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铜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微孔,醋酸,乙醇,氧化亚铜,氧化碳,燃料。
铜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敏[1](2019)在《铜配合物衍生铜-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原位电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C_2产物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廉价、无毒、丰富、可再生的C_1资源~1。将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碳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双重意义,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CO_2热力学稳定、动力学惰性,其转化利用存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双重难题。采用电化学方法将CO_2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Janine,Nebel,Stefan,Schmidt,Qiushi,Pan,Katrin,Lotz,Stefan,Kaluza[2](2019)在《水滑石基钴铜催化剂中钴的碳化在高碳醇合成中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Co-Cu基催化剂广泛用于合成气制高碳醇反应(HAS)中.尽管很难从本质上完全理解催化剂的活性位,但是在HAS条件下生成的Co_2C对反应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开发了CO预处理工艺,系统地研究了钴的碳化对催化剂结构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在HAS反应之前将催化剂暴露在含CO的气氛中,催化剂表面发生Co的富集,然后形成碳化物.这种表面改性减少了烃类的形成,促进了C2+OH的形成.催化剂经20 bar下CO预处理后,乙醇选择性最高,烃类选择性最低.(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封超,彭东,徐成华,卫冰,侯亚楠[3](2019)在《含Bi、Mg的硅酸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铋、硅酸钠和MgO-SiO_2复合微球为原料,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沉淀法制备了含Bi、Mg的硅酸铜催化剂,其结构经SEM,低温N_2吸附-脱附、XRD和XPS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在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炔化反应活性高,1,4-丁炔二醇选择性大于96%。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组分主要为无定形硅酸铜,分散度与稳定性较好,活性组分Cu和Bi不易流失。(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吴佳佳,王育,鲁树亮,刘海江,马天石[4](2019)在《雷尼铜制备的多孔氧化铜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雷尼铜在低温氧化后制备多孔CuO催化剂,采用XRD,XPS,SEM,H_2-TPR,HRTEM等对催化剂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在微反应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在气相乙烯脱CO反应中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多孔Cu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CO脱除能力,活性主要来源于催化剂中纳米级的CuO粒子及Cu_2O粒子中的Cu+的共同作用;在反应压力为2.0 MPa、反应温度为90℃、气态空速在3 000 h-1的条件下,多孔CuO催化剂可以将乙烯中CO脱除至3×10~(-8)(w)以下。(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张蓝溪[5](2019)在《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负载型骨架铜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植物废弃油酯经酯交换反应可转化为生物柴油。近些年来,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由于生物柴油在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甘油,需要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如1,2-丙二醇),以提高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因此,论文主要围绕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展开研究,着重对以骨架铜(Raney Cu)作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进行探索,采用SEM、XRD、H_2-TPR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间歇釜和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催化甘油氢解活性及1,2-丙二醇选择性进行评价,并对负载型Raney Cu/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失活成因以及催化剂的再生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于指导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催化剂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论文首先在间歇釜中对Raney Cu催化剂催化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溶剂极性对催化剂活性及1,2-丙二醇选择性影响显着;溶剂极性小能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骨架铜的聚集,使催化剂甘油氢解活性相对较高;但不利于1,2-丙二醇从催化剂表面快速分离。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在4.0MPa、215oC、30%甘油乙醇为原料的条件下Raney Cu(添加1 wt%CaO)催化甘油的转化率为79.1%、1,2-丙二醇选择性为89.3%。针对Raney Cu机械强度差易粉化的缺点,以拟薄水铝石和铜铝合金粉为原料制备了负载型Raney Cu/Al_2O_3。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215oC、3MPa、LHSV=1h~(-1)、H_2/Gly=500和20wt%甘油乙醇溶液的反应条件下,甘油转化率达到99.0%,1,2-丙二醇选择性为73.6%。并对Raney Cu/Al_2O_3进行改性研究,提高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分别采用湿混法和碱液浸渍法对Raney Cu/Al_2O_3催化剂进行ZnO和Cr_2O_3改性。最后,对负载型Raney Cu/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成因及再生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载体表面骨架铜逐渐向晶态铜转型,从而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在空气中,使用高温焙烧的方式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再生研究,考察了再生温度和时间对催化剂甘油氢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50oC焙烧4h的再生效果较好。再生催化剂在200oC、3MPa氢分压、LHSV=1.0h~(-1)、H_2/Gly=500、20wt%甘油乙醇溶液条件下,甘油转化率和1,2-PDO选择性分别恢复至98.9%和89.3%。但再生催化剂均不稳定,认为Raney Cu/Al_2O_3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再生时其载体表面的骨架铜均被空气氧化为CuO,原来的骨架铜结构消失,导致催化剂的稳定性变差。(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期刊2019-06-25)
