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本旭[1]2003年在《不同剂量~(131)I作用于正常大鼠甲状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尽可能平衡个体差异的条件下,不同剂量的~{131}I对大鼠甲状腺细胞形态学变化、甲状腺细胞凋亡以及功能、吸碘率及有效半衰期的影响,找出不同剂量的~{131}I作用于大鼠甲状腺后,甲状腺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功能转归的规律,从而为临床~{131}I治疗甲亢和非毒性甲状腺肿提供参考。实验方法: 将纯系大鼠分成7组,平衡性别。每克甲状腺组织给~{131}I剂量分别为30μCi、60μCi、70μCi、80μCi、90μCi、100μCi、170μCi。服用~{131}I总剂量(μCi)=(30~170)μCi×甲状腺质量/24小时摄~{131}I率。测定示踪量与治疗量~{131}I的吸碘率及有效半衰期;给药后1、3、6月测定游离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取甲状腺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给药后每半个月测定大鼠体重一次。结果: 随着~{131}I剂量增加及时间延长,甲状腺滤泡逐步萎缩,滤泡腔减小,染色由红色逐渐变淡,并转化为蓝染,每高倍视野下甲状腺细胞计数随着~{131}I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多(除30μCi组外),大致呈线形关系,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直接相关,~{131}I剂量越大,受损和死亡细胞越多。在一定131I剂量范围内(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60μCi), 大鼠甲状腺整体功能可以维持正常,即大鼠甲状腺存在维持功能正常的131I剂量耐受范围。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各组动物Bcl-2表达量在服~{131}I后均有不同程度上调,~{131}I剂量越大,Bcl-2的表达量越高,随着时间延长,各组Bcl-2表达量均大幅下降。Bcl-2的高表达能抑制甲状腺细胞凋亡。服~{131}I六月后,射线直<WP=6>接作用早已消失,但服~{131}I剂量较大的组Bcl-2的表达量仍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内稳控系统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早发甲低的发生与~{131}I剂量有关,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70μCi时, ~{131}I剂量越大,甲低发生越早;射线损伤甲状腺基因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持续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甲状腺的功能直到~{131}I治疗后6月尚未完全稳定。发生甲低的大鼠,~{131}I剂量越大,TSH浓度越高。个体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常规~{131}I治疗剂量(60μCi~100μCi/克甲状腺组织)的吸碘率及有效半衰期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过大时,吸碘率明显降低。结论: 正常纯系大鼠甲状腺给予不同剂量~{131}I处理后,甲状腺细胞损伤程度及持续影响时间都随~{131}I剂量增加而增加。在一定131I剂量范围内(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60μCi),可以达到既破坏部分甲状腺细胞又维持大鼠甲状腺功能正常,并避免早发甲低的目的。
安艳, 陈如松, 涂开成, 曹珍山, 郭丰莉[2]1998年在《放射性碘致大鼠甲状腺损伤的形态计量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定量测定131I照射后大鼠甲状腺的有关组织学参数变化。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用体视学方法,从大鼠甲状腺的腺体水平和细胞水平测定了各项形态计量学参数(包括二维和叁维)。结果所测得的一些形态计量学参数随甲状腺剂量改变而增加或减少。结论尽管在较低剂量131I照射下,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生长发育和甲状腺功能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但所测的各项参数与甲状腺吸收剂量之间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尤以胶体体积密度参数的变化最为明显,其D25值和D50值为最低。
涂晓坤[3]2013年在《活血消瘿方对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实验性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的建立;探讨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及观察活血消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作用;分别从活血消瘿方对实验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甲状腺细胞增殖、甲状腺血管生成、甲状腺细胞趋化的影响等角度,探讨活血消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性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的制备和实验分组处理: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120-140g。大鼠编号后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对照组、L-T4组、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每组10只。正常组(按1m1/100g体重)灌服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分别(按1m1/100g体重)灌服给予浓度为0.1%的丙基硫氧嘧啶(PTU)溶液,各组连续灌服8周。第9周起,L-T4组(按1m1/100g体重)灌服给予浓度为0.1mg/L的左甲状腺素钠(L-T4)溶液,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分别(按1m1/100g体重)灌服给予浓度为44g/L、88g/L、176g/L的活血消瘿方溶液,模型对照组(按1m1/100g体重)灌服给予蒸馏水,各组连续灌服8周,于造模结束后利用彩色多普勒判断模型均制备成功。于第17周将大鼠麻醉后处死,颈动脉采血2m1,分离血清以备ELISA检测;完整分离两侧甲状腺,分别将各只大鼠左侧甲状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4%多聚甲醛固定,制作组织切片,用于免疫组化分析;一部分用2.5%戊二醛固定,制作超薄组织切片,用于电镜观察;分别将各只大鼠右侧甲状腺切开分成两部分,均-20℃冻存,一部分用于蛋白印迹分析,一部分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2形态学观察:超薄组织切片标本经染色后采用电镜观察。3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中PCNA的表达。4Annexin-V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5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的浓度。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中FGF-2、CXCR-4的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6.0软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电镜下观察超薄组织切片的结果表明:正常组大鼠的甲状腺组织细胞质内有较多的溶酶体,各处可见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表面可见密布的核糖体小颗粒,细胞间的交界复合体清晰可见,滤泡腔内充满大小较为均匀一致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滤泡腔边缘存在较多的微绒毛。模型对照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细胞高度肿胀,内质网扩张,内质网的表面核糖体分布密集。