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131

摘要: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机制,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策略

引言

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可以说是最为有力的契机。如何抓住机遇,切实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也是高等院校最为紧急的任务。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1.1源于教育环境的影响

创新创业能力的习得、培养以及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事情,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且能否得到顺利实施,是否具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证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从走访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真正能够为其提供理想环境的并不多,具体的问题就在于创新型的师资量严重匮乏、教师对于创新活动的指导有限,而且经费也不足,无法顺利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等。

1.2源于理念意识的影响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宏观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有先进的理念为指导。然而,目前高等院校依然将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取等层面,尚且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内容,而且应该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这样的话,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制约。

1.3源于课程设置的制约

相对于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言,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独特性的,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话,恐怕很难真正达成预期目的和良好效果的。目前,很多高等院校虽然进行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设置,但是比较单一,开展的形式多是以讲座的方式实现的,缺乏规划,也不具备系统性,针对性也不强。尤其就是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和培训活动是非常匮乏的,而且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等层面并没有结合专业的培养计划,缺乏特色。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机制

2.1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素质其实指的是将有效信息转为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能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去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一种综合、复杂的能力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创新素质的培养则是以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创新意识,转变他们的创业思维,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路上利用创新来有效降低风险。

2.2创新能力的开发

创业能力是创新思维与创新创业意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确证以及外化,其包括精确的记忆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是一个人在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而逐步形成的。高耀丽则认为创业能力其实是将他人或自己的科研成果、市场创意等转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社会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

2.3创新创业理论的实践

创新缘于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同时实践又能反作用于理论。从这一角度来看,创新创业理论的实践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与整合性。该理论强调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着重开发他们的创业能力。所以,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创新创业发展状况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并为其搭建实践平台,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保障。

3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3.1营造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上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比如高校可组织开展“挑战杯”创业大赛,从市场需求、项目选择、宣传推广等方面,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

其次,引导学校社团的发展,发挥社团的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的不同,先在专业内部组建和专业相关的科研实践社团;可组织相近专业社团之间的各种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后,营造创新创业的实践环境。积极组建一支集创新创业咨询、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指导队伍,为有创新创业意识或想法的大学生提供场地、帮扶、咨询与指导等服务,让其想法能落地、成长。

3.2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逐步优化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高校当前的重要任务,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一,以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为依托,设立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方向与专业选修五大类。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学科基础组成的学科基础课,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将这些课程有机穿插进教学大纲中,以便为其创新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编排上,还需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渗透进学科基础教学中,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而由专业方向、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专业技能课程,可在大三大四阶段开展,主要为其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最优的途径。

第二,不断总结经验教学,逐步性形成一套较为完善且完整的课程体系,采取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课时。

第三,加强校企长期合作,定期举办“与企业面对面”“创业企业家交流分享”等活动,不断充实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并为其创新创业提供理论指导。

第四,开设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思维锻炼课程。

3.3建立多学科综合的导师团队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复杂,且涉及多个学科,所以,高校应建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导师团队,以拓宽培养渠道。同时,还可邀请本土知名企业家或创业企业家、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来校不定期授课或座谈等,通过这样高水平、多层次的导师队伍指导大学生进行实践,促进理论更好运用在实践当中。

3.4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经常性地组织校内外创业大赛,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提升能力,加强实干精神,更有意愿参与。

二是利用“互联网+”搭建创业模拟平台,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顺利进行,高校可通过“互联网+”搭建创业实践模拟平台。

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引导大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让其真正参与实训与实习,帮助其梳理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四是积极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在社会认识程度大幅度地提升,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真实的发展方向,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多方面的,如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模式设置的传统化,教师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能够实践提升等等。因此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实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动力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多学科协同发展,利用案例展开专项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虞亚平.协同创新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7).

[2]张乐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5).

[3]张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0):36-37.

[4]董云飞,郑丽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5):157-159.

标签:;  ;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