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载路径论文_李清淼,梁运培,邹全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卸载路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路径,韧皮部,应力,力学,岩石,花青,判据。

卸载路径论文文献综述

李清淼,梁运培,邹全乐[1](2019)在《循环加卸载路径下不同含瓦斯煤渗流及损伤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载荷广泛存在于采矿活动中并对煤岩的强度、损伤及渗透性质产生较大影响,例如煤层群开采多重保护工程中,被保护层煤岩就受到循环加卸载作用,并显着改变了煤岩的力学及渗流特性;瓦斯对煤的力学性质及能量耗散特征也具有显着的影响,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煤岩力学及渗流特性与常规加载下的性质存在显着差异,因而有必要研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不同含瓦斯煤的渗流及损伤演化特征。根据煤层群开采条件下被保护层应力状态实时监测的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设计了3种简化的循环加卸载应力路径,即阶梯循环加卸载、逐级增大循环加卸载和交叉循环加卸载,采用重庆大学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流固耦合叁轴渗流实验装置对取自平顶山十矿和袁庄煤矿的煤样进行了瓦斯渗流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循环加卸路径中,2种煤样的渗透率变化与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具有显着的一致性,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煤样渗透率随着应力的增大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应力卸载和加载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同;渗透率受到应力和损伤累积的双重影响。相同应力水平下,煤样经过卸载-加载过程后的渗透率有降低趋势,相对恢复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增大,只有应力超过煤样的屈服阶段后才能使渗透率增大。主要结论为:①3种循环加卸载路径下煤样在加载阶段的增透率随应力增大和循环次数的增加都可以分为3个阶段且呈增长趋势,单位体积变化引起的渗透率增加在变大,循环荷载的增透效果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强。②随着峰值应力的增大和煤样中损伤的累积,渗透率对应力的敏感性逐渐降低。随着荷载的施加,应力卸载对渗透率的影响先增强后减弱。③通过计算各循环阶段的加卸载响应比得到了煤样损伤变量的演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损伤变量与轴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Boltzmann函数表征,该函数可以作为损伤的经验公式对实验中煤样的损伤进行预测计算。④循环加卸载对煤样渗透率及损伤的作用受煤种不同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多重保护下煤层增透机制和基于循环荷载致裂(重复水力压裂等)的煤层强化增透机制及瓦斯抽采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沈威,窦林名,贺虎,巩思园,季宪军[2](2019)在《实体煤掘进加卸载路径下的冲击机理及防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体煤掘进冲击矿压受覆岩运动影响较小是其典型特点,其冲击机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从实体煤掘进围岩力学行为入手,展开其冲击机理及防控研究。首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煤巷掘进围岩应力路径具有"竖向加载-倾向卸载-走向固定"的叁轴加卸载特征;然后展开叁轴加卸载路径下的煤样力学和冲击特征试验;最后用试验结果指导实体煤掘进冲击防控设计。试验揭示了煤样峰值点的加卸载侧应力不仅受初始加载侧应力和初始卸载侧应力影响,而且与卸载速率和加载速率比值(简称"卸加比")呈指数型降低,但是受初始固定侧应力影响较小。发现实验室煤样需要满足高应变速率和高应力2个条件才能形成冲击,非冲击煤样和冲击煤样分别呈现层裂式和爆裂式破坏特征,前者对应的声发射能量值比后者小2个数量级。根据加卸载下煤样破裂特征及冲击形成条件,制定相应的实体煤掘进冲击防控设计方案。现场实践表明,所设计的实体煤巷道掘进冲击防控方案有效降低了大能级矿震和冲击矿压的发生概率。(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泓涟[3](2017)在《加卸载路径对页岩裂缝导流能力的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裂缝的导流能力直接决定了页岩储层裂缝网络的有效性和页岩气井的产量,而采气开关井过程中形成的应力变化、水平井分段压裂过程中形成的应力阴影等应力加卸载路径会改变页岩裂缝空隙及缝内气体流动状态,从而对页岩裂缝导流能力造成影响。目前有许多砂岩、花岗岩裂缝导流能力的相关研究,但页岩裂缝导流能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关于加卸载路径对裂缝导流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以重庆涪陵地区页岩为样品,采用“实验—理论—模拟”的研究方法,主要围绕裂缝表面粗糙特性、加卸载路径下页岩非支撑裂缝和支撑裂缝开度随有效应力变化规律、页岩非支撑裂缝内气体流动形态及摩擦阻力系数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揭示了加卸载路径下页岩非支撑裂缝等效水力开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弹塑性理论,建立了考虑加卸载路径影响的页岩非支撑裂缝等效水力开度模型。结果显示页岩裂缝表面粗糙度越大,加卸载路径对等效水力开度造成的损伤越大;当裂缝当前所受有效应力超过加载历史中出现的最大有效应力时,裂缝产生塑性变形,当前有效应力小于或等于加载历史中最大有效应力时,裂缝只发生弹性变形;该模型可以计算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的页岩非支撑裂缝等效水力开度,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一致性。(2)建立了基于雷诺数和裂缝相对粗糙度的流动摩擦阻力模型,揭示了页岩非支撑裂缝内甲烷气体的非线性流动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应力和相对粗糙度的增加,流体压力损失增加,过渡流与紊流边界的临界雷诺数降低;相比加载过程,卸载过程中过渡流和紊流边界的临界雷诺数更小。相比仅能描述气体层流状态的Lomize摩擦阻力模型,本文建立的摩擦阻力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层流、过渡流和紊流叁种流动形态;另外,Lomize的摩擦阻力模型高估了层流状态下的摩擦阻力系数,低估了紊流状态下的摩擦阻力系数,而本文模型可以更加准确的计算气体在页岩非支撑裂缝中的摩擦阻力系数。(3)揭示了加卸载路径下支撑裂缝开度、渗透率随应力变化的规律,将支撑剂填充层视作连续介质,基于弹塑性理论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了考虑加卸载路径影响的支撑剂力学本构模型和支撑裂缝渗透率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的支撑裂缝渗透率。(4)将建立的等效水力开度模型、渗透率模型等植入TOUGH-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应用,获得了页岩气藏条件下加卸载路径和气体非线性流动对页岩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立方定律得到的气体流量,若考虑加卸载路径影响,页岩气总流量将会下降14%;若考虑非线性流动影响,总流量将会下降28%;如果同时考虑加卸载路径和非线性流动的影响,总流量将会下降39%。(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9-01)

