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弹流润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油膜,齿轮,点接触,特性,中心点,工况。
热弹流润滑论文文献综述
唐洪伟,王静,孙楠楠,朱建荣[1](2019)在《大滑滚比条件下非牛顿流体线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大滑滚比条件下,光滑表面Ree-Eying流体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接触中油膜的变化。建立大滑滚比下使用Eying流体的时变热弹流数学模型,使用多重网格方法求解雷诺方程、弹性变形方程,使用逐列扫描法求解油膜和固体能量方程,获得大滑滚比情况下非牛顿流体线接触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数值解。结果表明:随着滑滚比的增大,压力凸起、油膜起始于接触区右侧且不明显,此后随着滑滚比的增加,压力凸起和油膜凹陷逐渐向中心接触区移动,压力峰变大,中心凹陷加深。同时温度曲线也逐渐升高,中高速条件下油膜最大温升曲线的凸起也是起始于接触区右侧最后移动到接触区中心。(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9期)
涂宇,王怡,吴志海[2](2019)在《滑移状态下无级变速器摩擦副热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滑移状态下摩擦副的受力情况与润滑状态,考虑热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摩擦副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接触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与温度分布,最后探究了滑移率、速比、转矩等工况参数对油膜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滑移率的增加,油膜压力平缓下降,但是油膜温度却大幅度上升;随着速比的增加,油膜温度变化不大,但颈缩处的压力极值迅速增大;随着传递转矩的增加,油膜压力与油膜温度均会增大.(本文来源于《兰州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晶晶,王优强,谢奕浓,宋晓萍[3](2019)在《变位斜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斜齿轮有限长线接触数学模型,对渐开线变位斜齿轮进行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分析正变位、负变位、等变位3种变位系数下斜齿轮的热弹流润滑状态,计算不同变位系数下斜齿轮的油膜压力、膜厚及温升,并与标准斜齿轮传动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弹流润滑条件下,斜齿轮的变位对油膜压力影响不大,对膜厚有较大的影响;变位斜齿轮正传动时,随变位系数的增大,压力减小,膜厚增大;沿最长接触线时,与标准斜齿轮的传动相比,变位斜齿轮正变位系数下压力最小、膜厚最大、温度最低,因此,选择正变位系数更有利于斜齿轮的润滑。(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8期)
王琳,张瑜,陈国定[4](2019)在《高速高比压织构滑动轴承热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geared turbo fan engine,GTF)的星型齿轮传动系统使用滑动轴承作为支承。GTF滑动轴承在高速高比压工况下工作,油膜压力较大,导致轴承会发生弹性变形。考虑滑动轴承的弹性变形以及润滑油温黏效应等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高速高比压织构滑动轴承的叁维热弹流润滑分析模型,研究了考虑弹性变形影响的织构滑动轴承热流体润滑性能,并对比了织构滑动轴承和无织构滑动轴承的热弹流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考虑弹性变形的影响后,在相同大偏心率工况下织构滑动轴承的最大油膜压力、承载力和最大油膜温度均会明显降低,周向承载区域明显扩大,且温度和油膜压力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化也更加平缓;对比织构滑动轴承和无织构滑动轴承,两者的最大油膜压力、承载力、最大油膜温升和摩擦系数无明显差异,但油膜承载区的弹性变形有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何友才[5](2019)在《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热弹流润滑过程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某发动机中平底挺杆的推程数据利用MATLAB数据库拟合出挺杆的升程函数,建立凸轮-平底挺杆的润滑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点接触情况下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热弹流润滑过程。在数值分析过程中压力场的求解使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的计算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温度场由逐列扫描技术获得。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内容:Newton流体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润滑过程数值分析;Ree-Eyring流体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润滑过程数值分析;考虑挺杆自旋的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润滑过程数值分析。首先,使用Newton流体模型获得了在点接触工况下凸轮-平底挺杆副光滑表面时变热弹流的完全数值解,结果表明两表面反向运动期间,接触区因“温度-粘度楔”效应会出现局部凹陷现象。通过热解和等温解的比较,揭示热效应在凸轮-平底挺杆润滑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在椭圆接触条件下,由于单位面积内载荷随椭圆比增加而降低,导致较低的温升和较高的油膜厚度。