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机论文_陈楠,刘正士,杨岩江,王勇,邢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电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机,叶片,旋风,研磨机,功率,通流,策略。

单电机论文文献综述

陈楠,刘正士,杨岩江,王勇,邢斌[1](2019)在《一种单电机驱动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机构设计与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人手生物学结构,文章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可用于手指康复训练的外骨骼机械手。该康复机械手由单一电机驱动,可同时训练5个手指,每个手指训练机构具有2个自由度,分别完成弯曲/伸展和内收/外展运动。文章详细介绍了康复机械手的结构及功能,采用封闭矢量方程建立了康复机械手训练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分析了康复机械手的运动空间;利用ADAMS软件仿真了康复机械手各个关节点、指尖点的运动轨迹和3个关节所受到的力与力矩。制作的样机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弯曲角度关系曲线与正常成年男性食指的对应关系曲线相比较,可决系数R~2=0.913 4,验证了该康复机械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功能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张健[2](2019)在《单电机和多电机带式输送机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输送带特性的研究以及带式输送机建模的基础上,首先对带式输送机进行概述,研究不同启动时间启动曲线下单电机和多电机启动情况的带式输送机的启动特性,并提出了改善多电机启动时功率不平衡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谢鸿波,黄晋强,刘军,赖韶辉[3](2019)在《硅晶片双面研磨机的单电机驱动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硅晶片双面研磨机及其工艺,指出研磨机构采用多电机驱动的不足,设计了单电机驱动机构,以及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通过分析试验,结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史永忠[4](2019)在《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巷道的掘进距离在不断增加,而在巷道通风过程中,巷道通风所需风量、风压与巷道距离成正比,这就导致煤矿局部对旋通风机在通风时存在风量、风压与通风距离不匹配的问题:在短距离通风时风量过大、能耗浪费严重,容易吹起煤尘造成二次污染;在远距离通风时,对旋风机一级电机未充分利用、二级电机容易过载。因此,本文在对局部通风系统运行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方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风机的仿真模型,对风机关键部件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首先,对某巷道进行了通风阻力的计算,并通过B型(压入式)风管试验装置采集了FBD No8.0型风机在不同通风阻力下的试验数据,得出了风机风量、风压、轴功率以及效率随通风距离变化的曲线。以FBD No8.0型对旋风机试验数据为基础,对某巷道局部通风系统在0~3000 m整个通风过程下的恒转速通风、单双级切换通风、变频通风叁种通风方式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双级切换通风比恒转速通风节能5%左右,变频通风比恒转速通风节能30%。之后,在煤矿局部通风运行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方案,研发了风机的对旋传动装置及叶片角度调节机构。对叶片角度可调叶轮进行了研制,并利用逆向造型对叶片进行了叁维建模。在叶片叁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及FBD No8.0型风机的整体模型,并对FBD型风机的仿真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由于两种风机的两级叶轮区域及风机后段结构相同,故验证后的FBD型风机仿真模型的叶轮及风机后段区域可直接应用于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中。而对于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的前段区域,则选用与FBD风机后段区域相同的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整体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然后,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入口集流器、整流罩、扩压器等主要通流部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风机集流器的合理参数:圆弧半径与风机入口水力直径的比值r/D_C应取0.2以上,集流器长度L应取0.8 r,集流器与风筒连接处的角度α应取0°。研究了整流罩及扩压器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扩压器长度与风筒直径相等时的最优扩散角为16°~18°。最后,对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的叶片角度调节机构进行了试验研究。叶片角度调节机构驱动装置的模态试验表明:驱动装置在风机运行时不会产生共振;叶片角度调节机构测试试验表明:其结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对研制的前后级叶轮进行了双面(动)平衡校正,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前后级叶轮平衡等级达到G5.6,满足技术标准。(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杜波,秦大同,刘永刚,胡园园[5](2018)在《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协调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驱动至混合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中出现纵向驾驶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阶段的动力源与离合器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了面向控制的模式切换过程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发动机和离合器的不同状态,将模式切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基于前馈-反馈控制方法设计了分阶段的协调控制策略,用于调节动力源和离合器的转速转矩。仿真对比以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系统的纵向驾驶性能,并能减小离合器磨损。(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梁宏达[6](2018)在《单电机外置可调对旋风机的设计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掘进巷道开采深度增加,通风阻力不断增大,现有的矿用局部对旋风机无法长期处于设计工况下高效稳定的运行。风机处于非设计工况下,不仅会由于效率低下而造成电能浪费,还会威胁到井下生产安全。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动叶可调对旋风机,并对其性能特性进行研究,对其在变化的通风条件下高效合理地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本文提出了结合单电机外置对旋驱动方案以及基于光电控制的自发电式叶片角度调节装置的单电机外置对旋风机设计方案。利用ADAMS对叶片调节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调节机构的叶片角度调节范围为0°~27°,调节过程中速度波动控制在了最小速度的4.52%以内,验证了调节机构稳定性及其动力源的合理性。结合Workbench对安装调节机构后的叶轮进行了模态分析,发现调节机构在轮毂中较为稳定,且各阶固有频率均避开了风机工作频率,验证了调节机构的安全性。