培养 |
4.3.1 精选教材 |
4.3.2 弹性任务 |
4.3.3 注重实战演练 |
4.3.4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4.3.5 建立学习梯队 |
4.3.6 实施淘汰机制 |
4.3.7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 |
4.3.8 注重劳逸结合 |
4.4 信息学奥赛项目教学法探究 |
4.4.1 项目教学案例一 |
4.4.2 项目教学案例二 |
4.4.3 项目教学案例三 |
4.4.4 项目教学案例总结 |
4.5 信息学竞赛的教学进度安排 |
4.5.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第一年年度上学期) |
4.5.2 算法及初赛准备(第一学年度下学期) |
4.5.3 初赛及复赛强化培训(第二学年度上学期) |
4.6 方案实施对比分析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中的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信息学奥赛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策略研究 ——以程序设计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息学奥赛 |
2.1.2 程序设计教学 |
2.1.3 学习兴趣 |
2.1.4 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学习动机理论 |
2.2.2 学习兴趣的发展 |
2.2.3 理论启示 |
第3章 信息学奥赛辅导中程序设计教学分析 |
3.1 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 |
3.1.1 总则 |
3.1.2 试题的知识范围 |
3.1.3 竞赛大纲分析 |
3.2 信息学奥赛中程序设计教学特点 |
3.2.1 程序设计教学特点 |
3.2.2 信息学奥赛高中学生特点 |
3.3 信息学奥赛辅导的内容模块 |
第4章 学生程序设计兴趣研究 |
4.1 程序设计兴趣发展阶段 |
4.1.1 程序设计兴趣发展阶段划分 |
4.1.2 程序设计兴趣发展阶段初步分析 |
4.2 程序设计兴趣阶段需要分析 |
4.3 程序设计兴趣阶段诱因分析 |
第5章 程序设计兴趣的诱因调控策略与措施研究 |
5.1 诱因调控分析 |
5.2 普遍性调控策略 |
5.3 普遍性的调控措施 |
5.4 程序设计兴趣阶段性调控策略 |
5.4.1 觉察了解阶段的调控策略 |
5.4.2 感觉有趣阶段的调控策略 |
5.4.3 体验乐趣阶段的调控策略 |
5.4.4 形成志趣阶段的调控策略 |
5.5 程序设计学习兴趣阶段性调控措施 |
5.5.1 觉察了解阶段的调控措施 |
5.5.2 感觉有趣阶段的调控措施 |
5.5.3 体验乐趣阶段的调控措施 |
5.5.4 形成志趣阶段的调控措施 |
第6章 程序设计兴趣激发与保持案例 |
6.1 觉察了解阶段调控案例 |
案例一选拔参加辅导 |
案例二课前播报活动 |
案例三问卷调查 |
6.2 感觉有趣阶段调控案例 |
案例四趣味编程 |
实例五模拟竞赛 |
6.3 体验乐趣阶段调控案例 |
案例六难度分解 |
6.4 形成乐趣阶段调控案例 |
案例七编程应用——软件开发体验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信息学奥赛辅导与程序设计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2 信息学奥赛辅导与程序设计兴趣调查交叉分析报告一 |
附录3 信息学奥赛辅导与程序设计兴趣调查交叉分析报告二 |
致谢 |
(9)面向中学信息学奥赛的Online Judge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现状分析 |
一、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
二、信息学奥赛学习内容 |
三、信息学奥赛学习特点 |
四、信息学奥赛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节 信息学奥赛Online Judge系统的研究意义 |
一、学生编程结果的实时反馈 |
二、系统二次开发与优化 |
第四节 研究目标及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文献以及理论技术研究 |
第一节 国内外信息学奥赛Online Judge系统的研究 |
一、国外信息学奥赛Online Judge系统研究 |
二、国内信息学奥赛Online Judge系统研究 |
三、当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学习理论 |
二、教学理论 |
第三节 技术基础 |
一、PHP |
二、Web前端技术 |
三、MySQL数据库技术 |
第三章 系统整体架构与设计 |
第一节 系统前期研究 |
一、需求分析 |
二、系统可行性分析 |
三、系统设计思想 |
第二节 系统架构设计 |
一、系统架构设计模型 |
二、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第三节 系统的设计 |
一、用户系统的功能设计 |
二、题目系统的功能设计 |
三、判题功能设计 |
四、数据库设计 |
第四章 Online Judge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第一节 开发环境 |
第二节 用户系统的实现 |
一、前端模板的撰写 |
二、首页的优化 |
三、用户界面的实现 |
第三节 题库系统的实现 |
一、题目表单的建立 |
二、题目列表 |
三、题目显示页面 |
四、题目评测 |
第四节 系统测试 |