李春丽,侯柄竹,张晓燕,李疆,沈元月[4](2016)在《无花果果实韧皮部卸载路径由共质体向质外体途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无花果果实同化物韧皮部卸载机制,以玛斯义陶芬无花果5个时期果实为试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同化物韧皮部卸载路径的变化.无花果果实发育分3个时期,第1个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第2个快速生长期,第2个生长期和第3个生长期之间为果实发育的转折期生长期之间.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无花果始熟期前筛分子伴胞复合体和周围薄壁细胞存在共质体联系,但始熟期后变为共质体隔离,同时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薄壁细胞间始终存在大量胞间连丝.羧基荧光素(CF)引入表明,始熟期前荧光染料从韧皮部卸出到周围薄壁细胞中,在始熟期后CF被严格限制在韧皮部没有卸出到周围薄壁细胞.结果表明,无花果果实始熟期是同化物韧皮部卸载由共质体向质外体转变的转折期,但同时韧皮部后运输始终为共质体途径.(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6年08期)

葛红岩,何景朝,李哲远[5](2015)在《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煤岩渗透性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查明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煤岩渗透率变化特征是进行采、掘过程中煤岩裂隙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利用RMT-150B型岩石力学伺服实验系统对不同煤样进行了不同应力、不同变形阶段的多次加-卸载下的渗透性测试试验,基于孔裂缝的演化机理对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并对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峰值前进行加卸载时,渗透性变化幅度较小;应变-渗透性曲线较应力-应变曲线滞后性不明显。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弹性变形;峰值后进行加卸载时,渗透性发生质的变化,增加幅度较大,并且应变-渗透性曲线较应力-应变曲线滞后性明显,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塑性变形。同时随着循环加卸载次数的增加,渗透性均是逐渐变大,尤其是同一加卸载过程中相同应变所对应的加载与卸载时渗透性的差值。(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5年10期)

