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解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解氧,浓度,菌落,神经网络,群落,水文,不稳定。
溶解氧论文文献综述
伍健伯,李旭光[1](2019)在《曝气频率及溶解氧对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匹配厌氧氨氧化型SBR工艺处理模拟废水,反应器在(28±1)℃,pH=7.5~8.0,曝气量为0.2~0.3 L·min-1条件下启动。通过静态试验考察在不同曝气频率(曝气5 min/停曝5 min、曝气15 min/停曝15 min、曝气30 min/停曝30 min及曝气45 min/停曝45 min)和溶解氧(DO=0.5 mg/L、1.0 mg/L、1.5 mg/L和2.0 mg/L)对反应器内部分亚硝化的迚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频率为曝气30 min/停曝30min、DO=1mg/L时,NO2-N积累率维持在90%以上。适中的间歇曝气能有效促迚亚硝化细菌富集,有利于积累高浓度的NO2-N。(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高颢,曹琳,熊学军[2](2019)在《基于信息熵的溶解氧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测量数据处理问题,设计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基于最大熵方法估计出离散样本数据的概率分布,再根据测量列的不确定度推定样本数据的置信区间用来进行粗差剔除,最后基于信息熵对有效样本进行数据融合,获得"干净"的标定数据。结合HJY1-1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标定实验实例,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评估,该方法的融合结果绝对误差为0.01、均方误差为0.018 9,均优于参比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各种主观测量因素对标定数据的"污染",提高传感器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周红梅[3](2019)在《影响水中溶解氧测定的几个重要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来说,水与大气两者借助氧气相互交换或者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之后呈现出的现象统称为溶解氧,经过研究发现,天然水和废水中的氧气浓度是有差异的,其浓度由物理和化学等特性来决定。若想妥善地将废水进行处理及减少河水的污染,我们必须对水中氧气的含量进行测定,从而对水体污染程度有着较为准确的预估。基于此,本文对溶解氧的测定以及影响因素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李博,王鹏皓,卢军炯,王寇[4](2019)在《长江口海域水文环境要素分布及溶解氧垂向输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16年长江口海域(舟山绿华山)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水文环境要素分布,并估算了溶解氧跨跃层垂向输运。本次观测发现,水体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剖面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叁者跃层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主要受潮流变化影响。通过计算,得到跃层浮性频率的平方(N2)在10–3—10–2/s2之间,剪切的平方(S2)介于10–5—10–2/s2。潮流活动会激发水体剪切不稳定促进水体中溶解氧的垂向交换。最后,采用简化的一维溶解氧垂向输运模型,得到观测周期内跨跃层输运的溶解氧的含量为4.75mmol/(m2·d),佐证层化是长江口海域出现氧亏损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9年06期)
王朋,徐钢春,徐跑[5](2019)在《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溶解氧时空变化及菌群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从不同角度(密度、区域、溶氧、季节)分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溶解氧和水温对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群丰富度在9月份最高,在10月份最低。在昼夜变化中,溶解氧最低时的菌群丰富度整体上高于溶解氧最高时。在不同区域中,粪便收集区的菌群丰富度高于养殖区。在7—11月份的季节变化中,变形菌、放线菌、拟杆菌和蓝细菌的相对丰度占据前四位;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黄杆菌和聚球菌为优势物种;几乎每种细菌都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月份差异。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与溶解氧和水温皆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聚球菌、蓝细菌、CL-500_marine_group和Alpinimonas皆与水温具有极显着相关性。分枝杆菌、MNG7与溶解氧极显着相关。此外,不同菌群之间也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养殖区域、溶氧浓度和季节变化都会影响水体菌群丰富度。(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郑钦华[6](2019)在《叁沙湾海水增养殖区表层溶解氧变化特征及有机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沙湾海水增养殖区溶解氧的动态变化及有机污染状况。【方法】利用2014年叁沙湾水质的监测结果,分析调查区表层溶解氧变化特征,以及与水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分别对调查区溶解氧和有机污染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调查区内共布设9个水质监测站位,于2014年1、5、8、9、10月分别采集调查区的表层水样。调查区溶解氧质量浓度在4.44~8.60 mg/L之间,平均值为6.29 mg/L,除8月有2站次和9月有5站次的测值处于叁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均处于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平;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平面分布总体呈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变化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长期变化趋势,溶解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2000年下降幅度较为明显,这跟叁沙湾沿岸带的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有关;溶解氧与水温之间呈现极为显着(r=-0.9464)的负相关关系,与无机氮和硝酸盐氮之间均呈现极为显着(r=0.827 5,r=0.821 3)的正相关关系,与活性磷酸盐之间呈现显着(r=0.5413)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溶解氧变化的首要因子,无机氮和硝酸盐氮以及活性磷酸盐也是影响溶解氧变化的重要因子;从单因子指数来看,在整个调查期间溶解氧污染指数大于1.0的达到15.6%,说明该站点水质已受该因子污染;从有机污染指数来看,调查区水质状况处在开始受到污染状态。