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构探讨

大学生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构探讨

一、大学生评价体育术科教师教学效果结构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谢慧杰[1](2021)在《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教学为例》文中认为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术科教学要求始终坚持以“安全第一”为前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把传授知识和技能、提升素质和能力合理的融合在一起,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专项习得规律相结合,既体现人本位又兼顾项本位。为证实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选择术科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与教育价值,本文以系统论、过程论和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人本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项本位(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教学流程、教学顺序、体育课堂类别)的理念出发,对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教学,进行术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举例,并通过为期16学时的教学实验,来验证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来选择术科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两个班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前对问卷统计结果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得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跳远学习兴趣、专项规律认知程度、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均符合普修班的实际情况。(3)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跳远技评、达标和总成绩进行t检验,得出P<0.05;此外,从标准差来分析,对照班学生的技评、达标和总成绩的标准差分别高出实验班3.21分、0.11米和2.31分。说明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理念来选择跳远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跳远技评、达标和总成绩具有显着作用,而且更加符合体育教育的一般要求。(4)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的专家技评成绩和多元技评成绩进行t检验,得出P=0.162>0.05。说明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教育理念来选择的术科教学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具有重要作用。(5)实验后对问卷结果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得出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兴趣、技术构成认知程度、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课后作业满意度等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从其百分比分布来看,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兴趣和主动性)、跳远专项规律认知程度(技术构成和专项规律认知)、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组织满意度(教学进度、评价方式和课后作业的满意度)等方面略优于对照班。

张博[2](2021)在《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滑雪运动的教学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其中高山滑雪作为普及度较高的项目之一,其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在北方的一些高校中,滑雪课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出现无法满足学生需要,更难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因此本文选取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法,将该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希望通过加入新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能力等,同时更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9级两个班本科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并对实验测量的数据展开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在高山滑雪这项运动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更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高山滑雪技术水平,提高高山滑雪教学效率。(2)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网络共享的延展学习,打破传统课下学习限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根据自身情况调节进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对实验班的观察、同学们的交流及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多媒体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更好。(4)多媒体教学法中课前环节可以让学生提早了解高山滑雪项目内容,有利于消除学生对未知项目的恐惧心理。

苏琳媛[3](2021)在《云南省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对其职业幸福感影响研究 ——以职业认同为中介变量》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究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组织支持感与其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职业认同在其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对254名云南省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进行调研,借助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使用Bootstrap进行中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组织支持感水平偏低,且能达成一定共识,其中关心利益维度水平最低,但个体感知存在差异。在学校类别、岗位类型、所授学生类别、年龄、教龄、职称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2)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尚可,且能达成共识,其中规范认同水平最高,但不能达到一致的感知。在学校类别和年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3)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尚可,且能达成一定共识,其中奉献维度水平较高,但认识不一致,且差别较大。在学校类别、岗位类型、所授学生类别、年龄、教龄、职称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4)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组织支持感各维度间两两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组织支持感及其各维度、职业认同和职业幸福感均两两相关,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显着。(5)经中介效应分析,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认同在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组织支持感各维度与职业幸福感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认同会受到组织支持感觉的影响,进而影响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幸福感:当高校体育术科教师所感知到的组织的工作支持、价值认同以及关心利益不同时,他们对自身职业的看法会发生改变,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也会随之改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肯定体育术科教师在职业中的成就。(2)关心关怀体育术科教师的生活和薪资。(3)为体育术科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4)提高体育术科教师情感认同。(5)化压力为动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刘静[4](2021)在《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休闲体育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期,国家和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有氧健身操作为大众喜欢的健身方式,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载体,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有氧健身操教学、训练和指导。而现阶段,休闲体育专业传统的有氧健身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媒介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本研究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全面、有效地提高有氧健身操教学效率和质量,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促进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综合能力,具备休闲体育项目指导和有氧健身操教学组织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能够在休闲健身俱乐部、行业协会、教育机构从事有关有氧健身操技术指导和参与休闲体育市场服务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教学实践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超星学习通APP平台,进行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有氧健身操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学习体验是有氧健身操课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2、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项目式、探究式、讨论式与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成为有氧健身操教法的主体。3、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对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18周的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的方式,在超星学习通APP、微信交流群、课堂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得出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对比2017级和2018级本课程学生的期末成绩,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4、问卷调查得出2018级学生对本学期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对提高学生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期望在其它体育术科教学中也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5、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纠错、指导与交流时间,学生有更多练习时间,对重难点的突破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更为有利。此外,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问题讨论与作业提交,使教学反馈变得及时,交流方式更加便捷。建议:1、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设计时要优化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和控制教学内容难度与课后作业量。并且还要从有氧健身操的运动生理性、科学健身性等多维度、多视角进行综合考虑,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和改进相应的评价体系,使实施效果最大化。2、鼓励教师深入探究,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研讨与成果验收方式,以此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后任务,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制作优质的教学视频,满足学生的探究和好奇心。3、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和及时的反馈,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4、根据术科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操性特点,建议对术科教师进行相关运动项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混合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并在后续研究中逐渐完善,增强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李磊[5](2021)在《高校“公体课”运动项目设置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七所高校经验的研究》文中认为

