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胚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囊胚,胚胎,南瓜,马来,牡丹,杂交种,草果。
胚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贺丹,苏晓迪,何松林,解梦珺,郑云冰[1](2019)在《不同培养基对牡丹、芍药杂交种胚培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种胚的挽救未能建立起高效稳定的体系,杂交种胚珠和幼胚培养的研究也鲜少报道。本文通过对牡丹、芍药杂交败育前的杂交胚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杂种胚萌发的影响。以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 dan bai’)、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 ‘Fen yu nu’)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本研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杂交种胚正常生长的初代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认为处理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3%蔗糖的膨大率,发芽率及发芽势相对较高,是较好的初代培养基。将初代培养基上的幼苗转移至继代培养基上,30 d后发现,各项指标最优的处理为MS+IBA 0.2 mg·L~(-1)+GA3 0.2 mg·L~(-1)+6-BA 0.2 mg·L~(-1)+3%蔗糖,其次为MS+IBA 0.1 mg·L~(-1)+GA3 0.3 mg·L~(-1)+6-BA 0.2 mg·L~(-1)+3%蔗糖。本试验在生根培养30 d后发现,MS+IBA 0.3 mg·L~(-1)+NAA 0.2 mg·L~(-1)+3%蔗糖的培养效果较好,根状突起较多,根数及根长都相对较高。胚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种类不同,对胚的诱导分化也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常可可,杨玉珍,张志浩,李娟,赵大芳[2](2019)在《‘凤丹’牡丹胚培养及褐化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凤丹’牡丹种胚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外植体处理时间、激素配比、基本培养基、光照强度及不同成熟度的种胚对‘凤丹’牡丹胚培养的影响,并探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最佳的防褐方式。结果表明:‘凤丹’牡丹无菌体系建立过程中,种子用0.1%HgCl消毒8min时,其萌芽率最高,污染率、褐化率最低,为最佳消毒时间。胚培养过程中,最佳激素配比为0.5mg/L 6-BA+0.1或0.2mg/L NAA;并以MS为基本培养基,光照强度为1 000Lux时最适合种胚的生长;且以6月底采摘的幼嫩种子的种胚为试验材料时,萌芽率最高,污染率最低,可作为胚培养过程中的理想试材。防褐研究结果表明,AC与PVP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其中PVP在2g/L的水平上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褐化率最低。(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诸葛菲,洪彬,徐胤,沈琦超,林新春[3](2019)在《马来甜龙竹种胚培养增殖芽芽尖再生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马来甜龙竹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本研究以马来甜龙竹种胚培养增殖芽的芽尖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以及弱光处理对其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甜龙竹芽尖愈伤组织诱导较适宜培养基为添加0.5~1.0 mg·L~(-1) NAA和3 mg·L~(-1) 2,4-D的MS培养基,致密颗粒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1.7%;较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添加1 mg·L~(-1) 6-BA、1 mg·L~(-1) KT和0.25 mg·L~(-1) NAA的MS培养基,10μmol·m~(-2)·s~(-1)弱光处理6 d,分化率达46.67%,再生苗伸长生长良好;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添加3 mg·L~(-1) IBA的1/2 MS培养基,生根率为55%,根较粗,其中部分根长有侧根。试管苗移植到混合基质中,成活率为83.33%。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马来甜龙竹种胚培养增殖芽芽尖再生体系,为马来甜龙竹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4](2019)在《浙大培育的世界首例胚培养百山祖冷杉幼苗回归大自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浙江大学陈利萍科研团队经过近一年的技术攻关,在之前成功繁育世界首例胚培养百山祖冷杉幼苗的基础上,又成功实现了叁株人工繁育百山祖冷杉幼苗回归原生地——浙江省庆元县的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举为百山(本文来源于《新农村》期刊2019年10期)
史爱华,章振华,张建伟,沈佳,习硕[5](2019)在《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鸡胚培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鸡胚上最佳培养工艺,试验采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以不同稀释倍数接种不同鸡胚(SPF及普通鸡胚)、不同日龄鸡胚及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出的鸡胚尿囊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无禽流感病毒(H9亚型)HI母源抗体鸡胚的最佳病毒稀释倍数为1×10~(4 )~1×10~5倍,接种带有禽流感病毒(H9亚型)HI母源抗体鸡胚的最佳病毒稀释倍数为1×10~3~1×10~4倍,最佳接种日龄为10日龄,最佳培养时间为96~120 h。说明采用优化的鸡胚培养方法生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得到高质量、高产量的病毒液。(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8期)
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6](2019)在《囊胚培养时间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5天形成囊胚与第6天形成囊胚移植后获得的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解冻囊胚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日移植胚胎为第5日或第6日囊胚将不孕患者分为D5组和D6组。分析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囊胚质量及最终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取卵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形成囊胚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D5组临床妊娠率(52. 92%)稍高于D6组临床妊娠率(47. 42%),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D5、D6组种植率分别为50. 15%、41. 5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D5、D6组流产率分别为19. 48%、25. 74%,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D5、D6组活产率分别为39. 86%、33. 3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D5组为51. 00%,明显高于D6组(40. 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D5、D6组双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4. 29%、63. 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囊胚培养移植应按照相应指征并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进行。从培养时间来看,第5天形成囊胚的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都优于第6天形成囊胚。单囊胚移植可优先选择第5天囊胚,移植2个囊胚则选择第5天或第6天囊胚均可,但应注意多胎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8期)