其次,使用Ree-Eyring流体模型得到在较低凸轮转速条件下的完全数值解,并和第二章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两种流体模型的结果比较可得:在反向运动阶段两种流体模型均会在接触区出现“温度-粘度楔”凹陷,但是由于流变特性不同,导致摩擦系数和最大油膜温升有所差异。最后,建立考虑挺杆自旋因素的润滑数学模型,并在圆接触和椭圆接触两种情况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考虑挺杆自旋的条件下,接触区也会出现由于“温度-粘度楔”效应引起的凹陷。通过与无自旋的结果进行对比,揭示出挺杆自旋的发生改变了油膜的形状、压力和温度场的分布,对结果有着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魏聪,王优强,周亚博,龙慎文[6](2019)在《汽车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工况下的热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工况下的啮合热特性,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直齿锥齿轮非稳态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行星齿轮在差速下的温度场。首先,研究了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在非牛顿流体作用下的热特性;其次,研究了差速工况下行星齿轮温度场随模数和齿宽的变化;最后,研究了差速工况下行星齿轮温度场随转速的变化。结果表明,行星齿轮沿齿宽方向的温度分布不同;行星齿轮本体最大温度随着齿宽增大而增大,随模数的增大而减小;差速器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接触区的温度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为差速器锥齿轮润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5期)
魏聪,王优强,周亚博,龙慎文[7](2019)在《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的锥齿轮热弹流润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锥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机理,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有限长线接触模型,研究了直齿圆锥齿轮热弹流润滑特性。首先,将直齿圆锥齿轮热弹流问题近似等效为两同向圆锥滚子的准稳态热弹流润滑问题,应用多重网格法和逐列扫描法求解了锥齿轮整个接触线上的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及固体和油膜中层的温度。结果表明,直齿圆锥齿轮沿齿宽方向上各点的压力、膜厚、温度均不相同。其中,小端的油膜压力略大于大端的油膜压力;小端的油膜厚度小于大端的油膜厚度;沿齿宽方向的温度分布差异较为明显,油膜中层的温度大于两固体表面的温度。该研究为直齿圆锥齿轮的润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武鼎超[8](2019)在《圆形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热弹流润滑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广泛适用于水轮发电机组、舰船传动装置、水泵机组和大型矿山挖掘机等机械设备。与传统的巴士合金瓦推力轴承相比,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具有摩擦系数小、自润滑性能好以及绝热性强等优点,在一些领域已成功取代巴士合金瓦推力轴承的地位。本文以中心点支承的圆形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该类轴承流体润滑数学模型,并确定各基本方程的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法求解上述数学模型。其次,运用FORTRAN计算机语言编制轴承润滑性能计算程序。然后通过该程序输出的温度场与压力场代入到ANSYS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出一个适宜的初始轴瓦型面,并以最小油膜厚度润滑性能参数为依据确定该初始轴瓦型面的最佳尺寸;利用轴承润滑性能计算程序,计算分析多种工况下弹性复合层和钢基层厚度、载荷与转速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实验测试:圆形塑料瓦瓦面压缩弹性模量测试实验;圆形塑料瓦瓦体温度测试实验以及圆形塑料瓦与圆形巴士合金瓦带负荷启动对比实验。研究结果发现,油膜压力使瓦面产生凹变形,油膜温度使瓦面产生凸变形,塑料瓦瓦面整体变形为凹变形。为改善瓦面形貌,设计出了一种中部凸起的初始轴瓦型面来抵消掉这种不良变形,并确定了轴瓦瓦面最佳的修型尺寸,显着提升了其热弹流润滑性能。研究结果还表明,弹性复合层的厚度对轴承热弹流润滑性能影响明显;钢基层的厚度对轴承最高油膜温度的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通过实验发现,圆形塑料瓦的弹性模量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同时其带负荷启动性能明显优于巴士合金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初红艳,陈立博,安然,蔡力钢[9](2018)在《基于热弹流润滑的墨辊挤压接触区的油墨温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刷过程中,印刷油墨的温度和黏度对印刷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基于热弹流润滑理论,应用MATLAB计算了两墨辊接触区内的油墨墨层压力、中心墨层厚度及油墨层的温度分布,研究了印刷油墨在一软一硬两墨辊接触区内沿墨层厚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油墨温度分布,以及载荷、对滚速度和墨辊材料对油墨中间层最大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热传导的影响,沿墨层厚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中间层油墨温度最高,越靠近两墨辊处温度越低;随着载荷的增大,油墨中间层最大温升增加;随着两辊对滚速度的增加,两辊接触区油墨中间层的温度变化不大;随着软辊弹性模量的增加,两辊接触区油墨中间层的温升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23期)