宋文利,关富余,曹杰,何志海,李冰[6](2021)在《疫情期间高校体育实践课线上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线上网络教学方式遍布各级教育阶段,高校体育课在开展线上网络教学时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调查访问和文献资料法对网络教学进行研究,对课前备课、课中互动环节、评价反馈等不同的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课前准备、创造有效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评价环节等网络教学策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线上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张国清,张剑峰[7](2021)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提出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出发,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实施现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发现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的实现途径与学生存在矛盾等问题,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专业学生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中实施,旨在更好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术科水平。通过把握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途径来实现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更好的发展。

蔡晨影[8](2020)在《智能手机在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中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排球运动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中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项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乎到学习者对技能动作的掌握,影响期末考试成绩,更关乎到学生对排球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影响毕业后的求职及工作后的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学校教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的教学质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通信设备的涌现,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必备品。高校学生获取网络学习信息的途径已不再仅限于电脑、平板等媒体设备,智能手机也成为其获取学习信息的媒介。智能手机体积小、便携带、快速连接无线与移动网络的特点,为使用者随时随地获取网络学习资源、最新知识信息提供了便利。本文从新媒体“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7级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教学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智能手机进行辅助教学,对照组仍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16周教学实验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对排球课程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以及对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学习效果反馈等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排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进行测试,经对比两组学生所填写问卷和技能测试所得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智能手机辅助排球课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影响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未显现出差异性。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采用智能手机辅助方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排球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以及场上比赛时的防守与进攻意识等方面的提高程度,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对照组。实验后通过分析实验对象所填写的问卷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3)智能手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到排球普修课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各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女生班与对照组女生班学生在传球和垫球技评成绩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扣球和发球技评成绩虽未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学生的成绩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男生班与对照组男生班相比,传球、垫球和扣球三项技术的技评成绩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P<0.05),发球技术技评测试成绩略有差异。(4)智能手机辅助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排球技术达标成绩的影响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无明显的优势。实验后,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男生班和女生班与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男生班和女生班学生的排球基本技术达标成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5)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方式,为师生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促进了双方融洽关系的建立,实现了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形成。(6)智能手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到排球课的教学中,以其自身的优势,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需要,学生对其表示认可和接受。教学实验后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中有94.1%的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反馈形式等表示满意。

李帆[9](2019)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科技的发展,在教育领域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浪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教育消息化的潮流环境,逐渐地发展和壮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由美国诞生,将传统的课上传授知识和课下知识内化环节进行了颠倒,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传授学生新的知识,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在课堂上通过面对面交流探讨完成知识的内化,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手段,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落到实处,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也逐渐向现代化、信息化靠拢,不断的鼓励和推动各学科教育模式和方法与教育信息化结合的创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翻转课堂相关的理论基础为依据结合足球教学特点设计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实践在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中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体质水平、足球技术水平、足球理论水平、足球学习兴趣的实施效果以及和传统足球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为提升足球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也为高职院校专项足球教学模式创新和足球教学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水平的提升无明显作用,这可能与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课程安排间隔时间过长、学生课下练习强度无法保证等有关。(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足球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明显的效果,这为高职院校专项足球教学质量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足球理论水平提升有明显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此模式为学生足球理论学习提供了载体和反馈,加深了学生对足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各维度有显着的积极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此模式将移动信息化学习与足球学练相互融合,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有益于足球学习兴趣的提高。(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以及校园足球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在教学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应用于高职院校专项足球教学。建议:(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的实证研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实践层面上看,应加以推广并可拓展到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堂上做积极地尝试。(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和教师培养层面上看,从学生角度出发要将重点和核心放在学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上;从教师角度出发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能够在课前进行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足球学习资源整合、小视频制作等,此外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上分层内容练习,避免课上足球练习流于形式和足球翻转课堂的异化。(3)加强对不同体育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依据足球教学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设计,而不同体育项目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时候,需要重点考虑和结合自身体育项目特征、学校条件、学生学习特点等,不能机械的照搬通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传播载体的进行开发与利用。课前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载体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之一,知识传播载体的开发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目前流行的信息传播平台,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荣亚欣[10](2019)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教育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高等院校是创新的主阵地,是新事物新科技扎根的热土,大学生也是最具备高效自主学习能力的群体。然而,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依然延续着满堂灌的传统套路,没有充分挖掘利用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优秀潜质。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体育教学。目前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被动灌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师生缺乏互动,相互隔离;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计划的时代大背景下,这些新型教育模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得到极大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教育”掀起了课堂改革的热潮,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微课短小精悍,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如果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如啦啦操教学,其效果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还有待探究。在此背景下,本文进行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的实际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分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可行性,基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构建了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模式与标准,又通过对照实验将之付诸实践,从而验证可行性,发现问题以待后期改进。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督促学生课上课下练习,增加了运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啦啦操教学中,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转变师生角色,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有利于对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的及时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4)线上线下及时交流沟通,增强了师生互动,便于及时解决问题。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经问卷调查也可知,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

