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逼尿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膀胱,电针,蛋白,脊髓,罗定,腺苷酸,磷酸化。
逼尿肌论文文献综述
周浩,王珺,姬广聚,郑霁,周占松[1](2019)在《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 12.6, 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10周龄129系雌性野生型(WT组)和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 KO组)各30只,通过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PBOO)建立小鼠DO模型。HE染色观察2组小鼠膀胱逼尿肌形态,尿斑实验(3 h内小鼠的排尿情况)比较尿频症状,尿动力学实验比较储尿末期膀胱压力变化情况,腹腔脏器充盈反应(visceromotor responses, VMRs)及膀胱平滑肌充盈期电活动比较膀胱对压力的反应情况,膀胱平滑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实验判断其对张力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比较雷尼丁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 2, RyR2)表达的变化。结果 FKBP12.6敲除不会使小鼠逼尿肌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但能加重小鼠尿频症状:与WT组比较,KO组排尿次数明显增多[(43.500±19.164)vs(22.000±14.717)次/3 h,P<0.05];使DO模型鼠储尿末期DO程度更加严重:与WT组比较, KO组储尿期膀胱压力的波动次数明显增加[(13.900±5.430)vs(8.000±3.232)次/30 min,P<0.05];并使小鼠逼尿肌条对张力的敏感性增高(3.200±0.648 vs 1.200±0.245,P<0.01)。与WT组比较,FKBP12.6敲除小鼠RyR2表达出现明显下调(0.154±0.106 vs 1.000±0.444,P<0.01)。结论 FKBP12.6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RyR2导致小鼠DO程度加重。(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徐盼[2](2019)在《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弹性值与膀胱容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DWT)及剪切波(SWE)弹性值与膀胱容量(BC)的关系。方法:记录于我院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的156例健康志愿者的膀胱容量、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SWE)弹性值。通过膀胱容量将志愿者分为5个等级:1级<100 ml,2级100-199 ml,3级200~299ml,4级300~399ml,5级>400ml,分析不同等级中志愿者的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弹性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五组中志愿者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级逼尿肌厚度分别为:0.99 (0.86-1.07) cm、0.88 (0.60-0.91) cm、0.61 (0.57-0.64) cm、0.44 (0.39-0.48) cm、0.33 (0.23-0.37) cm,5组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级逼尿肌SWE弹性值(横切)分别为:2.68(2.3-3.35) kpa、3.30(2.60-3.90) kpa、3.93 (3.60-4.60) kpa、6.30 (5.20-13.20) kpa、12.45(7.32-16.4) kpa。1-5级逼尿肌SWE弹性值(纵切)分别为:3.24(2.30-4.30) kpa、4.40(3.60-5.20) kpa、5.30(4.45-8.32) kpa、10.15(7.75-14.70)kpa、12.98(9.30-25.8)kpa。5组逼尿肌SWE弹性值(横切、纵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级BC的纵切和横切逼尿肌SWE弹性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纵切SWE弹性值大于横切SWE弹性值。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可以发现随着BC逐渐增加,DWT逐渐减小,逼尿肌厚度减小速度越小,DWT越趋于稳定。同样随着BC逐渐增加,逼尿肌SWE弹性值(纵切、横切)逐渐增加,增加速度也越大。结论:DWT与BC为负相关关系,逼尿肌SWE弹性值(纵切、横切)与BC为正相关关系,BC越大,DWT越稳定,逼尿肌剪切波弹性值(纵切、横切)增加速度也越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邓悦宁,周达岸,徐笑梅,刘磊,聂晓娇[3](2019)在《电针对骶上脊髓横断所致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脊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大椎""次髎"穴对骶上脊髓横断后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通过调控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神经基因蛋白1(Ngn1)表达而改善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排尿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电针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胸(T)10脊髓横断制备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模型,挤压膀胱排尿法辅助排尿。电针组予"大椎""次髎"穴电针干预;电针对照组于"大椎""次髎"穴区旁开(左右交替)1 cm处进行电针干预,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1周。通过脊髓损伤行为学(BBB)评分评价术后大鼠运动功能;通过尿流动力学判断模型大鼠的排尿功能;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中Ng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BBB评分显着下降(P<0. 01);电针组大鼠BBB评分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对照组(P<0. 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和漏尿点压力升高(P<0. 01),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下降(P<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和漏尿点压力下降(P<0. 01),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升高(P<0. 01,P<0. 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和漏尿点压力升高(P<0. 01),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下降(P<0. 01,P<0. 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 05,P<0. 01),Ng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和Ng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 01);与电针组比较,电针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中Wnt-1、β-catenin和Ng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 01)。