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沉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件,元古界,臼齿,柴达木盆地,天水市,盐湖,白山。
事件沉积论文文献综述
黄俊亚,张伟,巴燕,周红智,杜保军[1](2019)在《广西来宾二迭系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蓬莱滩剖面沉积微相演变及其对生物灭绝事件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二迭世(瓜德鲁普世)末期发生了一次全球范围的生物灭绝事件,大约有34%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消失,同时发生了全球规模的海退事件。该事件在中国反应为东吴运动,致使华南大部分地区瓜德鲁普统—乐平统之交产生不整合。广西来宾地区位于扬子地台南缘,在中—晚二迭世时期处于滇黔桂盆地的东部。由于其独特的古地理位置,来宾地区发育了连续的中—晚二迭世海相沉积,是研究此次生物大灭绝和环境演变的绝佳位置。本文对广西来宾蓬莱滩瓜德鲁普统—乐平统(G—L)界线剖面沉积微相和生物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剖面1~7层共发育5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组合,既礁基相组合、礁核相组合、覆礁相组合、礁滩相组合和深水斜坡相组合,生物礁发育于一个海退序列中。生物碎屑的丰度和类型在7a层突然急剧降低,与该剖面碳同位素的负偏和汞异常的出现一致,但实际上在这一层位只有个别牙形石和菊石消失,生物屑丰度的剧变并不能代表灭绝线,而是对海平面剧变的沉积响应。(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徐笑梅,高抒,周亮,杨保明[2](2019)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极端波浪事件沉积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长时间尺度台风序列对于预测未来超强台风的活动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历史上影响海南岛地区的台风十分频繁,但因缺少确切而详实的记载往往无法判断其是否为超强台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千百年尺度的超强台风沉积记录。本文对海南岛东北部翁田镇沿海地区进行详细野外调查,选定白石堡海岸沙丘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该沙丘剖面中识别出风暴越岸沉积和海滩岩巨砾沉积。根据沉积学分析和动力过程分析,这两种类型沉积极有可能是由历史上的台风事件形成,形成年代可能达到距今3 400 a;将该沉积层中的海滩岩巨砾与台风"威马逊"搬运的最大海滩岩巨砾进行对比,发现形成该沉积层海滩岩巨砾的台风事件强度应比台风"威马逊"更强,表明该区域历史上超强台风的存在,这对建立千百年尺度的台风序列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区岸外珊瑚岸礁发育良好,动力分析表明礁坪宽度对于波浪消减、海岸防护具有显着作用。然而,随着海南岛珊瑚岸礁日益衰亡、风暴强度逐渐加大和海面持续上升,未来海南岛地区的海岸极端风浪危害和海岸侵蚀形式威胁正日益加大,亟待加强海南岛珊瑚岸礁保护。(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袁珍,李文厚,杨喜彦,张倩[3](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组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剖面观测以及钻测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事件沉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地震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和重力流沉积事件;通过对各事件沉积物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这些事件沉积之间的时空组合关系的详细研究,发现这些事件沉积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联系紧密:时间上,它们的高潮期均发生在长7早期,空间上,它们互相共生并与延长期湖盆的充填史有关;自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这些事件沉积被很好地记录下来,深湖区发育缺氧事件形成的优质烃源岩、因地震事件及火山事件而触发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事件砂体,它们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结合盆地的构造史分析认为,这些事件沉积是秦岭造山事件的响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奇[4](2019)在《吉林白山地区新元古界沉积环境演化及沉积事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南部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北缘中朝准地台区,新元古界地层发育连续、分布广泛。近年来针对本地区新元古代沉积事件的研究取得很多认识,但是缺乏对新元古界沉积环境演化的研究。本论文以吉林白山地区新元古界为对象,运用沉积学、事件沉积学等理论,结合野外剖面实测和薄片分析资料,开展新元古界地层序列、沉积体系类型、沉积模式及典型沉积事件的研究。论文取得研究成果与认识如下:依据实测剖面地层序列和岩石组分,总结新元古界各种沉积相的岩石学标志,共识别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2个大类,8个亚类以及19个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滨岸、台地、台地边缘、台地缓坡和盆地五种沉积体系,进一步划分为14个亚相和19个微相。研究区新元古界分为两个沉积序列。第一序列为钓鱼台期—桥头期,由障壁滨岸沉积向无障壁滨岸沉积的演化过程,组成完整的青白口纪二级旋回;第二序列为万隆期—青沟子期,研究区由缓坡型台地向镶边缓坡型台地的演化过程,形成完整的震旦系二级旋回;青白口系二级旋回和震旦系二级旋回共同构成新元古代大型一级旋回。