与正常组相比,L-T4组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溶酶体较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T4组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滤泡腔可见,内质网的扩张较小,细胞质内多见游离的核糖体小颗粒。2蛋白印迹法检测PCNA表达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PCNA的表达显着增多(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T4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PCNA的表达均显着减少(P<0.01);与L-T4组相比,中、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PCNA的表达均有显着差异(P<0.01),而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PCNA的表达无显着差异;与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PCNA的表达均有显着差异(P<0.01);与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随活血消瘿方的浓度增大而PCNA的表达降低更为明显,即高剂量活血消瘿方对大鼠甲状腺组织PCNA表达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3Annexin-V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T4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率均显着增大(P<0.01);与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率增大(P<0.05),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大(P<0.01);与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率有显着差异(P<0.01)。4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浓度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浓度显着增大(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浓度降低(P<0.05),L-T4及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浓度均显着降低(P<0.01);与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而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无显着差异;与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浓度无明显差异。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2表达的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甲状腺组织可见到FGF-2表达呈强阳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T4组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FGF-2表达较少。定量的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FGF-2阳性表达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显着增大(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T4组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FGF-2阳性表达面积和累积光密度均显着降低(P<0.01);与L-T4组相比,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FGF-2阳性表达的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有显着差异(P<0.01),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无显着差异;与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FGF-2阳性表达面积和累积光密度均显着降低(P<0.01);与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FGF-2阳性表达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无显着差异。6免疫组化叁步法检测在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CXCR-4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甲状腺组织可见到CXCR-4表达呈强阳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T4组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CXCR-4表达较少。定量的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CXCR-4阳性表达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显着增大(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T4组及低、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CXCR-4阳性表达面积和累积光密度均明显降低(P<0.01);与L-T4组相比,低、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CXCR-4阳性表达的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有显着差异(P<0.01),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CXCR-4阳性表达的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无显着差异;与低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中、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CXCR-4阳性表达的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有显着差异(P<0.01);与中剂量活血消瘿方组相比,高剂量活血消瘿方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CXCR-4阳性表达面积和累积光密度无显着变化。结论1活血消瘿方可改善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的微观形态及结构。2活血消瘿方可通过抑制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增殖、促进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细胞的凋亡、抑制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血管生成、抑制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甲状腺细胞的趋化等途径对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发挥作用。