李艳芳[6](2015)在《蓝莓果实同化物韧皮部卸载路径及花青苷合成积累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莓(Vaccinium ssp.)果实富含多酚类物质,尤其是类黄酮,其极高的保健价值愈来愈受到世人青睐。目前国内外关于蓝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医疗功效及生物学等领域,而对于蓝莓果实同化物运输及韧皮部卸载路径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试验以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日出(Sunrise)'和‘喜来(Sierra)'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个发育阶段的蓝莓果实韧皮部及其周围各种薄壁细胞的亚细胞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综合运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跟踪观察果实韧皮部同化物卸载的路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测定分析了蓝莓果实中花青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的活性、5大内源激素(ZT、ABA、IAA、GA3、ETH)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以期为蓝莓果实的发育及品质形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的研究蓝莓果实的超微结构观察及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发育时期的蓝莓果实中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间均未发现胞间连丝,其间形成了共质体隔离;韧皮薄壁细胞间存在丰富的胞间连丝;膜不透性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CF)均被严格的限制在维管束中。这说明蓝莓果实韧皮部同化物的运输主要采取质外体卸载途径,整个发育时期没有发生卸载路径的转变,且品种之间不存在差异。2:糖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研究蓝莓果实为己糖积累型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积累果糖与葡萄糖,蔗糖的积累与代谢是转化酶与蔗糖合酶及蔗糖磷酸合酶等相关酶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蓝莓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均未出现明显的转折,这与蓝莓果实韧皮部的同化物以质外体卸载路径为主,且没有发生转折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糖代谢与同化物的卸载间存在密切的关系。3:花青苷合成积累规律的研究糖的合成为花青苷的积累提供物质基础,所有促进糖类物质积累的因素均有可能促进花青苷的合成。蔗糖代谢相关的酶(SS、SPS、SAI、CWI、NI)协同作用调节糖类物质的积累,为花青苷的合成提供充足的前体物质,从而促进花青苷的合成。ABA、IAA、GA3和乙烯等植物内源激素协同调控果实糖类物质与花青苷的合成积累,ABA和乙烯为糖类物质重要诱导因子,共同促进花青苷的合成与积累,IAA抑制糖类物质的积累,抑制花青苷的合成,而GA3对糖类物质及花青苷的合成积累调控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吝曼卿,夏元友,廖璐璐,熊文[7](2014)在《加卸载路径下岩爆试件的损伤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应力环境下深部岩体的岩爆机制及岩爆产生对围岩体内部损伤特性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岩爆加卸载装置对试件进行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的岩爆试验,并在试验前后对试件进行声波测试和CT成像,分析不同加卸载路径下岩爆岩体的内部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弹性波CT成像能直观地反应试件内部的损伤情况,加卸载路径对岩爆岩体的破坏形态和内部损伤特性具有较大影响;当试件在高应力条件下卸载时,试件卸载面的破坏形态呈"V"形凹腔,试件内部的损伤区域分布在卸载面附近;当试件在低应力条件下卸载时,试件卸载面呈层裂破坏;试件在高应力条件下卸载时,试件内部岩体的损伤度相对比其在低应力环境下的损伤度高。(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周火明,单治钢,李维树,范雷,徐劲松[8](2012)在《深埋隧洞大理岩卸载路径真叁轴强度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深埋隧洞围岩卸载路径破坏特性,在现场深埋试验平洞内进行大理岩原位高压真叁轴卸载试验,获得大尺度(50 cm×50 cm×100 cm)、高应力(2=11.2 MPa)、真叁轴(1>2>3)、卸3破坏状态下,能反映深埋隧洞围岩实际应力状态和隧洞开挖应力路径的大理岩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和叁轴强度。在高压卸载路径大理岩原位真叁轴试验基础上,引入H-B经验强度准则研究大理岩卸载路径真叁轴强度参数。研究成果表明:(1)对于大理岩卸载真叁轴原位试验,按H-B经验强度准则评估卸载路径真叁轴强度偏低情况较多,评估经验参数s=0.003951 7,mb=3.414,而由试验成果反算s=0.095 53,mb=12.208。(2)在H-B经验强度准则基础上,按M-C强度准则,评估大理岩卸载真叁轴试验强度参数:tan=1.39,c=6.61 MPa,评估未扰动大理岩卸载真叁轴强度参数:tan=1.60,c=6.73 MPa,前者可代表卸荷损伤岩体。(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于锦泉,肖亚斌,周显明,谭华[9](2005)在《冲击压缩下单晶LiF高压声速及卸载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级轻气炮加载手段,在5~79.1 GPa冲击压力范围内,利用加窗VISAR技术对氟化锂(LiF)单晶样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冲击压力下的纵波声速、体积声速以及卸载路径。实验结果显示:单晶LiF沿冲击绝热线的Lagrange纵波声速随粒子速度呈线性变化;在5~79.1 GPa冲击压力下,单晶LiF并未发生熔化及其它相变;卸载路径及速度剖面弹塑性明显。(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宋萍,蔡灵仓,周显明,谭华[10](2005)在《无氧铜等熵卸载路径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爆加载,以黄铜为飞片、无氧铜为靶板,测量了以抗氢钢(HR2)、重玻璃(SiO2)、铝合金(LY12/LF6)、镁铝合金(MB2)、有机玻璃(PMMA)和空气(Air)为垫块(Anvil)材料中的冲击波速度(上述材料的Hugoniot状态参数C0、λ均为已知),由此确定了无氧铜的等熵卸载路径。结果表明:在冲击态(即初始卸载态)高达219GPa的压力范围内,无氧铜的等熵卸载过程可用Gr櫣neisen状态方程在ργ=ρ0γ0近似下作很好的描述;各条卸载路径到一个大气压的终态粒子速度US与镜像反演的粒子速度2u的偏差(US-2u)/(2u),随冲击波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卸载路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体煤掘进冲击矿压受覆岩运动影响较小是其典型特点,其冲击机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从实体煤掘进围岩力学行为入手,展开其冲击机理及防控研究。首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煤巷掘进围岩应力路径具有"竖向加载-倾向卸载-走向固定"的叁轴加卸载特征;然后展开叁轴加卸载路径下的煤样力学和冲击特征试验;最后用试验结果指导实体煤掘进冲击防控设计。试验揭示了煤样峰值点的加卸载侧应力不仅受初始加载侧应力和初始卸载侧应力影响,而且与卸载速率和加载速率比值(简称"卸加比")呈指数型降低,但是受初始固定侧应力影响较小。发现实验室煤样需要满足高应变速率和高应力2个条件才能形成冲击,非冲击煤样和冲击煤样分别呈现层裂式和爆裂式破坏特征,前者对应的声发射能量值比后者小2个数量级。根据加卸载下煤样破裂特征及冲击形成条件,制定相应的实体煤掘进冲击防控设计方案。现场实践表明,所设计的实体煤巷道掘进冲击防控方案有效降低了大能级矿震和冲击矿压的发生概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卸载路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清淼,梁运培,邹全乐.循环加卸载路径下不同含瓦斯煤渗流及损伤演化特征[J].煤炭学报.2019