碳酸盐岩沉积演化受控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万隆组海侵期早期,研究区发育以开阔台地—台地缓坡为组合的缓坡型台盆体系;至八道江组海退期,研究区发育以开阔台地-台缘礁-台地缓坡为组合的开放型镶边台盆体系,台缘相区向盆地进积;青沟子组海退末期,研究区发育以局限台地-台缘礁-台地缓坡为组合的封闭型镶边台盆体系,台缘相区进一步向盆地相区进积。万隆组臼齿构造灰岩属于纳米级微亮晶碳酸盐岩,由微亮晶条带和基质组成;按形态-成因划分为原地型丝状、条带状和瘤状以及异地型碎屑块状,随着水体由深到浅,呈现瘤状-碎屑状-条带状-丝状的演化过程;形成于稳定克拉通台地缓坡环境,集中发育在中缓坡—深缓坡上部。八道江组迭层石形态以缓波状、柱状、分叉柱状为主,发育于台缘生物礁环境,集中发育在礁核—礁后滩下部;迭层石从沉积开始到结束经历礁核下部—礁核上部—礁后滩的变化过程,总体为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指示八道江期研究区至少发生一次缓慢的海侵,与区域构造演化相互印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单新,石学法,乔淑卿,刘建兴,金丽娜[5](2019)在《东海中部陆架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重力流的两个端元为浊流和碎屑流。浊流中悬浮的沉积物由流体的紊流和颗粒间碰撞来支撑,每个沉积物颗粒运动相对独立,浊流沉积由浊流一层一层沉积而成。相对比而言,碎屑流中的沉积物由基质的紧致力支撑,沉积过程中碎屑流中的沉积物同时沉积下来。然而并非所有的沉积物重力流沉积都由浊流和碎屑流沉积而成,人们发现应用常规浊流或碎(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高春亮,余俊清,闵秀云,成艾颖,洪荣昌[6](2019)在《晚冰期以来大柴旦盐湖沉积记录的古气候演变及其尘暴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大柴旦盐湖DCD03沉积剖面柱硼镁石矿层下伏土黄色淤泥质粉砂层为研究对象,基于AMS ~(14)C年代学、岩性地层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土黄色湖相淤泥质粉砂沉积记录的尘暴事件,以及重建晚冰期以来西风环流显着影响区的水文气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DCD03沉积剖面的淤泥质粉砂样品粒度频率曲线呈现为双峰态,主峰(均值10μm)反映了河流作用携带入湖的细粒组分,次峰(>32μm)则反映了风力作用以及河流作用等携带入湖的粗粉砂粒组分。大于64μm的砂砾组分可能代表外源风尘物质的输入,由尘暴天气携带入湖。大柴旦地区晚冰期以来依次出现了博令和阿勒罗德暖期(12.94~12.17 cal.ka BP)、新仙女木冷期(12.17~11.37 cal.ka BP)、不稳定的早全新世气候(11.37~8.64 cal.ka BP)以及趋于偏冷干的中全新世早期(8.64~7.39 cal.ka BP)。(本文来源于《盐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王志金[7](2019)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沉积—构造事件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在泛非—祁连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化阶段,于寒武纪—奥陶纪发育了汇聚板块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形成了NWW—SEE向展布的柴北缘构造带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沉积了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建造。在此期间,柴北缘古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及欧龙布鲁克微地块和柴达木地块的汇聚作用与欧龙布鲁克微地块南缘沉积类型的发展演化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构成了完整的盆—山耦合体系,引发了一系列构造事件、火山喷发事件及多种类型的事件沉积等。其中欧龙布鲁克微地块整体位于滩间山岛弧北部,在早古生代发生构造背景的转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为活动大陆边缘,并诱发了多期火山喷发事件,在柴北缘构造带内形成多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变碎屑岩夹层,同时陆—弧碰撞造山导致的陆壳基底的隆升及大量岛弧物质为稍后期的盆地内部碎屑岩沉积提供了重要物源。与此同时,欧龙布鲁克微地块由稳定型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陷落为深水斜坡环境,在盆地内早奥陶世晚期系有规律地集中发育碳酸盐岩滑塌沉积及重力流沉积(海底扇,浊积岩等)。在此之后,由于岛弧物质向盆地内部提供大量碎屑物质,且陆—弧碰撞触发的火山及地震活动导致了同时期大量的碎屑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并触发相对深水区沉积物向更深水区移动,使得其沉积类型转化为浊流沉积。统计表明上述事件沉积发育的时间与柴北缘地区构造活动相对活跃期基本一致,因此这些早奥陶世晚期厚层、多期次、非稳定性的重力流砂体为柴北缘洋陆俯冲及陆—弧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奇,王金娜,傅锚,贾雨华,王新宇[8](2019)在《吉林白山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沉积演化规律及沉积事件探讨:以青沟子剖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白山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在青沟子剖面上出露连续,发育多种沉积事件。笔者通过实测剖面资料及碳酸盐岩镜下特征分析,研究白山地区万隆组—青沟子组碳酸盐岩的沉积演化规律和典型事件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白山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具有缓坡型台盆体系—镶边型台盆体系动态演化的特征,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的重要因素。结合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类型,提出"封闭性镶边缓坡台地"沉积模式。分析沉积事件特征与沉积环境的联系,证实臼齿构造集中发育于中缓坡相,迭层石集中发育于礁核和礁后滩相。(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19年01期)