为了研究单电机外置驱动方案的结构参数变化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利用CFD软件对单电机外置对旋风机和双电机内置FBD No8.0 2×55kW型风机的整机性能及其内部流动条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对比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单电机外置对旋风机虽由于结构较为紧凑使得风机内部气流稳定性受到了一定影响,但风机整体性能表现良好,其在不同叶轮转速下单电机外置风机的整机性能均优于FBD No8.0 2×55kW型风机。随着流量减小,两风机全压值和效率值差距均增大;随着转速的上升,两风机全压值差距增大,效率值差距减小。此外,为了研究动叶调节及变频调节对单电机外置对旋风机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设计流量下对不同前级叶片安装角与两级转速匹配、不同后级叶片安装角与两级转速匹配以及设计流量下两级叶片安装角同时变化这叁种情况分别对比分析了风机各项性能变化情况。最后,本文还以Fluent数值模拟结果为基础,以500m和1500m深度的巷道管网阻力作为长短距离通风代表,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了不同深度的管网阻力下叶片数、叶片安装角、叶轮转速叁种因素对风机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是哪种巷道深度,两级叶轮转速的同时改变对风机整机流量、压力和轴功率的影响总是最大的,其次是单级叶片安装角,影响最小的是单级叶片数。两级转速的改变对风机效率影响是各因素中最低的,单级叶片安装角的改变对风机效率的影响最为显着。此外,还基于正交试验的结果,在500m和1500m深度的巷道环境下分别选出了风机效率表现最高的因素水平的搭配情况。(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启顺[7](2018)在《外置单电机对旋风机噪声与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矿用外置单电机可调对旋局部通风机的研究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矿用对旋风机可调性能差、运行效率低、电机故障率高等问题。针对该新型风机方案,本文着重研究其噪声和振动特性,对开发新型通风机、提高通风效率、保证通风机可靠运行、降低振动和噪声,完善矿井通风系统至关重要。首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在不同工况及不同叶片数匹配下对该风机的叁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内部流场、压力场和涡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进口风速为v=15m/s时,总体压力和湍流强度较小,叶片涡量变化较小,气体输送过程中的扰动损失较少,风机性能较好。当第一级叶片数为14,第二级叶片数为10时,通风机的效率较高。此外,叶顶区域、轮毂附面层和轮毂区域的流场受不同叶片数匹配的影响较大,进而会引发较大的涡流噪声,影响通风机的气动性能。然后,在通风机全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利用FLUENT中的宽频噪声模块对不同工况及不同叶片数匹配下的风机声功率进行研究。随着进口风速的增大,风机的最高声功率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某一级叶片数一定时,风机的声功率随着另一级叶片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后应用大涡模拟结合FW-H声学模型,利用FFT技术对通风机的气动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噪声产生特性及频谱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该通风机的气动噪声以中低频噪声为主,其声压级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最低,主要发生部位为两级叶轮区域。小流量工况下,进口风速为12m/s时声压级较大,噪声以涡流噪声为主。大流量工况下,频谱图出现明显峰值,旋转噪声所占比例较大。此外,在中高频、高频率带中,第一级叶片数Z_1=15的最高声功率要强于Z_1=13和Z_1=14。随着第二级叶片数的减少,叶片间隙增大使得叶片尾部脱落涡和叶间涡变化较大,流道内气体流动损失增大,造成涡流噪声增大,因而Z_2=9的总体声压级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最后,利用LMS Test.Lab中的锤击测试和扫频正弦测试分别对两级叶轮和风机整机进行实验模态研究。两级叶轮和风机的各阶固有频率并不存在重合,避免了共振迭加的可能,其设计较为合理。随后在不同的运行速度条件下,针对外置单电机对旋风机的振动特性进行实验分析。结合故障信号的特征频率,运用频域和时域分析来判断风机运行状态。转子不平衡和主轴过长引发的异常振动造成了叶轮转速为v=2000r/min时最主要的振动故障因素。齿轮箱异常振动的传递和第一级叶轮的不平衡使得风机出口处振动强度要高于进口处。此外,分析通风机振动异常时中、高频率带的频谱与气动噪声频谱中叶片通过频率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研究该风机由异常振动激发机械噪声的原因及其频率分布情况。第一级叶轮的不平衡故障及其叶片参数的设计、齿轮箱的异常振动传递对通风机的总体振动和噪声会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侯进森[8](2018)在《基于单电机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世界各国政府加快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较,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低噪声、零排放、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低速纯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小于80km/h,方便居民上下班,在我国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被大量使用。而整车控制器是纯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整车控制的“神经中枢”,对整车行车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低速纯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较低,科技含量不高,更应该需要整车控制器来保障整车的正常行驶。本课题来源于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混合动力客车驱动电机控制器的研发”(J11LD69),结合实际需求,实际研发了一种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包括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设计、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软件设计、相关试验及分析等。本文以单电机低速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时风观光车进行改造,根据低速电动汽车的特点,按照提出的动力性能指标,对所改造的低速电动车进行动力系统参数的匹配计算,对电机进行选型。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低速纯电动汽车的控制功能、技术需求研制整车控制器,制定了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设计了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软件,并利用MATLAB/Simulink、AVL-Cruise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实车台架实验,最后制作出样机。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表明,动力性匹配计算满足改造动力指标要求,所设计整车控制器及其控制策略满足驱动控制需求,可靠性高,为后驱动控制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基础。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整车行驶安全性能,为规范化推广低速纯电动汽车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8-06-01)

