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作家论文_梁海钰,李金实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裔美国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华裔,美国作家,文化,美国,中国,身份,中国文化。

华裔美国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梁海钰,李金实[1](2019)在《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人》的中国叙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美国作家任壁莲的《典型的美国人》中的中国叙事是作品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用叙事学理论梳理小说中叁个中国叙事特征:中国叙事语言与言语、中国关联叙事视角以及叙事结构,进一步用文化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这些特征,认为中国叙事的聚焦表明华裔身份建构中中国文化和思维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文化杂糅身份的亚裔写作中其民族文化叙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9期)

顾颖[2](2019)在《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第一部作品《女勇士》,针对美国社会关于中国的刻版化印象,以作者母亲的故事和作者本人的生活轨迹为线索,通过多层次的写作模式,客观地重塑并想象了正面的中国形象。(本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前[3](2019)在《华裔美国作家笔下异域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以"中国文化"为主轴,论述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在被美国文化所接受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写,重构,甚至误读,使得中国文化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衍生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美国华裔美学书写模式。(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39期)

文虹艳,李金实[4](2019)在《韩裔美国作家李昌来笔下的华裔形象分析——以《说母语者》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母语者》是韩裔美国作家李昌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论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两个华裔形象:男性化的华裔女性形象和女性化的男性形象。李昌来建构强势华裔女性形象是对贤妻良母型韩裔女性的批评;而消极被动华裔男性是对主动积极的韩裔男性的辩护。这两种华裔形象均为东方主义的社会集体想象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9年06期)

张敏丽[5](2019)在《融入与逃离——华裔美国作家伍绮诗的文化身份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于2014年6月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后,荣获当年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等大奖。2017年,新作《小小小小的火》(LittleFires Everywhere)问世后再次获得27项年度图书大奖。处女作《无声告白》以詹姆士和玛丽琳夫妇一家为主线,勾勒了20世纪6、70年代美籍华人在美国的境遇。《小小小小的火》则绕开了美籍华裔这个族群,转而关注美国中产阶级与边缘群体的关系。这一看似无心的主题的转变,似乎是作者有意为之。本文将就伍绮诗出版的两部小说为蓝本,分析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华裔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剥离是如何在小说的叙事当中体现,从而反映出这位华裔作家的身份建构特点。(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5期)

王丹蕾,王成军[6](2019)在《论华裔美国作家邝丽莎小说叙事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邝丽莎是着名的美国华裔作家,她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她喜欢写中国故事,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求素材,作品中再现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人的生存态度、华裔的文化再创造以及自我价值探索。文章从作家的文化情结、家族历史的追溯、中国传统文化在作品中的呈现叁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2期)

陈梦迪[7](2018)在《从华裔美国作家作品看民族文化的认同——以《春香女士》作品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春香女士》向全社会提出一个问题:华裔应该如何在美国社会找到存在感?作品似乎给出了答案,即先回归中华民族本民族文化,再寻找自己在美国文化中的存在感。获得国家认同,却并未获得民族认可及文化认同,华裔在身份困境与文化的格格不入中寻求自己的存在感与出路。本文以文本为基础,从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探寻水仙花作品集《春香女士》中华裔身份困境形成的原因,并在作品中寻求解决身份困境的方法。以史为鉴,使读者认识到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以文化立足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8期)

许不凡,崔明珠[8](2018)在《冲突与融合:论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喜福会》主题——以《两种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喜福会》曾获得美国国家书籍奖,是华裔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以独特的文化身份来展现中美两国的形象,反映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适应。象征是《喜福会》中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作者以此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含蓄地展现了小说主题,即华裔美国人如何构建自己的身份,中西两种文化如何由冲突走向适应。《喜福会》中《两种人》这一章节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而象征手法的使用及所含的意义则是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两种人"象征着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象征着中美两种文化的适应这两方面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美人文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郭丽,薛振华,郭媛[9](2018)在《东方主义视角下华裔美国作家的中国形象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裔美国文学已成为多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华裔美国作家不但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也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熏陶。他们长期接受两种文化,因此能够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角度感知两种文化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影响。受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华裔美国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东方主义的影响下进行作品的创造。主要从东方主义视角下来看华裔美国作家的中国形象书写研究,重点介绍美国主流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形成的各种刻板印象,使得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8年09期)

褚夫敏[10](2017)在《回望与自塑:华裔美国作家的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美国文学创作是观照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视角。华裔美国作家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他们生长于中美两国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更强烈的文化感受力。他们选择以华裔身份进行写作,大量运用东方元素,以中美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为主题。与美国本土作家相比,华裔作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2-04)

华裔美国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第一部作品《女勇士》,针对美国社会关于中国的刻版化印象,以作者母亲的故事和作者本人的生活轨迹为线索,通过多层次的写作模式,客观地重塑并想象了正面的中国形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裔美国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梁海钰,李金实.华裔美国作家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人》的中国叙事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9

[2].顾颖.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3].李前.华裔美国作家笔下异域美学[J].教育现代化.2019

[4].文虹艳,李金实.韩裔美国作家李昌来笔下的华裔形象分析——以《说母语者》为中心[J].读书文摘.2019

[5].张敏丽.融入与逃离——华裔美国作家伍绮诗的文化身份建构[J].大众文艺.2019

[6].王丹蕾,王成军.论华裔美国作家邝丽莎小说叙事中的中国文化认同[J].大众文艺.2019

[7].陈梦迪.从华裔美国作家作品看民族文化的认同——以《春香女士》作品集为例[J].文教资料.2018

[8].许不凡,崔明珠.冲突与融合:论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喜福会》主题——以《两种人》为例[J].中美人文学刊.2018

[9].郭丽,薛振华,郭媛.东方主义视角下华裔美国作家的中国形象书写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10].褚夫敏.回望与自塑:华裔美国作家的小说创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书奖的杰出文学中国文学一般项目(2)中国文学一般项目(1)片写下了揭露南京大屠改变 中国和欧盟、彭文陆潜

标签:;  ;  ;  ;  ;  ;  ;  

华裔美国作家论文_梁海钰,李金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