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粘性论文-曹一飞,卢威

弹粘性论文-曹一飞,卢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粘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比奥固结,非线性

弹粘性论文文献综述

曹一飞,卢威[1](2015)在《非线性弹粘性比奥固结侧向变形有限元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有限单元法,推导非线性粘弹性模型和Biot固结理论的耦合计算路堤荷载下公路软基侧向变形的有限元计算式,分析对其求解的一般有限元非线性解法,并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路堤荷载下公路软基侧向变形有限元计算程序。(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邵文岗[2](2012)在《弹粘性梁构件对冲击载荷吸能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弹性体梁两端设置弹性支撑和阻尼支撑,提高梁支撑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来满足冲击矿压巷道支护的要求。为此,通过假设和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粘弹性梁的动力学方程,推导出粘弹性梁在冲击矿压条件下的变形和能量吸收,并根据其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分析了粘弹性梁对冲击矿压巷道的适应性,对采矿安全生产和巷道支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2年06期)

闫超[3](2010)在《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表面使用的功能层,一般都是利用其抗滑、耐磨、低噪声、排水等功能,而对它在整个路面结构承受荷载时的作用考虑不足,本文将表面功能层看作一个独立的结构层,利用间接拉伸试验的方法采用复合模型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模量、加载方式、荷载大小等对模型劈裂应力的影响,找出了劈裂应力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规律;其次,劈裂试验要求模型为圆柱形,本文提出对模型进行切割处理,在不同模型宽度下分析其劈裂应力的变化,通过数值模拟,拟合出了四种典型宽度下劈裂强度的计算公式,扩展了劈裂试验的应用范围;第叁,在模型切割处理与未切割两种情况下,建立叁维模型并对比了叁维模型与平面应变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区别,发现叁维模型与平面应变模型中劈裂应力不一样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劈裂应力随模型厚度的变化以及边界对劈裂应力的影响;第四,将功能层看作一个独立的结构层,建立叁维双层模型,在两层模型厚度同时变化和固定一层厚度,另一层厚度变化两种情况下,分析了模型每一层及界面位置劈裂应力的变化,预期当分析表面功能层在沥青路面结构承受荷载所起的作用时有所帮助,特别是在抵抗裂缝方面;最后,作为辅助计算,在粘弹性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的劈裂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加载速率对劈裂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0-04-25)

陈晓平[4](2003)在《软土非线性弹粘性固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软粘土的变形机理,将上工中广泛采用的Duncon模型与Kelvin流变模型串联,建立了非线性弹性粘性本构关系,然后将此关系代入Biot固结方程,建立了蠕变耦合模型。文中算例表明了模型及有限元求解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3-10-01)

鞠玉涛,郑亚,周长省[5](2001)在《高精度迎风格式的射弹粘性绕流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四阶的MUSCLTVD格式 ,求解雷诺平均的N S方程 ,对超音速射流与弹体绕流流场和弧形翼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计算结果与实验对比表明 ,该方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流场结构(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王哲[6](1994)在《考虑岩体及支护弹粘性的圆形巷道薄壁支护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拉氏变换方法推导了圆形巷道处在平面应变情况下,在原岩的竖向和侧向应力相等时的薄壁筒支护弹粘性解析解,其中支护材料假设为马克斯韦尔体,岩体为包埃丁-汤姆逊体。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考虑支护材料力学性质随时间变化的支护受力、变形计算方法,即把支护受力过程根据精度需要分成若干个首尾相接的时间区间,在每一区间内支护材料的力学参数取一定值,用不同区间内参数取值的不同,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变化,使用推得的解析式计算各个区间内的支护受力、变形,每一区间的应力、应变初值取为前一区间的终值。根据实验所得的混凝土在各时间区间的力学参数数据及现场的岩体参数数据,利用该方法对一巷道支护进行了力学计算。(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1994年06期)