何颖,张荣飞,程涛,覃飞[9](2018)在《一种单电机竞步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足机器人是一种仿生类型的机器人,能够实现机器人的双足行走和相关动作且活动的盲区较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电机竞步机器人,采用叁维软件Creo设计整个机械结构并实现仿真,再给整个系统配置合适的直流电机,惯性轮,调速装置和重心调配装置,最后通过对机身连接副之间的不断调试,实现了系统的稳定直线行走,并在系统稳定性和整体速度方面实现提升和突破。(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15期)

赵永豪[10](2018)在《单电机驱动机械手爪的设计与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自动化的需要,设计出一种使用单个电机驱动的自适应机械手爪装置,实现不规则零件的自动上下料,满足自动化生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单电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输送带特性的研究以及带式输送机建模的基础上,首先对带式输送机进行概述,研究不同启动时间启动曲线下单电机和多电机启动情况的带式输送机的启动特性,并提出了改善多电机启动时功率不平衡的有效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电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楠,刘正士,杨岩江,王勇,邢斌.一种单电机驱动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机构设计与运动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健.单电机和多电机带式输送机启动特性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9

[3].谢鸿波,黄晋强,刘军,赖韶辉.硅晶片双面研磨机的单电机驱动机构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19

[4].史永忠.单电机叶片可调对旋风机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杜波,秦大同,刘永刚,胡园园.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系统模式切换协调控制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

[6].梁宏达.单电机外置可调对旋风机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7].张启顺.外置单电机对旋风机噪声与振动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8].侯进森.基于单电机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8

[9].何颖,张荣飞,程涛,覃飞.一种单电机竞步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J].科学技术创新.2018

[10].赵永豪.单电机驱动机械手爪的设计与制造[J].时代教育.2018

论文知识图

(a)动力总成装置叁维装配模型6.3(b)动...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试验台系统...直径2mm微型电机用于精密定位平台的杆式电机单电机驱动的仿尺蠖机器人Fig...无协调控制仿真结果

标签:;  ;  ;  ;  ;  ;  ;  

单电机论文_陈楠,刘正士,杨岩江,王勇,邢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