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静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1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84例,好转46例,死亡16例。护理过程中,未出现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蛛网膜下腔出血,加强护理工作,可降低再出血率及预防并发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生存质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流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SAH最常见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85%)破裂,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来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46例,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146例SAH患者,均经头部CT确诊,其中男60例,女83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7岁。住院期间给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并给予止血药降低再出血率;静脉注射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饮食护理SAH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4~6周,肠蠕动缓慢,食欲差,应给予少食多餐,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忌辛辣食物;忌饮酒、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神志不清者暂禁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2.1.2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和水果,如韭菜、芹菜、香蕉等,在餐后1~2h,行腹部按摩。对便秘者,应给予无刺激性的缓泻剂或油质酸,必要时给予低压灌肠。若大便用力过猛可导致再出血,危及生命。指导患者避免用力大便、屏气等动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2病情观察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记录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光反射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重要指标。尤其对并发脑水肿患者,应每小时观察一次,注射其定向力是否正确,瞳孔是否等大,以便及时发现脑疝。当患者出现意识障加重,不易唤醒,两侧瞳孔不等大,应考虑到脑疝发生,及时通知医生抢救,保持血压稳定,尽量减少搬动,治疗和护理相对集中,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2.2.2症状的观察严密观察头痛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采用放松技术及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保持病室安静。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如发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呈喷射状,脑膜刺激征明显,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3用药护理
2.3.1使用脱水剂的护理甘露醇是从褐细胞中提炼出的一种脱水剂,价廉物美,临床上不可替代。使用甘露醇时,输注速度不易过快,一般以10ml/min为宜。甘露醇输人速度太快,可致单位时间内的浓度过高,加重肾小管的损害;使用期间应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定期查肾功能,如出现肾功能损害及时减量或停用。还应避免药物外渗致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
2.3.2微量泵注射尼莫地平的护理尼莫地平是一种钙通道拮抗剂,能扩张血管,解除SAH引起的血管痉挛。使用方法是尼莫地平10mg用避光输液器持续缓慢静脉滴注,使用时需用微量泵调节,以4m1/h速度泵入,治疗疗程一般是7~14d,注射方法通常选用留置针,选择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如出现,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用硫酸镁及时湿敷红肿部位。及时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定时监测血压的变化,收缩压低于100mmHg,须慎用。若患者局部潮红、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提示药物过量,应减慢泵入速度并通知医生,立即停药。
2.4心理护理SAH的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对患者和家属作耐心的解释,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减轻控制症状的方法,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解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2.5恢复期护理一般病人在卧床休息4周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有肢体瘫痪者应做按摩、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下腹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时应告诉患者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不要过度疲劳,不要饮酒,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服用缓泻剂。
3小结
SAH起病急,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本病的特点,发展规律及临床观察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及时抢救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再出血,减少再发,缓解脑血管痉挛,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凯.甘露醇不良反应致急性肾损害临床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