吴佳佳,鲁树亮,田保亮[6](2019)在《雷尼铜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醋酸酯加氢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高温热熔融法制备出不同成分以及不同金属元素掺杂的Cu-Al合金前驱体,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活化后制备出多孔雷尼铜催化剂,分析不同的合金成分对Cu-Al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活化的过程和纳米多孔铜的形成、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作为催化剂对醋酸酯加氢反应的影响。对雷尼铜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表征发现,催化剂为多孔结构并分析不同的合金成分对Cu-Al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活化的过程和纳米多孔铜的形成、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其作为催化剂对醋酸酯加氢反应的影响。在醋酸酯加氢反应中,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温度为250℃,反应压力为3.0Mpa,摩尔氢酯比为37,醋酸酯的液体空速为0.25h-1),Al原子比例为67%时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加氢活性,而Al原子比例为50%时催化剂则不具备有加氢活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贾东森[7](2019)在《碳微球表面性质调控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材料负载Cu催化剂在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中Cu物种的分散度和价态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碳微球是一种新型碳材料,具有粒径均匀可调、比表面积高、结构丰富和表面性质易修饰等优点。将Cu物种限域到碳球介孔孔道或空腔中可有效提高活性Cu物种的分散度,抑制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团聚,但活性Cu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氧化,导致催化剂失活较快。同时,碳球壳层和介孔对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传质和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会降低催化反应速率。若将Cu物种负载于碳球表面,可大大减小反应中分子扩散阻力,从而提高催化反应速率。同时,通过调控碳球的表面性质,可提高Cu物种的分散度,并抑制其在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本论文分别合成了表面缺陷密度不同的有序微孔碳球和原位N掺杂碳球,然后以其为载体制备出表面负载Cu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通过多种表征和催化性能评价,研究了载体的表面性质对催化剂的结构、组成以及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苯酚(R)和甲醛(F)为碳源,叁嵌段聚合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在不同的原料浓度下合成的碳球(CS-1、2、3)具有类似的有序微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和孔容等织构性质也较为相似。随着合成原料浓度提高,CS粒径逐渐增大,CS表面缺陷密度也随之提高。(2)Cu/CS催化剂中Cu物种均匀分散于CS载体的外表面,且主要落位于碳球微孔孔口处。随着CS载体表面缺陷密度的增加,Cu物种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逐渐提高。同时,增加CS载体表面缺陷密度能够增强载体与Cu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CuO自还原为活性物种Cu_2O和Cu。其中,CS-1载体的表面缺陷密度最大,Cu物种分散度和活性Cu物种含量最高,催化性能最佳,STY_(DMC)和C_(CH3OH)分别达到276.6mg/(g_(cat)·h)和3.4%。(3)以盐酸多巴胺(DA)作为含氮碳源,采用低温水热法在不同碳化温度下合成的聚多巴胺碳球(PDA-T)均为平均直径500nm左右的微孔碳球。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PDA-T载体的石墨化程度越来越高,碳骨架中的Sp3 C逐渐转变为Sp2 C,当碳化温度达到700℃及以上时,Sp3 C全部逐渐转变为Sp2 C;同时,载体的总N含量逐渐减少,含N基团由吡咯N逐渐转变为吡啶N,再转变为石墨N。(4)Cu/PDA-T催化剂中Cu物种均匀分散于PDA-T的外表面。载体中的吡啶N和石墨N是影响催化剂中Cu物种分散度的主要原因,且两种含N基团总含量越大,Cu物种分散度越高。PDA-T载体中的含N基团能够增强载体与Cu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稳定Cu物种的价态,抑制Cu物种被还原或者氧化,且载体的N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DA-500载体由于其碳骨架中含有部分Sp3 C,使得其电子阻抗较高,导电性较差,不利于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催化剂的STY_(DMC)、C_(CH3OH)和TOF_(DMC)仅为20.6mg/(g_(cat)·h)、0.6%和0.2h~(-1)。Cu/PDA-700中Cu物种粒径最小,分散度最高,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其STY_(DMC)、C_(CH3OH)和TOF_(DMC)分别达到278.1mg/(g_(cat)·h)、3.6%和3.3h~(-1)。(5)活性Cu物种的团聚和氧化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两个原因,且团聚是最主要的原因。载体的表面缺陷或含氮基团能够抑制反应过程中活性Cu物种的氧化,但表面缺陷密度大或N含量高的催化剂中Cu物种颗粒尺寸较小,表面能较高,容易发生团聚,导致催化剂失活较快。(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侯晓雄[8](2019)在《碳气凝胶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醋酸甲酯加氢制乙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醇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绿色的可替代性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新型的乙醇制取技术,醋酸甲酯催化加氢制乙醇工艺优势明显,反应简单、副产物少和催化剂成本低廉,促进了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催化剂的开发,因此设计合成具有优异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成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碳材料,尤其是碳气凝胶,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丰富且易调变、稳定性高等特性,被广泛地用作催化剂的载体。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模板法与杂元素掺杂及化学活化法相结合制备掺硼碳气凝胶和活性碳气凝胶。