二、大学生评价体育术科教师教学效果结构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评价体育术科教师教学效果结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人本位的概念
        2.1.2 项本位的概念
    2.2 国内术科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2.2.1 教学方法的分类现状
        2.2.2 人本位的教学方法在术科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2.3 项本位的教学方法在术科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2.3 国外术科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教学方法选择的理论基础
    4.1 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4.1.1 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选择教学方法符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
        4.1.2 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教学方法符合过程论和系统论
    4.2 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
        4.2.1 基于人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
        4.2.2 基于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
        4.2.3 本科跳远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举例
5 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5.1 实验前
        5.1.1 前测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
        5.1.2 实验指标的选取、测试与分析
        5.1.3 实验内容设计
    5.2 实验中
        5.2.1 实验因素的控制
        5.2.2 实验内容的实施
    5.3 实验后
        5.3.1 考核
        5.3.2 成绩的计算
        5.3.3 后测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
6 结果与分析
    6.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6.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对比分析
        6.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6.1.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跳远学习态度的问卷统计分析
        6.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跳远专项规律认知程度的问卷统计分析
        6.1.5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问卷统计分析
    6.2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6.2.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专家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6.2.2 实验后实验班专家技评和多元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6.2.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6.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跳远总成绩对比分析
        6.2.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跳远学习态度的对比分析
        6.2.6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跳远专项规律认知程度的问卷统计分析
        6.2.7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统计分析
        6.2.8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对跳远教学组织满意度的问卷统计分析
    6.3 实验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6.3.1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跳远学习态度的对比分析
        6.3.2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对跳远专项规律认知程度的对比分析
        6.3.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比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附录 A 跳远相关指标筛查表
    附录 B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 C 学生前测调查问卷
    附录 D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 E 学生后测调查问卷
    附录 F 跳远普修达标标准表
    附录 G 多元评价阶段评定表
    附录 H 专家技评记录表
    附录 I 跳远教学进度
11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高山滑雪
        1.4.2 媒体与多媒体
        1.4.3 多媒体教学
        1.4.4 多媒体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4.5 多媒体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2.文献综述
    2.1 国外多媒体教学现状研究
    2.2 国内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研究概述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观察法
        3.2.5 教学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实验方法与实施过程
        4.1.1 实验前被试者筛选指标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施过程
    4.2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前的实验数据分析
        4.2.1 学习兴趣分析
        4.2.2 学习交流情况分析
        4.2.3 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4.3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后的实验数据分析
        4.3.1 高山滑雪技术分析
        4.3.2 学习兴趣分析
        4.3.3 学习交流情况分析
        4.3.4 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4.3.5 教学满意度分析
        4.3.6 课堂氛围分析
        4.3.7 心理变化分析
    4.4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优劣势分析
        4.4.1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4.4.2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4.4.3 多媒体教学法的教学课件制作注意事项分析
    4.5 多媒体教学法应用于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发展策略
        4.5.1 构建“互联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4.5.2 完善高山滑雪课程教学视频内容制作
        4.5.3 学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保障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3)云南省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对其职业幸福感影响研究 ——以职业认同为中介变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全国教师发展的需要
        1.1.2 高校教学效率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1.1.3 体育教师个体职业幸福感提升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
        2.1.2 组织支持感
        2.1.3 职业认同
        2.1.4 职业幸福感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交换理论
        2.2.2 社会认同理论
        2.2.3 社会认知理论
    2.3 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研究现状
        2.3.1 组织支持感的测量与研究现状
        2.3.2 职业认同的测量与研究现状
        2.3.3 职业幸福感的测量与研究现状
    2.4 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2.4.1 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2.4.2 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2.4.3 组织支持感与职业认同的关系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检验
        4.3.1 组织支持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差异性检验
        4.3.2 职业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差异性检验
        4.3.3 职业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的差异性检验
    4.4 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和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4.5 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和职业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4.5.1 职业认同在工作支持与职业幸福感间的中介模型分析
        4.5.2 职业认同在价值认同与职业幸福感间的中介模型分析
        4.5.3 职业认同在关心利益与职业幸福感间的中介模型分析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的特点
        5.1.1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组织支持感的特点
        5.1.2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
        5.1.3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点
    5.2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5.2.1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幸福感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
        5.2.2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
        5.2.3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支持感的关系
    5.3 高校体育术科教师职业认同在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组织支持感对职业幸福感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6.1.2 组织支持感对职业认同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6.1.3 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6.1.4 职业认同在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幸福感间起到中介作用
        6.1.5 统计学特征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
        6.1.6 统计学特征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6.1.7 统计学特征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6.2 建议
        6.2.1 肯定体育术科教师在职业中的成就
        6.2.2 关心关怀体育术科教师的生活和薪资
        6.2.3 为体育术科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6.2.4 提高体育术科教师情感认同
        6.2.5 化压力为动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附录A 预调查前访谈提纲
附录B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预调查问卷
附录C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组织支持感、职业认同与职业幸福感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D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组织支持感调查问卷》专家效度检验表
附录E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专家效度检验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1.1.2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1.1.3 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1.1.4 有氧健身操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有氧健身操
        2.1.2 混合式教学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混合式教学理论
        2.2.2 关于混合式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研究
        2.2.3 关于混合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2.4 关于“互联网+”时代诸多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
        2.2.5 关于有氧健身操及难美项目教学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教学实践法
        3.2.5 观察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1.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2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教学特点分析
        4.2.1 注重实践性教学
        4.2.2 教学内容丰富,练习的可变性强
    4.3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教学手段单一
        4.3.2 课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与交流少
        4.3.3 忽略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差异,学习资源单一
        4.3.4 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4.4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4.4.1 国家政策给予支持与倡导
        4.4.2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4.4.3 增加师生互动、交流与练习时间的需要
        4.4.4 满足特殊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
    4.5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设计
        4.5.1 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
        4.5.2 混合式教学平台设计
        4.5.3 混合式教学目标设计
        4.5.4 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
        4.5.5 混合式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4.5.6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交互设计
        4.5.7 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4.6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4.6.1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对象分析
        4.6.2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准备
        4.6.3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流程
        4.6.4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评价
        4.6.5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二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
    附件三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专家信息表
    附件四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一)
    附件五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专家访谈提纲(二)
    附件六 《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基础情况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件七《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件八 有氧健身操课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附件九