曾明星[4]2017年在《活血消瘿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经验及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中医理论研究,提高临床辨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水平;通过对活血消瘿方临床应用经验的研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通过活血消瘿方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探索其作用的具体靶点。方法:(1)理论探讨: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疗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痰血瘀阻这一重要病机进行了系统研究。(2)活血消瘿方临床应用经验研究:从其组方、各药药效、药物学、制作工艺、临床应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总结。(3)实验研究:将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于SPF级实验室中分笼、恒温、恒湿饲养。适应性饲养2周后,予0.1%的PTU溶液灌胃造模8周。自第9周始,给予药物灌胃4周。4周后,腹腔注射麻醉:心脏取血,分离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α水平;分离甲状腺组织:取左侧甲状腺一部分用于制作石蜡切片及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一部分用于行qRT-PCR检测PI3KmRNA、AktmRNA及mTORmRNA表达水平;取右侧甲状腺行Western-Blot检测PTEN、EGFR、ERK1/2、BAX、CyclinD1、FOXO3a蛋白表达情况,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理论研究:甲状腺实性结节可以用“瘿结”命名,以甲状腺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以用“结瘿”命名。正气亏虚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的内因,情志失调是其发生的诱因,饮食起居失常是其高发的重要原因,痰瘀贯穿于其整个病程之中,是其重要的病理环节,也是导致其迁延难愈及复发的潜在因素。痰血瘀阻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既有痰瘀同病的一般特点,也具有其自身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局部疼痛、甲状腺结节等。在不同病证中的表现不同,在继发或并发症中的表现不同,病情轻重不同、表现也不同。结节性甲状腺肿痰血瘀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火毒炽盛,痰凝血瘀;脾虚失运,痰滞血瘀;阴虚火旺,痰结瘀阻;阳虚寒凝,痰瘀内生。在治疗时需:明确痰瘀的主次、轻重及层次;以调气畅志为先;注意饮食宜忌、慎起居;注意兼症的治疗;随症配伍;内外合治、慢病缓图;防变防复。从痰瘀论治结节性甲状腺肿有八大治法:理气化痰活血、活血化痰消瘿、清热化痰活血、健脾化痰活血、养阴化痰活血、温阳化痰活血、化痰活血软坚、宣肺化痰散结,临床需针对具体的疾病进行具体分析,灵活运用。(2)活血消瘿方对病程小于6个月、低回声、囊性、边界清楚、无血供或低血供、结节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效果较好,疗程以3-6个月为宜。(3)在组织病理学方面:模型组可见:滤泡肿胀,大小差异明显,小部分融合成大泡,大部分变小;上皮排列多不规则,由单层上皮发展为复层上皮,滤泡上皮内伸形成乳头状的复杂结构;局部滤泡增生明显,形成团块,周围血管丰富,表明结甲模型复制成功。药物干预后:滤泡肿胀减小,内部乳头状结构减少,周围增生减少,血管生成减少,上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则,且随着活血消瘿方浓度的增加改善愈加明显。(4)甲状腺细胞凋亡指数(tunel法)检测显示:模型对照组凋亡指数显着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鼠模型中存在抵抗凋亡现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西药组及活血消瘿方干预组,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凋亡指数均显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比较:西药组与活血消瘿方高剂量组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明显高于活血消瘿方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消瘿方各剂量组之间比较:呈现剂量依耐性变化,即凋亡指数: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mrna表达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pi3kmrna、aktmrna及mtor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大鼠模型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组pi3kmrn、aktmrna及mtormrna的表达量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干预组及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相比:西药干预组与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各干预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6)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pten、bax及foxo3a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干预组pten、bax及foxo3a蛋白表达量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与西药干预组pten、bax及foxo3a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相比:西药组与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各干预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egfr、erk1/2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组egfr、erk1/2及cyclind1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干预组及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相比:西药干预组与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各干预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7)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GF-α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TGF-α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干预组血清TGF-α均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干预组及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干预组与中药干预组相比:西药干预组与活血消瘿方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血消瘿方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各干预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医理论体系完善,痰血瘀阻的病机理论对于临床论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活血消瘿方理法方药完备,工艺完善,特色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3)结节性甲状腺肿模型大鼠存在凋亡抵抗现象,而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抵抗凋亡的具体机制之一;(4)活血消瘿方可通过调控P1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而诱导凋亡、抑制增殖,进而发挥治疗及防治恶变的作用,具体机制为:通过升高PTEN蛋白的表达,防止结节恶变;升高血清TGF-α水平,继而激活EGFR的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上调FOXO3a蛋白的表达,抑制CyclinD1的活性,延缓细胞生长,抑制增殖;促进BAX蛋白表达,诱导凋亡的发生;下调ERK1/2蛋白表达,抑制CyclinD1的活性,激活FOXO3a的表达而抑制增殖;下调mTOR基因的表达,抑制与增殖有关蛋白质的翻译,抑制细胞增殖。