(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宇,张慧,郑银湖,邹振城[7](2019)在《溶解氧大时滞过程的二次优化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氧浓度(DO)大时滞过程控制是污水生化处理的核心环节,氧气不足和氧气过量都会导致污水处理的效果下降,传统的PID控制效果不佳,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智能算法复杂且不能解决大时滞问题。采用二次优化控制(TOC)算法,使控制系统响应过程更加平滑,解决了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的控制溶解氧的浓度,且系统具有极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曾洪涛,杨勇,曾敏航,李谋成[8](2019)在《溶解氧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热浓缩海水中点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海水淡化技术是从海水中提取出淡水的有效方法。低温多效(LT-MED)是工业上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1]。一般地,LT-MED技术将海水进行脱气处理或者处于真空操作状态,但经过近海的脱气工厂处理过的海水仍含有0.05-0.5 ppm的溶解氧。溶解氧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热浓缩海水中的耐蚀性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溶解氧对腐蚀过程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溶解氧作为去极化剂加速了阴极反应;另一方面,溶解氧同样会影响阳极反应[1]。Gervasi认为溶解氧的存在降低了维钝电流密度,且不锈钢在含量较少的溶解氧条件下就发生钝化[2]。然而,Qiao和Feng认为较高含量的溶解氧会加速不锈钢在含氯化物溶液中阳极过程[3,4]。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献来看,溶解氧对于阳极反应的影响较复杂。(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袁红春,黄俊豪,赵彦涛[9](2019)在《基于PCA-NARX神经网络的溶解氧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水质参数,为了准确掌握溶解氧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基于PCA-NARX神经网络的溶解氧预测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主成分变量作为网络输入,优化了网络结构,并根据渔业养殖用水溶解氧标准,进行了NAR、NARX模型对溶解氧的短期(64 h)预测实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PCA-NARX模型在16 h内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32、48 h内,NAR模型与PCA-NARX模型预测精度基本一致;总体64 h之内,PCA-NARX模型相对于NAR、NARX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对溶解氧的预测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冯俊凯,陶辉,陈卫[10](2019)在《溶解氧对长距离原水输水系统生物膜群落结构及出水水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时空分布不均,已建成越来越多的原水长距离输水系统。为提高原水输水的安全性,现通过内循环管道模拟系统模拟原水长距离输水系统,研究溶解氧对生物膜群落结构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的增加,出水总铁大幅度下降,NO_3~--N浓度明显上升,NH_4~+-N增加量明显降低,但对COD_(Mn)去除效果并不明显;随着DO的提高,生物膜的氨化细菌数量减少,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微生物种群结构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均为优势菌门。DO对于原水长距离输水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出水水质有较大影响,改变DO,可以大大提高输水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溶解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海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测量数据处理问题,设计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基于最大熵方法估计出离散样本数据的概率分布,再根据测量列的不确定度推定样本数据的置信区间用来进行粗差剔除,最后基于信息熵对有效样本进行数据融合,获得"干净"的标定数据。结合HJY1-1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标定实验实例,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评估,该方法的融合结果绝对误差为0.01、均方误差为0.018 9,均优于参比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各种主观测量因素对标定数据的"污染",提高传感器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解氧论文参考文献
[1].伍健伯,李旭光.曝气频率及溶解氧对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反应的影响[J].辽宁化工.2019
[2].高颢,曹琳,熊学军.基于信息熵的溶解氧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方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周红梅.影响水中溶解氧测定的几个重要因素[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4].李博,王鹏皓,卢军炯,王寇.长江口海域水文环境要素分布及溶解氧垂向输运[J].海洋与湖沼.2019
[5].王朋,徐钢春,徐跑.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溶解氧时空变化及菌群响应特征[J].水生生物学报.2019
[6].郑钦华.叁沙湾海水增养殖区表层溶解氧变化特征及有机污染评价[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7].张宇,张慧,郑银湖,邹振城.溶解氧大时滞过程的二次优化控制设计[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
[8].曾洪涛,杨勇,曾敏航,李谋成.溶解氧对2205双相不锈钢在热浓缩海水中点蚀行为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9].袁红春,黄俊豪,赵彦涛.基于PCA-NARX神经网络的溶解氧预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冯俊凯,陶辉,陈卫.溶解氧对长距离原水输水系统生物膜群落结构及出水水质影响[J].环境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