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台诗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清初,人文,批评,社会,论文,历史,金台诗群。
金台诗群论文文献综述
马大勇[1](2001)在《清初金台诗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知人论世”为核心的社会-历史批评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行之有效的基本法则,然而,只有从现代人文的视角出发,我们才可能架构出真正科学的批评系统。本文即着力建构人文化的社会-历史批评框架,并以它为主要手段,撷取清代诗歌史上的重要集群——清初金台诗群为研究对象,力图在补填空白的同时,对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史研究进行反思和探讨。 清初金台诗群即顺治、康熙两朝中除皇室成员外庞大的庙堂诗歌群体的省称,它包括贰臣诗群、燕台七子、海内八家、金台十子等子群体。这一由辅弼重臣、六部九卿、中低层郎官等共同组织成的诗歌网络实系满清统治层“文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明确的“主流倾向”区别于同时的遗民文化群体,又以显明的政治目的性区别于此前史程上的台阁诗歌现象。同时,在这一时段中,随着社会形态由血火交织趋向大局底定,再趋向初步繁荣,汉文化法统遭遇着空前的侵蚀,士阶层在“乱世”的哀痛、怨怒逐渐转化为“盛世”的愤懑和离心,诸如悲慨、凄怆、颤栗、迷茫等心态并不仅为伏处草野的遗孑之士所独有,而作为知识集群两极分化之一端的在朝士人,其进退失据、忏悔、牢骚、感伤、无奈更是随处可见的“集体性心绪”。 论清代诗歌不可能舍弃这些有着较大影响力和较多传播主控权的诗人不谈,他们不仅在相当程度上主持着本时期的诗坛风会,更对作为中国古典诗歌集大成时期的清代诗歌的宏观走向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知其人、论其诗又必须要把握和揭示他们心态系统中的“负面效应”。这是可以凸现诗人“真正自我”的关键部分,也是可以窥见其内心景观的关键部分。不言可喻,“真正自我”与“内心景观”正是我们探研诗歌史的终极目标。 本文由绪论、正文、余论叁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为人文化的社会-历史批评论纲;正文五章,一、二两章为总论,分别梳理历史上的台阁诗群流变及清初诗坛“朝野离合”的格局,叁、四、五章则分别探讨贰臣诗群、燕台七子与海内八家、金台十子几个群体及其成员的生存状态及文化心态;余论部分大略勾勒出了乾嘉时期朝堂诗界的格局与特征,以见清初金台诗群对一代诗歌走向之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1-04-01)
金台诗群论文开题报告
金台诗群论文参考文献
[1].马大勇.清初金台诗群研究[D].苏州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