韩勇[5]2009年在《抗甲丸抗血管生成效应观察及对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甲状腺肿,即良性的甲状腺体积增大,是临床常见病,在人口中的发病率达到10%以上,临床上可分为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类型。多种环境因素,如碘缺乏、碘过量、吸烟、感染、某些蔬菜(菜花、甘蓝等)等都会导致甲状腺肿的发生。此外,多个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甲状腺肿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甲状腺肿的家系和孪生子研究,多个与甲状腺肿有关的基因,如甲状腺球蛋白、钠碘转运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SH受体等的异常相继被发现。甲状腺肿的发生还与人体自身因素,如免疫、感染、性别等有关。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异常共同参与了甲状腺肿的形成过程。血管生成在甲状腺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生成是指由原有血管出芽生长形成新生血管的过程。血管生成与肿瘤、肥胖、类风湿、银屑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后和糖尿病等关系密切。多种活性物质可调节血管生成,其中VEGF、FGF和IGF-1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发现肿大的甲状腺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内皮细胞增殖明显增强。VEGF和FGF在甲状腺内可以由滤泡细胞合成,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刺激其受体,在甲状腺肿时VEGF和FGF表达明显增强,可刺激甲状腺内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形成。IGF-1不但是非常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而且可以上调甲状腺滤泡细胞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以便为增生的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SH-TSHR信号通路激活后可以上调IGF-1和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而TSH-TSHR通路则在甲状腺肿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细胞凋亡和增殖失衡,凋亡相对不足的结果。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其过程受到细胞的精确调节。凋亡信号主要有内外两条信号传导通路。外源性信号通路主要由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Fas、TNFa、TRAIL)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传导信号至细胞内,导致凋亡的发生。内源性通路由线粒体介导,线粒体外膜穿孔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从而启动凋亡过程。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甲状腺肿存在凋亡信号和调节的异常。已证实在Fas存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Fas的激活可以诱导甲状腺细胞的凋亡,在甲状腺肿时甲状腺细胞膜上的Fas表达减少。在大鼠甲状腺肿模型上的研究表明Fas的数量与凋亡成正相关,在甲状腺肿得到恢复时表达明显增强。Bcl-2是一种对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癌基因,能够抑制许多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Bcl-2在正常甲状腺细胞表达,在毒性甲状腺肿、药物诱导的甲状腺肿模型上表达显着增加,伴随着甲状腺肿的消退,其表达量也减少。甲状腺肿的发生同时也是甲状腺细胞增殖过度的结果。TSH-TSHR信号通路是刺激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关键。当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出现障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下降通过负反馈调节促进垂体释放TSH,升高的TSH促进甲状腺细胞增殖造成甲状腺肿大,已为众多实验证实。对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而言,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一般认为是甲状腺细胞对TSH的敏感性增强所致。Graves病是导致毒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因素,其机制是通过自身刺激性抗体与TSH受体结合,模拟TSH的效应,促进甲状腺细胞增殖形成甲状腺肿。近年来的研究还揭示出在TSH-TSHR信号传导通路之外,存在着可以促进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多种信号分子,如IGF-1、HGF等。多个研究表明IGF-1在甲状腺肿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甲状腺肿的治疗主要有叁种方法:甲状腺激素、手术和碘放射性治疗。临床上这叁种方法各有其并发症和副作用,例如甲状腺肿大的复发、骨量丢失、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对心血管的不良影响等。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副作用更少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且正逐步走向世界,因其好的疗效、极少的副作用日益受到欢迎。抗甲丸是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赵家军教授治疗甲状腺肿的验方,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CN1271593),具有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多年,可使肿大的甲状腺显着缩小,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然而其治疗甲状腺肿的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拟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角度来探讨抗甲丸治疗甲状腺肿的机制。研究目的1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观察抗甲丸的抗血管生成效应。2应用组织学和蛋白印迹等方法,探讨抗甲丸对实验性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3应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等方法,探讨抗甲丸对实验性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方法1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种鸡蛋37℃,60%湿度,孵化72小时。然后将鸡蛋取出,小心将鸡蛋壳打开,将种蛋的内容物放入10×10cm Falcon细胞培养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37℃,60%湿度,4%co2浓度培养2天。将直径5mm的圆形Whatman定性滤纸,尽量选取血管分布相似的区域,放到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将药物加到滤纸上,每天加药一次,5天后,将鸡胚放于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拍照并计数滤纸周边10mm范围内的血管分支点数目。2实验性大鼠甲状腺肿模型制备和实验分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编号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抗甲丸治疗组和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后叁组在饮水中加入甲巯咪唑(0.04%)诱导甲状腺肿大直至实验结束。