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寿命评价论文-余峰,许苑

疲劳寿命评价论文-余峰,许苑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寿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沥青,重复剪切,疲劳寿命,评价方法

疲劳寿命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余峰,许苑[1](2019)在《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沥青疲劳寿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四种评价沥青疲劳寿命的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对比出优缺点并确定了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在20℃、10 Hz条件下对四种沥青进行动态剪切试验,发现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沥青疲劳寿命逐渐下降,且应力水平的不同会改变沥青抵抗疲劳的能力,其中50#基质沥青的抵抗疲劳性能受应力水平变化影响最小;不同方法在评价抵抗疲劳性能时具有一致性,模量控制法计算的疲劳寿命最大,另外叁种方法较为接近;采用关系式拟合不同评价方法的疲劳寿命,发现各疲劳寿命可采用线性关系式相互转换.(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1期)

章利伟[2](2018)在《大型直线振动筛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很多企业和用户对传统加工业的机器选型等也越来越重视,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中,企业在土壤预处理中对振动筛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也有了更新的要求,由此就促进了生产厂家对振动筛抗疲劳性和可靠性的研究和发生,其目的主要是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加强振动筛的机械效率。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型直线振动筛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34期)

田超,刘剑辉,董瀚[3](2018)在《高洁净轴承钢夹杂物评价与滚动接触疲劳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低氧高洁净轴承钢的夹杂物评判标准,对相同工艺下生产的T.[O]≤5μg/g的高洁净轴承钢,使用夹杂物评级和统计极值法进行了评价。并对试验钢的滚动接触疲劳(RCF)寿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组试验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存在明显差异,使用统计极值法可以对高洁净轴承钢进行有效区分,两组试验钢在30 000 mm~2参考区域内最大夹杂物尺寸预测值分别为41和27μm;当最大接触应力为4.5 GPa时,两组试验钢所对应的RCF寿命(L_(10))分别为6.58×10~6和7.41×10~6r。当氧含量很低时,硫含量较高所导致的硫化物增多将使夹杂物的预测尺寸偏大。(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8年04期)