探讨了杂元素掺杂及KOH活化对碳气凝胶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构筑了含有大量微孔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碳气凝胶负载铜催化剂,并用于醋酸甲酯(methyl acetate,MA)加氢制乙醇反应,探讨了碳气凝胶载体的织构性质、表面官能团等对活性组分铜的分散度、纳米粒子尺寸及其价态分布以及催化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制备初始载体碳气凝胶(carbon aerogels,CAs)时,一方面采用NaOH溶液去除二氧化硅模板,使得载体形成多孔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溶胶凝胶过程中水浴温度及静置时间、前驱体焙烧速率调控CAs的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当水浴温度为50°C,静置时间为6 h,焙烧速率为5°C/min时,CAs的微孔数量最多,其比表面积达到1279 m~2 g~(-1)。(2)研究了硼(B)掺杂对Cu-CAs催化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B掺杂量为3 wt%,Cu-3BCAs催化剂活性最高,其醋酸甲酯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分别为90.5%和59.4%。结合TEM、XPS等表征结果分析,可能是硼元素的加入有效地增强了载体和金属铜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活性组分铜的分散度,为反应提供了优异条件,从而改善了催化性能;(3)采用氢氧化钾活化初始碳气凝胶,制备活性碳气凝胶(activated carbon aerogels,ACAs)。通过改变KOH用量调控ACAs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织构性质。ACAs的比表面积、微孔含量和孔体积随着氢氧化钾和CAs质量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质量比达到或超过6时呈现降低趋势,可能是氢氧化钾和CAs过反应所致。ACAs的最大比表面积达到了2500m~2·g~(-1)。此外,KOH活化增加了CAs表面含氧官能团,主要包括C=O,COOH和OH。随着氢氧化钾用量的增加,各种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也随之增加。微孔对金属铜纳米粒子的锚定作用及表面含氧官能团有效提高了铜的分散度,减小铜纳米颗粒,并且有效调控活性组分铜的价态分布,增加了一价铜含量,进而提高了MA催化加氢反应活性;(4)在T=330°C,P=2.0 MPa,液时空速2 h~(-1),反应时间10 h条件下,随着氢氧化钾和初始载体用量比增加,Cu-ACAs催化性能呈现火山型曲线。当质量比为4时,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优催化活性,醋酸甲酯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分别达到95.2%和62.2%。分析认为,较大的比表面积、大量的微孔和表面含氧官能团提高了铜-载体相互作用力、分散度和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纳米颗粒尺寸,提高了Cu~+的含量,为反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强了Cu-ACAs催化加氢活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贾东森,张国强,尹娇,张亮亮,赵丹[9](2019)在《碳球表面缺陷密度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表面缺陷密度不同的有序微孔碳球(CS),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表面负载铜催化剂(Cu/CS),用于催化气相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结合表征结果,研究了载体表面缺陷密度对Cu/CS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的表面缺陷密度随其粒径增大而增大,且其缺陷密度越大,催化剂中Cu物种分散度越高;同时,较大的表面缺陷密度有利于增强载体与Cu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力,促进CuO自还原为活性物种Cu2O和Cu,从而提高催化活性。长期评价结果表明,Cu物种的氧化和团聚是造成Cu/CS催化剂失活的原因。CS的表面缺陷抑制了反应过程中活性Cu物种的氧化,且缺陷密度越大,Cu物种抗氧化能力越强;但表面缺陷密度大的催化剂中Cu物种颗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因而更容易发生团聚。(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邱成刚[10](2019)在《铜催化剂让二氧化碳回收更高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些有效的方式,从空气中消除过多的二氧化碳并且将它们转变成为可再生燃料等产品。但是将二氧化碳转变成为有用化学物的过程不仅枯燥、昂贵而且非常浪费,因此从经济和环境方面都不可行。现在美国能源部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人工光合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4-08)
铜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o-Cu基催化剂广泛用于合成气制高碳醇反应(HAS)中.尽管很难从本质上完全理解催化剂的活性位,但是在HAS条件下生成的Co_2C对反应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开发了CO预处理工艺,系统地研究了钴的碳化对催化剂结构性能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在HAS反应之前将催化剂暴露在含CO的气氛中,催化剂表面发生Co的富集,然后形成碳化物.这种表面改性减少了烃类的形成,促进了C2+OH的形成.催化剂经20 bar下CO预处理后,乙醇选择性最高,烃类选择性最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志敏.铜配合物衍生铜-氧化亚铜催化剂的原位电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C_2产物催化性能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19
[2].Janine,Nebel,Stefan,Schmidt,Qiushi,Pan,Katrin,Lotz,Stefan,Kaluza.水滑石基钴铜催化剂中钴的碳化在高碳醇合成中的作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3].封超,彭东,徐成华,卫冰,侯亚楠.含Bi、Mg的硅酸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J].合成化学.2019
[4].吴佳佳,王育,鲁树亮,刘海江,马天石.雷尼铜制备的多孔氧化铜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J].石油化工.2019
[5].张蓝溪.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负载型骨架铜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9
[6].吴佳佳,鲁树亮,田保亮.雷尼铜催化剂的制备及用于醋酸酯加氢反应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7].贾东森.碳微球表面性质调控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
[8].侯晓雄.碳气凝胶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醋酸甲酯加氢制乙醇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贾东森,张国强,尹娇,张亮亮,赵丹.碳球表面缺陷密度对其负载铜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9
[10].邱成刚.铜催化剂让二氧化碳回收更高效[N].中国科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