饮用甲巯咪唑一周后,后两组开始灌服抗甲丸,剂量分别为250mg/kg、1000mg/kg,每天一次。同时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水灌服。在服用抗甲丸4周、8周、12周时经颈静脉窦采血测定甲状腺功能和TSH。服用抗甲丸12周后,大鼠麻醉处死,完整切取甲状腺组织。一部分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制作石蜡切片;一部分用3%戊二醛固定,用于电镜观察;最后一部分放入液氮中保存,用于蛋白印迹分析。3组织学方法包括HE染色、电镜、TUNEL、免疫组织化学等。同时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微观形态和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4蛋白印迹法研究结果1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的研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抗甲丸低、高两个剂量组的血管形态和血管分支点无显着性差异(p>0.05),未发现抗甲丸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2甲巯咪唑诱导形成实验性大鼠甲状腺肿,在此模型中,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变,TT3、TT4显着降低,而TSH显着的升高。未发现抗甲丸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和TSH有显着影响。3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状腺指数(甲状腺重量mg/体重100g)增长7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甲状腺指数分别减小10%(p=0.067)和21%(p<0.05)。低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E染色表明模型对照组的甲状腺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及细胞核肥大,90%以上的的滤泡结构和胶质消失。经抗甲丸治疗后,甲状腺细胞数目减少,滤泡结构和胶质有所恢复。电镜表明抗甲丸治疗组细胞核破裂、染色质边集和胞浆空泡化等凋亡现象明显增加。5 TUNEL的结果表明低、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凋亡甲状腺细胞数量显着多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定量分析表明低、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模型对照组比有显着性差异(3.2±1.3,6.5±2.7 vs.0.58±0.78,p<0.01),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凋亡阳性细胞数是低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1倍多(p<0.05)。6活性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甲状腺组织中极少有活性caspase-3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活性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同时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表达显着多于低剂量抗甲丸治疗组(p<0.05)。蛋白印迹的结果表明,另外3组较正常对照组,caspase-3的蛋白表达分别增加2.7、3.6和5.3倍,表明抗甲丸的治疗可以显着增加caspase-3的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7蛋白印迹分析结果表明Fas在抗甲丸治疗组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抗甲丸治疗组增加了45%,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则增加了103%(p<0.05)。8 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PCNA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表达显着减弱,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降低更为明显(10.83±3.87,6.49±2.61 vs.16.56±4.25,p<0.05)。蛋白印迹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的结果一致,PCNA的蛋白表达在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而低剂量和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分别降低45%和58%(p<0.05)。9 cyclin D1的蛋白印迹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cyclinD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分别减弱25%和39%(p<0.05),高剂量抗甲丸治疗组的减弱更为显着。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的变化与PCNA的变化相一致。研究结论1抗甲丸没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效应。2在甲巯咪唑诱导的大鼠甲状腺肿模型中,抗甲丸可以减小甲状腺指数。3在甲巯咪唑诱导的大鼠甲状腺肿模型中,抗甲丸可以改善甲状腺肿组织的微观形态。4在甲巯咪唑诱导的大鼠甲状腺肿模型中,抗甲丸可以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caspase-3和Fas是抗甲丸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5在甲巯咪唑诱导的大鼠甲状腺肿模型中,抗甲丸在蛋白水平抑制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从而抑制甲状腺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
吴俊林[6]2014年在《中药山慈姑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及NIS基因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研究中药山慈菇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探讨山慈菇对甲状腺癌细胞中NIS基因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取对数生长期的SW579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山慈菇提取液,作用48h后,利用MTT法于自动酶标仪上测490nm的吸光光度A值,并求出山慈菇对SW579细胞的IC50。将不同浓度药物作用48h后的SW579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2)NIS mRNA水平的检测分别收集山慈菇低浓度(0.5IC50)组、中浓度(IC50)组、高浓度(2IC50)组以及阴性对照组作用48h的SW579细胞,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NIS mRNA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山慈菇提取物在1-100mg/ml范围内对SW579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38mg/ml。(2)山慈菇提取物浓度为1-30mg/ml范围内时,对SW57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30mg/ml时药物的抑制作用达到高峰;在浓度为40-100mg/ml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NIS mRNA在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以及高浓度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0),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NIS mRNA的表达水平也随着增加(P<0.001)。结论:(1)山慈菇对甲状腺癌细胞株SW57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山慈菇对甲状腺癌细胞株SW579细胞的增殖表现出低剂量兴奋效应。(3)NIS基因在甲状腺癌细胞株SW579细胞中低表达。(4)山慈菇可使甲状腺癌细胞株SW579细胞中NIS基因表达上调。