郝建松[4](2018)在《基于质量等级的含平面缺陷承压设备疲劳寿命快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中的焊接缺陷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存有重大安全隐患,各国也已制定了含缺陷结构的相关安全性评估标准或规范。随着我国承压设备向大型化、高参数化方向发展及相应检验要求的提高,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需对检出缺陷快速做出评价,而目前国内评价方法尚未达到这一要求。英国BS 7910标准在合于使用原则下基于质量等级法能够实现含缺陷结构快速评估,但标准中关于质量等级法适用于裂纹缺陷的理论基础及裂纹等效原理尚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针对裂纹类缺陷的疲劳问题,探讨质量等级法的理论基础,并对其中的等效方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为我国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Q420R钢作为新纳入承压设备中强度级别较高的材料,其应用范围日渐广泛,尤其适用于移动式压力容器设备,该材料基于质量等级法的快速评价适用性值得研究,因而本文也通过对Q420R材料进行接头疲劳试验,分析研究新材料的相关疲劳性能及其带缺陷结构的基于质量等级疲劳快速评定的适用性。首先,本文以轴向力作用下的表面半椭圆形裂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面半椭圆形裂纹等效为无限长裂纹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等疲劳寿命和等疲劳强度两种裂纹等效方法。基于这两种等效方法,对不同参数尺寸下的表面裂纹进行疲劳扩展计算,并将结果与英国BS 7910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绘制了表面半椭圆形裂纹的缺陷尺寸等效图和缺陷质量等级图。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等疲劳寿命和等疲劳强度这两种等效方法计算的缺陷尺寸等效值基本一致,且与BS 7910中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均较小,在10%以内,这两种等效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BS 7910中绘制缺陷尺寸等效图的基本原理。根据提出的裂纹等效方法对不同形态和不同载荷下的裂纹进行疲劳扩展等效计算,绘制了相应的缺陷尺寸等效图和质量等级图。研究结果表明,弯曲应力下的表面半椭圆裂纹和轴向力下的中心埋藏裂纹计算结果较好,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而关于轴向力下的偏心埋藏裂纹扩展模式的原理探讨难度较大,计算结果与BS 7910中标准值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对不同形态和不同载荷下的裂纹进行疲劳扩展等效计算过程中,等疲劳寿命与等疲劳强度两种等效方法相比,等疲劳强度法在准确度和稳定性上均要比等疲劳寿命法更据优势,所以等疲劳强度法作为裂纹间的等效方法更适合。最后,通过对Q420R钢对接接头按照成组法进行疲劳试验验证该材料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绘制出其高存活率、高置信度下的P-S-N曲线,并与双对数坐标下的质量等级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与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各区的疲劳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存活率P=97.7%,置信度γ=95%下的P-S-N曲线与Q1等级线基本重合。符合Q1等级对应对接接头的细节类型要求,反映出该种接头应力流线较好,抗疲劳能力较佳;同时也可从侧面反映出Q420R材料疲劳性能较好,满足该材料的一般焊接结构适用于快速评价要求;从断口的宏观形貌与微观结构中都能发现比较符合疲劳断裂的典型断口特征。(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段浩[5](2018)在《铁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疲劳寿命及损伤容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车辆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一直是国内外重要研究内容。截止2017年底,我国高速铁路网络总运营里程达3万公里,预计2025年将达到3.8万公里。在铁道车辆组成部件之中,转向架焊接构架是牵引电机、齿轮箱、横向止挡和抗蛇行减振器等重要部件的基本载体,承受着极为复杂的疲劳载荷。特别是对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其所受的载荷情况更为严苛,焊接构架的疲劳强度能否达到设计及运行要求将直接影响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与经济性。理论方面,简要叙述了目前工程实际中常用到的抗疲劳设计方法和叁种典型的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其次,介绍了现有五种疲劳强度评定方法:名义应力法,热点应力法,缺口应力法,主S-N曲线法和断裂力学法。试验方面,对焊接构架母材及弧焊接头进了金相试验、硬度试验、拉伸试验、低周疲劳试验、高周疲劳试验、裂纹扩展速率及门槛值试验等。获得了母材及接头基本力学性能,疲劳性能以及抗疲劳开裂性能,为寿命仿真评估提供参数输入。仿真方面,基于HyperMesh软件对焊接构架进行六面体网格剖分(包括焊缝细节)。依据UIC615-4和EN13749标准对构架施加载荷、定义边界条件约束,基于第四强度理论进行静强度评估;采用修正Goodman图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最后对焊接构架产生应力集中部位进行剩余寿命评估:对一系钢簧安装座焊缝植入未熔合缺陷,使用应力外推法评估其应力强度因子幅,并与门槛值对比;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结合8级实测制动载荷谱,对制动盘吊臂圆弧过渡处进行损伤分析评价;采用损伤容限方法,在该位置植入不同深度的半椭圆裂纹,结合NASGRO模型,估算疲劳裂纹扩展周次,并转化为运行寿命里程。寿命计算结果表明,以上部位安全运行寿命均能满足构架30年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邹丽[6](2017)在《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智能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作为一种有效的连接方法,在石油化工、轨道车辆、海洋船舶等机械工程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动态承载条件下,容易引起焊接接头破坏,疲劳断裂是其主要失效形式。金属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结构的特性,使得焊接接头的设计和疲劳寿命评价更为复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完全的自学,具备知识获取、分类和预测能力,从而为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评价提供新的途径。在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之上,论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分析评价过程中,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因素评价、疲劳设计主S-N曲线拟合、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智能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力-寿命关系的表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利用邻域粗糙集理论不需要进行离散化,可以直接处理取值连续型属性信息的特点,建立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的邻域粗糙集模型。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中的疲劳试验数据,建立焊接接头疲劳数据库,确定邻域粗糙集分析流程,使用前向贪心算法完成属性约简,获得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关键影响因素集。并深入研究各相关因素和疲劳寿命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其对疲劳寿命影响的权重。(2)提出一种基于疲劳特征域的主S-N曲线拟合方法:以邻域粗糙集属性约简得到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关键影响因素集为依据,实现对焊接接头疲劳样本的“自动”分类,关键影响因素值不同的样本点隶属于不同的域。据此,提出疲劳特征域的概念,并给出疲劳特征域的划定办法。以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主S-N曲线的拟合和基于疲劳特征域的主S-N曲线拟合,拟合优度统计结果表明,划定疲劳特征域之后,疲劳数据样本的分散度水平和疲劳寿命预测误差均有了进一步降低。(3)基于疲劳特征域的疲劳寿命评定方法试验验证:进行5A06和5083两种铝合金材料T型焊接接头的实验室疲劳试验,建立两种接头的有限元模型,完成结构应力计算和等效结构应力转化,得到疲劳设计主S-N曲线和基于疲劳特征域的主S-N曲线簇。通过5A06+5A06同种材料T型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评定的案例分析验证基于疲劳特征域的疲劳寿命评定方法得到的疲劳寿命更接近于实际疲劳寿命。(4)建立两种用于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的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以粗糙集知识约简为系统前置,获得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关键影响因素集。将得到的关键影响因素集作为输入,构建用于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的RS_RBF神经网络模型。为进一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又建立粒子群算法优化的RS__PSO_BPNN神经网络模型。基于钛合金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数据对两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模型均可用于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在训练样本数目相同的情况下,RS__PSO__BPNN模型较RS_RBF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5)建立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应力-寿命关系模型:由于疲劳试验耗时长、成本高,一般情况下很难获取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大样本数据。因此,充分利用支持向量机处理小样本数据的优势及粒子群算法的全局优化性能,建立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PSO_SVM),实现对应力-寿命关系的表征。建模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抗噪声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在划定疲劳特征域的情况下,PSO_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智能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和基于疲劳特征域的主S-N曲线拟合方法、建立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智能预测模型和应力-寿命关系表征模型,对于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精度,降低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过程的复杂度,改进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7-12-14)

