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侧滑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行试验,测试系统,迎角侧滑角,激光测距
侧滑角论文文献综述
艾波,蒋红娜[1](2019)在《飞机迎角侧滑角现场测试校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迎角侧滑角校准是飞行试验关键环节之一,准确的迎角侧滑角数据在飞行试验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甚至影响飞行安全。传统的迎角侧滑角校准,基本采用人工瞄准读数的方式,精度差、人为误差大、机上零位值不准确,且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已经逐渐不能适用当前飞行试验中的需求。针对目前飞行试验中迎角侧滑角测试需求,研究应交侧滑角现场新型校准方法,制作专用校准夹具,应用全站仪对迎角侧滑角进行现场校准。经实验室和飞行试验验证,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精度提高,能够更好地满足飞行试验测试需求。(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高婉宁,张悦,谭慧俊,殷宁[2](2019)在《侧滑角对鼓包诱导曲面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仿真方法对侧滑条件下设计马赫数为2的叁维壁面鼓包诱导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侧滑角的增大,迎风面的展向压力梯度增大,鼓包表面高压中心向迎风面偏移使得迎风面前缘旋涡强度增强,迎风侧出口总压恢复损失,最终导致鼓包下游流场畸变增加。同时鼓包表面流动拓扑结构表明,随着侧滑角的增加,迎风面分离区的准锥形相似特性增强,而背风面由准锥形相似逐渐发展为准柱形相似。(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冯铭瑜,王真,易芳[3](2018)在《一种迎角侧滑角传感器实验室校准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飞行试验中所需的测试精度越来越高,目前迎角侧滑角传感器校准过程中引入了较大的误差,现有的校准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机载测试需求。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从理论上分析了现有校准方式下误差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新的校准方法以提高校准精度。经试验验证,新校准方法极大地减小了校准过程中的重复性误差,因此该方法切实有效,提高了飞行试验中应变数据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13期)
熊伟,雷廷万,郭毅,廖自威[4](2018)在《互补滤波技术在飞机侧滑角融合修正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飞机采用先进的嵌入式或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获取高精度的侧滑角。针对某型飞机在高速状态下受到外型结构影响导致侧滑角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互补滤波器解算方法。该方法以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侧滑角为基础,将L型压力受感器组件输出的侧滑角作滤波修正。通过对压力传感器输出的侧滑角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设计了合理的滤波器结构。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算法在充分保留压力传感器低频有用信号和压力受感器组件高频有用信号的同时,有效滤除了各自的噪声分量,使侧滑角误差保持在0.2°范围内,保证了侧滑角解算精度,并已应用于某型飞机。(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倪晔[5](2016)在《民用飞机侧滑角校准他机验证试飞项目的管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航向-航迹"原理的侧滑角校准试飞技术以及叁种不同的侧滑角测量方法(前支杆法,机身风标法和静压差值法)进行研究,总结民用飞机侧滑角校准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侧滑角是许多试飞科目(横航向静稳定性、偏航机动试飞等)开展的重要输入条件,局方要求必须进行侧滑角校准,且在飞机设计阶段就要完成。因此,作者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组织了侧滑角校准涉及到前支杆加装需求的论证工作,运用项目管理的科学办法对侧滑角校准他机验证试飞技术攻关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李永平,贾慈力[6](2016)在《飞机侧滑角静压差准确测量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飞机侧滑角准确测量中,由于飞机侧滑角存在一些缺陷是静压差与侧滑角之间不是直接的关系,还需要额外的全静压系统的数据,而全静压系统性能会出现误差,另外,静压差法的测量易产生非线性的结果。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压差系数与实际侧滑角的换算关系模型,同时,利用CFD软件划分了机身前段网格,并预测了静压孔周围的压差系数,也在马赫数和攻角平面下对压差系数曲面进行了拟合,得到了计算侧滑角所需的比例系数,最终仿真得出了压差系数与实际侧滑角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静压孔周边的平均压差系数是负数,因而,通过总压和静压计算得出的真实空速和动压数值偏大,依然存在误差,但误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采用静压差技术测量飞机侧滑角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6年10期)