杨琪[7]2013年在《紫草素对甲状腺肿瘤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80%以上的甲状腺肿瘤属高分化癌,通过手术及放射碘治疗,预后较好。但甲状腺肿瘤存在容易复发的特点,并存在病情进展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的风险,分化差的甲状腺肿瘤手术及放化疗效果均不佳,生存率极低。因此,临床仍需寻找安全有效的内科治疗药物,以弥补现有治疗方案的缺陷。紫草素提取自中药紫草根,是一种萘醌类活性成分。紫草在传统中医应用于活血凉血、利大小肠、治疗斑疹不透、水火烫伤等。现代医学发现紫草素具有抗炎、灭病原微生物、抗血小板、抗癌等多种功效。其中抗癌功效已分别在直肠癌、黑色素瘤、白血病、乳腺癌以及肝癌等多种肿瘤中得以证实。但是,仍缺乏紫草素在甲状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紫草素对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揭示紫草素的抗癌机制。实验设计:本研究分别设计相应实验,检测紫草素对甲状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紫草素在体内对甲状腺肿瘤细胞的作用,并通过检测细胞内各信号分子的含量及活性研究紫草素对肿瘤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本研究实验发现紫草素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并呈良好的时间及剂量依赖关系。紫草素能够诱导甲状腺肿瘤细胞周期抑制及细胞凋亡,其中凋亡的诱导是通过活性氧产物(ROS)介导的DNA损伤及p53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实现。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紫草素能够抑制甲状腺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Slug,MMP-2,-9 and-14的表达,从而显着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分子机制的研究还发现紫草素能够明显抑制Akt及Erk磷酸化,激活p16/Rb信号通路,并且紫草素的分子调节机制均由ROS介导完成。另外,来源于FTC133细胞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证实紫草素在裸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抑癌效果,重要的是,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首次揭示了紫草素在甲状腺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殷艳海[8]2010年在《~(131)Ⅰ治疗后甲减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变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大鼠甲状腺在不同剂量(131)~I照射后,短期内C细胞损伤情况及对大鼠血清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测定给(131)~I前及给(131)~I一月后血清降钙素水平,并通过钙负荷-降钙素释放试验测定降钙素储备功能。处死大鼠,取甲状腺组织,分别行HE及C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给(131)~I前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CT基础值分别为(单位:pg/ml)149.58±49.04、158.76±38.52和167.14±41.58,经钙负荷后降钙素峰值分别为356.67±122.87、322.00±94.96和350.31±81.24,升高幅度分别为207.09±78.40、163.24±59.40和183.17±48.79,叁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给(131)~I一月后,对照组CT基础值为161.70±34.99,经钙负荷后降钙素峰值为350.57±100.95,升高幅度为188.87±89.21,与一月前无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434,0.534和0.159)。小剂量组CT基础值差值为53.08±48.95,经钙负荷后降钙素峰值差值165.74±99.76,升高幅度差值为112.66±57.90,与给药前有显着性差异。大剂量组CT基础值差值为109.62±36.22,经钙负荷后降钙素峰值差值为272.57±75.52,升高幅度差值为162.95±48.42,与给药前有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且不同剂量间CT基础值,降钙素峰值,升高幅度有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0)。C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C细胞数量及分布密度显着降低。结论:(131)~I治疗后大鼠血清降钙素水平减低,钙负荷-降钙素释放试验降钙素峰值及升高幅度均降低,其减低程度与(131)~I剂量有相关性。目的:研究经(131)~I治疗后出现甲减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以及降钙素储备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我科就诊的年龄为21-40岁经(131)~I治疗后并发甲减的甲亢患者及部分经(131)~I治疗的甲状腺非髓样癌患者,分别按性别、甲减发生时间分组。以21-40岁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储备功能。结果:女性早发甲减组CT基础值9.57±5.15,降钙素峰值14.79±7.70,升高幅度5.22±3.14,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女性迟发甲减组CT基础值10.33±7.49,降钙素峰值14.28±9.24,升高幅度3.94±2.51,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女性早发组与迟发组无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646,0.879,0.438)。甲癌组降钙素基础值、峰值、升高幅度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值均为0.00)。男性甲减组CT基础值11.10±10.82,降钙素峰值15.01±12.00,升高幅度3.90±1.76,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性(P值均为0.00)结论:(131)~I治疗后出现甲减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储备功能均降低。
何景周[9]2009年在《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SynaptotagminⅠ表达和甲状腺素替代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海马内突触结合蛋白(synaptotagminⅠ,SytⅠ)的表达情况及不同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后SytⅠ表达的恢复程度,以探讨成年期甲减大鼠脑损伤及恢复可能的分子基础。方法用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选取体重220-300g的普通级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3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甲减组(n=10)、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n=9)、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组( n= 8)正常对照组(n=9)。