结论:电针"大椎""次髎"穴对骶上脊髓横断所致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排尿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Wnt-1、β-catenin和Ngn1蛋白的表达实现的。(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孙莹,谷峪[4](2019)在《超声逼尿肌厚度测量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超声检测逼尿肌厚度在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诊治的90例BO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治疗的90例非BOO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以及尿动力学参数;采用超声检测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DWT);Pearson检验DWT与尿动力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DWT对BOO的诊断价值,分析DWT诊断BOO的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BOO组最大膀胱灌注量、排尿量、排尿效率、Qmax均低于非BOO组,残余尿量、PdetQmax、Pdetmax均高于非BOO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OO组患者DWT高于非BOO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WT与PVR、PdetQmax、Pdetmax呈显着性正相关,与最大膀胱灌注量、排尿量、Qmax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WT对BOO诊断AUC为0.882(95%CI=0.864~0.953,P<0.05),临界值为1.74,此时敏感性为83.02%,特异性为89.62%。结论超声检测逼尿肌厚度在BOO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BOO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昊,秦川,张晓润,成然,蒲艳梅[5](2019)在《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是指逼尿肌收缩时尿道外括约肌的不自主收缩,是骶髓以上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脊髓脊膜膨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先天性畸形等常见的尿流动力学异常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有较大影响。由于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目前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旨在对DSD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孔令军,赵佳龙[6](2019)在《索利那新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逼尿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病人逼尿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OAB病人12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托特罗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服药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病人尿动力参数、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服药后膀胱顺应性、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膀胱初次排尿感、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分别为(53.1±26.4)ml/cm H_2O、(1.5±1.2)次、(177.0±88.0)ml、(298.0±88.0)ml和(53.4±17.1)ml/s,对照组分别为(58.2±29.5)ml/cm H_2O、(1.9±1.5)次、(155.0±90.0)ml、(275.0±98.0)ml和(54.0±20.1)m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服药后OABSS评分分别为(5.9±2.4)分和(6.7±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为4.6%,对照组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对治疗OAB,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微。(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西玲,刘春来[7](2019)在《AMPK对膀胱逼尿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下调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AMPK激活对小鼠膀胱逼尿肌细胞(BSMC)中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探讨AMPK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不同的AMPK激动剂刺激BSMC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MPK活化对Cx43表达的影响。利用PDGF建立小鼠病理模型,观察AMPK对PDGF诱导的Cx43表达的作用。利用荧光酶素试验检测AMPK对Cx4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AMPK活化降低小鼠BSMC中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抑制PDGF诱导BSMC细胞中Cx43表达,抑制正常或者PDGF刺激的BSMC细胞中Cx43启动子活性。结论 AMPK通过抑制Cx43启动子活性从而降低小鼠BSMC细胞Cx4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靶向调控AMPK很可能成为治疗OAB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樊立鹏,孙自学,门波[8](2019)在《前列安丸联合针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患者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前列安丸联合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的临床疗效,旨在探寻一种既能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又能提高膀胱逼尿肌的治疗方案。方法:本课题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35例,根据就诊时间次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前列安丸加哈乐)45例、B组(针灸加哈乐)45例、C组(前列安丸联合针灸加哈乐)45例。哈乐:每次0.2mg,每晚一次。前列安丸:每次10g,每天3次。针灸每周6次。4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患者逼尿肌收缩力、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改善程度。