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中县公民中学资中641200)
普通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那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呢?
一、引发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做好演示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演示实验真实、生动、形象、直观,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通过感官刺激,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如:教师演示“音叉的共鸣”时,让学生感受没有敲动的音叉也会发音,引发学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又如教师演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时,磁铁、线圈都不动,无感应电流;而线圈一部分在磁场中相对磁铁运动时有了感应电流,同学们感到很奇怪,进而教师追问,是否还可以用其他办法再让我们获得电流?面对这些新问题,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教师不能怕麻烦、图省事,即使学校缺乏器材,也要动脑筋想办法,利用生活中的器材演示,以引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学生亲手实验,对所学物理知识领会更深、记忆更牢、用得更活。如让学生自制水果电池,他们就会在动手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讲述物理学史与物理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中学物理课本中,涉及到物理学史和物理小故事很多,而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教师可结合物理教学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惠更斯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单摆的等时性,法拉第经过十年艰苦努力,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现象。这样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揭示物理知识在生活中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学好物理的乐趣。物理知识不是空洞的理论,他反应了客观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只要善于动脑动手,对它运用的巧妙,它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和好处,如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让人类进入了电力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利用伦琴射线穿透本领很强的特点,在工业上可以利用它来检查金属部件内部有无砂眼、裂纹等缺陷,在医学上可以利用它透视人体,检查体内的病变和骨折情况。物理知识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应用也在不断的增多,学生从这些实际生动的事例感知物理知识有用,从而乐于学习物理知识。
二、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要特别重视观察、实验,这对我们学好物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我们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于实验的关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往往用实验来研究、总结物理定律、概念,如;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的得出等。因此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一切必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少做实验,或者在黑板上讲实验,这不仅无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也无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在做物理演示实验时,必须以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哪一部分器材或仪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做分组实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并为学生多动手创造必要的氛围,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并对仪器的观察、测量、读数进行示范,强调本实验要注意的事项,然后鼓励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并指导他们观察、读数,教师要多留心,及时发现他们做得好的给予肯定。同时对那种抄数据、编数据的现象进行批评,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接着让学生讨论,分析本实验的成功、失败和产生误差的原因。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弄清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培养了学生观察、测量、读数和分析等能力。
三、突出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的计算涉及的物理量较多,解题方法灵活,但又要坚决反对“题海战术”这一加重学生负担,有害学生健康的笨办法。而应该通过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去获得“低负担,高效率”,这关键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方法。一是审题的方法,要指导学生抓关键的字、句,挖掘隐含条件,并用物理语言给予恰当表述。如灯泡“正常工作”,即指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它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又如文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一般都是指某些临界状态,教师可引用极限的方法分析,以尽快暴露临界条件。二是图文转换的方法。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受力图、追击草图、电路图、V-T图等,引导学生养成画各种图的习惯,标明和各已知参数,图文结合,可以化难为易,而且对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容易上当受骗的问题,可以避免出错。三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提多用。在精选习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认真分析各种方法的思路和特点,选出最佳方法,然后又启发学生针对问题,换个问法又如何求解等。就是要想办法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能训练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指出:很多中学生遇到困难往往怨天尤人,放弃理想,消沉下去。这就是心理素质的问题,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要有强烈的思想意识,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机的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往往都畏难,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切入点,宣传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坚毅的品质,如讲到电磁感应现象时,既要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又要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重视实验,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了解,既要让学生学到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更要从科学家身上理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深刻意义,这样学生就能从前辈的身上学到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精神,并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分层提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出自我表现、获得成功的机会,如组织学生讨论时,充分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抓住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掌握学习动态,加强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对知识有个清晰的脉络、结网结链,归纳简化,化难为易。让他们认识到难和易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师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起作表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激情,对学生的热情,对困难的藐视、开朗豁达、一往无前的气质对学生都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对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老师做培养学生的有心人,坚持不懈,定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