甲减组、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TU 1mg/100g体重,4周之后,甲减组继续给予PTU腹腔注射2周,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和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组大鼠停用PTU,分别开始腹腔注射左旋T4(L-Thyroxine,T4)50μg?kg -1?d -1和200μg?kg -1?d -1,2周,对照组大鼠同期每日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整个造模时间共6周。造模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5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3、T4水平。取血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冰上迅速分离脑组织,置于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超敏S-P法行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光学显微镜拍摄大鼠海马CA1、CA3区多形层、锥体层、放射层、腔隙分子层及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分子层和颗粒层SytⅠ蛋白的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进行分析。结果甲减大鼠血清T3、T4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海马CA1、CA3和DG区SytⅠ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SytⅠ的蛋白表达水平除DG区分子层明显增加(P<0.05),其余区域各层较甲减组未见明显增加(P>0.05);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组血清T3、T4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海马CA1区和DG区各层及CA3区锥体细胞层SytⅠ的蛋白表达水平较甲减组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CA3区其他层内SytⅠ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甲减引起的SytⅠ表达减少可以通过给与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结论①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内SytⅠ蛋白表达降低。②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使成年期甲减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恢复至正常水平,部分SytⅠ的蛋白表达恢复。③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可使成年期甲减大鼠SytⅠ的蛋白表达恢复正常,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较常规剂量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效果好。
吴涛[10]2011年在《核素报告基因显像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的转基因干细胞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不同的移植途径(原位移植、脑室移植、颈动脉移植、尾静脉移植)将转基因干细胞移植入大鼠脑梗死模型中,采用生物分布、放射自显影、分子生物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体外间接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放射性计数,分析放射性计数与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获得最佳的细胞移植途径及显像的最佳条件。然后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进行活体显像,为活体监测细胞及基因治疗疗效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取4周龄的SD大鼠一只,无菌条件下分离双侧股骨和胫骨,去净软组织后,剪开干骺端,用无血清培养基冲洗骨髓腔,收集冲洗液进行离心,1 OOOrpm/min离心5min,弃上清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重悬接种到六孔板内,叁天进行一次换液,待生长到80%融合时进行消化传代。取3-4代的细胞进行爬片处理,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其表面抗原CD34、CD44进行鉴定。2.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建立及评定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麻醉状态下分离大鼠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结扎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上剪一个小口,将线栓插入到颈内动脉,进入深度距颈内颈外分叉处18mm,阻塞1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通过行为学及TTC染色来判定模型成功与否。3.细胞准备取4-6代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每孔5×105的密度接种到六孔板,待生长到80%融合时进行病毒感染,感染复数为150,培养箱内孵育2h后换液,继续培养24h后进行消化,移植备用。4.细胞移植本研究中,在脑梗死24小时后于立体定位仪上进行细胞移植。每只大鼠均移植2×106个转基因的干细胞,移植细胞重悬体积为15~20μl,生物分布实验中,根据不同的移植途径分组如下:①原位移植组(n=5);②侧脑室移植组(n=5);③颈动脉移植组(n=5);④尾静脉移植组(n=5);⑤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n=4)。参考诸葛启钏主译的第叁版《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梗死侧原位注射点体外标记为前囟前lmm,旁开3mm,进针5mm;侧脑室移植体表标记为前囟后lmm,旁开1.5mm,进针3.5mm;动脉移植采用脑梗侧颈内动脉内注射,移植完毕后结扎动脉血管近心端。放射自显影和活体显像均只采用原位注射途径进行细胞移植。5.报告探针的核素标记采用Iodogen固相氧化法进行FAU的131Ⅰ标记,标记产物经C-18小柱甲醇纯化,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测定纯化产物在新鲜人血清和PBS中24h的稳定性。采用西门子公司的自动合成模块进行合成标记18F-FHBG。6.生物分布每只大鼠尾静脉注射1.11MBq纯化后的标记物,24h后处死动物,分别取梗死侧脑组织、对侧脑组织、甲状腺、肺、心肌、肝脏、胃、胰腺、脾、肾、肌肉、骨骼、血液和小肠,称湿重并测量放射性γ计数,经放射性衰减校正后,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并计算梗死侧脑组织与血液放射性计数的比值。7.实时定量PCR分别提取每组梗死侧和对侧脑组织中TK基因的总RNA,按照Ferments说明书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引物:上游5'-CTCACCCTCATCTTCGACCG-3',下游5'-CCTGCAGATACCGCACCGTA-3'。按照上述引物于实时定量PCR仪上扩增45个循环,总反应体系为10μL。利用2-△△CT方法分析不同组间目的基因表达的相对量(CT)。8. Western-blot蛋白测定往组织中加入裂解液后进行研磨直至组织完全裂解,移至离心管后12000rpm、4℃离心5min,取上清进行蛋白定量测定。测定完毕后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根据蛋白Marker指示终止电泳进行转膜,此时开始染色并加入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完毕后取出膜进行ECL发光、显影和定影。用计算机图形分析软件自动分析图形的大小和灰度。每组实验均重复3次。9.放射自显影和荧光照相细胞移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只采用原位注射的途径。分组如下:①正常大鼠注射131I-FIAu;②脑梗死模型大鼠注射131I-FIAU:③脑梗死模型大鼠注射131Ⅰ;④移植转基因干细胞的脑梗死模型注射131I-FIAU.