武丹丹[10](2018)在《供油条件对圆柱滚子非牛顿热弹流润滑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圆柱滚子轴承的乏油润滑现象,从理论和试验两部分展开研究。应用Elrod算法求解线接触Carreau流变模型热乏油润滑问题;对高速、宽载荷范围的乏油热弹流润滑次表面应力进行分析;采用叁种供油函数模型,研究了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其润滑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定量供油条件下圆柱滚子接触副的乏油润滑现象。首先,采用Elrod算法,建立了Carreau流变模型无限长线接触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入口供油厚度、载荷、速度参数对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入口气液界面位置、油膜最高温度以及固体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油层厚度的降低,载荷和速度参数对膜厚的影响逐渐减弱;严重乏油状态下,接触区油膜厚度主要受入口供油层厚度的影响,而不受载荷、速度参数的影响。其次,建立了考虑固体次表面应力的无限长线接触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油膜最高温度以及摩擦系数随载荷、入口供油层厚度以及滑滚比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轻载到重载范围内,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固体次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滑滚比范围内,轻载到重载状态下,滑滚比对摩擦系数以及油膜最高温度的影响明显不同;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固体次表面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严重乏油状态较充分供油状态下的次表面应力略大;与重载状态相比,轻载状态下,次表面应力分布受供油层厚度影响较大。再次,基于不同的供油模型,建立了乏油条件下圆柱滚子接触副的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分别研究了供油层厚度为常数、滚子重复碾压效应和“两边高、中间低”的油层分布叁种供油模型下,圆柱滚子中部和端部位置的乏油润滑问题。结果表明,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入口供油层厚度逐渐降低,膜厚减小,端泄现象减弱;油膜压力升高,且端部压力升高较快;油膜中层温度以及固体表面温度均升高。端部附加供油层厚度主要影响端部位置润滑特性,对中部位置润滑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端部附加供油层厚度的增加,端部中层油膜温度逐渐增加,而固体表面温度逐渐降低。最后,在光干涉试验台上进行了圆柱滚子接触副的乏油润滑试验。分析了乏油状态下,载荷、速度参数对接触区膜厚的影响;以及定载荷、速度条件下,供油量对油膜形状以及入口气液界面位置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油品作用下,滚子端部和中部位置的乏油润滑现象。结果表明,供油量一定时,速度越高、载荷越大、粘度越高,接触区越容易处于乏油润滑状态;接触区处于乏油润滑状态时,载荷和速度等参数对膜厚影响很小,膜厚主要受供油量的影响。受挤压效应的影响,接触区中部先进入乏油润滑状态,端部后进入乏油润滑状态,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热弹流润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滑移状态下摩擦副的受力情况与润滑状态,考虑热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摩擦副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接触区域的油膜压力分布与温度分布,最后探究了滑移率、速比、转矩等工况参数对油膜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滑移率的增加,油膜压力平缓下降,但是油膜温度却大幅度上升;随着速比的增加,油膜温度变化不大,但颈缩处的压力极值迅速增大;随着传递转矩的增加,油膜压力与油膜温度均会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弹流润滑论文参考文献
[1].唐洪伟,王静,孙楠楠,朱建荣.大滑滚比条件下非牛顿流体线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2].涂宇,王怡,吴志海.滑移状态下无级变速器摩擦副热弹流润滑分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9
[3].赵晶晶,王优强,谢奕浓,宋晓萍.变位斜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4].王琳,张瑜,陈国定.高速高比压织构滑动轴承热弹流润滑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5].何友才.凸轮-平底挺杆副点接触热弹流润滑过程数值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9
[6].魏聪,王优强,周亚博,龙慎文.汽车差速器锥齿轮差速工况下的热弹流润滑分析[J].机械传动.2019
[7].魏聪,王优强,周亚博,龙慎文.基于有限长线接触的锥齿轮热弹流润滑分析[J].机械传动.2019
[8].武鼎超.圆形弹性金属塑料瓦推力轴承热弹流润滑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9].初红艳,陈立博,安然,蔡力钢.基于热弹流润滑的墨辊挤压接触区的油墨温度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8
[10].武丹丹.供油条件对圆柱滚子非牛顿热弹流润滑状态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