蔡晓静,许金泉[7](2017)在《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力腐蚀有两种损伤累积机制耦合在一起,即腐蚀损伤和静态疲劳损伤。非腐蚀环境下不起作用的静态疲劳损伤累积机制,会因腐蚀损伤累积而被激活,从而使损伤累积局部化。在腐蚀疲劳中,除上述两种损伤累积机制外,还有循环损伤累积机制。本文通过建立相应的损伤演化律,由耦合损伤演化来评估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寿命。经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本方法可以很好地表征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的寿命曲线,而无需理会寿命曲线是否有线性区间。静态疲劳损伤或循环疲劳损伤累积机制被激活前的寿命,称为潜伏寿命,对应于腐蚀损伤的累积。低应力水平下的寿命,主要是潜伏寿命。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都不存在疲劳极限,因为疲劳机制最终都会被激活,但有其被激活的条件(名义疲劳极限)。(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期刊2017-08-13)

蔡晓静,许金泉[8](2017)在《基于滞环循环塑性应变和流动应力的低周疲劳寿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周疲劳一般会出现滞环,循环塑性变形由滞环决定。无论是循环波形还是塑性应变幅,都与施加应变有很大不同。循环塑性变形及其对应的流动应力,强烈地依存于滞环,不能仅由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决定。疲劳损伤主要在循环塑性变形阶段累积,故损伤演化律可利用流动应力来建立。整条应变幅-寿命曲线,可用这样的损伤演化律来表征。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即使以应变幅表征的寿命曲线不是光滑的,也可进行统一的寿命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期刊2017-08-13)