分别于131I-FIAU注射后2h、12h、24h和48h处死动物,取脑后立即行冰冻切片,层厚15μm。然后按照说明书进行放射自显影。10.SPECT显像按照不同的移植途径将细胞移植入大鼠脑梗死模型中,每只模型移植2×106个细胞,每只大鼠注射0.3mCi131I-FIAU,分别于不同的时间进行SPECT显像,放大2倍,矩阵512×512,采集计数120k。11.Micro-PET/CT显像将细胞在立体定位仪上定向注射到模型脑组织中,分组如下:①脑梗死模型内移植转基因干细胞并注射18F-FHBG:②脑梗死模型内移植正常细胞并注射18F-FHBG;③正常大鼠脑内移植转基因干细胞并注射18F-FHBG:④脑梗死模型直接注射18F-FDG.动物采用气体麻醉后,置于Micro-PET/CT机上进行显像。12.资料统计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BMSCs的培养鉴定经过4代的培养,细胞基本纯化,呈梭形集落样生长,免疫组化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阴性,CD44表达阳性,证明该方法所获得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大鼠脑梗死模型的评定对动物模型的评定采用5分制,所有实验均选择评分在1-3分之间的动物模型,因为该分值范围内的模型最稳定,死亡率最低,各部分实验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结果显示,梗死区脑组织未染色呈白色,而正常脑组织区域被染成深红色,说明线栓法造模成功。3.放射性探针的标记131I-FAU标记率为60.83±1.48%,放化纯为98.01±0.56%,标记产物在人血清及PBS中24小时的稳定性分别为96.12±0.84%和94.74±0.42%。18F-FHBG的标记率和放化纯分别为34.86±2.41%和99.53±0.27%。4.生物分布所有移植细胞组内两侧脑组织%ID/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0~15.73,P=0.000~0.003),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t=1.51,P=0.182)。组间脑梗死侧脑组织的%ID/g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原位移植组与其它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7),脑室移植组、动脉移植组与尾静脉移植组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64~0.662)。5.实时定量PCR所有移植细胞组内两侧脑组织TK基因表达相对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4-122.44,P均<0.001),对于梗死侧脑组织中TK基因的表达量,原位移植组与其它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4),其它叁组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112~0.364)。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脑组织中TK基因表达的相对量与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呈正相关,r=0.971,P<0.001。6.Western blotting所有移植细胞组内两侧脑组织内TK/β-actin比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10~117.87,P均<0.001)。对于组间脑梗死侧脑组织内的TK/β-actin的比值,原位移植组与其它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6),其它各组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141~0.46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脑组织内TK/β-actin的比值与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呈正相关,r=0.899,P=0.002。7.放射自显影放射自显影图像显示,在所有实验组中,梗死侧即注射细胞侧脑组织较周围组织和对侧脑组织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内两侧脑组织的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131~0.552。脑组织内的灰度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低,实验组内双侧脑组织的灰度比值在24小时达到峰值(6.63)。8.活体显像在SPECT图像上,不能够清晰的分辨大鼠脑组织结构。18F-FDG Micro-PET/CT显像可以显示脑梗部位的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在梗死模型大鼠原位注射转基因干细胞后,18F-FHBG显像显示在细胞注射部位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结论生物分布和放射自显影实验证明131I-FIAU/TK报告基因系统监测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的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切实可行,并且报告基因与治疗基因的表达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原位移植是基因治疗脑梗死最佳的细胞移植途径。SPECT舌体显像,由于分辨率较低,不能很好的显示大鼠脑组织结构,而Micro-PET/CT可以清晰地监测到移植细胞的位置,并可以评价基因治疗的疗效,为活体监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转归及疗效提供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 不同剂量~(131)I作用于正常大鼠甲状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D]. 谭本旭. 重庆医科大学. 2003
[2]. 放射性碘致大鼠甲状腺损伤的形态计量学研究[J]. 安艳, 陈如松, 涂开成, 曹珍山, 郭丰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8
[3]. 活血消瘿方对大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涂晓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4]. 活血消瘿方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经验及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 曾明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
[5]. 抗甲丸抗血管生成效应观察及对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D]. 韩勇. 山东大学. 2009
[6]. 中药山慈姑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及NIS基因的影响[D]. 吴俊林. 广西医科大学. 2014
[7]. 紫草素对甲状腺肿瘤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杨琪. 西安交通大学. 2013
[8]. ~(131)Ⅰ治疗后甲减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变化[D]. 殷艳海.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9]. 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SynaptotagminⅠ表达和甲状腺素替代效果研究[D]. 何景周. 安徽医科大学. 2009
[10]. 核素报告基因显像监测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的转基因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 吴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标签:临床医学论文; 特种医学论文; 甲状腺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甲状腺球蛋白论文; 紫草素论文; 紫草论文; 血管生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