孙钧[7](1994)在《脆弹粘性岩体高边坡稳定的损伤断裂力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工程岩体的力学性态与其所处的应力环境、物理环境以及开挖施工卸荷坡邦岩体变形的时空效应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而,似本文研讨的闪云斜长花岗岩这类脆弹粘性岩体高边坡工程坡邦卸荷带岩体的稳定问题,从损伤、断裂力学的观点言,本质上反映了叁方面的力学机制,即:(1)边坡分部开挖引起坡邦岩体的卸荷损伤、断裂效应;(2)二次应力场作用下坡邦岩体产生的损伤、断裂时效变形与蠕变扩容;以及(3)在高地应力区,脆弹粘性岩体因开挖导致与其应变能骤然急剧释放有关的地动力作用.本文结合长江叁峡高边坡船闸工程的岩体稳定问题,拟就上述的前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作一简要论述.(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2期)

张东宁,许忠淮[8](1994)在《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应力状态及构造运动的叁维弹粘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现有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建立了青藏高原叁维弹-粘性有限单元模型,模拟了由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调查资料推断的高原岩石圈的构造应力状态,并模拟岩石圈物质的运动特征,着重考察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运动的可能性,并把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结果进行比较。施加载荷时考虑了处于Airy均衡条件下的高原地壳的重力势能和底面浮力,以及水平边界的挤压作用。根据试错法的试验结果,能够符合观测结果的模型边界条件表明:①印度洋板块在喜马拉雅构造弧各段,对青藏高原作用有北北东方向的强烈压力;②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可能已经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地区;③东南亚地区相对青藏高原向东和东南的挤出运动受到相反方向的一定的阻挡作用;④印度洋板块在印缅山弧地区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同时包括向东挤压和向北拖曳的作用,在形成我国西南部地区构造应力场格局方面,向北拖曳为主的边界载荷可能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模拟结果显示,受印度洋板块的水平向强烈挤压及高原地区的高重力势能作用,青藏高原物质目前存在被向东挤出的水平运动。这种侧向挤出运动可能导致青藏高原北部及东部地区的现代左旋走滑断层活动。青藏高原东南部物质在被向东挤出的同时,相对于高原本体还存在着向东南方向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1994年02期)

张东宁[9](1994)在《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应力状态及构造运动和叁维弹粘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应力状态及构造运动和叁维弹粘性数值模拟张东宁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现有的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利用叁维弹-粘性有限元方法,建立含各主要断裂带的符合实际比例的青藏高原叁维有限单元模型,模拟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利用上述模型探...(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1994年02期)

严作人[10](1988)在《弹粘性层状体系的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作者1987年建立的柱坐标系弹粘性力学分析的基本方程,导出了垂直和水平圆形均布荷载下层状半空间弹粘性体系的定解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可得到这些方程的解,从而获得具有各种弹粘性材料组成的层状体系中的应力和位移。已经编制的可解算N层弹粘性体系在多个垂直和水平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位移的通用程序(简称EV程序)可在IBM-PC微机上运行。(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期刊1988年04期)

弹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弹性体梁两端设置弹性支撑和阻尼支撑,提高梁支撑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来满足冲击矿压巷道支护的要求。为此,通过假设和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粘弹性梁的动力学方程,推导出粘弹性梁在冲击矿压条件下的变形和能量吸收,并根据其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分析了粘弹性梁对冲击矿压巷道的适应性,对采矿安全生产和巷道支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粘性论文参考文献

[1].曹一飞,卢威.非线性弹粘性比奥固结侧向变形有限元解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5

[2].邵文岗.弹粘性梁构件对冲击载荷吸能性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2

[3].闫超.沥青混合料间接拉伸试验的弹粘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0

[4].陈晓平.软土非线性弹粘性固结分析[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03

[5].鞠玉涛,郑亚,周长省.高精度迎风格式的射弹粘性绕流场数值模拟[J].弹道学报.2001

[6].王哲.考虑岩体及支护弹粘性的圆形巷道薄壁支护解析解[J].煤炭学报.1994

[7].孙钧.脆弹粘性岩体高边坡稳定的损伤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8].张东宁,许忠淮.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应力状态及构造运动的叁维弹粘性数值模拟[J].中国地震.1994

[9].张东宁.青藏高原现代构造应力状态及构造运动和叁维弹粘性数值模拟[J].国际地震动态.1994

[10].严作人.弹粘性层状体系的力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1988

标签:;  ;  ;  

弹粘性论文-曹一飞,卢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