(6)疫情期间高校体育实践课线上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黑龙江省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体育课线上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2.2 线上教学方式单一,没有结合项目特点
    2.3 线上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反馈有效性
3 高校体育实践课网络教学的措施
    3.1 强化课前准备
    3.2 创造有效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手段
    3.3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评价环节
4 结论

(7)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1.1 教学的实现途径与学生之间存在矛盾
    1.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1.3 考核手段单一、内容形式不全
2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2.1 教学理念开放
    2.2 教学内容开放
    2.3 教学形式开放
    2.4 教学评价开放
3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4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4.1 实施体育教师具有主导性,体育专业学生具有主体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4.2 提供有效进行开放式体育专业术科培养的环境
    4.3 体育教师运用有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5 结论

(8)智能手机在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中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智能手机的概念
        1.1.2 手机“APP”
        1.1.3 移动教育
        1.1.4 移动学习
    1.2 智能手机的功能
    1.3 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依据
        1.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3.3 交往教学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3.1 前期分析
        3.1.1 学习者特征分析
        3.1.2 需求分析
        3.1.3 实施条件分析
    3.2 移动学习环境的构建
        3.2.1 学习资源设计
        3.2.2 教学策略制定
        3.2.3 技术环境支持
    3.3 智能手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原则
        3.3.1 主体性原则
        3.3.2 启发性原则
        3.3.3 兴趣性原则
        3.3.4 适时反馈原则
    3.4 实验组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4.1 确定教学目标
        3.4.2 建立微信群
        3.4.3 推送微信公众号和排球APP
        3.4.4 选择典型技术视频
        3.4.5 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测试数据组间对比与分析
        4.1.1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组间对比与分析
        4.1.2 实验前学生对排球技术了解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1.3 实验前学生排球学习经历情况调查与分析
        4.1.4 实验前对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4.2 实验后各项指标测试数据对比与分析
        4.2.1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组间对比与分析
        4.2.2 实验后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对比与分析
        4.2.3 实验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与分析
        4.2.4 实验后学生排球基本技术技评成绩组间对比与分析
        4.2.5 实验后学生排球基本技术达标成绩组间对比与分析
        4.2.6 实验后学生排球基本技术测试总成绩对比与分析
        4.2.7 两组学生排球四项基本技术之间测试成绩对比与分析
        4.2.8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排球比赛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反馈的调查与分析
        4.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排球课教学方式的反馈
        4.3.2 实验组学生对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分析
    4.4 应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分析
        4.4.1 丰富学习资源
        4.4.2 提供便捷服务
        4.4.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4.4 有利于因材施教
        4.4.5 教学效果及时反馈
        4.4.6 促进师生互动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
        1.1.2 高职院校足球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践行和深化校园足球改革的回应
        1.1.3 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创新的探索
        1.1.4 丰富和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翻转课堂概念界定
    2.2 国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的相关研究
        2.2.2 国外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3 国内相关研究
        2.3.1 高校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3.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足球教学中运用的相关研究
        2.3.3 以微信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3.4 高职院校足球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文献资料法
    3.3 问卷调查法
        3.3.1 问卷的效度检验
        3.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4 数理统计法
    3.5 逻辑分析法
    3.6 实验法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的可行性
        4.1.1 硬软件的支持
        4.1.2 丰富足球教学视频的支撑
        4.1.3 学生基本操作的支撑
        4.1.4 高职院校成绩评价方式的支撑
        4.1.5 笔者工作环境的支持
    4.2 实验的目的
    4.3 研究的假设
    4.4 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
