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影像科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选取我院接受诊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96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应用CT方式检查,实验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的分期结果以及阳性征象的检出率。结果:常规组患者的阳性率为81.63%,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率为95.92%,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51例患者,检出率52.04%;实验组患者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93例患者,检出率94.90%,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差异较大,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更加突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CT;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对比
股骨头坏死属于临床中相对普遍的一种疾病表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性疾病。当前医学领域对于股骨头坏死并没有彻底性的治疗方式,临床中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属于决定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1]。从目前来看,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技术方案主要是以CT和磁共振两种为主[2]。对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本文简要分析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选取我院接受诊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96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98例患者。常规组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平均(54.8±4.8)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平均(55.2±5.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手术确诊。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CT方式检查,采取仰卧位,应用飞利浦64层多拍螺旋CT仪进行检查,层距、层厚分别15、18mm,评估患者的病灶是否存在死骨与关节脱位。
实验组应用核磁共振检查,采取仰卧位,采用日立Airis-II型核磁共振仪进行检查,3D和2D扫描的最小层厚0.5mm、2.0mm,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的分期结果以及阳性征象的检出率。
按照ARCO指定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判断,其中IV期为股骨头关节面变形,间隙明显缩小,关节遭受破坏与髋臼的硬化症状明显;III期为影像学检查明确的新月征;II期为核磁共振和CT检查可见明显的囊肿、骨质疏松以及孤影化;I期为核磁共振扫描和骨扫描均呈现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19软件实现数据的分组处理、录入以及统计分析,在数据资料录入之后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分组记录,并应用连续性或离散型的变量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定性的数据不需要分类变量。数据检验期间所有均数采用T值进行检验,百分制数据采用X2值进行检验,在数据对比差异中P值<0.05时证明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阳性率为81.63%,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率为95.92%,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常规组患者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51例患者,检出率52.04%;实验组患者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93例患者,检出率94.90%,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股骨头血运受阻所导致的疾病,大多数患者都带有股骨头估值缺血。近些年有许多关于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方面的临床研究,许多研究都认为股骨头坏死患者更加注重早期病情的发现,这也是决定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3]。在作用机制方面,CT诊断主要是通过X线实现多角度的扫描,并通过探测器将X线的信号转变为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化成为电信号,通过电脑软件的计算转化最终呈现出数字矩阵,从而明确患者的病灶图像[4]。核磁共振的诊断主要是以原子核自旋转的运动特征为依据,促使患者的体内氢原子核吸收磁共振所呈现出的电磁波,并在氢原子核吸收信号之后形成共振,并对周边放射出相应频段的电信号,这一些信号在被吸收之后可以直接通过软件计算并呈现出相应的三维图像。
从核磁共振的检查原理可以基本明确,在诊断方面可以保持更高的分辨率,早期阳性征象的检出率更高,和CT诊断相比精确度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另外,虽然CT和核磁共振技术均可以应用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并且核磁共振的检出率更高,但是因为患者对于核磁共振的依从性并不理想,所以临床中仍然需要结合CT进行综合诊断,保障综合诊断效益。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患者的阳性率为81.63%,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率为95.92%,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51例患者,检出率52.04%;实验组患者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93例患者,检出率94.90%,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肯定了核磁共振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对于疑似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可以借助核磁共振检查方式进行疾病判断,同时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实现早期疾病检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综上所述,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差异较大,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更加突出,可以更好的实现对病情的判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薛向东,李波,张燚,etal.螺旋CT和磁共振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02):93-95.
[2]陈玉权,吴勇江.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31(06):260-262.
[3]金伟奎,司芩.对比增强超声与增强CT对诊断肝癌病灶大小可靠性的对比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3(1):144-145.