李洋,査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刘俊余[9](2019)在《甘肃天水市西部全新世古泥流沉积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在甘肃省天水市西部发现含有古泥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通过进行系统采样,并在室内进行粒度组成的测试分析以及> 0. 1mm颗粒的筛选和观测。结果显示:全新世剖面中含有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与野外宏观观察判定的次数一致。通过地层对比、光释光测年及古人类文化遗物比对等技术手段,确定这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分别发生在7000~6000a B. P.、5500~4800a B. P.和4200~4000a B. P.。气候变化背景分析表明,发生在7000~6000a B. P.、5500~4800a B. P.和4200~4000a B. P.的3期古泥流沉积事件,正是对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响应。(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5期)
纪秋梅,吕苗,张俊明,胡春林,朱茂炎[10](2019)在《埃迪卡拉纪全球成磷事件沉积地球化学模型探讨:以扬子板块不同相区陡山沱组含磷岩层研究为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埃迪卡拉纪是地球第二次大规模成磷时期,全球各大陆均有这次成磷事件的记录。目前对于该时期成磷事件的形成尚未有广泛接受的地球化学模型解释。而磷酸盐的沉积受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因此通过该时期磷块岩沉积与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演变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为全球大规模成磷事件的沉积地球化学模型建立提供验证。文章通过对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纪不同相区磷块岩中碳酸盐组分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磷块岩形成时底层海水处于次氧化—接近氧化的不稳定状态,氧化还原界面沿浅海—大陆架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为磷块岩的大规模形成提供最佳沉积地球化学条件。合适的海水化学条件及丰富的磷质来源,大大增加了磷块岩沉积的空间和机会,导致了地质历史时期第二次全球规模成磷发生。(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事件沉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长时间尺度台风序列对于预测未来超强台风的活动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历史上影响海南岛地区的台风十分频繁,但因缺少确切而详实的记载往往无法判断其是否为超强台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千百年尺度的超强台风沉积记录。本文对海南岛东北部翁田镇沿海地区进行详细野外调查,选定白石堡海岸沙丘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该沙丘剖面中识别出风暴越岸沉积和海滩岩巨砾沉积。根据沉积学分析和动力过程分析,这两种类型沉积极有可能是由历史上的台风事件形成,形成年代可能达到距今3 400 a;将该沉积层中的海滩岩巨砾与台风"威马逊"搬运的最大海滩岩巨砾进行对比,发现形成该沉积层海滩岩巨砾的台风事件强度应比台风"威马逊"更强,表明该区域历史上超强台风的存在,这对建立千百年尺度的台风序列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区岸外珊瑚岸礁发育良好,动力分析表明礁坪宽度对于波浪消减、海岸防护具有显着作用。然而,随着海南岛珊瑚岸礁日益衰亡、风暴强度逐渐加大和海面持续上升,未来海南岛地区的海岸极端风浪危害和海岸侵蚀形式威胁正日益加大,亟待加强海南岛珊瑚岸礁保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沉积论文参考文献
[1].黄俊亚,张伟,巴燕,周红智,杜保军.广西来宾二迭系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蓬莱滩剖面沉积微相演变及其对生物灭绝事件的响应[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9
[2].徐笑梅,高抒,周亮,杨保明.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极端波浪事件沉积记录[J].海洋学报.2019
[3].袁珍,李文厚,杨喜彦,张倩.鄂尔多斯盆地叁迭系延长组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刘奇.吉林白山地区新元古界沉积环境演化及沉积事件探讨[D].吉林大学.2019
[5].单新,石学法,乔淑卿,刘建兴,金丽娜.东海中部陆架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高春亮,余俊清,闵秀云,成艾颖,洪荣昌.晚冰期以来大柴旦盐湖沉积记录的古气候演变及其尘暴事件[J].盐湖研究.2019
[7].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王志金.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沉积—构造事件耦合关系[J].沉积学报.2019
[8].刘奇,王金娜,傅锚,贾雨华,王新宇.吉林白山地区新元古界碳酸盐岩沉积演化规律及沉积事件探讨:以青沟子剖面为例[J].世界地质.2019
[9].李洋,査小春,黄春长,庞奖励,刘俊余.甘肃天水市西部全新世古泥流沉积事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10].纪秋梅,吕苗,张俊明,胡春林,朱茂炎.埃迪卡拉纪全球成磷事件沉积地球化学模型探讨:以扬子板块不同相区陡山沱组含磷岩层研究为实例[J].高校地质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