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A、B、C叁组在逼尿肌收缩功能、I-PSS、RUV、QOL以及Qmax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C组在逼尿肌收缩功能、I-PSS、RUV、QOL以及Qmax上明显优于A与B组(P<0.05),C与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4.09%;临床尿路症状的改善率为93.18%,逼尿肌收缩强度改善率为81.82%,RUV改善率为88.63%,疗效优于A B两组(P<0.01)。结论:1.前列安丸、针灸治疗均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I-PSS及QOL评分,提高最大尿流率,二者之间疗效无显着性差异,联合使用治疗效果较单一疗法更好,有显着性差异。2.前列安丸、针灸治疗均能明显改善BPH逼尿肌收缩功能,二者之间疗效无显着性差异,联合使用治疗效果较单一疗法更好,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郑俊,蒋涛,杨能瑞,阳孟君,陈志文[9](2019)在《逼尿肌过度活动中RyR2开放程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逼尿肌过度活动(DO)中Ryanodine受体亚型2(RyR2)开放程度的变化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构建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动物模型,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正常对照组和DO组钙火花,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对照组和DO组大鼠磷酸化RyR2(p-RyR2)和FKBP12. 6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于正常对照组,DO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钙活动明显降低,FKBP12. 6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p-RyR2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O组FKBP12. 6明显增加,p-RyR2表达明显下降,可能是DO逼尿肌RYR2开放降低发生的关键原因。(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居诗如,张照庆,骆小娟,徐芸,段轶轩[10](2019)在《电针关元穴对低顺应性神经源膀胱大鼠逼尿肌顺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低顺应性神经源膀胱大鼠逼尿肌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穴组和电针非关元穴组,采用重物坠落法建立脊髓损伤后低顺应性膀胱大鼠模型,两电针组给予电针处理,持续14d。采用尿动力学检测膀胱顺应性,肌条实验检测大鼠离体逼尿肌最小收缩力及收缩频率以检测其顺应性。结果模型组膀胱顺应性及逼尿肌顺应性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0.05);关元穴组膀胱顺应性及逼尿肌顺应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非关元穴位组(<0.05)。结论电针关元穴可提高脊髓损伤后低顺应性膀胱大鼠膀胱逼尿肌顺应性,穴位具有特异性。(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逼尿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DWT)及剪切波(SWE)弹性值与膀胱容量(BC)的关系。方法:记录于我院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的156例健康志愿者的膀胱容量、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SWE)弹性值。通过膀胱容量将志愿者分为5个等级:1级<100 ml,2级100-199 ml,3级200~299ml,4级300~399ml,5级>400ml,分析不同等级中志愿者的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弹性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五组中志愿者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级逼尿肌厚度分别为:0.99 (0.86-1.07) cm、0.88 (0.60-0.91) cm、0.61 (0.57-0.64) cm、0.44 (0.39-0.48) cm、0.33 (0.23-0.37) cm,5组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级逼尿肌SWE弹性值(横切)分别为:2.68(2.3-3.35) kpa、3.30(2.60-3.90) kpa、3.93 (3.60-4.60) kpa、6.30 (5.20-13.20) kpa、12.45(7.32-16.4) kpa。1-5级逼尿肌SWE弹性值(纵切)分别为:3.24(2.30-4.30) kpa、4.40(3.60-5.20) kpa、5.30(4.45-8.32) kpa、10.15(7.75-14.70)kpa、12.98(9.30-25.8)kpa。5组逼尿肌SWE弹性值(横切、纵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级BC的纵切和横切逼尿肌SWE弹性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纵切SWE弹性值大于横切SWE弹性值。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可以发现随着BC逐渐增加,DWT逐渐减小,逼尿肌厚度减小速度越小,DWT越趋于稳定。同样随着BC逐渐增加,逼尿肌SWE弹性值(纵切、横切)逐渐增加,增加速度也越大。结论:DWT与BC为负相关关系,逼尿肌SWE弹性值(纵切、横切)与BC为正相关关系,BC越大,DWT越稳定,逼尿肌剪切波弹性值(纵切、横切)增加速度也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逼尿肌论文参考文献
[1].周浩,王珺,姬广聚,郑霁,周占松.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2].徐盼.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弹性值与膀胱容量的相关性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3].邓悦宁,周达岸,徐笑梅,刘磊,聂晓娇.电针对骶上脊髓横断所致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脊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9
[4].孙莹,谷峪.超声逼尿肌厚度测量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J].中国性科学.2019
[5].刘昊,秦川,张晓润,成然,蒲艳梅.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19
[6].孔令军,赵佳龙.索利那新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逼尿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19
[7].张西玲,刘春来.AMPK对膀胱逼尿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下调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调控机制[J].解剖科学进展.2019
[8].樊立鹏,孙自学,门波.前列安丸联合针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患者的疗效评价[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9].郑俊,蒋涛,杨能瑞,阳孟君,陈志文.逼尿肌过度活动中RyR2开放程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10].居诗如,张照庆,骆小娟,徐芸,段轶轩.电针关元穴对低顺应性神经源膀胱大鼠逼尿肌顺应性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