郑宗剑[9](2017)在《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岩溶地质盾构隧道管片疲劳寿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隧道建设中遇到岩溶地质概率大大增加,溶洞的存在会对隧道管片的受力及疲劳寿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溶洞分布位置、几何尺寸、溶洞与隧道之间的距离、对管片疲劳寿命的又有何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利用abaqus进行动力数值模拟计算,对在岩溶地质条件下列车动荷载对隧道管片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经验公式及动力计算的结果,发现盾构隧道底部内侧管片的受拉疲劳寿命最小,故以底部内侧管片的受拉疲劳寿命作为隧道管片的疲劳寿命。2)对比不同动载组合方式时盾构隧道管片的疲劳寿命,找出最不利的动载组合方式。3)经过计算对比显示:一定埋深下的溶洞,其规模的大小与盾构隧道管片的疲劳寿命有一定的关联。在一定范围内,溶洞的尺寸对管片的疲劳寿命影响甚大。而在溶洞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不同时的隧道管片疲劳寿命对比来看,管片的疲劳寿命大体上随距离增加而增大。距离过小时,溶洞的存在会对管片的疲劳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不符合设计要求,故在设计及施工时需要对岩溶地段进行探测,确定溶洞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要求的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管片的疲劳寿命与溶洞所在位置存在关系,溶洞处在隧道下方时,管片的疲劳寿命随着隧道与管片的距离增大而增加。而溶洞在隧道下方与溶洞在两隧道中间的下方相比要不利的多。所以在隧道施工时要注意探测隧道下方的溶洞,根据与隧道的距离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处理。(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刘驰[10](2016)在《压缩机叶轮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轮作为大型机械装备压缩机中的核心部件,对其进行准确的寿命预测以及可靠性评价不仅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耗,同时叶轮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研究成果能够为叶轮“主动再制造”时机选择提供支持。然而,由于叶轮制造成本较高、运行工况复杂,针对其疲劳失效研究的退化试验以及运行状态监测数据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某大型压缩机叶轮,基于叶轮模型有限元分析与叶轮材料疲劳试验,通过将材料参数、运行参数与应力寿命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叶轮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及可靠性评价模型,进而获得了叶轮的疲劳寿命值和运行可靠性曲线。首先,本文针对某大型压缩机开式叶轮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模拟工况,通过对叶轮施加离心载荷与气动载荷,获得了正常叶轮运行的应力集中区域及其应力值;之后,在叶轮叶片顶部建立不同深度的裂纹模型并施加相同的载荷,获得了在工况下,不同深度裂纹尖端的应力值。与此同时,本文还分别对正常叶轮和含有裂纹叶轮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两者的自振频率。然后,本文介绍了叶轮材料FV520B试件的超声波疲劳试验,并将试验所得的材料疲劳寿命根据叶轮的结构及材料特性转化为叶轮的试验疲劳寿命。之后,本文根据叶轮材料特性分析获得的材料参数与叶轮有限元分析获得的运行参数代入叶轮应力寿命模型中,获得了叶轮的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叶轮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此外,本文应用材料裂纹扩展寿命计算公式计算了含有裂纹叶轮的裂纹扩展寿命,使叶轮疲劳失效过程符合高周疲劳失效的特征的结论得到了验证。最后,本文结合试验数据,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将叶轮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中的不定参数进行叁参数威布尔分布拟合,获得了叶轮的疲劳寿命概率分布模型,即可靠性评价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方法对模型中的叶轮疲劳寿命值进行随机采样,即可获得叶轮疲劳寿命概率分布曲线及叶轮疲劳寿命的蒙特卡洛估计值;将该估计值与试验值比较,验证了叶轮可靠性评价模型的准确性。之后,根据叶轮疲劳寿命概率分布曲线,本文计算了在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叶轮运行可靠性曲线。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建立了一种通过模型分析与材料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叶轮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评价的方法,将为大型压缩机叶轮在复杂工况下的运行、维护以及再制造决策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4)

疲劳寿命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很多企业和用户对传统加工业的机器选型等也越来越重视,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中,企业在土壤预处理中对振动筛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也有了更新的要求,由此就促进了生产厂家对振动筛抗疲劳性和可靠性的研究和发生,其目的主要是能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加强振动筛的机械效率。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型直线振动筛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进行评价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寿命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余峰,许苑.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沥青疲劳寿命对比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

[2].章利伟.大型直线振动筛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评价[J].科技风.2018

[3].田超,刘剑辉,董瀚.高洁净轴承钢夹杂物评价与滚动接触疲劳寿命[J].上海金属.2018

[4].郝建松.基于质量等级的含平面缺陷承压设备疲劳寿命快速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18

[5].段浩.铁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疲劳寿命及损伤容限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8

[6].邹丽.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智能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7

[7].蔡晓静,许金泉.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寿命的评价方法[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2017

[8].蔡晓静,许金泉.基于滞环循环塑性应变和流动应力的低周疲劳寿命评价[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2017

[9].郑宗剑.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岩溶地质盾构隧道管片疲劳寿命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7

[10].刘驰.压缩机叶轮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  

疲劳寿命评价论文-余峰,许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