李争学,贺元军,张广春,李杰奇,张永[7](2016)在《风干扰引起的飞行器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标称无侧滑飞行基础上受到水平风干扰时的飞行器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计算方法,完善了导弹与运载领域长期、广泛使用的传统的简化计算公式,修正了最大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出现条件的工程经验。提出了标称无侧滑飞行基础上受到水平风干扰时的飞行器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计算方法、水平风方向任意时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方法、倾侧角任意时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方法、水平风方向和倾侧角均任意时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最大和最小值计算方法,这些方法比航天传统方法使用范围更广、更准确,数值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黄振贵,汤祁忠,陈志华,赵强[8](2016)在《非零攻角和侧滑角条件下弹托不同步飞离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弹药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射过程进行研究是研制弹药的重要一环,它有助于弹药适应现代战场复杂多变的发射环境。为了提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射击精度和飞行稳定性,通过非结构化动网格技术和用户自定义函数耦合计算流体力学和六自由度外弹道程序,对非零攻角和侧滑角条件下APFSDS弹托相对弹体动态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非零攻角和侧滑角条件下弹托分离流场、六自由度运动参数以及弹体气动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非对称来流的影响下,弹托分离流场呈现非对称性,引起弹托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弹托非对称、不同步地飞离弹体,加大弹体受到的扰动,最终降低弹丸的射击精度和飞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杨帅,黄平,毛仲君,张利辉,黄少林[9](2016)在《一种基于绝对式角编码器的风标式迎角侧滑角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风标式迎角侧滑角传感器,以满足模型飞行试验中大迎角飞行状态下迎角侧滑角的测量需求。首先对比分析了压差比式传感器与风标式传感器的优缺点,并结合试验需求,选取风标式传感器为设计目标。采用新型绝对式角编码器来测量角度,增加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精度并能满足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测量需求。采用自平衡式风标,省去了配重,减小了机身气流的影响。风标式传感器由风标机械结构和测量系统组成。通过风洞试验及飞行试验验证,该风标式传感器的迎角测量范围能够达到±90°,并具有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大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6年01期)
邓俊[10](2015)在《民用飞机侧滑角校准试飞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前支杆侧滑角风标法、机身侧滑角风标法和静压差值法3种侧滑角测量方法,分析3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研究航向航迹法的试验原理、试飞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证明航向航迹法能够有效地对侧滑角测量进行校准。(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5年10期)
侧滑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仿真方法对侧滑条件下设计马赫数为2的叁维壁面鼓包诱导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侧滑角的增大,迎风面的展向压力梯度增大,鼓包表面高压中心向迎风面偏移使得迎风面前缘旋涡强度增强,迎风侧出口总压恢复损失,最终导致鼓包下游流场畸变增加。同时鼓包表面流动拓扑结构表明,随着侧滑角的增加,迎风面分离区的准锥形相似特性增强,而背风面由准锥形相似逐渐发展为准柱形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滑角论文参考文献
[1].艾波,蒋红娜.飞机迎角侧滑角现场测试校准技术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
[2].高婉宁,张悦,谭慧俊,殷宁.侧滑角对鼓包诱导曲面激波/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9
[3].冯铭瑜,王真,易芳.一种迎角侧滑角传感器实验室校准新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8
[4].熊伟,雷廷万,郭毅,廖自威.互补滤波技术在飞机侧滑角融合修正中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8
[5].倪晔.民用飞机侧滑角校准他机验证试飞项目的管控[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6
[6].李永平,贾慈力.飞机侧滑角静压差准确测量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6
[7].李争学,贺元军,张广春,李杰奇,张永.风干扰引起的飞行器附加攻角和附加侧滑角计算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6
[8].黄振贵,汤祁忠,陈志华,赵强.非零攻角和侧滑角条件下弹托不同步飞离的数值模拟[J].兵工学报.2016
[9].杨帅,黄平,毛仲君,张利辉,黄少林.一种基于绝对式角编码器的风标式迎角侧滑角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流体力学.2016
[10].邓俊.民用飞机侧滑角校准试飞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