一、用户系统测试 |
二、题库系统测试 |
三、系统性能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中数学应用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关于信息学奥赛中解题方法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数学内容研究的综述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迁移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四、有效教学理论 |
第三章 2013-2018年NOIP竞赛中数学相关试题内容维度分析 |
第一节 题型分值分布情况 |
第二节 试题比重变化的分析 |
一、题型变化的分析 |
二、内容维度分析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2013-2018年NOIP竞赛中数学相关试题认知维度分析 |
第一节 认知维度的分类 |
一、知识类型 |
二、认知过程 |
第二节 认知维度分析表的确立 |
一、知识类型分析表 |
二、认知过程分析表 |
第三节 认知维度的分类举例 |
一、知识类型的分类举例 |
二、认知过程的分类举例 |
第四节 认知维度的分类统计结果分析 |
一、知识类型的分类统计结果分析 |
二、认知过程的分类统计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2013-2018年NOIP竞赛中数学相关试题应用维度分析 |
第一节 数论在竞赛中的应用 |
一、同余的概念在竞赛中的应用 |
二、同余方程在竞赛中的应用 |
三、完全剩余系在竞赛中的应用 |
四、最大公约数在竞赛中的应用 |
第二节 组合数学在初赛的应用 |
一、排列与组合在竞赛中的应用 |
二、递推关系在竞赛中的应用 |
三、斐波那契数列在竞赛中的应用 |
四、容斥原理在竞赛中的应用 |
五、组合数学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其他常用数学原理在竞赛中的应用 |
一、逻辑推理在竞赛中的应用 |
二、概率在竞赛中的应用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的教学探索 |
第一节 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的教学辅导策略 |
一、明确教学范围,进行模块化教学 |
二、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应用数学方法 |
三、设置数学专项训练,集中讲授 |
四、在习题课中渗透数学思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
五、在教学中渗透竞赛中的数学知识作为实操实例 |
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 |
第二节 结合数学方法的信息学奥赛的教学辅导案例 |
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渗透──“同余原理与快速幂”教学案例 |
二、在习题中渗透──“容斥定理”教学案例 |
第三节 教学效果分析 |
一、测试成绩 |
二、访谈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第一节 主要研究成果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校园在线评测系统辅助高中信息学竞赛教学的应用研究[D]. 杨晶钦. 西南大学, 2021
- [2]支持多层次信息学竞赛教学的在线评测系统研究[D]. 潘玉斌. 西南大学, 2020(05)
- [3]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中的应用[J]. 崔艺. 学园, 2020(16)
- [4]湖南省高中化学竞赛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李晶晶.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2015-2019年全国生物学联赛模块四试题分析 ——以福建选手成绩为例[D]. 潘碧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6]认知学徒制视野下初中教师指导信息化比赛与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D]. 柴文迪.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7]新课标下提升信息学奥赛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以遵义市为例[D]. 何娇娇. 西南大学, 2020(01)
- [8]信息学奥赛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策略研究 ——以程序设计部分为例[D]. 何作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9]面向中学信息学奥赛的Online Judge系统开发研究[D]. 翁安琪. 青岛大学, 2019(02)
- [10]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中数学应用策略的研究[D]. 王梓仪. 青岛大学, 2019(02)
标签:信息学奥赛论文; 化学竞赛论文;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论文; 奥林匹克竞赛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