[2].沈威,窦林名,贺虎,巩思园,季宪军.实体煤掘进加卸载路径下的冲击机理及防控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3].李泓涟.加卸载路径对页岩裂缝导流能力的作用机理[D].重庆大学.2017

[4].李春丽,侯柄竹,张晓燕,李疆,沈元月.无花果果实韧皮部卸载路径由共质体向质外体途径转变[J].科学通报.2016

[5].葛红岩,何景朝,李哲远.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煤岩渗透性变化特征分析[J].煤矿安全.2015

[6].李艳芳.蓝莓果实同化物韧皮部卸载路径及花青苷合成积累规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7].吝曼卿,夏元友,廖璐璐,熊文.加卸载路径下岩爆试件的损伤特性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

[8].周火明,单治钢,李维树,范雷,徐劲松.深埋隧洞大理岩卸载路径真叁轴强度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

[9].于锦泉,肖亚斌,周显明,谭华.冲击压缩下单晶LiF高压声速及卸载路径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5

[10].宋萍,蔡灵仓,周显明,谭华.无氧铜等熵卸载路径的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信号强度的克里金插值沿着卸载路径LY12铝的拉格朗日...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煤样的破裂过...

标签:;  ;  ;  ;  ;  ;  ;  

卸载路径论文_李清淼,梁运培,邹全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