胡彦,张铁,张志信,杨绪旺,胡展育[7](2019)在《草果胚培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果种子的胚为外植体,分别对其进行胚培养、不定芽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得到草果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如下:1.胚培养培养基:MS+1.0 mg·L~(-1) 2,4-D;2.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2.0 mg·L~(-1)6-BA+1.5 mg·L~(-1) NAA+1.0 mg·L~(-1) 2,4-D;3.生根培养基:MS+0.1 mg·L~(-1) IAA+0.1 mg·L~(-1) NAA+1.0mg·L~(-1) IBA。(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静雯,董玲凤,黄建洲,范树明,冼卓杰[8](2019)在《两种不同囊胚培养方式对囊胚培养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胚胎培养法和集合胚胎培养法对卵裂期胚胎囊胚形成率的影响。方法 433例行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的不孕患者,根据囊胚培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375例)。对照组采用单胚胎微滴培养,研究组采用胚胎集合微滴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的囊胚发育结局。结果研究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54.43%、优质囊胚形成率30.69%、形成可利用囊胚周期率98.40%、形成优质囊胚周期率85.60%均高于对照组的48.04%、24.86%、93.10%、7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在囊胚培养方面,胚胎集合微滴培养较单胚胎微滴培养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宋慧,王迎儿,黄芸萍[9](2019)在《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遗传影响作物正反杂交F1性状。印度南瓜×中国南瓜不存在生殖隔离,而其反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制约了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远缘杂交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和中国南瓜优良细胞质基因的转育进程。本研究选用抗病中国南瓜高代自交材料MO与核心印度南瓜亲本MA配置中×印南瓜杂交组合,以幼胚为试材,筛选外植体最佳接种时期、最佳灭菌接种方式,以及最适培养基成分,建立中印南瓜杂种幼胚培养体系,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真实性鉴定。通过试验,确定中印南瓜MO×MA亚种间杂交胚胎拯救的最佳接种时期为授粉后25 d。果实采收之后,先在室内剥出幼胚,用2%NaClO浸泡5 min,除去内种皮;再将幼胚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先用75%酒精消毒幼胚30 s,无菌水清洗1次,再利用2%NaClO浸泡5 min,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准备接种。该外植体灭菌流程,幼胚接种后污染率低(39%)、萌发率高(24%)、接种操作方便。幼胚接种于No.8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3.0 mg/L 6-BA+0.5 mg/L 2,4-D+0.2 mg/L NAA+20 g/L蔗糖+0.68%琼脂,胚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25%。暗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作用不明显。选择在双亲中显示共显性差异的SSR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分别有23个差异引物和8个差异引物在6个E0单株中表现为杂合带型和父本MA带型,表明父本DNA已渗入杂种,6个E0单株为真杂种,为通过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远缘杂交转育中国南瓜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欧莹,华芮,全松[10](2019)在《囊胚培养可能增加枯萎卵发生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消失双胎(vanishingtwin)控制母体因素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后枯萎卵的发生风险和相关胚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双胎移植后临床双胎妊娠共610例,根据移植后超声检查和妊娠结局分为枯萎卵合并单胎活产(枯萎卵组)136例和同期双胎活产组474例,比较两组年龄、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基础黄体生成激素(b LH)比值等母体因素以及胚胎因素如受精方式、移植胚胎类型及移植胚胎的D3时期优质胚胎占比等。结果(1)两组血清β-h CG和囊胚期胚胎移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方年龄、BMI、AFC、bFSH/bLH、不孕因素等母体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精方式、移植周期及移植胚胎的D3时期优质胚胎占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胚期胚胎移植是枯萎卵发生的危险因素(OR=19.386,P<0.05),血清β-hCG是枯萎卵的保护因素(OR=0.290,P<0.05)。结论枯萎卵合并单胎活产作为消失双胎的一种类型,可一定程度上控制枯萎卵相关母体因素,囊胚期胚胎移植增加枯萎卵的发生风险,而低血清β-hCG水平是枯萎卵发生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胚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凤丹’牡丹种胚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外植体处理时间、激素配比、基本培养基、光照强度及不同成熟度的种胚对‘凤丹’牡丹胚培养的影响,并探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最佳的防褐方式。结果表明:‘凤丹’牡丹无菌体系建立过程中,种子用0.1%HgCl消毒8min时,其萌芽率最高,污染率、褐化率最低,为最佳消毒时间。胚培养过程中,最佳激素配比为0.5mg/L 6-BA+0.1或0.2mg/L NAA;并以MS为基本培养基,光照强度为1 000Lux时最适合种胚的生长;且以6月底采摘的幼嫩种子的种胚为试验材料时,萌芽率最高,污染率最低,可作为胚培养过程中的理想试材。防褐研究结果表明,AC与PVP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其中PVP在2g/L的水平上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褐化率最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胚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贺丹,苏晓迪,何松林,解梦珺,郑云冰.不同培养基对牡丹、芍药杂交种胚培养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常可可,杨玉珍,张志浩,李娟,赵大芳.‘凤丹’牡丹胚培养及褐化防治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9
[3].诸葛菲,洪彬,徐胤,沈琦超,林新春.马来甜龙竹种胚培养增殖芽芽尖再生体系建立[J].核农学报.2019
[4]..浙大培育的世界首例胚培养百山祖冷杉幼苗回归大自然[J].新农村.2019
[5].史爱华,章振华,张建伟,沈佳,习硕.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鸡胚培养工艺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囊胚培养时间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
[7].胡彦,张铁,张志信,杨绪旺,胡展育.草果胚培养技术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9
[8].张静雯,董玲凤,黄建洲,范树明,冼卓杰.两种不同囊胚培养方式对囊胚培养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9].宋慧,王迎儿,黄芸萍.中国南瓜(Cucurbita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10].欧莹,华芮,全松.囊胚培养可能增加枯萎卵发生风险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