        4.4.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4.4.2 传统足球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4.5 实验对象和选取
    4.6 实验时间与地点
    4.7 实验变量
    4.8 实验步骤
        4.8.1 实验内容的选取
        4.8.2 实验前测阶段
        4.8.3 教学实验对比阶段
        4.8.4 实验后测阶段
    4.9 实验因素控制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测的结果与分析
        5.1.1 体质水平前测结果与分析
        5.1.2 足球技术水平前测结果与分析
        5.1.3 足球理论水平前测结果与分析
        5.1.4 足球学习兴趣前测结果与分析
    5.2 实验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5.2.1 体质水平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5.2.2 足球技术水平后测的结果与分析
        5.2.3 足球理论水平后测结果与分析
        5.2.4 足球学习兴趣后测结果与分析
    5.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附件七
附件八
致谢
本人攻读学术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互联网+”战略计划
        1.1.2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3 互联网+教育催生出的新型教育模式
        1.1.4 选择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载体的优势
        1.1.5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环境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微课的概念、特点及优势
        2.1.1 微课的概念
        2.1.2 微课的特点
        2.1.3 微课的优势
    2.2 翻转课堂
        2.2.1 翻转课堂概述
        2.2.2 翻转课堂的起源
        2.2.3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2.2.4 翻转课堂的特点
        2.2.5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3 在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2.4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体育术科教学的特点及微课融入体育术科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2.5.1 体育术科教学的特点
        2.5.2 微课融入体育术科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2.5.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啦啦操教学的优势分析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翻转课堂中啦啦操微课的设计
        4.1.1 啦啦操微课教学平台选择要求
        4.1.2 啦啦操微课教学平台选择
        4.1.3 高校啦啦操微课的设计制作
    4.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4.2.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思想指导
        4.2.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的构建
        4.2.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
        4.2.4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啦啦操教学的注意事项
    4.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4.3.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分析
        4.3.3 不同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啦啦操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
        4.3.4 学生通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啦啦操学习后的评价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专家筛选表
附录C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D 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E 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后体验问卷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大学生评价体育术科教师教学效果结构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人本位和项本位的术科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跳远普修教学为例[D]. 谢慧杰.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山滑雪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博.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云南省高校体育术科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对其职业幸福感影响研究 ——以职业认同为中介变量[D]. 苏琳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休闲体育专业有氧健身操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 刘静.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5]高校“公体课”运动项目设置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七所高校经验的研究[D]. 李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6]疫情期间高校体育实践课线上教学策略的研究[J]. 宋文利,关富余,曹杰,何志海,李冰. 冰雪运动, 2021(01)
  • [7]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 张国清,张剑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01)
  • [8]智能手机在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中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D]. 蔡晨影.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足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为例[D]. 李帆. 扬州大学, 2019(02)
  • [10]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荣亚欣.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标签:;  ;  ;  ;  ;  

大学生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